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来源:康健! X3 G' L+ b* ]# Z/ h5 \; U
. p) i% z. v* z2 X1 n9 q1 a
: U8 _& J- ]3 N金秋十月,是赏枫的最佳季节,也是旅游旺季,所有的司机和导游都忙的不可开交,连达总都常常粉墨登场,再作冯妇。加国秋日,到处都是绚美多彩的枫叶,放眼望去,一片“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秀美景色,而这段时间也恰恰是三文鱼回流的季节。- p4 d; V5 L: ?7 ^/ y
( j. [" q% j6 B5 u: E2 \
% M R% z3 y$ c
三文鱼出生在美洲、澳洲大陆的河流里。出生后先是在溪流,湖泊里成长,大约半年到一年后开始向大洋游去。在辽阔的太平洋里,三文鱼要生活好几年,正常情况下第四年开始回流,凭着难以置信的灵敏嗅觉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遥遥千万里,不舍昼夜地向着自己的出生地前进。 4 ~$ ~; @) {" ]5 a- x7 _' N( s( {
% C6 w2 q% f& F+ m
$ G ]. j- l a" D% z" k3 Q
$ \6 h7 \* L. S# b7 w常言道海纳百川,河流总是高出海平面,因此三文鱼在回流过程中,要逾越大大小小的台阶,充满曲折困苦,其过程十分艰难,甚至惨烈。 2 R$ q3 ?5 z, y; R: n8 X; t
$ N) K# @% k8 S& L5 _
N& }1 t# m1 L
3 _( p* B9 I/ Q4 [9 q! v2 u* ]4 x当年在京城念书时,老唐曾经听东北的同学讲过大马哈鱼回流的事儿,但从来没有亲眼见过,目睹这一情景是到加拿大以后的事情了。
2 c+ u; L2 I3 d' E. `* f) V4 }. p4 F7 Y; }( c! p: I T5 @
# h5 n4 p1 a; V7 Q
2 S. s( W5 q+ M: |0 c4 A' d
整个多伦多地区观看鲑鱼回流的最佳位置在密西沙加的“信用河”(Credit River),老唐几乎每年必去。闻闻周围野花淡淡的芳香,望望岸边如火的枫树,看看回流的三文鱼,感悟感悟人生之曲折,生命之顽强,给生活平庸抑郁寡欢的自己增加一点继续生存的信心。
7 ?% n8 R2 w* t. x! X: O, ?# A( T, k( k: S! U- E" n( V; ?
$ p0 h' j3 V! q# ]! I6 a
+ A: v6 o4 T' ~. m) I3 ~
达总分配给老唐的是个培训团,都是来进修的中学英语老师。平时全天上课,周末安排游览,老唐去的那天刚好是星期天,根本没有停车位,大车更没地方停。这难不倒老唐,拐弯就开进旁边的富豪区,大大方方地停在一间豪宅前宽大的车道上,那是老唐的干兄弟家,每次来看三文鱼都把车停在那里。
# f0 Q6 R" P3 `: q6 D2 g
+ U9 F9 l5 P. e6 a \: X下车后,老唐带着一群老师徒步来到河边。清澈见底的河水中到处都是三文鱼,看上去似乎是一队队等待命令,准备冲锋的战士,静静地徜徉在水里。一俟攒足力气,便奋身一跃,冲向上游的台阶。数不清白天黑夜几番冲杀,看不尽上游的重重级梯,鱼儿身上早已是遍体鳞伤。每次鱼跃并不是都能成功,常常被急流冲下。但这丝毫不会影响三文鱼上跳的决心,它们会一次次努力,一番番跳跃,直到自己成功抵达上游的河面,找到适合产卵的水域,虽九死而不悔。
; @& c( Y! s4 x1 G+ \- D
5 G% Z1 T$ B( k' _
$ W) f8 |$ ?$ r Q+ m! a
1 c7 a$ E: h: `2 ~1 e4 t3 b许许多多三文鱼在这一过程中早已精疲力竭,葬身河流,每年这个时候河边都会有淡淡的臭味,那是不幸捐躯,受伤已故的鱼尸发出的味道。但是鱼儿并没有被同伴的死亡所吓到,依然义无反顾,矢志不渝的向前冲,向上跳,不达目的,誓不甘休。 $ {0 ^6 ^; k! E5 a. A
