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9)  鸡蛋( 0)
|
--GDP增幅第一为何A股跌幅也第一
/ P7 S0 D L3 k3 k: i/ T0 M$ u
$ @8 }: t, z, R9 ^' J7 o/ u一、 是不是没有价值?( R. Z" N& Y) V ~4 z6 P
$ U: o$ o/ C2 m8 s3 H+ I% o+ X# c$ S+ N9 p7 l% m# D
7月17日,越南股市距历史高点,下跌幅度为55.9%。A股比起9个月前的历史高点6124.点,下跌幅度达到56.16%,按今年以来的跌幅,越南股市今年以来的跌幅也只达到了47.16%而上证综指今年以来下跌了48.97%。从两个角度来说,中国股市已经正式超过越南股市,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
4 d& ~/ [+ `& }" Y, L
6 N0 j: Z% [9 I1 c( Z/ U2 ~( \1 {% y+ m% a; i; E7 s
一方面是GDP增长幅度达到10.4%,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第一,另一方面是股市跌幅全球第一,巨大的反差再次出现在A股的投资人面前。
+ Z. p* u: X" J" P) T4 O* L9 j, \8 ~. o
2 W; `0 d% @# @
是因为A股没有价值吗?如果说07年10月份反思A股没有价值,是有充分理由的,那时候A股平均市盈率47倍,按我们的说法,是“机构疯狂了”的体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发布08年下半年策略报告,都认可了A股目前具有合理的价值,如果现在整体平均20倍的市盈率还没有价值,那就不知道A股的18年是怎么过来的。
5 T1 q+ a4 D. S$ x( X/ J7 {3 t; e$ h! ^' k, L* k% g! e- W3 p" T4 Z
- ?6 V/ |6 a, {8 w! Z二、 是不是因为宏观经济和美国?& b V- R; f r6 ^6 r4 O1 b4 q
5 S7 \% Y/ J8 H4 @# L3 f$ U& c* A, T9 l2 Z6 j
本论下跌,很多人愿意谈论宏观经济和美国股市。宏观经济对市场的确有影响,美国股市对我们也有影响,但这些影响都是间接的或者是心理层面的,都是可以通过选择行业和公司进行规避的。以宏观经济为例,调控过程中,收到影响的行业必然是分化的,房地产、银行、证券等首当其冲,但与消费行业相关的行业,如百货、医药等,我们看到,其盈利能力还出现了上升。另外,受益农业拉动,农业相关产品,如农资、农药、化肥等都处于盈利的上升期,部分工业部门,如化工、装备制造等,其盈利能力还在增强,这也可以从PPI(工业产品指数)上涨得到体现。按我们对细分的70个行业统计下来,一季度有33个行业毛利率同比上升,有39个行业净利润率同比提升。显示的是分化的格局,其中一季度净利润率上升最快的行业公司有15家:具体见无忧价值网www.51value.com。 6 v. ^1 K; l( R4 }9 _1 Q- A$ o
& G1 F q x# E+ R7 y. E
近期医药股等表现抢眼,也表明可以通过行业的配置,部分规避宏观经济对市场产生的影响。但整体上,占A股市值份额和利润份额大的银行、地产、石油、电力等行业受到调控不利的影响更大,因此,未来A股的行情的广度及高度无疑会受到抑制。0 y: ?) H* R1 i& w$ B& Z) ~ L. i& m
/ U3 Q; [) L. a+ @( q/ U+ ?# N
& x) E: Z' f& J8 a至于美国,我认为这种影响就更为间接了。首先双方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周期的节奏并不完全一致,经济节奏有同步的情况,更多的是不同步的情况;其次,彼此之间的资金并非自由流通,投资者构成也完全不同;第三,整体上,未来长期趋势将是中国大步快进,美国小步慢走的格局,最后形成两个重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共同影响。事实上,中美股市表现完全反应了这两个经济体的特点。(如下图)中国股市整体表现大步快跑,大起大落,美国是小幅上升,平稳波动,两者之间有同步,也有异步。
7 u9 P( q6 t/ A' ?% @7 l
* l( \' Y0 q5 s' i# H + N) l& z" k' h* ~
2 n+ J& s$ K( I3 ]# \( S$ a! ]$ f
% N9 M* G- S8 A, `) S) V上证(蓝色)与道琼斯指数(红色)的比较(来源:yahoo.com)
% R( [! i7 i* ? ?; f
$ J7 B, h' G D5 E0 C美股与中国股市的影响,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近几天美股上升,我们却高开低走,为什么呢?主要体现在,对双方经济全局都有重要影响的房地产行业表现不同步,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体现,接近尾声;美国对房贷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我们的房地产问题似乎才刚刚出现,对于房地产救与不救,还在激烈争论。对我们的房地产业和银行业的影响而言,似乎最坏的的情况还没有到来,反观A股,美股反弹,只能成为借机出货的契机,尤其是房地产股,金地已创出新低,万科、保利、招商的龙头股均跌近前期低点。! @% @$ r& |9 P' R7 g) M4 x
p3 o/ @/ S& g6 {$ V3 \5 c- J& `1 [- Z9 x
三、 什么是最关键的原因?6 N- d( D' R" y5 W0 G
5 p7 p8 }- r5 I! K8 G- L
4 _6 x5 D1 d v4 A0 L9 Q到底是什么原因让A股表现如此的差劲?A股最坏的情况是否已经出现?
