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1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听剑客 于 2011-10-1 22:42 编辑
. T' X2 n: D- [) U
& O4 ?: ]1 K) g一.装备篇* Z) U, G' w. `5 ]8 J, D
6 X, D# w$ N/ B6 v$ C/ }
7 j" v2 C# M+ R p
3 R3 z: ^& V, z$ u' _, L6 T开宗明义,装备上我对滑雪装备的了解不如户外装备,对户外装备的了解不如天文观测装备,对于天文观测装备的了解不如摄影装备,对摄影装备的了解不如酷暑...所以我这里只是大致讲一讲,具体的问题请去下一篇里提到的店里请教店员...
- Q* x+ p% I% H9 z下面开始讲具体的问题.
' A5 p! j' g" k4 P2 r5 R
. t- o% I. c4 t( d1.雪板:Ski and Snowboard k+ Z% D/ S+ @; k- q: x
一根典型的双板雪板(ski)是这样的.7 v* E' T4 H2 z& ~7 b/ [" @0 k& F! `' ^; R
) V0 g6 O; K* n! u9 L5 ]
这是现在常见的标准形状,所谓shaped ski,中文俗称大头板.顾名思义,就是两头款中间窄,两侧是弧线,如果放平了,会发现中间是拱起来的.这样沿着边一压雪板就会变成弧形,(理论上)易于转弯.这两条边上会各有一条金属条,称作edge,刃,可以啃住雪让你刹车或者滑出漂亮的S.
+ z5 ^, z+ }3 ]3 N0 @0 J1 T8 _! w1 qGarage Sale啊Kijiji啊之类的来源常有一些很便宜的老式雪板卖,这些里头很多都是很老的直板,没有两头大中间小而供起的样子.我建议这样的板子不管多便宜都不要买,难滑,学习曲线要比大头板麻烦的多.' j1 Y' H/ }1 u5 `. q
另外现在最流行的是所谓的rocker,大概可以翻译成摇篮板,简单的说是在大头板两头各增加一段翘起的部分.这个东西现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资深玩家滑高山粉雪用的,目前好像还没大有人推荐新手用.
; A! M! V0 i+ J- l买雪板的时候的几个主要的参数是分类,软硬程度,长度和三围.8 L( k2 i- ~5 Y( D
从分类开始说.厂家一般把成人的雪板分成几个类别,例如全地域(all mountain),自由行(freeride),粉雪(powder),公园/自由式(park/freestyle,这两个是一回事),竞技(racing)等等几类,其区别很大程度上在于尺寸和软硬程度.( u" S5 H. m6 S. X$ o8 W( P4 C0 H
大体上,比较软的板子比较灵活,比较硬的板子比较稳定.比较短的板子比较灵活,比较长的板子比较稳定.比较宽的板子比较灵活,比较窄的板子比较稳定.所以freeride的板子倾向于较长较硬,powder板会较长而很宽(以在刚落下不久的松软的新雪里提供更大的浮力),而park板会既短且软而且两头会一样以便正着滑倒着滑都行.all mountain就很中庸了.. L, s, l* w1 i+ J# T9 v
单板的分类讲究似乎和双板也相差不大,软硬尺寸和灵活性与稳定性的关系大概也是这么回事., [" [7 s# T3 J6 D. f
具体倒买板子,一般来说,限于本屯的条件,只有这几个小坡,进山机会有限,对于新手,如果只打算养一付雪板,那么我建议买all mountain板,如果有很高的野心,可以考虑freeride板.三围之中腰宽(waist)比较重要,all mountain板大概普遍是六七十毫米.长度各家都有很复杂的计算理论,不过对于all mountain板,身高减去十到十五厘米是一个rule of thumb的合适的长度...
