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保罗·克鲁格曼 2013年06月22日) 7 u% J/ i' C) O$ a' B2 Z# O2 I, R1786年,在英格兰北部的羊毛产业中心利兹,纺织工人们发起了一场抗议,反对工厂越来越多地使用“粗织机”取代之前由熟练劳动力承担的工作。“那些因此失业的工人该怎样供养家庭呢?”抗议者们质问道,“他们该让孩子们去学什么手艺呢?”. k" k8 V5 B. A" f. B$ T7 R1 j
7 V _/ ^. C9 b 这些问题并不愚蠢。在几代人之后,机械化最终使英国生活水平获得了普遍提高。但是我们仍然不清楚,在工业革命早期阶段,一般工人是否从中获得了任何收益;很多工人显然受到了伤害。而且受伤害最严重者,往往是那些努力掌握宝贵技能的工人——结果他们发现这些技能突然贬值了。& T% ] H. E. A" G) G7 d! U
; x. p' W. J1 G; E1 B 那么,我们正处于另一个这样的时代吗?如果是,我们要对此做些什么呢?. x* z+ c: ?4 O* j- i6 T
" ]$ \9 K- s1 ^6 P 直到最近,关于技术对工人的影响的传统观念,从某种程度上讲,都让人感到宽慰。显然,很多工人没有充分享受到——或者,在很多情况下,根本没有享受到——生产力提升带来的好处;事实上,劳动阶层中的少数人获得了大部分好处。但是这种情况,传统观念说,是因为现代技术提高了企业对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者的需要,减少了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的需求。而解决办法在于接受更多的教育。% Z: _' t) I/ z* W
1 h" l/ `1 e; d 不过,这种说法一直都存在问题。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它可以解释有大学学历和没有大学学历的人之间,为什么工资差距在拉大,但它无法解释为什么跟一般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相比,一小撮人的收益——着名的“百分之一”——却出现了远远更大的增长。不过在十年前,这种说法也还是有些道理。 % k. _9 z! }: _/ G! ^$ x5 R$ p2 [3 \0 K% u0 c* A* S9 ^
但是,现如今,技术对劳动力的影响呈现出了一幅更加黯淡的画面。在这幅画面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被取代和贬值的可能性,跟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差不多,而接受更多的教育也是利弊互现。/ g' D$ l1 n/ I, J2 s" {+ i
' H' \" J6 p! ^; ?) G0 Z
我此前已经说过,在2000年左右,美国日益加剧的不平等发生了性质上的改变。在那之前,它不外乎是劳动者和劳动者之间的不平等;资本与劳动者之间(也可以说是工资与利润之间)收入分配比例的稳定状态已经保持了几十年之久。但是,自那之后,劳动者的收入份额已经大幅下滑。事实证明,这种现象不是美国独有的。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很多其他国家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如果全球技术发展的趋势正在转而与劳动者为敌,那么看到这样的状况也是意料中事。& z7 g9 A- ?, a1 y5 b& ?! k" M1 J
, @8 s' \# K- m' E
有些转变可能非常突然。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罗列了它认为可能具有“颠覆性”的十几项重大的新技术。这些技术正在打破现有的市场和社会安排。即便只是快速浏览一下这份报告的列表,你也会发现这种颠覆的受害者,将会是目前被认为技能高超,并且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获取这些技能的劳动者。例如,该报告指出,我们将会大量看到“知识工作自动化”的现象,由软件来承担以前需要高校毕业生才能做的工作。先进的机器人技术不仅可能会进一步削减制造业的就业岗位,而且也可以替代一些专业医护人员。& P0 Z) i( n! k, X9 w3 U
' a, x T$ F1 U. [ 那么,劳动者应该一心做好掌握新技能的准备吗?18世纪利兹的毛纺工人早在1786年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我们辛苦费力地学习新手艺的时候,谁来供养我们的家庭?”他们还问道:如果持续的技术进步又使得新手艺贬值了,那又该怎么办呢?! n( d4 e$ v- c2 R# p+ h$ G
. q$ h) Y b6 s/ _
这些羊毛工人的现代翻版可能还会进一步发问:有这么多的学生,为了掌握据说需要拥有的技能而背上债务,结果却发现市场不再需要那些技能,如果这种事发生在我们身上,该怎么办呢? . J5 S# X. p0 l( Z! a9 C9 c( V& M9 x, S
因此,教育已经不再是解决不平等加剧问题的方法,即使它曾经是(我怀疑它过去也不是)。" R: e Y( S) L! h5 d% ~
PHD, Master, all over the US, there are many high Tech opportunities in US,: _6 E7 _$ n; f3 B3 I5 [( b7 u8 k$ m" r
in Canada, diploma of college, B.S degree of University is enough.4 d5 `' P* V ]# v A! S5 ]' Z
Many master, phd chinese woman, now take a home wife
marie 发表于 2013-6-23 12:47 , ]9 K$ r) r3 K! e) F
PHD, Master, all over the US, there are many high Tech opportunities in US,) z+ v$ ] _9 B/ D+ N& k$ ^
in Canada, diploma of ...
$ p! X/ f# z) Y4 R7 f, I& a6 |7 a
What's the meaning of "now take a home w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