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7)  鸡蛋( 0)
|
卷九
卷九
# u- U$ e1 W; U; a; T0 g* {3 G( h* _+ o8 @9 \) Y/ h5 R
阿难,世间一切所有修心的人中,有些人不凭借禅那,也没有大智慧,但是却能够做到执守身心而不去行淫欲,于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卧中没有任何的杂思乱想,不去沾染一切爱欲,不留恋欲界,那么这种人的应念报身就是梵侣。像这一类的人,名叫梵众天。有些人将各种欲望积习除掉,离弃欲界,本心已经显现,并且对于各种戒律都乐意去随顺持守,那么,这种人在业果应报的时候便能够行使梵德,像这一类的人名叫梵辅天。有些修行人身体和心灵皆妙明圆满,言行举止威仪俱全,身心清净严守禁戒,并且时时明心参悟,那么,这种人在业报应念时,能统领梵众而成为大梵王,像这一类人名叫大梵天。阿难,这三等上流之人,一切的苦恼是没法逼迫他们的。他们虽然不是真正修持到了正等正觉三摩地,但是在他们的清净心中,各种烦恼都不能有所扰动。这就叫做初禅。 D# J4 B: Q; {3 p' K* r* G7 b
: D1 Y$ \% f/ O- h6 `/ A3 w
M! S$ p1 I! T
9 M+ ^5 o8 I/ \( N* ~+ `1 \3 M阿难,其次,有些修心者在梵天统领摄收梵人,圆满成就了梵行,澄明之心寂然不动,于寂静中湛然生出光明,像这一类的人名叫少光天,光明与光明相互燃照,光耀无边无尽,映照著十方世界遍体成为晶莹的琉璃世界,像这一类的人名叫无量光天。吸收执持圆融的智慧,成就了圆融本体,自然生发出清净教体,并且能应用无尽,像这一类人名叫光音天。阿难,这三等上流之人,一切的忧虑烦恼皆不能逼迫他们。虽然他们不是真正修持到了正等正觉正持三摩地,但是他们清净的心中,已经制伏了粗显的烦恼,这叫做二禅。! V2 `& k1 R2 d* r8 p3 m" F
& c. l2 n; ?3 [- e4 P: F$ Q9 t
0 Q- a6 c L8 Z
: }/ {/ S3 C: G. X' y- w阿难,有这样的天人,他们头顶的圆光成为声音,透过声音显露出奇妙的智慧,发扬为精湛的行为,通达寂灭之乐,这一类人名叫少净天。清净和虚空显现于前,并能将这空净引发致无际境地,在无际的空净之中擭得身心的轻松安祥,成就了寂灭乐境,这一类人名叫无量净天。世界和身心一切都圆融清净,清净德行成就圆满,种种清净妙景皆现示面前,归于寂灭乐境,这一类人名叫遍净天。阿难,这三等上流之人,具有大随顺心,身心安稳,获得了无量的快乐。虽然他们并不是修行获得真正的正等正觉正持三摩地,但是他们安稳的心中充溢著无量的欢喜,这就叫做三禅。
2 t; ^" B& m+ v- u
( @/ z7 [/ \* J0 c& n% w% t- Z; k; | " {& ~. j/ J1 u1 `9 N8 ^
5 T" ?! s. f$ A1 ~% v# l$ V4 S% w
6 N6 @4 i8 }2 o阿难,又有这样的天人,他们的身心并不受烦恼的逼迫,其苦因已经除尽,但又不住在喜乐之中,因为久住在苦和乐之中必然会生败坏,因此他们将苦乐二心同时都舍弃了,种种粗重的烦恼也相随而灭,从而生出清净的福性,像这一类人名叫福生天。舍弃了苦乐的心圆融无碍,能够妙解清净,在无遮的福性中,获得奇妙的随顺心,能够穷尽未来的边界,像这一类人名叫福爱天。阿难,从这些天中来看,又有两种不同的道路。如果在他们最先发心之时,追求的即是无量的清净光辉和圆满光明的福德,并且通过修行证得了这种境界并住在其中,那么,像这一类的人名叫广果天。如果在他们最先发心之时,即是厌弃苦和乐,经过相续不断地精进研究,终于完全穷究了这种舍心之道,从而使身体和心灵同时得到寂灭,心虑像死灰一样凝息,经历五百劫,这种人既然是以厌弃生灭为修行的因地,因此不能发明不生不灭的本性,如此则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像这一类的人名叫无想天。阿难,这四等上流之人,世间一切种种苦乐境界都不能动摇他们。虽然他们修持的不是无为真不动地,但于心中还是有所得,并且其功夫的运用臻于纯熟,这就叫做四禅。
, T+ X& Q# G; R8 s- a6 O( j& F' O% }! g) R. s
7 r/ I- ]8 n$ N8 N
- c5 ^) U# L% r' {* u阿难,这当中还有五还天。对于在下界中带来的九种烦恼习气,同时都灭尽了,苦与乐也双双消亡,在下界居住时无所选择而居,由于具有苦乐皆舍的这种舍心,因此在分别不同的众生中,都能安立居处。阿难,苦乐二心都灭除了,争斗之心自然不交加于他,像这一类的人名叫无烦天。他像箭弩一样的独往独行,探究交往无烦恼的境地,这一类人名叫无热天。十方世界对他来说都妙现出圆融澄明的境相,而没有一切尘相沉垢,像这一类人名叫善见天。精妙的观见现于眼前,陶铸成无碍的见解,像这一类人名叫善现天。究竟各种各样的道理,穷究色性的本性,而进入了无边际的境界,像这一类人名叫色究竟天。
( v0 z( C5 t5 o" j0 `) z# U8 E" o3 | s3 O1 J& d! i
阿难,这五种不还天和那些四禅以及四位天王,他们各各能承领佛旨,但相互间却不能有所知见。如今世间的深山旷野之中以及神圣的道场所在地,都是阿罗汉所住持,因此世间的粗俗之人是见不到他们的。
n& h% Z @: p/ P. H8 a* R" f+ p9 v
