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竹帘儿

到底要不要现在送daycare, 请大家帮助出出主意

[复制链接]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7-10-8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关于这个问题,核心是教育孩子不可以用哭闹为手段来达到自己的要求,提设中的哭闹是有目的,与打针因疼痛而引起的宣泄性的哭闹是不同的。偶不认为前后几分钟的过程,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痛苦,老师也许认为帮小孩养成良好的处世习惯比区区几分钟的困倦来的重要。 3 W4 H( ^% ^# Q- \0 z
如果是后一场景,偶的处理方式是——抱抱安慰孩子,妈妈知道你很痛,哭可以啊,可是哭没有用啊,不如咱门去做XX吧(小孩最喜欢的玩具或游戏)。这种方式某种意义上对孩子也是一种制止和教育。肯定不能强化孩子的痛苦让她越发投入地哭下去吧?
! o$ P$ e  L) K. Y; p5 l, x, \* v1 w& Q+ z4 |2 q- K
-- 核心问题是:你认为小孩困闹伤害不到身体,所以要制止哭闹。我认为小孩困闹也是孩子身体不舒服,和打针疼痛是一样的,不是教育规范的时机,应该给与体谅和尊重,带他回家
; {" q) \- K, I1 _- j) f
+ S) P2 B# ?( o5 F, |1 m' f4 C所谓关注与溺爱,偶举的是几个极端的例子,有些时候也会发生这种情况——你认是关注,他已经衔悄绨恕1热缫恢植耍绻ΡΣ怀裕蓟岜湟恢肿龇ㄈ盟咝说爻怨猓既衔馐嵌院⒆拥淖鹬睾凸刈ⅲ蒐G认为这样做不利于小孩适应各种口味,是一种溺爱。
9 d/ ~) M, n* b( K+ b$ N  g9 K4 K* \3 [# G% z, k1 s+ V
一般而言,偶是不是可以理解成——被溺爱的小孩已经被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如果是, 那么这三个小孩同时也是被给予了足够关注的小孩,那么“,一个受到足够关注的小孩子不会随便苦闹,他们哭闹都一定是有原因,困了,累了,病了,或者是不耐烦了,这是正当的需求。”这一论点就不成立了。如果不是,如果您认为溺爱与关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也就是说这几个被溺爱的孩子仍未受到足够关注,那么,比如,请举例?  h6 y3 [/ g& f! J/ i" p

1 i, \: m3 k  E7 {( P! w/ @4 I-- 溺爱是permissive parenting, 我提到的“给与足够关注,尊重理解,和及时教导”是authoritative parenting, 这是主要parenting style的其中两种。网上,图书馆都应该有材料,你可以自学理解,我就不浪费笔墨了
! h  L! X9 S) l# u# x5 i* ~

0 n5 }' A% k& D) i1 I1 d( E( f% J起诉是可以的,但偶不认为会被判罪。理论上说,任何设施虽有安全设计,但也都是存在危险性的,甚至婴儿床,高脚椅,只是不同特定情况下程度不同而已。如果这也判罪,谁还敢开DAY CARE,谁还感做DAY CARE?. e$ D  B! d1 Y

& h6 i  z; {# }, B1 R: U--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如果孩子因此受伤,证据确凿,家长完全可以胜诉。: b+ a. ?# q+ ]* T$ l5 ~9 ^

. \/ m# y$ u$ o! z5 N偶不是在接受灌输,而是在讲述一个客观发生的场景。偶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事与自己常年形成的概念上有冲突。没文化、不动脑筋,对这些冲突会有两种处理方式——接受或排斥;有文化,动脑筋,对这些冲突依然有两种处理方式——接受或排斥。0 |: C' m6 `, d: p6 k4 c( Y2 f. p

