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5-8-24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围绕上述三点,再深入一下:
* @* b4 x) [; P+ F# S2 E% W' {
1 ~" V1 _- e" w. f1. 简体字重要,还是中文教育重要?中文教育只是认字吗?现在的双语学校,大多都会讲道中国民俗如春节端午等等,以及中国诗歌民谣等等,当然也讲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但“我爱中国,我爱加拿大”这几个字孩子能用中文表达出来,而不是英语,作为家长心中会做何感想。在爱城,这种双轨齐下的教育轨道一直铺到了高中毕业,北美唯一的一家,作为家长甘心做一个局外人吗?
4 c Q( \! u) V% V/ X
' y# L. l4 K5 |9 W$ ]顺便说说学校里的各种中国传统艺术业余兴趣班如民族舞蹈等,无一例外都非常火爆,在校生都不一定能报上名。由于是家长会和双语协会等多重机构资助,价格非常便宜(以Kildare的舞蹈班为例,每周一次,一年才一百块钱)。问问社会上的钢琴班芭蕾舞班,哪里有这行情?这种兴趣班的开设都是家长会决定的,也就是说假如有人倡议要开书画班,有人能教,会议一通过,开班就是。记着,都是公立学校,经费来源本来是来自大家自己的腰包,地税所得税等等。即使是房租,里面也有一部分是交了地税的!
! n; Q; D5 o& I, t0 F8 J$ J0 G: A" b4 K3 j
关键问题是,得去参与,因为繁体字的问题而对爱城的中文公立教育敬而远之,有点可惜。
8 d! l m" ~7 L4 Q& ` @) w1 p
, L8 _4 M% c3 b% u# J$ G6 e/ J8 i3 i( G# K, A3 p5 a( d
3 V8 F- I) {- \, d9 w4 O4 E% c5 m
2. 爱城双语学校的历史,是二十多年前那批东南亚华侨们创造的。早期的发展资金竟然是靠几十位家长捡垃圾收瓶子挣来的!我们难道不给他们先个敬礼再讨论教育改革的事吗?据说刚开始在围绕着教国语还是教广东话之间就讨论了好长时间,后来投票时国语侥幸当选,真该为这一结果而庆幸,起码我们现在不用为了成立普通话教育协会而去捡瓶子了。$ t9 Y" T9 E, M0 p1 n8 ^0 ]
0 q8 s+ {9 q. ^# e
那个时候我们还在锁国,教材只能从台湾的“中华民国侨务办公室”来,不教注音教什么?当然现在对拼音的呼声越来越高了,但还是那句话,得去参与,关注也算是一种。起码得知道有力气得往哪里使,有意见得往哪里说,得知道ECBEA。) H) V- J4 I5 Y5 \1 C
2 B* K# w) j. S; h3 I* o. U
1 \# Q! B3 A9 N7 P/ [
) C; v) Z7 `8 v. A3. 学校里亚裔太多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好在到了中学就是普通学校了,西人还是绝大多数。但小学这几年的耳鬓厮磨,和总体来说比较规矩的亚洲小孩呆一起,是好是坏,我也说不清。但想想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沉淀,忽然一下子到子女身上就没了,有些事情还是值得去冒冒险的,有得必有失,自己权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