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7)  鸡蛋( 0)
|
美国参议院以罕有的“全票通过”的形式,将自己绑在了“钓鱼岛(专题)”的战船上。通观美国外交界重量级参议员韦伯的人生历程和战略心路,这显然不是一次盲无目的、置之死地的“豪赌”,而倒象是一次胸有成竹、胜券在握的“杀招”。
; T6 d% D9 ~! t. S6 D L, P: A
- \, C8 t8 U8 i- l6 \0 [# c 从吉姆-韦伯2006年首次参选并获任美国弗吉尼亚州参议员开始,我就一直关注这个人。: k n- S) |/ e6 ^
H. ^2 t z W4 @% i 原因有几点。首先,他不仅是个出色的美国职业军人,而且是个难得的具有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的军人。在几次与对手的辩论中,他简洁、直白、深刻的评论给电视机前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早在2004年,他就公开在《今日美国报》上发表文章,激烈抨击布什政府入侵伊拉克的“先发制人”政策,称其为“美国现代历史上最糟糕的战略失误”——这在当时,绝对是振聋发聩,胆大包天的。作为一名退役高级军官,在战事正酣、爱国主义激情弥漫全国的当口,指摘自己的总司令正在走向战略的深渊泥潭,是需要超常的勇气、胆略和判断的。后来的事实证明,韦伯当时的指责和评判,着着中的,句句在理。
8 T: j a( [ X S! h, u! L, X0 V& k$ |9 S
其次,此人有着极强的正义感,道德自信,和个人自律;其个人行事风格,和华盛顿政客们虚伪浮表、口是心非的职业角色格格不入。比如,虽然公开反对美国的伊拉克政策,但这一立场并不影响他支持自己儿子加入海军陆战队,并最终被派往伊拉克前线服役。在竞选参议员时,他穿着儿子的海军陆战队战靴,毫不留情地抨击布什的外交政策——这套打扮,让那些支持布什政策、但没有任何亲人真正“为国效劳”的共和党对手们,相形见绌。甚而至于,当布什总统在白宫接见新任参议员,礼貌性地询问韦伯儿子在伊拉克的情况时,他一点面子都不给,冷冷地回答,“总统先生,这是我和我儿子之间的事。”
3 L! n) r: E& k2 t$ U9 w' I T1 D4 Q+ @; D
就是这个以“冷面铁汉”形象享誉美国政界的韦伯参议员,提议在美国2013年国防授权法案中特意加上一条,重申美国在钓鱼岛(专题)问题上,是坚定站在盟国日本一边的;如果中国诉诸武力,美国根据《美日安保条约》的规定,不惜一战。11月30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提议在参议院获得全票通过。至此,美国在钓鱼岛(专题)问题上的立场,不仅不再遮遮掩掩;而且已经不再是美国白宫政府的口头政策,而成为了国会山的法案和共识。看来,美国把底牌都亮在了桌子上,准备在钓鱼岛问题上,跟中国豪赌一把了。
0 Q7 P( T# K+ j( |* I. H" ]$ W- o
$ n: m1 l$ f- v. N0 w% F, q8 L 现在,回过头再来看看,这个韦伯参议员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2 q4 c/ E( j' C/ a5 {! s$ ]
2 O/ u7 B- m! f9 I+ N 在他的履历上,有这么几个亮点,让中国人不得不重视这个来者不善的战略对手。
+ ^3 t' a5 @) r3 e% l
0 ?4 [9 ^- f" I 1968-1972年,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中著名的“三角洲特种部队”服役,获得银星勋章,海军十字勋章,两次铜星勋章和两次紫星勋章。1972-1975年,乔治顿大学攻读法律博士学位,撰写论文《美国的太平洋战略》。1984-1987年,美国助理国防部长。1987-1988年,美国海军部部长。2006年至今,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东亚与太平洋分会主席,负责相关外交政策的统筹和制定。
G) s5 }, m: \8 J6 }4 r
' V' p6 h5 `3 t8 n! d- l* A 好了,下面是韦伯参议员履历中另一个关键看点了:! Y2 B2 a8 T9 L( w
3 R, _) e4 y4 l- S6 y 从2009年8月份开始,韦伯秘密出访缅甸,并与当时的军政府首脑奈温将军密谈,随后拜会了还在软禁中的昂山素季。这是缅美关系冷冻以后,美国第一个重量级人物访缅。随后在不到一年时间里,韦伯又先后三次密访缅甸,具体的议题和成果不详——但我们都知道,美国从2010年开始,180度大转弯,全面修改了对缅政策,公开向缅甸投出了橄榄枝。而缅甸接下来的变化,就更让中国大出意料,大惑不解,进而大失所望了。先是以民意反对为借口,停建了中国重金投入的密松水库;接下来变戏法一般地实施政改,释放昂山,民主选举,新闻自由,等等。直到几周前,刚刚连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破天荒地首站出访缅甸,而且还和国务卿,国防部长同期到访。美缅关系的走势,让所有缅甸问题专家们的眼镜,碎了一地。中国先是故作镇静,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以不变应万变;但很明显,这一次在缅甸问题上,中国被美国来了个偷袭,仿佛是东南亚版的“仁川登陆”,将缅甸这块原属中国势力范围的“铁空”,变成了“打劫活”。——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是奥巴马,不是希拉里,更不是坎贝尔,而是至今大多数中国专家们都还叫不上名字的韦伯参议员。# b" Z6 e [2 d5 I l5 F. I6 e2 k8 y
/ W, W# R# I( C" y2 a( H/ s# [
接下来,韦伯参议员将“美国东亚和太平洋战略”的下一个目标锁定在了中日争端的钓鱼岛上。2012年8月20日,在日本的国有化“购岛闹剧”还没有上演的当口,韦伯参议员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署名评论,题目是“南中国海上聚集的风暴”,直接指责中国在东海钓鱼岛,南海黄岩岛(专题)等地区领土争端上采取的咄咄逼人的立场,以及美国政府在相关问题上的不作为和软弱。用他的原话,“正因为美国政府模棱两可的立场,事实上成为了中国侵略行为的帮凶”。这一次,在参议院全票通过“韦伯修正案”的当天,韦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强调,“这个修正案表达了我们对亚太地区一个重要盟友的支持。过去几年,中国在东海尖阁群岛问题以及南海问题上采取了越来越带有侵略性的行为,这个议案毫不含糊地宣示了美国承认日本对于尖阁群岛的管辖权,而这个立场是不会因威胁、强力或者是武装行动而更改的。”
6 P o L/ L% I" Z6 E9 _2 K6 _: J
7 K1 ]& @2 p5 _9 O- T' v3 k3 l 这一次,在韦伯的力主下,看来美国不再“模棱两可”了。美国参议院以罕有的“全票通过”的形式,将自己绑在了“钓鱼岛”的战船上。通观美国外交界重量级参议员韦伯的人生历程和战略心路,这显然不是一次盲无目的、置之死地的“豪赌”,而倒象是一次胸有成竹、胜券在握的“杀招”。
6 K' ^2 m6 Q$ i- E/ R" d' [7 b- b( s. y" p3 C" s" D7 Z% z5 m @) B+ a
面对这样一个老谋深算、韬略在胸的强硬对手,中国的决策团队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6 {4 i8 @; c W8 v* g5 O4 h6 }8 ?+ T M( R6 W9 Z' l3 a
本文作者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客座副教授吴旭
; D8 A( G' i; k( r. _: L% M. i$ y9 b1 ` ?( w9 n! C8 v
* A2 o% t% I6 X. _: V,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