% ?7 U' X# X; a2 Q( |# c) l现在的板子普遍分男女,至于男板女板有什么区别么...嗯嗯,反正现在选择非常丰富,就宁信其有吧...! X' w9 K3 C2 \' I
新板子可以在网上买,这样可能可以便宜不少.各大品牌诸如Head, Volkl, Atomic, Rossignol, Fischer, Salomon, K2, Elan等等都有很好的入门板,哪个都不会差.6 R4 t- c% z. H4 Q% ^1 l- k
如果买二手的话,大概主要是看外观有多少各种伤痕,刃(两侧的金属条)还剩下多少(磨光了板也就玩完了)还有中间的拱起离被压平还有多远.
b* g3 g# \! _/ A) V9 |3 L: C另外说一下,板子是需要保养的.没隔一定时间(大概是滑五到十天)要打蜡,每个雪季要修刃,有了较大的伤痕需要修补,等等.保养良好的板子才会有长的寿命.
4 H+ a- o/ s) Z H: ~+ ]; }
; p) x6 `! L0 ?8 s- p: H这里提一下关于双板(ski)和单板(snowboard)的问题.这两样除了供用场地以外,工作方法完全不同,基本上是两种不同的运动.哪种比哪种更好学也没有定论,大概因人而异,而基本上只要技术到了没有一种能去而另一种不能去的地方.所以玩哪一种完全是个人好恶,要是有瘾双修也未尝不可.
' y9 X- d9 N( L$ p2 ]8 X还有,除了ski和snowboard这两种流行的雪上滑行技术,其实还有很多类似或者很不一样的玩法,例如telemark,monoski之类.不过除非您有特别强烈的探索精神,否则不建议把它们作为主要的滑行技术来学习...
' N$ D5 X# d9 [
( M3 X( D4 ~ h2.固定器:binding% X8 D$ a: l; K4 d$ _
顾名思义,固定器就是把你固定在板子上用的东西.; M6 I$ F; i1 G7 V. _' q, r

2 V- T) G- T9 O* g/ C. g! u普通的高山滑雪双板固定器的特点就是正常情况下把你牢牢固定在板子上,而在受到某一个力度的冲击的时候自动让雪板和你分离以防止受伤,所以好像也有称之为脱离器的.1 k8 [& \# v( r C+ Y. q5 _
因为要保证固定和脱离,固定器的最重要的参数就是脱离值,也就是受到多大的冲击的时候脱离.这个值英文称为DIN,一般固定器的DIN值是可调的,因此在参数上是一个范围,例如4-12.
$ q* W; x I0 B5 f+ M3 I: Q0 a实际在购买中,这个参数的意义有限,因为一般对于成人来说,即使是最便宜的固定器,那个最大值也是起码在你滑雪的前几年无论如何也用不到的.当然,最大值越大的固定器理论上用料做工越好,即使设置在较低的DIN值上可能也会表现的更好.值不值多出来的价钱,我就不知道了...
) o; a5 r$ x+ e$ c6 k4 r# Q关于应该用多少DIN值的问题,其实各个固定器厂家都有自己的一套DIN值计算系统,而且不同的固定器尤其是不同厂家的固定器即使设置在同一个DIN值上实际上需要的脱离力度也会有出入.不过简单的讲,对于新手,成人设成4应该是没问题的,小孩子大概应该再低些. F- ?$ g) j) r; |, Z# i- J& g
固定器上还有一个重要的部件,就是后面伸出来的那两条腿.这两条腿称作break,中文好像叫止滑器.其作用是在你的雪板离脚的时候,让板子能停在坡上.若没有这东西,板子一旦离脚,就会一往无前的冲着坡下冲去,肯定追之不及,而且对别人也是个威胁.所以很多雪场的要求里都会说明必须要有这个东西.