阿难,前面说的那十八种天人,他们是独往独行而没有交往的,但是他们还没有脱尽自身形质之牵累。从这些天人到前面所叙种种,名叫色界。另外,阿难,从这个有顶的色界边际中,其间又有两种不同的道路。如果能于自己的舍心中发明出智慧,当智慧圆通之时,便出离尘界的牵累,成就阿罗汉果位,而进入菩萨大乘,像这一类人名叫回心大阿罗汉。如果在自己的舍心中完成了舍厌苦乐的成就,觉察到自己的身体仍是障碍,然后消除障碍而入于空澄的这一类人名叫空处。各种的障碍业已消除,在无碍无灭中只留著阿赖耶识,而于末那识只存有微细的滞碍,这一类人名叫识处。空和色都汲有了,识心也跟著消灭了,十方世界寂然无有,无有微细阻碍,像这一类人名叫无所有处。识性丝毫不动摇,于寂灭之中能穷尽种种探究,在无尽之中发明宣扬本性,好像存有又不存有,好像有尽又没有尽,像这一类人名叫非想非非想处。这些欲穷究空而又没有究尽空理,从而在不还天圣道中不能前进者,像这一类人名叫不回心钝阿罗汉。如果从无想各种外道天中,穷处于空无而不知回归,迷惑于有漏智慧,便会重入于轮转之中。
7 M3 f1 G5 P' e8 E# ~; K: Q/ O) t3 |) V' ?+ c
阿难,这众多的天上各种各样的天人,是下界凡夫俗子所种业果的报应酬答,当酬答完时他们仍都要进入轮回之中的。那天人中的天王即是菩萨,他们游于正等正觉正持三摩地中,并且逐渐增进自己的修行,进而回向圣佛所修行的道路。阿难,这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显现于前,业果之色尘也已灭尽,从这里到终结名叫无色界。这都是没有了然妙觉明心的人,积累的妄惑而发生的,妄惑有三界,在此中间不同的妄惑随造业沉溺于地狱、饿鬼、畜生、人、神仙、天、阿修罗七种恶趣之中,补特伽罗跟从著这类。再次,阿难,这三界中又有四种阿修罗类,如果在鬼道中,由护持法力,乘著神通而入于空,这类阿修罗从卵而生,摄入鬼趣。如果在天人中,因降除功德而遭了贬损,他们所选择居住的地方,邻近日月。这类阿修罗从胎而生出,被摄入人趣之中。有阿修罗王,执持在世界之中,力量深遂无所畏惧,能够与梵王以及天帝释,四天争权夺力,这类阿修罗,因变化而生有,被摄入天趣之中。阿难,另外有一些下劣的阿修罗,生在大海中心漩涡处,早晨游于虚空之中,晚上归回水穴,这类阿修罗因湿气而生有,被摄入畜生之趣之中。
0 s2 R& J& ~8 m, N; ~
5 X, ?0 H/ g8 e# v: b6 k" |阿难,这些地狱、饿鬼、畜生、人,以及神仙,天与修罗,精深研究这七种恶趣,原来是昏沉中的各种有为相,皆由妄惑迷想而生,跟从妄惑迷想而随业造作。对于妙明圆融的无为本心来说,这都如同空花一样的东西,根本没有著落之处。但是,一旦虚惑妄想,便看不到这种根本的道理了。
9 \7 U) Z/ k! o5 R
) o! Y* b; d' L1 h( ]9 f2 g$ N u( G t, w5 _
阿难,这等众生因为不识自己的本心而遭到这样的轮回,经过无量的劫时,还得不到真正的清净,这都是由于随顺杀盗淫而引来的,与此相反的三种则又出生于无杀盗淫。有杀盗淫的名叫鬼趣,无杀盗淫的名叫天趣。这有和无相互影响,从而生发起他们的轮回流转之性。如果能得到圆湛生发三摩提的人,则妙性常寂,有和无二种都没有了,连有无皆无也灭尽了。如果连不杀不盗不淫都没有了,又如何说会有随顺杀盗淫的事呢?# x8 S3 b6 r9 c' C, D; S
3 M6 B& d7 k; Y阿难,不断除身、口、意三业的惑乱,各自都有各自的私,因为各人的自私同众人的自私有共同之处也有分别之处,并没有一定之处,它们从妄惑而发生,生妄而没有因,也无法寻找究竟。你勉励人们修行,想要得到菩提,就必须要除灭身、口、意三业惑礼,如果不除尽三惑,纵使得到神通,那都只是世间的有为功用。惑礼的三业习气不灭除,就会落入魔道之中。虽然想除妄惑,然而只是加倍虚伪惑妄。如来说那些之所以成为可怜可悲的人,是由自己的妄惑所造成的,并不是菩提的过失。像这样说法,才叫做真正的说法,如果没有这样说,则是魔道的说法。此时,如来就要起身离座,从师子座前拉过七宝几椅,然后回过身来,再斜倚在几傍。如来告诉大众和阿难说:你们这些有学、缘觉、声闻们,今天你们回心趋向大菩提无上妙觉,我今天巳经对你们说了真正的修行之道。你们还没有认识到,在行持正等正觉正持三摩提的过程中,毗婆舍那以及各种大大小小的魔事和魔境显现于前时,你们若不能识破,或者洗心修道不正,就难免会落入邪见。当阴魔、天魔、鬼神、魑魅来和你打交道时,你心中不明白,便会认贼为子,并从中得到少许的功夫却自满自足了。比如说,有一位在四禅中的无闻比丘,狂妄地声言自己证到圣果,结果在天报完毕的时候,只落得一付衰朽的样子。诽谤阿罗汉的,身后就会遭到堕入阿鼻地狱的报应。你们应当认真地听,我今天就来为你们仔仔细细地分辨别认识各种魔道。, @# b/ L* m2 W0 f9 |; }& p
! o' {4 v, M& I9 i
阿难起身,同法会中的众有学者们,欢欢喜喜地向佛顶礼,倾听佛的慈诲。- ?7 u# d: \; ?, I
" Z. u1 V; J5 k# e% G2 r" l4 {7 f
