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多伦多信息港】, Y/ J* l1 O |: O& o: P( ~% \. w- Q
1992年8月3日,高敏获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3米跳板跳水金牌。
4 v7 b) B9 F1 p6 y& s( a" L, M& x3 E2 e! W) S
在跳板上,她曾经一次又一次地走向辉煌。只是也许人们只会看到她入水时溅起的水花;不少跳水运动员认为,与高敏同处一个时代是一种悲哀,却很少人能够看到她面对太多的压力,感受到她心中的苦涩。
3 B& k# `& y/ l1 U, `$ ?( M3 d9 s: `" Y/ r4 G7 ~/ P. f" n
18岁时压力太大想退役
( G- m+ g+ X, F0 |! \2 I- l& J5 U' u" H+ M
“在1988年以前,我一点都不觉得苦,即使身体苦,我心里还是非常地开心,每天就想钻研跳水。”高敏说,但1988年成了分水岭。但是人们都知道, 1988年正是高敏第一次夺得奥运会冠军,她从一个运动员变成了一个明星。为了追寻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梦想,高敏付出了整个童年和少年时光。她走过的,是中国所有世界冠军都走过的道路:从小开始练体育,从少体校练到市队,再练到省队,一直到进入国家队。和同龄人相比,他们的生活枯燥而艰苦。但在高敏看来,一路追梦的过程却简单而快乐。
; H+ w8 [, g, f* x @( z. C* ~( _2 a+ ?' G3 j3 _- `5 ~- `: f# Z
然而,让这个单纯的女孩没有想到的是,当她真的来到梦想中的光辉顶点的时候,她感到的却并不真的是幸福。“人家要和我合影,可我刚把饭放在嘴里,那我怎么也得把饭咽下去,才能站起来啊。可是马上就有人说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觉得自己特别委屈。”
9 x* c; w( r A0 [! Z3 w/ d" ^
; i; s& c( V' X' X9 J3 h追星族的不理解伤害了高敏,但真正令她在汉城奥运会后萌生退意的是运动员失误后身上所承受的压力。
& Q( o$ a( c8 a8 o
x$ t" Q0 }% ?! Q9 ?+ U“庆功会上,大家让我讲话的时候,我站在那儿傻傻的,我真的不知道我应该说什么。我走在大街上被大家认出来,那是高敏,我会觉得非常尴尬,甚至是无地自容。”奥运冠军是她追逐多年的梦,但给她带来的却是恐惧和压力。这个时候,高敏想到了逃避,她向教练提出了退役。她的想法让国家队的徐益明教练吓了一跳: “你现在是人生最激情的时候,你为什么想要退役?”可是不满20岁的高敏却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要过普通人的生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大量的谈话铺天盖地地涌向高敏。原本就舍不得跳水的高敏动摇了:“我的感受就是别人的生活和我们没法比,他们是没有回报的,和他们比起来,我得到的回报太大了。”/ ^6 M8 g* k) g
0 u$ X" _4 @" A% x凭“跳下去”的念头夺冠
1 @7 F& l( T* v- A/ a) l
6 b8 `# B3 |' d+ W1 V t* c1988年,高敏是中国军团在汉城奥运会上少有的亮点。1992年,她顶着巨大的压力再获冠军。但有谁能想到,就在她一次次夺冠的时候,她随时揣着积攒下来的一瓶安眠药,面对泳池碧波,她抑制不住自己的忧郁。
; n0 G$ K7 b, I9 m) B) w, c1 R6 J$ n5 G$ a5 \
但是国家需要高敏继续她的跳水事业,虽然高敏当时认为没有一个人理解她,只看到了她表面的光鲜,不理解她心中的苦涩,但她还是留了下来,可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每一块金牌就像一块砖,压在我背上,金牌越多背上的砖就越多。我当时最担心的是,如果我要是跳砸了,我爸爸妈妈家的玻璃会不会被砸了,他们还敢不敢上街了。我更担心,我回到北京,走到街上,该往哪里躲。”) X: B" ^( {$ Z1 d( @) J, R5 |
. \0 A# Y& c% p" b