8 N0 k* k$ a! {) O3 l固定器也可以在网上买,便宜.多数入门的all mountain板子都会有原配的滑轨安装的固定器,安装很简单.更高端的固定器往往需要根据你的鞋的大小和希望的安装位置在板子上打孔安装,自己是搞不定的,不过一般本地的雪店会有安装服务,也不很贵,肯定少过网上买便宜的钱.# T. @) z: S3 {5 v+ g
另外如果买需要额外安装的固定器,需要注意宽度,否则买回来发现板子太宽安不上就悲剧了.还有说这个安装位置,一般来说固定器的安装大概是要求大脚趾跟部的关节(有一个专门的解剖学名词叫什么球来着)对准雪板的中心.新手照此安装就可以了.据说这个安装位置靠前会灵活,靠后会稳定,只要移动一厘米就可以对操纵感觉有明显的影响.当然我没试过...* D5 q2 E3 T2 M& R5 W7 r
单板的固定器要简单的多,基本就是一个穿脱方便的把脚绑在板子上的东西.因为单板是两只脚都在一只板子上,所以即使摔也不会因为板子导致两条腿扭曲成奇怪的形状,因此不需要脱离.当然单板固定器也有一些功能价钱上的差别,具体我就不清楚了...另外单板固定器没有止滑器,不过单板在坡上也一样会离脚追之不及,所以很多地方会要求在固定器之外用一根称作leash的绳子把板子绑在脚上.至于购买上,和双板的一样,网购可以,尺寸上有要求.
2 d! P( o1 C& h4 M. U4 t! G& l还有一些其他玩法的binding,什么AT啊Dynafit啊Telemark啊啥的,这里就不说了,总之是新手不要急着考虑就是了...
: A4 K( J9 z7 e9 P: A. j; N! o
& m6 q4 ~9 z! ~% o) f3.雪鞋:boot& J t9 I# H# ^ l2 z- H
这个东西当然就是用来穿的.
9 i% v5 B; ] E
9 s$ r% u v' F$ |& B' n普通的高山滑雪双板雪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捆好了以后走路很困难的东西.但是它是整套滑雪系统里最重要的装备.如果不想一次把123这三件大件置齐,那一般的建议是先买鞋,租板.
2 Q; O' E2 c( F8 A5 A( ^结构上讲,鞋大概就是两部分,外壳,内胆.外壳一般是某种塑料,邦邦硬,一般有四个扣让你把脚箍紧.内胆是纺织品和填充物,让你的脚能在里面呆住并提供一定的保暖.高端的鞋会有所谓的热成形内胆,就是烤烤软了把脚放进去把里面完全撑成脚的形状. K$ d9 ~# i7 A0 Z- P+ j& v
鞋简单的参数大概有两个,一个是尺寸,一个是软硬度.雪鞋的尺寸一般会使用一种称为Mondo size的号码系统,具体和我们常用的鞋号有一套复杂的换算系统.不过具体怎么算无所谓,买的时候店员会包办.软硬度即flex index,是一个数,例如80,越大代表鞋越硬,越小代表鞋越软.一般来说,越软的鞋越舒服越便宜,越硬的鞋操纵性能越好也越贵.据说竞技用的专业鞋很多都是要人帮忙才能穿上的...5 ~0 |3 M9 R, y7 |
新手flex index的选择,据我所知有两派常见的理论,一派认为新手也会很快就驾驭得了比较硬的鞋,80还是90以下的鞋跟本不值得买.另一派认为第一双鞋就买便宜的,等滑到一定程度了自然就知道该买什么鞋了.这两派观点哪派更好我不知道,反正我信了后者,结果现在天天琢磨升级...! u$ x5 }5 `) E5 ~$ ~* |; B$ D
至于购买的问题,和上面两样不同,鞋不能轻易网购,一定要自己到店里去试,试出舒服的鞋.试鞋的讲究很多,去专业雪店里店员会很明白.如果实在觉着网购便宜,也要试好了看准了型号再去网上找.* I K0 u& U! L% r' x; R) f W2 P
另外,据我所知市内一些雪场的出租鞋,是和上面说的那一种长得很不一样的.那种鞋称作后入式雪鞋,Rear-entry ski boot.Garage Sale啊Kijiji啊之类的来源也常有一些这样的鞋卖,很便宜,不过我的建议是别买,现在这样的鞋往往很软,性能上不利于提高.3 C, ^$ f( |- ]( P+ {% Q1 g6 y
单板的鞋也要简单一些,穿着走路似乎也挺好,具体的情况我不了解,不说了.