$ K6 q$ S8 p$ H# A `, `$ j% V佛告诉阿难和大众说,你们应当知道,充满烦恼的世界中的十二类生命,本来的心体是离妄念而灵明虚廓的,这圆融灵明的心体与十方的佛并没有差别。由于你心生妄想,迷失在理障中,痴迷爱恋便由此发生了,这痴迷遍处发生,因此就相对而有空性生发出来。以空性化解迷痴不曾有所停息,便有有为世界的生发,因此,那十方如微尘一样多的国土中都不是本来清净的,都是因为妄见乱想才得以安住滞留下来。你们应当知道,虚空界是从你的心体中生出来的,就像一片云点缀在空廓的太清里一样,更何况众多世界也是在虚空界中的呢?你们这些人中只一人发露真心而归自元本的心体,那么这十方空界都会全部消散殒灭。为什么说在这虚空之中,所有的国土均没有振裂破碎呢?由于你们这些人修习禅定,即在修饰著三摩地,十方的菩萨以及众多无漏大阿罗汉,已修得心体精微通阔无碍,所以能居处于湛然寂灭之中。一切魔王以及鬼神、凡夫,见到他们的宫殿房屋,无端地崩塌裂坏,大地震动,水陆飞腾,无不惊心摄魄。凡夫俗子昏昧而不能觉察到这种变化。那些没有获得除漏尽通而已获足了五种神通的人,还挂念著尘世的操劳,又怎么能够让你去摧毁他们的处所呢?因此,那些鬼神以及各种天魔、魍魉、妖精,乘你们在修行的时候,全都来扰乱你。然而那种种魔邪气势强盛,但是只要在那些尘世的烦劳中于心中生出妙觉,那么,种种的魔对你的扰烦就如同用风去吹光,以刀去断水一样,丝毫不能触动你。你就像沸滚的热水,而它就像坚冰,当热气渐渐邻近冰时,很快便使它消殒了,这些魔不过徒具神力而已。但是,这外来的魔是否能破坏扰乱你,这全由你心中的五阴主人来决定。如果主人迷惑,那么这外来的魔便会得其方便。所以当处在禅那中时,保持著觉悟不惑,那么,那些魔事便拿你无可奈何了。五阴消散,进入明觉中,那种种的邪魔全都只能藏在幽暗中。光明能够破除黑暗,黑暗挨近光明自然便会消殒。因此,当你明觉时,那些幽暗中的魔怎么敢来滞留扰乱你的禅定呢?如果不明悟,而是被五阴烦乱所迷的话,那么,你阿难必然成为魔的弟子,最后成为魔人。像摩登伽女这样特别少见的凶劣法术,她只是用邪咒让你破坏佛的律仪。但于佛律的八万四千行仪中,只毁了一戒,所以,由于你的心体清净的缘故,因此还没有沦溺。但这还是破坏了你的宝觉完全的身,就如像宰相大臣的家,忽然遭到抄家没收,宛转成为一可怜的零落者无处哀救一样。/ U6 `/ e1 v, J6 v; ]* R
9 b6 p1 C3 T# R1 {8 T+ `9 l3 P
& [- }% V; r# ]3 J6 l0 D阿难,应当知道,你坐在道场修行,就要消除脱落各种念头,这些念头如果消落尽了,那么各种脱尘出世的意念便会精爽妙明,心体便能动静不变,记忆和忘怀如一不二,在你处于这种状态而进入正等正觉正持三摩提时,就好似眼睛清明的人处在大幽暗中,虽然心性精明妙净,然而心体还未能发映光明,这就叫做色阴境地。如果眼睛明朗,所见十方朗然洞开而没有一丝幽暗,这叫做色阴尽境地。到此地步的人就能超越劫时的浊暗阻滞。关照这人这种情形的根由,其实仍是其固执妄念所造成的。
7 S! K8 z1 j# Z/ ?% \4 I- q
I( q) P+ U& q {$ _阿难,这时应当在这境地中进一步精砺其志,采究妙明本性。当四大编织之身躯不再是羁绊,此刻身体便可以越出障碍,这叫做精明流溢前境。不过这境地也只是一种功夫,并且是暂时获得,并非是证得圣境。此刻如果心里不作已成佛成圣的想法,那么这种境界就叫做善境界。如果心里误以为这就是成圣了,那么立即就会遭遇种种邪魔。阿难,这时再用心去精研妙明本心,使其体内清彻,这时这个人忽然从自己的身体内掏出蛲虫蛔虫,但身体却宛然完好,没有任何伤毁,这叫做精明流溢形体。不过这仍然只是暂时获得的精妙功行,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心里不作成圣的想法,这种境界就是善境界。如果认为这就是成圣了,那么立即便会遭遇种种邪魔。如用此心内外精研,这时魂魄、意志、精神,除了自己色身种种障碍,其余的都能相互涉入互为宾主,这时忽然能从虚空中听到说法的声音,或听到十方一同发出深密的义理,这叫做精魄递相离合。但此时成就的善种,不过是暂时获得的,并非证得了圣境。如果这时心中不作已成圣的想法,那么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误解为成就了圣境,立即便会遭遇种种邪魔。又将这心净滤澄明,从内中发出光明,十方世界到处呈现出阎浮檀色。一切众生种类都化为如来,这时忽然观见毗卢遮那佛高踞在天光台上被千佛围绕著,百亿的国土和莲花同时呈现于前,这叫做心魂灵悟所染。但这心光朗照各种世界的境界是暂时获得的,并非证得了圣境。如果此刻心中不作成圣的想法,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误解成圣,那么立即便会遭遇种种邪魔。又将此心进一步精研妙明,不停地观察自心,抑制,降伏,超越种种杂念,这时忽然见十方虚空成为七宝颜色或百宝颜色,这些颜色同时布满虚空但又不相互混淆,而是纯净地显现著青黄赤白各各分明的色彩,这叫做抑按功力逾分。这也是暂时获得的境地,并非是证得圣境。如果心中不作成圣的想法,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误解为成圣,立即便会遭遇种种的邪魔。又用这心反覆去究竟澄彻,使心体之光的精纯不乱,这时忽然在夜半时分于黑暗的室内观见种种的物相,不亚于白天看见的物相,而暗室里的物也没有除灭,这叫做心细密澄其见。这种洞幽察微的洞察力乃是暂时获得的境地,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心中不作成圣的想法,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误解为是成圣,立即便会遭遇种种的邪魔。又运用这心体,使其圆融化入虚空,四体忽然就会如同草木一样,人烧刀砍而没有任何知觉,大火不能烧坏,即使用刀来割其肉体,也如同削木一样,这叫做尘并。这种排弃地、水、火、风四大性而直入纯净空无的境地,乃是暂时获得的,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心中不作成圣的想法,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误解为这是成圣,那么立即便会遭遇种种邪魔。又用心去成就清净,当这清净心到了极至之时,忽然观见十方世界的大地山河都成了佛国,其中俱足了七宝,光明遍布在这佛土,又观见到恒河沙一样多的各种佛如来遍在虚空界中,虚空界中到处是华丽的楼台殿宇。