" N1 _9 u; I7 p) p-- 那你再好好想想,除了接受排斥,还有别的选项没有?+ R- [. T3 E( I

, G4 {  q" [! X: L- c% A关于孩子的养护,父母是绝对的权威。您们的做法有您们的道理,养护上的普遍道理有它的依据。您们不给自己的孩子断夜奶,对自己的孩子或许有好处,就象郑渊洁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教育一样,这都是个例。您的儿科医生支持这一做法,不代表所有的儿科医生都支持这一做法,也许更有相当部分的医生在权衡了各方面因素后,依旧认为对大多数小孩而言,夜奶弊大于利。所以,您,郑渊洁,坚持保留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但教育体系,阿省的指导手册,也并未因此而做变动。
$ ^6 k' Z2 A, ^5 m' q# c! F--- 我再重申一下,这段例子是为了说明,我们夫妻是well-iinformed,独立思考,敢于挑战二手权威的父母  O2 p5 k7 D9 L. ~% o; c$ T
2 @: f3 N9 q9 A% g1 V
说到这儿,您还是没有说服偶,偶的理解是:老师也是以儿童利益为中心的,只是侧重点不同,他认为帮小孩养成良好的处世习惯比区区几分钟的困倦来的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您有您的看法,偶保留偶的观点。
9 w$ r. d$ O4 L. Z* y- h' r0 {) O1 ?+ |/ U  o6 o, ^, ~# Y0 {* s& K
---我不认为我能说服你。我写这些,只是为了减少你的一些言论对其他看贴的人误导而已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7-10-8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unflower 于 2007-10-8 03:18 发表
- Y) _& W4 s! E) N0 T# U$ H) W* t' q, j, `- F) X+ z
因为潇潇是好斗型,我能理解你的无奈!我支持您三思的教育观。   

* \: E9 }. Z; C. R' T; K; W( N- w4 z9 e# l( [" |
谢谢,养孩子的过程中,我自己的观念转变也很大。生活里我自己做的也不是十全十美,但是我特别看不得小孩子受委屈,得不到尊重和体谅,尤其是不能接受把把这种做法上升为理论而推广。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0-8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思 于 2007-10-8 09:08 发表 3 D5 ]+ d. C+ D, Y/ U. ]
( ^- V! f5 p: I  I

% ^+ B6 `/ k) D咳咳,你怎么又变说法了?哈哈
5 h! Q5 j( S% ~! ^3 F  P
# g! U, [, p+ q/ H其实我对daycare不了解,我最初提问时是虚心请教,请你举例daycare比家里的优越性的。因为daycare也是近几十年的产物,人们对daycare的认识还在争议中,所以我以为你通过实 ...
( s7 k* j3 Q# }4 z/ j' m
5 J6 y1 i8 l1 j) h( t; G8 U
偶从没改变说法,优越性是一个综合指标,而您让偶说DAY CARE的好处,所以偶说的就只是好处。再好的DAY CARE都有它的问题,就如再好的妈妈也会有她的疏忽不周之处。偶从没有主张一定把孩子送进DAY CARE,但偶也不认为家庭养护对所有孩子来说,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就一定是第一选择。这是每一对父母根据孩子的情况做出的很个性的选择。. k- e" N1 A! _7 ^2 Z% C( ^/ |

6 d* f- ~( d" |; o' v: V偶也早说过,偶来爱城不过半年,进DAY CARE时间更短,了解的都是皮毛。
0 z, n9 i% d1 W/ k6 C- T9 e3 I- v& ~+ G; j$ z
偶是一个刚来这里不久的妈妈,也经历了为孩子找DAY CARE最初的无所适从以及后来的迷茫质疑,知道很多和我一样的妈妈想对DAY CARE知道的多一些,更多一些。偶愿意把偶了解的信息分享,同时偶也只是看到什么说什么,如果这些信息给可以需要它们的妈妈们一个参考,那偶就很开心了。但同时,偶的确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保证,让偶的信息有新意有高度给所有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I: n; p! Z* h7 Q& C9 x# q
0 w+ }% Y+ C' y; Z# E0 x, g
[ 本帖最后由 潇潇2005 于 2007-10-8 10:50 编辑 ]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7-10-8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原帖由 潇潇2005 于 2007-10-8 10:04 发表 + z- W$ Y  q8 {2 W3 L8 w& t

& F' u2 M9 x5 b& n2 z; E- i$ ]1 [& ^
偶从没改变说法,优越性是一个综合指标,而您让偶说DAY CARE的好处,所以偶说的就只是好处。再好的DAY CARE都有它的问题,就如再好的妈妈也会有她的疏忽不周之处。偶从没有主张一定把孩子送进DAY CARE,但偶 ...

$ I6 F5 w" B: q. S8 `8 y6 z& p1 b9 H, O: z
你的选择daycare的信息的确是很有用的!我非常相信对选择daycare的家长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这是不能否定的!希望本次争论没有打击你学习和分享的积极性,真心希望你能继续提供信息,也希望你继续欢迎我的评论。
大型搬家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0-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小孩因困倦哭闹

原帖由 三思 于 2007-10-8 09:20 发表 : C" o( Z0 T+ ]  J

' [( I+ n7 t  Z/ i6 n4 x首先我不认为学前教育是区区,有这么一个学术概念,叫做Waddington's epigenetic landscape,是说环境对儿童最早的影响也最大。daycare的老师的资格考试内容仅仅是学前教育的皮毛,和一个well-informed的家长 ...