+ T4 H9 i* m. v3 v$ u此外还有一些别的鞋,AT鞋,Telemark鞋等等,也不说了,等提高了再去研究吧.( Y+ c+ A" y9 I0 K
$ ^/ g% n2 I: v, U以上这三样是滑雪装备系统里的核心,如果不想直接投入,可以先租.如果买的话,这东西和摄影器材不一样,摄影器材按酷暑还是谁的说法,就要买最好的,买了最好的不出好片子就没有理由把器材拿来当借口了.滑雪的这三件不一样,如果买的话,要买不超过自己的水平太多的.到底,贵的好的装备需要相应的力量和技巧才能驾驭,相机你驾驭不了顶多也就是个浪费,雪具这玩艺你要穿着在大山上飞来着,驾驭不了真的能出人命的...什么是合适的呢,多跟雪场的教练和雪具店的店员这类的专家套词是好办法之一...4 ]( J" v( ~7 y/ v
& y: j! p, r; B( z3 E7 y
还有,说说小孩子雪具的问题.小孩子的雪具,一般会标明Junior,基本上讲,相对大人用的普遍很便宜.不过小孩子长得快,这东西年年都得换...所以在这上面投资来得合算还是租来的合算大家要自己想清楚...另外,对于特别娇小的女同志是不是可以买小孩雪具,历来有争议,所以存而不论好了...7 x+ s6 B8 H4 h1 v' _. ^8 Y
/ b2 ^- c q- g4.雪杖:Pole# j" }. a/ }0 L
雪杖的主要用途是辅助平衡与转弯,以及平地行走.结构简单,完全没有技术含量.而且对于新人来说,完全不重要,实际上,新手是不推荐用雪杖的,因为在掌握平行滑行之前根本用不到,摔倒的时候容易伤到手指,失控的时候对人对己都危险.
x3 m2 m% B) r/ S- H当然在山里不带雪杖也是不行的.所以么,建议就是买最便宜的.比较保守的说法是在可靠的品牌中买最便宜的.
' V/ v) O) N) x' U关于雪杖的长度,标准的说法是把杖子倒过来,手心朝下把手放在雪轮上,让杖尖穿过手指之间,大臂贴着身体.如果这时候大臂小臂成直角,就是合适了.& l2 Q' U9 z L- @- @3 v
另外,雪杖的拿法是把手从腕带的下方穿过去,然后握把手.
* u. P% h1 S4 ?% s! J当然雪杖往上也有很多花头,啥野雪用的大雪轮,长度可调的,碳纤维的等等,那些等发烧了再研究不迟.
* k" ?( x' P' S2 F; F) \* f/ K还有,单板不需要这东西(所以平地很痛苦)...2 I7 S1 z. k/ {$ k# f
* x4 M& f# G6 y* z2 J
5.头盔:Helmet
1 Y5 b$ B$ `+ } }这个的必须性比雪杖还低:完全不需要它来滑雪...在我所见过的雪场里terrain park以外没听说过有那里要求必须配头盔.
7 V3 ~: N3 o' Z' J* }3 ~
0 h, ?) f- h, V* g7 k/ S$ h2 E7 X但是,这玩意属于平常用不到,用到了能救命的东西.所以最好还是配一个.小孩子的话应该说是必须配一个.
* f) j" c+ v# ]3 a! e3 [1 r$ t市场上能买到的都是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的,贵的比便宜的好在哪里反正我是说不清楚...比较麻烦的一个问题是这里市场上的头盔普遍是为白人的扁脑袋设计的,所以我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舒服的头盔...
3 }) ~9 W; F, J- q, i% n4 }. C
! {4 ]3 Y! W; d6.雪镜:Goggles/ u6 Y6 Z5 O+ {" |1 F b
这个的必须性也比较高.