向下可观见到地狱,向上可观见到天宫,所观见之处毫无障碍,这叫做欣厌。这是凝想深入时久而从心体中化成的境地,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心中不作成圣的想法,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误为成圣,立即便会遭遇种种邪魔。又用这心研究深远,忽然于中夜遥遥观见到远方的市井街道,或者听到自己亲族眷属的话语,这叫做迫心。这是心体究远逼极而飞出,因此有此隔物遥视观见的境地,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误解为成圣,立即便会遭遇种种邪魔。又用这心研究精极,观见到善知识,其形体不断变化,一会儿的功夫无端地便有种种变化,这叫做邪心。这种心体含受魑魅或遭遇天魔无端为其说一些通达妙义的法的境地,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心中不作成圣的想法,这些魔事会自然消歇,如果误解为成圣,立即便会遭遇种种邪魔。
5 E$ M* k* Z1 n" e
: u+ w% ^7 F7 r( |) F7 ~: l8 ^7 |2 k) S9 X. o
阿难,像这十种禅那中显现的境地,都是色蕴在心体中交互涌动,因此显现出这些事境。由于众生顽迷而不能自去思量它,因而相逢这样的因缘时,自己不能识破它,还声称自己登入了圣境,造成大妄语,最终坠入无间地狱。你们应当依照如来的说法,在如来灭度以后的末法世代中,宣示这个法义,不要让天魔得其方便,保护持守著正道,从而成就无上道。% _+ \3 X$ W$ o0 t6 r% P( [: i5 I# L
; s5 D( q- ]6 X- M% O; V m& F
2 u1 a' ~+ T7 \. d/ \# c
阿难,那些善男子修行正等正觉正持三摩提,在禅定中色蕴消尽,观见到种种佛心,如同明镜中显现出的形像,好像有所得但又无所作用。这就像梦魇中的人,手脚都在,对所见所闻不生迷惑,心体在接触外来的邪魔时却不能转动。这叫做受阴境地范围。如果梦魇境象消歇,其心便离开了身子而能反观自己的面目,这心体可以自由自在地离开身子或留住在身子中,不再有任何障碍,这叫做受阴尽。那么,这个人就能够超越观见的浊受,这种人这种情形的根由,恐怕其原来仍是虚明妄想所造成的。6 Q+ Q! } c2 T/ }; ^
+ h8 H: W" }. Y" T' [阿难,又那些在禅定中的善男子,观见到色蕴消除尽绝,受蕴则清晰明白,于是,种种觉受之像呈现于前,而便会过分地感怀激动,忽然从心中生出无限的勇气,他的心一时便能勇猛锐利,志向要同众佛平肩,声称成佛只是一念之间便可超越的事,这等功用叫做陵率过越。能悟则没有灾祸,但须知这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能保持觉悟而不入迷,久了自然消歇,如果误解为成圣,那就会有狂魔入侵到他的心腑之中,使他逢人便夸耀自己,傲慢无比,其傲慢之心可说是向上傲视佛,向下傲视人,从而失却了正受,而从此沉沦。/ r9 o, v1 Z9 Z6 {" v( C# }( x6 ]" _ e
* T' Q+ M! n2 @% i4 F1 G% r; I
( E ]# ?; v! `, T8 Y% M' W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善男子,观见到色蕴消除绝尽,而受蕴则清晰明白,修道不前没有新的证悟,便退回到原来的境地,从而智力衰微,进入一种颓坏的境地,绕来绕去无所证见,心中忽然生出大枯渴,任何时候都处于昏沉冥顽之中,并且还将这种境地认为是勤奋精进,这等修心叫做无慧自失,能悟解则没有灾祸,但须知这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误解为成圣,那就会有忆想之魔入侵他的心腑之中,使他一天到晚揪住心思悬在一个地方,从而失却了正受,从此沉沦。2 t6 J, E0 s9 q- G5 Y
$ G1 D6 n! L1 L5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善男子,能观见到色蕴消除尽绝,但受蕴却清晰明白,其慧力超过了定力,从而失却勇猛锐利,使各种的殊胜妙慧反而被此心性毁坏。然而己心却以为自己是卢舍那佛,稍得一点进步便以为满足,这等用心叫做亡失恒审,是沉溺在短暂知见之中。能悟解则没有灾祸,但须知这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误解为成圣,那就会有智力低下顽劣易知足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逢人便说,我已得了无上第一义谛。从而失却了正受,从此沉沦。& ^& }1 N# g, s. ~3 w
5 `! o& H3 j7 E2 n5 d, M2 w9 y- u3 c: X6 W4 h$ W( v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众善男子,能观见到色蕴消除尽绝,但受蕴却仍清晰明白,新的证悟还没有获得,过去的悟心已经亡失了。在进不能前,退不能守的境况中,觉得进退都十分艰难,这时忽然从心中生出无尽的忧虑,如坐在烧红的铁床上,更如饮了有毒的药水,万般痛苦,只求一死。常常希望别人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期望早得解脱,这等修行叫做失于方便。能悟解则没有灾褐,但须知这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误解作成圣,那就会有一分常忧愁魔入侵他的心腑之中,致使他手执刀剑割自己身上的肉,并欣然于这种自残生命的行为,或者常常忧虑不堪,便躲进深山老林,不耐烦见到人,从而失却了正受,而从此沉沦。 d; o$ i6 `. ?2 \8 d3 m