1 V( }' R4 _* g& o6 `) n5 X. a+ T3 M( ~
同意。所以如您所说在任何问题面前都要用自己的知识动脑筋去判断,再通过实践检验。. Y! p0 r1 q6 ^3 Y1 m: e, S9 W3 P* `6 i

: W# _7 _7 K' Y! f3 J' z2 j关于小孩哭闹的问题,偶想起偶儿子9个月的时候,每到下午6点,就会小睡半个小时,然后就兴奋到半夜11、12点才睡。偶真觉得这习惯很不好,于是顶住老妈的压力,坚持在这个时段把他混醒,即使他很难受会哭闹。一个多星期后,孩子就养成了晚上8点半到9点睡觉,一夜到次日清晨8点的习惯。至今偶不觉得这在当时是偶对儿子的忽略,而是偶为了他的生活习惯长期向好而采取的一个选择。
( p0 M( {. r/ f  `- K3 x: e. y这也是偶说偶为什么理解老师答案的原因,偶同样不觉得他对小孩是一种忽略,是为了他行为习惯长期向好的一个选择。至于接受不接受,那是您的选择。9 |% l4 \( D6 B& p" D) _8 o

% v7 |6 O& }! V/ W. n- t" @$ T, |8 _还有一个小女孩,20个月入园,是个素食者,长得又瘦又小,没有什么分离焦虑,但最初的日子每到早晨9点半到10点就会开始大哭,因为她困了累了,闹着非要上床睡觉。如果那段时间您去PLAY GROUND,您一定会看到一个老师领这一个泪留满面的小女孩走啊走啊走,然后直到CIRCLE TIME,到后来的午饭时间,都是狂哭不止。前半个月,每天的午饭几乎都是午睡醒后吃的。迄今为止,已经1个多月了,小女孩如今早晨不仅不哭了,而且精力健旺的很,午睡的睡眠时间比以前明显延长,虽然还是瘦瘦小小,但饭量也已经增大了很多。这个例子里偶同样不认为当初没让小孩在哭闹时睡觉是对孩子的一种忽略。
鲜花(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10-8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思 于 2007-10-8 09:42 发表
6 {. H' s) n' |关于这个问题,核心是教育孩子不可以用哭闹为手段来达到自己的要求,提设中的哭闹是有目的,与打针因疼痛而引起的宣泄性的哭闹是不同的。偶不认为前后几分钟的过程,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痛苦,老师也许认为帮小孩 ...

& s6 O3 t' g% s5 G. I; J9 |: d! {8 M. e1 X# A8 m! V
0 ~! @# s9 [# h! L8 F3 |9 ]
你们俩辩的信息很多, 我就只摘一点出来像你们请教一下, 具体说是向三思请教一下.
0 ~: g0 P( c, {3 O9 A' o- r1 @
' y$ d& D! ~! [: z/ J, J' h4 n你们提到两种不同的教育style, 溺爱型和关注型, 三思并要求潇潇及其它对此理论不太了解的读者去自学它们的内容. 我觉得这个有些跑题, 因为我们在这里最关注的问题是: 一个受到足够关注的小孩是否也会无理哭闹. 通过自学这两种理论并不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2 Y* s, h) C9 y( O
你的理论是受到足够关注的小孩所有的哭闹都是有合理原因的, 所以在哭闹时不是施行管教的时候.
. m0 Q' Q+ p# O0 R! E. |潇潇举例有不缺乏关注的孩子仍然无理哭闹不止.
" r+ ?8 ~; u7 \可否就潇潇的例子点评一下?4 N2 q! k/ b0 H( o! O
* @) O' A2 Q2 s: F) L
[ 本帖最后由 竹帘儿 于 2007-10-8 11:39 编辑 ]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0-8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三思 于 2007-10-8 10:18 发表   Q( Q" B' X+ K, a: R: T2 y- p
" j, Q/ {* D3 ~

+ P" [! j% ]' G你的选择daycare的信息的确是很有用的!我非常相信对选择daycare的家长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这是不能否定的!希望本次争论没有打击你学习和分享的积极性,真心希望你能继续提供信息,也希望你继续欢迎我的评论。

