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63)  鸡蛋( 22)
|

楼主 |
发表于 2013-4-26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局预算祥解(ZT)
$ d. j/ }7 y& ?6 W( U9 ]5 R+ F+ o0 y9 J' C9 F4 _& A" o* B
在地震局2013年预算中,地震事务占62.45%,外交占0.02%,保障和就业占0.54%,保障住房占3.76%,教育占6.27%,科学技 术占25.16%。这个数据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一看其中蕴含奥秘。地震事业支出中,用于机构和行政运营支出中合计超过了60%,而用于地震灾害救 援仅为3.6%,用于地政灾害预防更是在全部地震事业支出中连3%都不到。
D- E/ G/ ^/ v: m8 O
% t2 W% @1 q% e' Q+ R+ n! j# @) f/ V而科学技术研究费用就更奇怪了,其中社会公益研究占到一半以上,然后是38%的机构运行费用,最后,基础研究费用仅占0.58%。$ n3 i! o, E" g+ Y2 F
' `! V- t8 Y8 N: R7 Y地震到底能预测吗? y1 n# m0 c; U$ _, W7 B
U* B# v: i+ ~. q6 o* F4 U4 T. h2 _4 R) o每次地震后大家都诟病地震局不作为的时候,地震局总是说地震无法预测,但每次大家都说要撤掉地震局的时候,就有人搬出1975年成功预测海城地震的事例。那地震能否预测呢?$ P' H4 R: E1 B% q% J! D
! s4 b0 p9 E5 t从成立的1966年开始,中国地震局预测成功率仅为约5%,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海城地震。美国当年也曾考虑要不要设地震预报机构,专门委托兰德公司作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与其作地震预报,还不如将经费投入到工程抗震。1 g, s) m5 G" s& M
9 n7 t! S- ~* G5 y: H8 ~% E而日本的地震预警并非预报,地震波传播速度仅为每秒几公里,而电波为每秒30万公里。地震预警就是利用这一速度差获得时间差,让人们及时避险。& W1 m3 {7 N6 F. G
7 R# l4 a9 l- I* q2 i6 J
但中国的预报速度则规定,首都圈内三级以上地震,速报员必须要在12分钟内做出速报。国内东部地区四级以上地震和其他地区五级以上地震,速报时间分别是25分钟和30分钟。
* G+ |" P% D, l5 g. [; E4 X7 {
: N- w& l1 s& X8 m日本作为世界上地政活动最多的国家之一,竟然没有地震局,而仅拥有国土交通省下气象局一个不起眼的小小科室:地震火山部。日本气象局总体预算约合人民币48亿元,地震火山部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相比于中国地震局40多亿元的预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9 M1 x/ ]( R* \6 p7 L+ K, X! G. K& r3 h9 |) ^
中国政法大学何兵说:“地震局现有的职能中,救灾是民政部的事,建筑抗震标准制定是建设部的事,剩下最核心的地震监测预报职能纯粹是科研性的。”但 地震局的科研有做得如何呢?基础研究仅支出600万,但职工保障性住房却支出1.53亿超出25.6倍。地震局还有保障房住,地震灾区的房子谁来保障?7 U: L# r: N% d9 M2 W+ }
% i# \# }, q5 g' T) c; J9 ~* K
中国地震局的地震台站、台网主要用于记录地震而不是预测地震,这样的工作真的需要23000人,46个下属机构完成吗?真的需要花掉40亿的预算吗?地震局有存在的必要吗?
% S" q1 r* H3 L.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