, @8 X2 G- D/ J! n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众善男子,能观见色蕴消除尽绝,但其受蕴仍然清晰明白,见自己处在清净之中,便会在心体得到安稳之后,忽然生出无限的喜悦,心中欢悦而不能自止,这等轻安叫做无慧自禁。能悟解则没有灾祸,但须知这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误解作成圣,就会有一分好喜乐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见人就笑,在路边旁若无人地自歌自舞,自称已得了无碍的大解脱,却失却了正受,从此沉沦。
, J* n( Z* _; n7 w5 W+ }
2 ^1 T8 c' d4 ^1 g$ O; G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众善男子,能观见色蕴消除尽绝,但其受蕴仍然清晰明白,见自己处在清净之中,便会在心体得到安稳之后,忽然生出无限的喜悦,心中欢悦而不能自止,这等轻安叫做无慧自禁。能悟解则没有灾祸,但须知这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误解作成圣,就会有一分好喜乐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见人就笑,在路边旁若无人地自歌自舞,自称已得了无碍的大解脱,却失却了正受,从此沉沦。1 K% e% z F# Y) s( ?4 ]8 h
& g- F& S& k4 R4 d1 q$ ^5 m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众善男子,能观见到色蕴消尽,但其受蕴仍然清晰明白,自以为已经具足了功德,忽然从心中无端生起大傲慢,这样各种的轻慢同时从心中升发,甚至对十方如来也生轻慢心,更何况是对佛之下的声闻、缘觉,这等见胜叫做无慧自救。能悟解则没有灾祸,但须知这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误解作成圣,就会有一分大我慢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从此不礼敬佛塔佛庙,随意毁坏经典圣像,并对那些施主说,这些塔庙,只不过是金银铜铁、土木树叶罢了,肉身才是真正的宝,你不去恭敬身体,却去崇敬土木,实在是颠倒啊!那些深信他话的人,跟随他毁碎圣物埋在地中。他这样疑误了众生从而使他们堕入无间地狱,这便是失却了正受,从此沉沦。
! Z0 h' [. T) E9 T- ?8 F1 _
& g' Y4 t7 y( B9 e" ] K' c- o1 H8 ]# Z' m% C. _+ C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众善男子,观见到色蕴消尽,但受蕴仍然清晰明白,于是便在如此精湛明白之中圆悟到了精纯至理,而获得大随顺心。这时他的心中忽然生出了无量的轻安,自己宣称成就了圣果,得成了大自在,这等因慧叫做获诸轻清。能悟解则没有灾祸,但须知这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误解为成圣,那就会有一分好轻清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自以为圆满具足了功绩而不再求进步。这种情况多半发生在无闻比丘身上,他们如此的轻清妄念将会疑误众生,使其堕入阿鼻地狱。因而失却了正受,从此沉沦。; o5 W4 {5 x, L5 p# T1 _
9 ~7 X% w# n& R8 O$ K+ s* ]$ _) T
# h) G4 d$ C- A4 g: I6 V. a& Q%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众善男子,观见到色蕴消除,但其受蕴仍然清晰明白,在此明悟中获得了虚无的心解,于其心中忽然生出归向永远寂灭的愿望,于是便以万物自然造化无因而有果,一意直向虚无,当虚明空无心呈现于前时,心便生出长久断灭的解悟。能悟则没有灾祸,但须知这并非是证得圣境。如果误解作成圣,就会有空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毁谤持戒,认为那是小乘之道,说菩萨如能悟解空性,哪里会有持戒犯戒的事呢?他常常在那些信佛的施主面前,喝酒吃肉,行淫玩乐,因为他有魔力,因此在他面前的人受其魔力的收摄对他竟不生疑谤。他的心被魔鬼长久侵入,便会吃屎尿和酒肉而不自悔,此等执持万物虚无的空性,破坏了佛的禁戒律仪,误入于人间罪恶之中,从而失却了正受,而从此沉沦。# p, ^8 d1 J. X- k
" ~/ e" m. f7 a+ x) _- ]$ e
