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p# b% W i( D6 O0 l 四川花椒的品种繁多,主要有:盛产于汉源、西昌、冤宁的“正路花椒”又名“南路花椒”,颗粒饱满,色艳肉厚,油重质佳,麻香味浓。产于汶川、 金川、平武等地“大红袍花椒”又名“西路花椒”,粒大色红,肉厚油重,麻香兼优,故名“大红袍”。此外, 还有“小路椒”、“金阳椒”、“转红椒”、“高足椒”、“青椒”、“野椒”、“臭椒”等等, 都是调味佳品。 ; @* q6 q) Z. E
5 u' N! R. |0 A e' F$ N6 s 四川因为是花椒的原产地,在饮食习惯上就把麻酥酥的川椒发挥得淋漓尽致,被麻酥酥的川椒麻了几千年,至今情有独钟。我在互联网上看到有研究说,清代以前,川椒在中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大量种植,汉代至明代全国的饮食品种中较多用川椒。中国古代平均有四分之一的食品中要放川椒,从北魏开始到明代,逐渐增大,最高的唐代达五分之二,明代也达三分之一。但从清代开始,因为胡椒和辣椒的使用,川椒在食谱中逐渐淡出。如今,认真使用川椒的只有在川椒的故乡四川盆地内了。现代中国除四川人外,山东的鲁菜还吃一点麻味,其他地方几乎都谈“麻”色变了。看来,四川人在坚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注意特出地方特色上面也很典型。 & o1 X3 K4 t [- D# Q# o, I9 A; R& }
(四) 7 G9 c: P$ e8 ^. C. M$ y# P# n7 @
7 ^# T8 O" g" S$ h, N
说到花椒在川菜中的地位,不但在“麻辣烫”三个字中显现,因为它在川菜中有“三椒(花椒、海椒、胡椒)之王”美称。不仅是川菜,就是中国其他地方菜谱的“五香”“八味”“十三香”中,它都有极重要的地位。北方人做红烧、卤味的肉食,也会说:“放上花椒大料”。各地油炸的肉类、海鲜类食品,同时上桌的是一碟椒盐,那椒字,就是以花椒和盐巴为主料的。不过其他地方用花椒做鱼肉主要是用来去除腥膻味道的,吃菜的人品尝不到花椒的麻香味,算不得吃花椒。 1 g- e" J. I! Y4 n1 x) F* G 4 h: j x, A5 W: c0 c- M$ F6 x, I% Q 在四川可不一样了,四川人买花椒是很讲究的,爱买整粒的,一是因为磨成粉未香味容易散失,二是为了辨别质量。要买正宗的“汉源花椒”或“大红袍花椒”,要闻一闻香不香,尝一尝麻不麻,丢到嘴里一粒,麻得舌头不听使唤了,才高兴的掏钱。所以,人们都是少量的自己磨花椒粉,使用前先烘炒整粒花椒,再碾碎或磨粉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