( s5 l! Y2 G) I' \& F 1 I2 F7 q( n* k! [. @一般沉 9 ~9 H- P5 u* j+ m9 \0 T 所谓“一般沉”者,即连襟、一担挑也,按《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就是姐姐的丈夫和妹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连襟”是一种比较标准比较优雅的叫法。据我理解,连襟所指的应该是前襟上的扣袢吧,传统的中式男装扣袢很多,一溜排下来全都一模一样,而姑爷们无论长幼贫富于岳父家都是一样的人,是一条藤上的瓜,关系一样远近,待遇也要一样,不能分出薄厚。而“一担挑”的叫法则大多局限于北方,这个叫法比较生动比较活泼,我想也是基于此意吧,大家都知道挑担子就要两头一样重,如果一头轻一头重,那么担子就会失衡,而且走着费劲。我们廊坊人在“一担挑”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分析,一语中的,就叫“一般沉”,比一担挑更直白。7 K6 ?+ o, M" [9 x4 y
! Z5 ~- k# k( O m. @' m, l y8 |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般沉当属宋氏家族的三连襟吧,孔祥熙、孙中山、蒋介石,相信这阵容没有哪家能比得了。三国时,乔国老的两个姑爷也是豪华型,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那曹操半道还想插一杠子。这些都是政界的,风雅的也有,如李商隐与韩瞻就是连襟,娶的都是濮阳郡侯王茂元的女儿。李商隐与韩瞻本来就是同年,结为连襟后私交更密,是李商隐一生中为数甚少的一位密友。李商隐入东川前,妻子已经去世,他就把儿女托付给了韩瞻。而那首最著名的《夜雨寄北》就是写给他这位连襟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共剪西窗,这是何等情啊,恐怕仅次于亲手足吧。0 t1 `4 o4 s9 n7 ~- W3 O8 _- O
6 i v8 q1 Y- a0 l 这些都是富贵人家的连襟,平民百姓的连襟没有这么风光,也没有这样风雅,但连襟相处久了,虽没有血源关系,情感却是有的。比如我家四个姐妹,也就有了四个连襟。二姐刚订婚时,大姐夫、二姐夫两个人刚一见面,就拉着手极亲热的说:“以后咱们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了。”这话我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别扭,好象我们家是个战场,来了就要受苦受难似的。后来,他们四个连襟到了一起常诉苦,说我们武家的姐妹如何如何蛮横不讲理,我只好故作不知的说,她们在家时候不这样的呀。6 H/ ~5 g7 h6 _9 a
5 D$ H( o' Y# N4 o 与“一般沉”、“一担挑”相配匹,姑爷们当面跟岳叫“爹”或“伯”,背地里叫“老丈人竿子”,这个竿子想来就是挑担子用的吧。我丈的竿子比较长,一头在河北,一头在安徽。因为相隔太远,我和我的那个“一般沉”只见过一次面,虽然心里觉得很亲近,但感觉不到热度,就很羡慕那些在战壕里有战友的人们。不知我那个安徽一般沉那里把这种连襟关系叫做什么,想来必定不会叫“一般沉”吧。; j) {6 E, ]: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