3 C# I" o/ `1 U9 K3 D- U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众善男子,能观见到色蕴消除,但其受蕴却仍然清晰明白,便能体会到虚无空明,当虚明深入他的心骨时,忽然心中会有无限的爱欲生出,爱极发狂,便成为贪欲,这等定境叫做安顺入心,其人无智慧能够持守圣智,便误堕入种种欲望之中。能悟解则没有灾祸,但须知这并非是证得了圣境。如果误解作成圣,那就会有欲魔入侵到他心腑,使他一味地声言欲念是菩提道。于是便与常人未修道者之流一样行欲无度,其行淫者,叫做持法子。由于他有神鬼之功力,因此在末世之中摄收凡愚之人,其数上百、上千,乃至上万。当那魔鬼生厌而离开他的身体时,这时他既无神威也无功德,最终陷入王难之中,因为他使众生疑误导致其堕入无间地狱。自己便失却了正受,从此沉沦。7 X% X- f) K! f$ I) l
! L; O3 S8 A+ `3 _
& C e3 ]4 Y( `5 Y1 e, {/ S& W! Q阿难,像这十种禅那中显现的境地,都是受蕴在心体中交互涌动,因此才现出这些事境。众生因为顽迷而不能自己忖量,碰上这些因缘时,心迷而不能识破,还说登上了圣境,造成如此大妄语,当堕入无间地狱。你们应当依照如来的说法,在我灭度后的末世中传示如来的这个法义,使广大的众生开悟,使众生们不被天魔占得便宜,保护持守正确的修行之路,从而成就无上觉道。& ~8 _% T( F, }
$ G; ~7 ?, `2 x1 ^& S9 Q G) Z
阿难,那些善男子修行正等正觉正持三摩提,他们的受蕴已经绝尽,虽然还没有达到完全漏尽,但他们的心却能够离开自己的形体,如同鸟离开鸟笼一样,有一定的修行成就,这时以自己的凡俗之身,经历著菩萨六十圣位境界,得意自在地感受自己的身体随意无碍地往来于这些境界之中。就像熟睡中的人说梦语,其人虽然深然不觉知,但他的话已成为音韵句式,使没有睡著的人完全懂得他的梦语,这名叫想蕴境地。在些境地中如果游动的念想绝尽,浮想消除,心体妙明觉悟,如同洗去尘垢一样,这时对自己一世的经历便能够从生到死,从头至尾地圆照无余,这叫做想蕴尽。那么,这样的修行者就能够超越烦恼浊垢,观察这等情形的根由,根本上还是融通妄想所造成的。
* o3 y1 A/ d6 n, T" C1 H- G7 H
1 J4 ~1 y% J4 `" y D# P- v# F( |9 d5 @) u, S- X; K: B0 d
阿难,那些善男子在修行中,受蕴已达虚妙,不遭遇邪想邪虑,心体圆定生慧,即入三摩地正定之中,但是若心体爱恋如此圆融灵明境像,便会为了锐利他如此精妙的思维而贪求巧善之智。这时天魔便趁这个方便时机,飞精附人,将魔灵附于这人身上,为其讲经说法。这个人不察觉是魔附身,反而自称修得了无上涅槃境界。然后对来他这里寻求善巧之智的善男子,铺坐设场而为他们讲法。这人的形体,可有种种变化,让那些求善巧的人看来,一会是比丘,一会是帝释,一会妇女,一会是比丘尼。或者居暗室之中叫人看见其身上有光明,这人一时愚迷惑乱,以为自己就是菩萨,使一些人相信他的教化,这人便令听讲者心性惑乱摇荡,从而破坏了佛的律仪,暗中施行各种贪欲,这人口中喜说灾祥变异,一会对人说如来在某地出世,一会对人说劫难、战争将临,在人心中散布恐怖,使相信他话的人莫名其妙地耗散家资浪费财产。这叫做怪鬼,趁年老成魔时来恼乱这个修道人。当魔心厌足以后,便离开这人的身体,如此情形使这个人及其子都陷入王难。你对这种事情应当先有所察觉,才不会堕入轮回,也不会去迷惑无知的众生,使其不堕无间地狱。( d8 F8 T+ M. h. Q/ A
$ o: x! ^" v& B3 v阿难,又有那些善男子,其受蕴已达虚妙,不遭遇邪想邪虑,心体圆定生慧,但在修持正定三摩地中,心中无端爱恋游荡,思维飞扬,贪求经历种种境像。这时天魔趁著这个方便之机,飞精附人,将魔灵附体在这人身上,向他宣说经法。这人也不觉知是魔附体,自称证得了无上涅槃境界。对到他这里追求神游的善男子,铺座设场而为他们讲法。自身形体没有变化,但听他讲法的人忽然会看自己坐在宝莲花之中,全身整体都幻化成聚集的紫金光彩。所有在场的听讲者,每个人都体验如此境像,从而产生出从来没有过的惊喜。这人一时愚迷,惑乱心想自己就是菩萨,妄惑之心淫逸奔放,从而破坏了佛的律仪,暗中行种种贪欲,这人口中又喜说诸佛应世,说某某人就是某某佛的化身,某某人是某某菩萨化身来人间点化众生等等。众人看见这种情况,心中渴仰倾慕,从而心中隐隐约约便生出邪见,消毁了自己的善根智种,这叫做魅鬼,年老成魔来恼乱这个修道人。当魔心厌足之后,便离开他附体的这个人,这时此人和他的弟子都会遭陷王难。你应当对此有所先觉,才不会堕入轮转之中,不去迷惑无知的众生,更不使他们堕入无间地狱。6 W m1 ~: X& S# d" T6 a0 C' f( {
; {/ S$ L" \. F5 O
又有些修道的善男子,其受蕴已达虚妙境地,不会遭遇邪虑邪思,心体于圆定之中发明智慧。但是这人在修持正定三摩地中,由于心中贪爱绵泯,便澄滤其思维,而贪求种种契合它物的景像。这时天魔趁机得到方便,飞精附体,将魔灵附体在这人身上,并为他讲经说法。这人不知觉是魔附体,反而自称得了无上涅槃境界。然后在来他这里寻求契合境界的善男子中,铺座设场而为他们讲法。这人的形体和前来听讲人的形体虽然没有什么迁移变化,但他可以使听讲者们在还没有听法之前,心便自行开悟,心念能迁移变易潜行无端。有的人由此而暂时获得宿命神通,有的人暂时具有他心通,有的人看得见地狱景像,有的人能了知人世间种种好事和坏事,有的人口中自然说出偈语,有的人自己自然而然便可诵说经文,人人欢喜获得从未有过的经验。但这个人一时愚迷,妄惑之心认为自己便是菩萨,心中充塞绵爱,从而破坏佛的律仪,暗中施行贪欲。嘴上好说有大佛小佛应世,某佛是先佛,某佛是后佛。其中又有什么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也是这样的等等。众人看见这种情况,本心遭到邪见薰染,而入邪悟之中,这叫做魅鬼,年老成魔来烦乱这修道人,当魔厌足而离开此人后,这人及其子都遭陷王难。你应当对此先有所觉察,才能不致于堕入轮回,不会去迷惑无知的众生,不使他们堕入无间地狱。. f, E4 k: K. Z, m