于是1992年,高敏开始失眠,她浓重的黑眼圈或许就是那段“最辉煌时代”的代价。没有人知道高敏当时的状态,很多媒体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前报道说,如果中国队只能拿到一块金牌的话,这块金牌就是高敏的,而当时,她甚至还无法正常训练,她站在跳板上,腿还在发抖。外界的压力让她觉得很恐怖,她开始整天睡不着觉,一闭上眼就开始做恶梦,同一个恶梦重复了无数遍,那就是动作跳砸了,24小时都在赛场上的感觉让高敏情绪极度低落,她想到了死。当时的高敏需要的是心理治疗,但她却没有得到:“那时候都觉得只要身体没伤就行,但心理上的伤却更致命。”于是高敏积攒了一瓶安眠药,她随时都准备把安眠药吃掉,让自己彻底解脱。“我每次找大夫,我说睡不着,大夫就给我点安眠药,我就这样一点一点积攒起来,攒了一瓶,有时还趁大夫不在的时候偷几粒。”
) c! S6 O4 A8 ]5 T
+ C1 z" a, n. ~带着自杀的念头,背负着人们的期望,高敏还是再一次站到了奥运会的跳板上。“我曾经想,如果我那次拿不到冠军,那么我就要从巴塞罗那最高的楼上跳下去,我不想活了。”高敏曾经70多次站在世界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以往的每一次,她的脸上都带着微笑,但是1992年,当她拿到冠军时,面对全世界,这个爱笑的女孩哭了。“我终于解放了,一身轻了。我爸爸妈妈他们可以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了,我也可以安安稳稳地过我的日子了。”于是高敏迅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5 J" q; s$ q; N1 z6 j: _' s) W# b( a& P9 a/ d# K. c
看儿子踢球为他高兴' w, R+ a3 Q# z& G0 P6 t
. s0 f* {' Q9 M* ]2 n退役后,高敏到了美国,选择了鲍尔州立大学就读,在印第安那的这个小城市里,当时只有7名中国人,在那个小城里面,没有人认识高敏,没有人认识这个世界冠军。可是高敏却没有一丝失落,“我真的是很喜欢这种生活,我可以穿得特别破破烂烂的,从来不化妆,头发也乱七八糟地背着书包就去上学了。在课堂上,还可以跟老师吵架。”没有人提醒她:你是高敏,你不可以那么做。“我不想吃饭就不吃饭,想睡懒觉就睡懒觉。”
+ F. {7 ^: v" n# i
% E$ }7 r# K/ B$ `2 f5 r; e8 x每次在国外遇到挫折的时候,高敏马上就会想到1992年奥运会之前的日子,她立刻会觉得一切都是小事。在美国的学习结束后,高敏移居加拿大,她选择的是一座小城市。在这个名叫埃德蒙顿的地方,高敏有了自己新的家庭和事业。她在这里的一所跳水俱乐部担任主教练,拿固定的薪水,当起了“工薪族”。高敏的丈夫也来自中国,是加拿大的公务员。2 X3 D$ a; _8 D% {4 V
0 ^: R s- a" J$ G6 e" _
如今当上贤妻良母的高敏过着相夫教子的小日子,时不时出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生活得既自由又充实,因此她也决定要给自己的下一代提供同样宽松的生活模式。据说她的两个儿子生性就是一文一武:哥哥陈瑞,已念初中,学习成绩优异,擅解理科题,长大后想当医生或者游戏程序设计师;弟弟超超运动天赋高,尤其沉迷于足球,梦想着将来能成为自己的偶像亨利、小罗、齐达内那样的国际球星。0 Z& o8 U# B! @9 v& k
& [# j# K3 n, m0 |( }' ]2005年5月,在加拿大一家跳水俱乐部里任教的高敏因为丈夫工作项目的开发需要,拖儿带口地跟着回到了北京。酷爱踢足球的小儿子超超被送进了北京越野足球俱乐部,而高敏也成了该足球俱乐部的副董事长。高敏每到周末都会开车送儿子去训练、打比赛,然后驻足在场边,像所有父母欣赏子女那样,美美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在绿茵场上摸爬滚打,尽管儿子从事的是自己并不熟悉的东西。高敏说:“对于我来说,只要儿子在这儿踢球,我的根就也会长在这儿,我会常来,因为我喜欢看他踢球!看到他在踢球时能找到生活的乐趣,我就会由衷地为他高兴。”& G' ]9 v8 Z" z+ ^3 V( P
, _& u# @$ {1 D0 C; f
最诚恳的忠告———让刘翔轻松一点
) m h3 |" j1 o3 G( y
* b6 ?( C+ w; r. d+ U0 o由于有切身的体会,因此高敏也希望大众能够以平常心去看待运动员的失利。她曾说最担心的是刘翔,她说,大家现在对刘翔的希望非常高,甚至不能接受他的失败,所以我想告诉他们这是一件非常苦的事,去追求世界冠军的路程是人生的精华时段。但当你真正在别人眼里是最辉煌的时候,其实要承受很多很多的压力。我当然希望刘翔能顶到2008年,继续为中国拿一块金牌,但是这几年,他要熬过来,确实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我真的希望他还有其他优秀运动员能轻松一点,也希望大家能让他们轻松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