, m7 I D9 N1 f. ^. t8 c
$ C* N8 {5 q% j" ]8 Q. A1 L: D 我个人认为现在市场人气低迷、信心涣散的关键原因是市场供应突然集中放大,主要是大小非减持问题。目前我们的流通市值约6万亿,而在2010年实现全流通后的预期流通市值大约是21万亿,将增加约15万亿的流通市值,这部分非常规的扩容承接问题,成了A股投资者心中抹不去的阴影。最近金地集团、西部矿业等公司的暴跌,都与小非解禁减持直接相关。而在06-08年集中上市的银行、保险类公司,在未来2年内都是大小非集中解禁的时期。
. ^- P* v; k$ \& @0 v! n" i! p6 S6 O5 ~5 d" n' u! [/ ~4 g
, e; c- E( g% U3 y+ X
93-94年期间,为抑制市场的过度投机炒作,中国股市迎来了第一次扩容高峰,90年上市公司8家,91年5家,93年94年分别是144家和124家,直接导致了94年股市的暴跌。而在94年7月的333点的暴跌中,平均市盈率的的低点曾经达到过11倍,市场的崩溃演化成了严重的价值超跌。本次大小非的减持如果失控,是否会重蹈94年的覆辙?+ Y* d% Z: U1 P1 V% x* e y
2 I. v( O5 f" m- D6 `* k- d4 ^/ B$ O; M' ^2 G& N
当年为了迅速推进股改进行,对由于股改而导致的集中扩容问题考虑并不是很周全。现在到了问题的集中爆发期。突如期来的大扩容让市场无法抵挡,亡羊补牢,我个人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b. Q% i& ^7 k
8 Y# ~! z+ M' \2 X0 \8 q5 ~ 1、 公开披露大小非减持的状况。前期尚福林主席谈到将以以适当方式定期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数据。大小非的减持监管及市场透明化符合国际惯例。既然目前很多人认为大小非不是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那更应该将数据在市场中公开,在合理数据的分析基础长,投资者才会有更理性的选择;; |; }1 j% U- t K& _
+ U! v4 e5 M' b
2、 控制A股新股的发行,在创业板的投资者减持冲动考虑成熟之前,不要盲目推出创业板,以避开A股集中性的减持高峰,待2010年市场承受能力提升后推出,错峰运行。1 ?( q! p. Q/ [! o; L( ]& ], V3 Z
- H* S: ]" K5 A) @+ z+ q) P
3、 奥运之后尽快推出股指期货,减少单边做多的风险。: x: R$ o7 j9 z) E6 D! E6 @
5 l2 M7 M1 p2 n4 M4、 国有控股企业带头延长锁定期。美国等成熟市场已经经历百年发展,大股东持股已经非常分散,如GE最大的持股股东变成了英国Barclays环球投资者基金,占比3.94%,因此成熟市场几乎没有大股东集中减持效应,最多是个别公司的减持问题,但不会对整体市场产生系统性风险。我们的市场前期限定非流通股的流通,现在又集中释放,疏导不力,非常容易造成系统性风险,股东减持问题要长远考虑,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控股股东应将锁定期限主动延长至5-10年。3 C1 y4 i) b' P& `9 p8 T
" v3 d- Y" J5 x9 R0 p, ^" q5 }, F5、 在特别情况下,可以考虑对一定时间内(如大非5年,小非3年)减持的股东征收特别投资受益金,作为投资者保护基金或者平准基金的来源。" U E+ u; S; y! [9 y
( S, W0 h- u C9 B# y
6、 要有平准基金的后备方案,并且实行平准基金的透明化运作机制。防范更为严重的情况出现。
1 @' ~- V9 n) i; t( `. o$ d+ x7 [) i" V* E" u9 j
* {' L1 J2 \8 a# f" ~! L
在未来两年的特别时期,减持问题将使A股随时面临分娩般的阵痛,普通投资者在投资时要减少炒作,加强价值判断,除了可以减少投资的风险,降低垃圾股的流动性也可以降低A股不良公司的减持动机。另外,把减持压力小甚至是敢于增持股本的公司作为投资首选,以求平安度过A股这段历史上的系统性风险最不确定的时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