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7)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PTL 于 2010-11-10 11:55 编辑 8 d1 H4 x+ |, R" [- }& M0 @, `
0 A% j, h E, b# ]1 Z
一个修习菩提禅修的弟子的感悟,我觉得他感悟得真的太好了,所以转发过来,希望大家受益。
7 J6 |( y2 e5 f/ F0 D
" X7 A( Y/ O/ A( y* {来自深海的禅思) a' A+ U7 N: {$ [1 b- i
2 z$ I6 g- d2 l3 O6 M您会游泳吗?您潜过水吗?如果会游泳,或者曾经潜过水,可能就能明白我的一些感受。各种因缘和合,最近的修行,仿佛一直在往下潜,当头部刚刚入水的时候,就感受到了那无声的世界,也同时感受到了那种寂寞。往上走,继续投入花花世界,各种熟悉的声响会告诉我:我仍然存在;但是,片刻犹豫之后,我果断地一头扎了下去,因为,一个修行人,注定了的不用靠外在的声音来提醒自己的存在,而是一定会习惯倾听内心的声音,去往一个丰富无比的神奇世界。) ?: ^7 p* y3 y/ B6 h, l7 o
/ T8 ~# B7 b5 B! _$ e
平淡了内心,不停地往下深潜,深潜……当美丽的深海鱼和珊瑚礁出现在眼前,却又慢慢消失在身后的时候,我潜向了更深更深之处……
$ n) Z( V* s! F0 d6 z- y4 I
" q6 O9 X) M3 k( e思考之一: 清净自在才能觉悟
8 J2 n! r- a7 K3 N/ X3 j& M6 Z6 _$ C1 o2 P9 D
11月7号的药师佛供灯法会,尽管中途因为电脑故障,我只听到一头一尾,却无比满足充满法喜,因为,师父说:, }" q5 {+ D+ ]0 `1 Q& S
- f5 s# s7 l! ?$ ~) ~/ A4 D+ x6 n
“各种修持方法,诵念咒语、佛号,观想上师或大修行人的形象,清净坐禅,不吃荤腥,不杀生,不恶语,不恶念……所有这一切,其实都是在引导我们走向清净、自在。”: G2 ^8 `# H" C# t& o+ I# ]7 j; E
9 K' J. X* R2 k$ |; j9 K
大家一定都注意到了,就在法会开始的时候,师父就已反复提醒大家:放松身心,进入禅的清净自在状态;药师佛的世界是清净的蓝色,清净就是禅修的目的。无论何种方法,都是为了达到清净自在,清净了,就能得到巨大的正面能量加持。觉悟与圆满的状态,也是大能量充满的状态。0 G ^1 K. x L& \
+ s6 Q; R u. K3 n W7 r2 W
世界上能有什么事情,比与自己的上师相应更幸福呢?1 j1 {7 p3 G- n2 g1 O
A4 Z! `! e3 C$ H8 l% E/ t: e
因为,最近我一直在体悟的(不仅仅是思考),正是清净的作用,是如何更好地达到清净,进入生活中的禅境。我所体悟到的和正在体悟的,正是上师这段开示,那就是:无论我们用何种的方法,清净自在是目的。. _9 [. l$ p0 D- S# O
. ^& H6 m+ Q! q: ]2 I H
我们为什么要修禅,为什么都想在修持的时候进入禅定呢?所谓“静能生定,定能生慧”,我们都希望,通过禅的方法,进入静定的状态,从而接收到巨大的正面能量,得到健康、快乐、幸福。
$ s" c8 A+ A' d$ X9 N1 K" w; B3 {) W, g% i# @
上师传授的大光明修持法为主的禅修方法,效果非常殊胜,很多人习练之后,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健康改善、心灵幸福指数增加。