; |; x& g5 ]( O又有些修行的善男子,其受蕴已达虚妙,不会遭邪虑邪思,心体于圆定之中发明智慧。但其在修持正定三摩地中,心执著于穷究事物变化始终的根本,为精爽思维而贪求辨析,这时天魔趁机得其方便,便将魔灵飞附其人身上,向这人讲经说法。这个人并不觉知这是天魔附体,也自称证得无上涅槃境界。然后在来他这里寻求善巧根本的信众中间铺座讲法。此时这人身上具有魔力神威,能够以魔力制伏求学之人,使他们在他的面前,虽然没有听他讲法,便已经自然而然心伏于他。中此魔的这些人以为佛的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现前自己的肉身,而父父子子传宗接代即是法身常住不绝。眼前的这些就是佛国,不会再有什么净土世界以及光耀金色的佛身了,使人在接受和相信他的说法时已亡失了自己原先的本心,身心命运的归依于此呈现出从未有过的景像。这些人一时愚迷,妄惑之心认为自己就是菩萨,执著于推究心计,破坏佛的律仪,暗中行种种贪欲。嘴上好说眼耳鼻舌就是净土,男女二根就是菩提涅槃的真正所在。使那些无知的人相信这样的污秽言语,这是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来恼乱这修道人,当魔厌足而离开附体的这人后,这个人及其弟子都要陷入王难。你应当对此先有觉察,不致于陷入轮回,不会迷惑众生,不使他们堕入无间地狱。& [0 w9 m! z8 T% ~+ O) I8 K0 h
4 Z) n4 {, \2 F8 {* R7 ^2 l% p- P+ ~/ m, g M* c
又有些修学者,其受蕴已达虚妙,不遭遇邪虑邪思,于圆定之中发明智慧,但其在修持正定三摩地中,心中爱恋执著于玄想神思感应,而反反覆覆地去周密精研它,贪求冥冥感应它。这时天魔便趁机得其方便,将魔灵飞附于于其人之身,对他讲经说法。这人根本没有觉察这是魔来附体,也自称是得了无上涅槃境界。然后在来他这里寻求神秘感应的信众中铺座讲法。由于魔力的缘故,这人能够使听众暂时之间看到他具有千百岁高寿的身像,从而心生爱恋而不愿离开,甘愿做这人的奴仆,不知疲劳地供养服侍这人,这人能使在他座下听他讲法的人各自以为遇到的是先师,是大德大贤,因而心生敬爱,形影相随,由此而获得从未有过的惊喜。这人一时愚迷,妄惑之心以为自己即是菩萨,有菩萨所有的亲近心,从而破坏佛的律仪,暗中施行贪欲。其人口中好说:我在前世的时候,在某某众生之中先度了某人,当时,这些人是我的妻妾或兄弟,今天再来相度,让他们与你相随而归到某某世界中去供养某佛。或者言说:有大光明天,佛住在那里,一切的如来也生活在那里等等。那些无知的信徒,相信这些虚诳的言说,便遗失了本心。这是疠鬼年老成魔时来恼乱这修道人,当魔厌足而离开这人后,这人及其弟子都要遭陷王难。你应当对此先有觉察,才不会流入轮回,不会去迷惑无知的众生,不让他们堕入无间地狱。
/ Y$ X( u. M. U7 p$ n! q) O% {6 \$ j" [8 \
又有些修行善男子,其受蕴已达虚妙,不遭邪虑邪想,于是从圆定发明智慧。但是在修持正定三摩地中,其人心中爱恋执著于深静入潜,便辛勤刻意地去精研它,乐意处在阴暗幽寂之中,贪求静谧气氛。这时,天魔便趁此方便时机,将魔灵飞附于其人身上,对讲经说,这人不觉知是魔附体,也自称是得了无上涅槃境界。然后在来他这里寻求阴寂静谧的信众中间铺座讲法,使那些听者各自知道自己原来的业果造作。或者在某个地方,对某个人讲,你现在虽然还没有死,但已作了畜生,然后叫另一个人在这人身后做踏踩尾巴的动作,顿时便使这人不能起身,于是大家都倾心折伏于讲法者。如某人有疑心生起,这人早已知其心事端倪,便不依佛的律仪威严,令其人苦修不已,还随意诽谤比丘,漫骂弟子,肆无忌惮地攻击人际间事情。其人口中好预言祸福,每每都毫发不差的应验其预言,这是大力鬼年老成魔来恼乱这修道人。你应当对此先有觉察,才不致于流入轮回,不会去迷惑无知的众生,不使他们堕入无间地狱。8 \- G ?$ @8 t* S
+ {5 y0 t: ?: s2 h, A( ^
: z) X" F) B! `
又有修学的善男子,其受蕴已达虚妙,能不遭邪虑邪想侵蚀,于是从圆定发明智慧。但是在修持正定三摩地中,其人心中爱恋执著于知见,便勤苦研究寻找,贪求能知先见后的宿命神通功夫。这时天魔趁机得其方便,将魔灵飞附其人身上,向他讲经说法,这人昏然不觉知这是天魔附体,也自称得了无上涅槃境界。然后在来他这里追求知见智慧的僧众中间铺座讲法,这人可以无缘无故地从讲法的地方取得大宝珠。这天魔有时候或变化成动物,口中含著珠宝、珍奇、简册、符篆等等异常之物,将这些东西授予这人,然后附体在这人身上,这人便诱惑听他讲法的人,说某地方中藏有明月珠,照耀那里,使得这些听者获得从未有过的惊奇。这人多半以药草为食,不吃精美的饭菜,或者有时一天只吃一麻一麦,但其身体依然壮实,这是由于魔力加持的缘故。这人随意诽谤比丘,漫骂弟子,不怕别人对他诳言的讥笑与嫌恶。嘴上好说哪里有宝藏,哪里又有十方来的圣贤之人隐居在那里,然后跟随他的人一去果然看见那里有奇异之人。这是山林、土地、城隍、川岳等鬼神,年老成魔,宣说淫欲,破坏佛的戒律,同跟随他的人暗中行种种贪欲,或者迷恋功夫的长进,纯粹只吃草木,过著没有规律的生活,来恼乱这修道人。天魔厌足而离开这人后,这人及其弟子多半要陷于王难。你应当对此先有所觉察,才不会流入轮回,不去迷惑无知的众生,不使他们堕入无间地狱。9 b+ ^2 X3 E6 w4 G
" u* {& A, w5 j0 w9 l: n
9 p/ p" `9 a) t/ |' _2 e
