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代尔有三个重大焦点让他享誉世界:于199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欧元之父、“不可能三角”定理。“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定理与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流通区域即“最优货币区”等理论,是当今的两大流行理论。前者更为流行,并被全球广泛接受。后一个理论在欧洲流行,是欧元区诞生的基础,因此他被称为是“欧元之父”。0 n/ ]3 t0 A6 f: Z( G0 t
8 c0 ~6 h' ?9 I8 T 不可能三角理论,是说在国际相互联系的经济环境中,一个经济体在固定汇率制度、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三个选择中,不可能同时满足,最多只能达成其中的两个目的。这个理论从常识上来看都是正确的,成为议论当今全球各经济体货币领域的政策取向的一个基本原理。不少人因此以为他的“不可能三角”理论与他的“最优货币区”的理论是一致的,以为蒙代尔一定以“不可能三角”定理的提出而自豪。; _" Y& d# V! H/ ?, V
7 ^& j2 ]$ e' i" A( p 其实大家的印象是错了,蒙代尔的“不可能三角”理论与“最优货币区”理论是有内在矛盾的,而且他并不看重“不可能三角”理论,最推崇的是有关“最优货币区”的理论。因为“不可能三角”理论本身内在的主张是浮动汇率制度,而蒙代尔力挺的是固定汇率制度。他的最高理想是固定汇率制度、世界货币和世界中央银行。他的“最优货币区”定理的产物即欧元区,就是固定汇率的一个极端体现。所以,蒙代尔在欧元区这次希腊危机暴发之前,到处推销他的区域和全球统一货币主张,并为全球的若干固定汇率制度辩解。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和欧元区的实践,以及他在全球为固定汇率制度辩解、推销统一货币、贬低美元等行为,表明他实际上已放弃和否定了“不可能三角”的理论。) t" ]0 Z- c' {/ \( [; g% H7 d
2 x9 C6 h( O0 u8 p8 Y 但是,否定了“不可能三角”定理,势必又会出现混乱,欧元区的实践就是眼下活生生的例证。因为欧元区实行统一货币,相当于各成员国实行的是一比一的永恒的、固定的货币兑换关系,(即各成员国共同使用欧元,等于是固定汇率的极致形式);由于是同一种货币,所以资本在各成员国之间流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相当于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欧洲央行的存在,使得各成员国完全丧失了独立的货币政策。欧元区的这个三角组合,就是固定汇率、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完全丧失独立的货币政策的结合,实际上各成员国是以完全丧失独立的货币政策的代价,来实行固定汇率的。 0 ^. y8 o8 P: Y$ \0 d; r( t/ {3 r6 ]. |$ t
作为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或者是作为有一定规模的经济体来说,国内的经济政策无论如何总是主要的,货币政策就是非常重要的国内政策,对于该经济体影响必然是极端重要的。而资本的流动,也会带动经济体实体经济的变化。汇率,说起来只不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一个数量对比和兑换关系而已。因此,在这三个因素中,按照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列,毫无疑问应该是:货币政策、资本流动、汇率。所以,一个经济体首先应完全坚守独立的货币政策,其次是决定资本流动的自由程度,最后才考虑货币的兑换关系。但是,欧元区却恰恰反其道而行之,把固定汇率当作最重要的东西,其次是重视资本自由流动,而把独立的货币政策不当回事,以至于完全不要货币政策。所以,欧元区暴发债务危机,原本就不值得奇怪。0 [( \- Z% z! R0 s3 S {) Y5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