4 L! i4 ~: u1 Q, O- q
2 J" @. B5 p! l能得到健康、快乐、幸福、吉祥,这就已经如同生活在天堂里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V Z) h1 F5 ?
- S$ R% J/ {9 C' P0 Q0 v1 `; }3 e可是,我们修禅的目的,不仅仅是在现世生活中得到这些好处。历代禅修大师,所希望带给人们的,应该是最终的觉悟,最终的离苦得乐,脱离六道轮回。我们尊贵的金菩提上师也同样对我们抱持这样大的愿望,大的希望,希望我们永远离苦得乐。
& S2 V, K3 \( M; r9 R- \8 b4 z" d: I+ L/ Q* T& C: X% D
为了最终能离苦得乐,我们就不仅仅要在修持的时候,才让自己进入美好的禅境,获得身心的安宁;我们更应该扩大静定的范围,在生活中,同样能进入轻松、自在、安静、祥和的状态。如此所得,才是真正的禅定,才是真正的稳如磐石的境界,才可能真正达到大觉悟、大智慧。如何进入?正如上师开示,所有的方法,禅修,五戒,六度……(为了初学者的方便,解释一下:禅修在这里是指上师曾经教授过的大光明修持法为主的包括念佛号念咒、大礼拜、走八卦等一系列方法;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酗酒,不妄语;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能带给我们清净、自在。
4 N: F/ }0 S4 R2 E9 y4 G* N. Y
4 V' n. e9 H: ]0 Q) z/ \初学者可以一项一项开始做,在生活中开始去布施(给穷苦人,给病人等),去供养(给大修行者,给父母等),去持戒,精进禅修……
0 H# n$ i; A4 ~
0 m9 s: x/ a, l% C$ r2 l渐渐的,我们会发现禅修的时候,更快、更容易入静了。在生活中,也常常能体会到美妙的感觉,对待他人,更宽容,更祥和,更有爱心。虽然如此,生活中的烦恼,防不胜防,时常在我们自以为身心修得很美妙的时候,跳出来,搅乱我们的心,搅乱我们的生活。/ {3 Q% | Y( @. m* j( t
3 Z9 x1 x o1 R! S( x* b6 r9 n( h经观察,烦恼的起因,除了我们的贪欲(没有知足感恩之心,总希望更好;有了还想要更多所以烦恼;失去了还想再得到,所以烦恼;不想要可是也不想失去,更烦恼O(∩_∩)O~),还有两种最常见的原因:伤人,和被人伤。
$ Q1 e+ w" c# I e) z/ k5 s
% ?5 i# ]$ @) z) r! ?- a2 ~当然,究其根源,伤人和被人伤,其实也起源于贪欲,因为我们贪欲被人爱,被人欣赏,被人赞扬,如果我们得不到爱,得不到欣赏,得不到关怀,得不到赞扬的时候,可能我们会愤怒,会生气,而伤害了他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我们还会贪欲别人的认同,贪欲别人听我们的话,贪欲世界如我们想象般运转,而不是放平心境,去体会世界运转的规律,去观察他人的心境,去体察他人的生活,随顺因缘,所以我们会生气,会伤心,会强求,会伤害他人,还自以为是受害者。——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每次伤害他人,自己也不会平静。心里会起起伏伏,波涛汹涌。所以,伤人,就是一个不能平静的根源。
8 a# g5 Y& E& D% y. S3 m, I/ D3 m
/ M2 N: y0 C+ E2 t* O$ }对治的方法?第一,知足感恩,不是没有了追求,而是不执著于所追求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时刻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感恩,想到还有更多比自己还不如的状况啊。第二,明白道理“我们不能让这世界随我们的心运转,我们只能去接受这个世界,改变自己的心境,去容纳,才能谈得上再去改变”。
' |! U7 w& f: A* l; P5 G
" {* ^' A! P" g& J: W, a而被人伤害,是因为他人对我们有要求,对我们有情绪的表达,而我们若在意,不用理性去思考,而用情绪发出反应,就会受伤。就如同有人对着我们拿出刀子,他对着空气划了几下,那么划过了就过了,也造不成什么伤害;可是,如果他拿出刀子,我们硬要把自己的身体贴过去让他划,就一定会受伤。受伤了能好过吗?一定难过。甚至,如果刀子划得深,会大量出血,痛不欲生,久久不能复原。最甚者,命都丧在刀下。8 }7 q( ~: W0 v2 b
8 [8 j% I7 v, @5 t
你会说:“有那么严重吗?”, |6 ^1 U0 o+ @ `# E4 v
6 a5 i3 U6 o' |有的,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我们伤害他人的时候不觉得,可是,受伤的时候就知道了,原来受伤的感觉如此难过。即便是修行很多年的人,如果不能达到一定的承受力,都会中刀,出血,倒下。思想意识里,还在死死地、牢牢地恨着出刀的对方,无法解缚。
2 C1 h# ~& N4 D8 E8 G9 i, h
* ^8 b% Z( ^3 S/ N2 L. R1 W平静,谈何容易??
/ ^3 j4 Y/ {) D _4 ]0 \6 w: y) r3 H
所以上师一再提示我们:持戒,是为了不伤害;忍辱,是为了不受伤。为了提高我们的定力,上师把“忍辱”的概念,改了一个字,叫做“容辱”。为什么改?我想是因为,“忍”字被动,而“容”字主动。主动去包容,去理解,去同情,就不会感觉到受辱,不觉得受辱,就不会受伤,就不会失去平静。% R$ n/ ^2 w4 V' Z1 w! W
' X# S& x/ {) G2 h+ [这其中更有一个关键的字眼,那就是“我”,能够去容辱的人,会把“我”字看得很小很小,会很注重别人的感受,——其实,大家平常耳熟能详的套话,不就是说:禅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我”吗?天下很多事情,就是一个“我”字弄出来的,如果把“我”给淡化了,没有了因为“我”的角度而产生出的各种觉受,就如同没有了吹皱池面的风一般,静定就自然出来了。静定,不就是禅的境界嘛。
7 `/ e5 t& d. U
, ?: q- i; ]( v怎样淡化自我呢?
, p1 G, o5 X; y( q4 S3 U* Z/ u; t5 X2 H
上师提示我们,慈悲心做主,就能淡化自我,进入静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