又有些修道的善男子,其受蕴虚妙,能够不遭邪虑邪想的干扰,于是从圆定之中发明智慧,但是在修持正定三摩地中,其人心中爱恋和执著于种种神通变化。便研究变化的究竟,贪求能有变化的神通功夫。这时天魔趁机得其方便,将魔灵飞附于其人身上,对他讲经说法。这人却不觉知这是天魔附体,也自称得了无上涅槃境界,在来他这里追求神通的信众中铺座讲法,这人手中拿著火光,用手指撮取火光分别布在四周的听众头上,这些听众的头上火光都光焰数尺,但却感觉不到热力,也不会焚烧身体。这人也可以在水上走如履平地,或可以腾空安坐不动,把自己装在瓶中、口袋中,越窗穿墙,进出没有障碍。但是唯有在刀兵武器面前无能为力不得自在。这人自称是佛的应身,穿著白衣,接受比丘们的礼敬,诽谤禅律,骂斥弟子,攻击人事,不怕别人的讥笑嫌恶。这人嘴上喜欢说神通自在,或者使他身边的人眼见佛土佛国境象等等。这些都是由于魔鬼神力而造成的惑人现象,并非是这人真正实在具有神通本领。这人赞赏行淫,不毁除粗鄙恶劣的行为,以种种猥亵的方式来传法传功。这是天地间有大魔力的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以及一切草木精怪,或是龙魅,或是寿终的神仙再活为魅,或是仙期终结死期将临但其形体不化的精怪等等,年老魔来恼乱这修道人。当天魔厌足而离弃这人时,这人及其子多半陷入王难。你应当对此先所觉察,才不会流入轮回,不去迷惑无知的众生,不使他们堕入无间地狱。0 p/ [* U9 y9 [0 K+ `" p% {
$ e$ {* a- q, S: ~" V0 T# ~* B
又有些修学的善男子,其受蕴已达虚妙,能够不遭遇邪虑邪思,于是从圆定中发明智慧。但是在修持正定三摩地中,其人心中爱恋执著于入灭,便研究化灭之术,贪求深入于空无之中,这时天魔趁机得其方便,将魔灵飞附于人身上,对他讲经说法。这人却终始不觉知这是天魔附体,也自称是证得无上涅槃境界。然后在来他这里追求空灭的信众中间铺座讲法,在众人之中忽然形空身隐,不见踪影,然后又从虚空中突然现身而出,隐显自如随意。或显现自己的身体如同透明的琉璃,或是举手投足皆散发出檀香气,或者排泄出的大小便如同厚石蜜香味。这人自持魔力,便去诽谤佛的戒律,轻视出家比丘,口中常说无因无果的修行法门,人死即是永远的空灭,并没有业报后身,其人虽然获得了空寂,但是暗中仍然施行贪欲,接受其欲行者,也可获得空灭之心,而不被因果业报拨动。这是日、月中薄蚀精气、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经历千百万年不死而成为精灵,出生在国土之中,年老成魔时来恼乱这修道人。当天魔厌足而离开这人时,这人及其弟子多半陷入王难。你应当对此先有所察觉,才不会流入轮回,不去迷惑无知的众人,不使他们堕入无间地狱。
8 ^! Z& C* V& \/ y( h# M C7 H
9 `" s; h. |, D; o5 f9 X1 N5 o$ Z# P8 V$ q0 k
又有些修学的善男子,其受蕴已然虚妙,能不遭遇邪虑邪想,于是从圆定中发明智性。但是在修持正定三摩地中,其心爱恋执著于长寿,便辛苦研究长寿密机,贪求长生不老,唾弃人的自然生命变化,希图人的生命不发生任何细微变易。这时天魔趁机得其方便,将魔灵飞附于其人身上,对他讲经说法。这人竟然不觉知这是天魔附体,也自称是证得无上涅槃境界,在来他这里追求长生不老的信众中铺座讲法。喜欢言说自己可以无遮无拦随意来往于它方别处,或者在瞬息之间已从万里之外取得某物回来,或在某一住宅中数步之大的空间里,叫人从东壁走到西壁,那人急行却长久都走不到。于是众生相信这人,以为是佛现在面前。这人还常说十方的众生都是我的子孙,诸佛是我生的,我是出世之佛,我是第一个佛,不是靠修行而得的,而是自然而然出世的佛等等。这是住于世间的自在天魔指使其眷属弟子,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等等,未发心求无上觉道者,利用他们善于变化的幻术,来吸食这人的精气,入魔幻之中的修行人不须有师指点也能感觉到长寿境象,欣喜自己之命寿已是金刚不坏之身。这些魔灵又能变现美女身体,令修行人与其施行贪欲,使其还没到衰老之年,便已经是肝脑枯竭了。这些魔灵还常常独言,听来尽是些妖魅惑众之言,听者不知其是妖言而信服,故而多有遭到王难的,甚至在还没有遭到刑罚祸之前,信服者便先已干死。魔灵如此恼乱这人,甚至致使这人早夭早损。你应当对此有所先觉,才不会流入轮回,不去迷惑众生,不使他们堕入无间地狱。
. [/ h( a& G( J, |/ s) X6 Q, h
3 U' N G$ w6 z* \1 _
1 t9 L; Q: a3 m; ^. j' o& v阿难,你应当知道这十种魔,在末法世中,隐藏在我的法中,或出家修道人中,或附于人体,或自己现形,都说自己成就了正遍知觉无上涅槃,使他们破坏佛的律仪,赞赏淫欲。这些先世恶魔师与魔弟子们淫习相传,像这样的邪精,其魅惑人的心腑,短则要有九生之期,长则超过百世之劫时,从而能令那些真心修道的人,都成为其眷属弟子,命终之后即沦为魔的子民,失却了正等正觉而堕入无间地狱。所以你现在不必急于先取得寂灭之道,即使你已经得了无学果位,但须要发菩萨愿行,不入涅槃而留居在末法世中,起大慈悲心怀,去救度那些正心正意深信佛法的众生,使他们不被天魔侵扰,而修得正等正觉的知见。我今天已将你度出生死苦海,你一定要遵循佛的话,这就叫做报佛恩。阿难,像这十种禅那中显现的境象,都是想蕴在心体中交互涌动而出现的这等魔幻事景。众生妄惑顽迷,不能自己忖量,遭逢这等因缘时,不能自己察觉识破,还说是登上圣境。如此而造成大妄语,堕入无间地狱。你们必须在我灭度之后,将如来圣言遍传于末法之世中,使众生开悟明白佛的法要,不要让天魔得其方便毁坏修行的人们,要保护加持这些修行人成就无上觉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