0 O1 C2 }* t N$ T3 i老唐告诉老师们,三文鱼产卵时,会特别寻找水流缓慢,河床多沙的地段。产卵时会刻意青睐靠近石头的地方,石头多多少少给鱼卵提供了庇护场所。三文鱼产卵过程本身也充满浪漫和凄美,一雄一雌,首尾相随,慢慢游弋,精心寻找。一旦发现合适场所,雌鱼会用尾鳍奋力搅动水底的沙石,开始做窝产卵。旁边的雄鱼立即跟进,完成受精过程。雌鱼会再次做窝,搅起碎石河沙覆盖前面的卵窝,保护鱼卵不被冲走。如此反复多次,雌鱼的尾鳍早已磨破,磨秃,最后精疲力竭,悄然而逝。 - 多伦多 51 网 3 O8 w5 j4 l/ b
/ k [' d1 u1 l, [从进入淡水的河流,三文鱼就停止进食,靠着平时积累的脂肪完成整个跳跃和产卵的过程。产卵之后,雌鱼一般三天后离世,雄鱼七天之后也追随而去。他们慢慢腐烂的尸体周围所产生的微生物刚好可以作为鱼卵的食物,真正做到了“春蚕到死,蜡炬成灰”。
; q/ e0 i- u5 J9 `% v8 r; ?# Q" a% y _ c" _8 j
0 E* E7 F7 v$ N( J0 v. C8 P虽有碎石保护,很多鱼卵还是会被冲走,被其他鱼儿吃掉,并不是都能长大成鱼。之后三文鱼在河流,湖泊里要生长一年左右的时间,期间又有相当一部分被吃掉。但是,由于内心的呼求,大海的召唤,三文鱼依然一如既往义无反顾地投奔怒海,数量顶多也就是当初鱼卵的一半多一点。% u8 |. U9 X2 t2 w4 g1 Z r' L
4 _5 o, q& c3 I1 e到了海里,被吃掉,被天上的飞禽抓走,被渔民捕捞,更加所剩无几,我们平时吃的三文鱼就是那些尚未回流的。几年之后能够有机会回流万里,抵达出生地产卵的恐怕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了,有的年份甚至只有五十分之一的三文鱼才能够顺利回流到出生地。
, n! e8 _5 }, B$ S/ q% d! n2 l! X6 b
. k, {* j2 w4 b& V下游河水中三文鱼还大都是正常的银灰色,溯水而上,无数跳跃之后,鱼身慢慢变红,牙齿变得锋利,鱼皮开始破损。捐躯的三文鱼随着水流缓缓流下,时不时被水里的石头树枝阻挡一下,却丝毫阻挡不住逆流而上的鱼群。看着水中散落的三文鱼的尸身,破皮烂肉,遍体通红,眼睛却大大的睁着,似乎充满遗憾,遗憾自己有辱使命,没能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产下后代。
) c2 i9 V u0 W7 D ~+ p: h
7 k6 b( `1 E' B2 }+ d/ @! `几个女老师的眼睛都红了,感叹生命之奇妙,母亲之伟大。不知终身以水为生的鱼儿是否有泪?还是鱼泪早已和流水混为一体。
, v1 {4 ^: T- Q5 H& C5 m
$ {( M9 s' Z9 y u- V$ b4 |长长的生物链中,鱼类算是比较低级的动物。回流过程到底是福是祸?是喜是悲?“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类总以“万物之灵长”自居,或许会说三文鱼的回流只是出于其遗传基因和自身本能,但即使只是一种本能反应,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依然是不屈不挠的生命主线:出生于平静的河流湖泊;成长在波涛汹涌的海洋;归来时面对着无数难以逾越的阶梯,最终产卵后默默地死去。生不见父母,死不见儿女,尸身依然给儿女提供养分。要有何等的决心和毅力才能造就这样不屈不挠的精神?又要忍受和克服多少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不辱使命?人生一世,和三文鱼的一生也不无相似之处。面对自然灾害,疾病瘟疫,更兼无止无休的自相残杀,人类依然能够世世代代,薪火相传。为了生存,人类也同样需要迁徙回流,寻找适宜生存的地方。 8 ]% J( g; ^5 \% c5 H/ e* Y- o