( c6 N0 A7 u/ b+ R8 |0 n9 x7 a" `
: Z' o7 w5 `4 y; ~! N+ J他的用处主要是两个,一个挡光,一个挡风.在大山上,一来海拔高,二来往往在树线以上除了纯白反光雪啥都没有,所以晴天的时候光线非常强烈.没有挡光的东西会雪盲的,对眼睛伤害很大.当然墨镜也可以挡光,但是墨镜挡不了风.正常进步的新手很快就会达到迎面风吹得眼睛很难受的速度,所以还是有一副雪镜比较好.
+ _) [3 s, @- `这边市面上的雪镜,都会符合相关安全标准,主要是强度和受冲击时的的安全性,这些问题都可以放心.另外现在大概已经买不到单层的雪镜了,能买到的镜片都是双层,加上通风措施,能比较好的防止结露.镜片的形状有柱面和球面两种,后者看上去酷一点,成本也高一点(也就是说同样价格质量会差一点).至于戴起来有啥区别,传说球面的视野稍微好些,我自己没试出来过...* N. F' k' @2 \# s# h& G8 e
镜片有很多种,从几乎完全透明的夜用镜到几乎完全不透明的高山晴天用镜.因此还有可以换镜片的镜子.实际上人眼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不想烧得太厉害的话,一副透光率35%左右的镜子就足够对付各种条件了.这样的镜片比较流行的例如Smith玫瑰色的RC36,如果想拉风的话可以考虑像Smith的ignitor那样的镜面镜片.$ \* \: x# X& ~: V- D
另外有一类雪镜可以带在普通眼镜外面,称作OTG(over the glasses),适合于像我这样的高度近视者.当然价钱要贵些,选择要少很多...
# A: J5 g( C+ B3 s* g7 q7 ~! Y: y- M6 |6 m# j: M
7.服装. Z- ^, i% [' g! O, ]) h
冬季户外运动么,一言以蔽之就是穿暖和.里头怎么暖和怎么搞,以不热和不影响活动为准.要求再高一点的话,外衣要挡风,最好防水.标准的滑雪服一般会有雪裙,也就是powder skirt.当然从入门到能滑用得到那东西的深雪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所以不重要,把除了外衣以外所有的上衣都扎进裤子里即可.倒是脚腕上的gaiter最好有,套在鞋帮外面防止鞋里进雪.手套也一样,防风防水保暖.
, c4 s3 U2 H3 H) H' O如果是单板,那么因为经常要坐,防水性要更好一点.另外存在单板用护膝护臀这样的东西,可以考虑.0 `. b1 b, b5 y- d, z/ n, a
3 c2 \+ a6 w5 \% k9 L0 B
8.包. `% Q+ F0 C7 q# U, [( k
如果买了雪具,雪具包还是应该买一个的,方便也干净.! y& ~! Q4 A1 o' ^' h G% w5 V
至于滑雪的时候,我的建议是不要背包.因为滑雪要不断坐缆车,稍微大点的包就会影响乘坐.别的包更会影响活动.反正雪场里普遍都有餐馆饮水喷泉洗手间,停车场基本都在山旁边,小东西装口袋大东西放车里需要的时候再拿才是王道.% c2 _ B% i+ G1 F! I R
如果非要背包,也有特别为坐缆车设计得很薄的背包...
! `/ i) m4 h6 r1 g
5 i1 x# r2 |0 ^) H还有,在屯子里都不重要的东西,防晒霜和护唇膏.前者,因为高山上的强紫外线和强雪地反光,其实晒的程度可能不弱于夏天的阳光海滩.所以皮肤敏感的人还是需要至少在暴露部分用一下的.后者,反正我每次进山,如果忘了这个东西,嘴唇就要脱一层皮,问题是一般都会忘,所以现在已经脱过好几层了...
, T3 @) Y# {6 H1 x: n0 @% c h3 }& |7 X
装备可说的大概就这些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