! x# y3 b- n' p
! ~# E% R' v, p
3 E5 h' I2 ?, Y老唐想到春来秋去的大雁,想到闯关东的山东老乡们,想到十八世纪勇敢东归的土尔扈特部落。看看这些在生命最后一刻,依然奋力拼搏的三文鱼;想想我们这些远涉重洋,背井离乡的新移民,同样都有着执着的信念。有人说三文鱼回流是死亡之旅,其实这更是生命之旅。我们不远万里来到加拿大,不也是生命之旅吗? @0 _$ }7 A9 e; w
+ E! S7 o: l& e/ N5 T9 E$ G# g, B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大家先先后后地来到这篇陌生的土地,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在全新的环境里找寻自己心中的乐土,力求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为子女后代奠定坚实的基础。不管你把三文鱼回流看作生命之旅,还是死亡之旅,我们都应该向三文鱼那样,对于理想和生命要有不懈的追求,顽强的奋斗。三文鱼面对的是死亡,我们却是凤凰涅磐似的重生。
: @, _: s8 L; |& o* @% p p1 ]* Q+ {8 }. {
. y) {& i, D; X3 b Z9 h6 j
* O; M& n1 J% N- U& G3 c每年看完三文鱼回流之后,老唐都会有一番感慨,三文鱼对自己的使命不离不弃,终生不悔,至死不渝;那人生的使命又当何如?坚强面对还是消极回避?自己小的时候浑身是病,医生见了都直摇头,觉得这孩子难以成人,五年半的小学差不多一半时间都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为此父母给把小唐的名字从“宝才”改为“健生”,不求成宝成才,只愿孩子能够健康生存。期间父母含辛茹苦,花钱求医,操心受累的过程难以言表,直到上了中学,小唐的身体才慢慢好起来。
% E8 ?4 w7 P' m& i4 p9 w
$ w/ p `2 L0 H' @6 t7 v$ i父母对孩子只有纯粹的奉献,没有期望什么回报。老唐曾多次和爹妈探讨过这个话题。唐妈在世时总是说,人都是这么一辈子一辈子过来的,没有什么回报不回报的。你能把唐小丫,唐小毛养大成人,培育成才就是对你爸和我,对社会最好的回报。养儿方知父母恩,老唐每天疲于奔命,时时刻刻都要看客人的脸色,看达总的脸色,还不都是为了孩子?无论多苦多累,看着孩子天真的笑脸,听到孩子爽朗的笑声,老唐都会觉得值得。
2 X& y+ `" z( W1 R. t
* c- s& \5 m! G- u! h6 W9 v万物皆有灵魂。看着眼前争相跳跃的鱼儿,老唐禁不住发出“魂兮归来”的感叹!想起屈老夫子那用来召唤战士亡灵的不朽诗篇。“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离开平静的湖泊,远游大海大洋,离开自己熟悉舒适的家园,去探索充满未知的远方。屈原的词句不正是三文鱼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吗?环顾岸边缤纷如画的枫林,俯视河中潺潺而下的流水。老唐感叹两千多年前的屈原竟然如此精确的描写了眼前的画面。 $ F9 M% t, ^2 Z" h1 o
6 t( V( S7 \+ h- \0 L, I6 n: n$ o/ Y5 i, Y& g: o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三文鱼的魂魄年复一年地归来,演绎着生命之顽强,信念之妳坚;老唐扪心自问,自己魂在何处?自己又将魂归何处? / I* x: H; ^- D! ?6 i" O1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