3 \7 \6 n, _$ N, K& v8 Z# b: ]$ u! y. U/ ]) z. H1 g
谢谢。偶发这些信息是一种发自内心的PASSION,所以不会被任何非常正常的争论打击下去。( f* W: K; e! I) ?
1 i: C; ?* m0 }! O. C  ?6 I
如果在没被说服的情况下坚持己见是好斗,偶也只好把好斗进行到底。
+ j$ d- i$ o  O" U- o$ P0 |+ S
  ^% U4 k  }$ F0 q, H偶非常非常欢迎你的评论,因为它只能让偶知道的更多。但偶同时也不认为你的评论是在减少偶的所谓“误导”,却是让大家作出判断时考虑的角度更全面一些。
. L, v: _0 P5 V( y% D% M! D) t6 y. f& }3 }3 y
[ 本帖最后由 潇潇2005 于 2007-10-8 11:18 编辑 ]
大型搬家
鲜花(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10-8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潇潇2005 于 2007-10-8 01:05 发表
. \2 ~; S! P8 U) I: ]9 G3 r3)偶所说的硬件,是偶觉得一般家庭里的设施,肯定不如DAY CARE齐全。而偶所说的信息量,不是指老妈的信息量,而是指小孩每天所接收的信息量。好一点的DAY CARE,每周有一个教学主题,然后所有的沙桌水桌、美工技巧、大小动作、HOUSE、CIRCLE,所有的设计都是围绕这一命题的,而且每天的设计都不重样。只要这些设计符合小孩的年龄发展,那么这些活动对小孩就一定非常吸引,小孩也是非常乐于参加的,他们会做得非常非常投入快乐。这就是不露痕迹的寓教于乐,而决不是简单把孩子扔到一堆玩具里。而这些活动是需要大量的计划和准备的,偶不是说妈妈一定做不到,而是做到不容易,长年累月坚持下来就更不容易。[/quote]
% m2 I; z0 D, X* p3 R9 t
  P+ k3 `7 [7 c6 a这个信息很有用, 尤其最后一句话自己感同身受.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7-10-8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竹帘儿 于 2007-10-8 10:47 发表
& t6 u% r9 _7 l% M
& g4 L4 Q( k( L) z1 g
# i0 h$ a* [, M& I7 u4 Q
: ~; K  l- \& b/ y, d5 u你们俩辩的信息很多, 我就只摘一点出来像你们请教一下, 具体说是向三思请教一下.
* f* Y/ o) l0 i$ e
" g. V- t# E( u6 s  {% C" K& ?你们提到两种不同的教育style, 溺爱型和关注型, 三思并要求潇潇及其它对此理论不太了解的读者去自学它们的内容. 我觉得 ...

/ p+ c7 w$ k5 \) Q- a我没有跑题,因为潇潇在前面混淆了两种风格。如果明白两种风格的不同,就会明白,我不是说毫无原则的服从小孩。
" g, {/ Y) m. G4 J2 }% ?- b: A* D/ o! @6 d& \1 o
我的理论不是:“受到足够关注的小孩所有的哭闹都是有合理原因的, 所以在哭闹时不是施行管教的时候”,我的理论是:小孩困闹不是实行管教的时候。
+ l; ]' O( h9 k7 \8 v* U  {" p, k+ c
具体到你的问题, 我认为,所有小孩都会用哭闹来要求不合理的要求,不同的是。。。。你这么冰雪聪明,不用我重复打字了吧?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7-10-8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潇潇2005 于 2007-10-8 10:48 发表 1 O' p0 G3 }+ c, \# U- \) _( A$ f

( V" A9 z% _4 ]& K& J6 N, V; r$ [1 U% _9 g! n
但偶同时也不认为你的评论是在减少偶的所谓“误导”,却是让大家作出判断时考虑的角度更全面一些。
7 c5 w; B" g, ^$ a& ^
: U6 j9 t" s- M$ v
我觉得“全面”这个词改得非常好,所以请以后对于不同答案,不要轻率的给与零分的评判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7-10-8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竹帘儿 于 2007-10-8 10:56 发表
5 N8 F. L( b  C' [$ ?, k8 K[quote]原帖由 潇潇2005 于 2007-10-8 01:05 发表
+ e7 e4 v$ ^& w6 C3)偶所说的硬件,是偶觉得一般家庭里的设施,肯定不如DAY CARE齐全。而偶所说的信息量,不是指老妈的 ...
& \/ @1 R- Q' l  q

0 f6 M: g' T$ R: }+ r$ A! f我并不否定daycare教学设施的完善,我的小孩三岁后去playschool也是接触这样的program的。
3 c, S9 O+ ~, b1 w7 u; D# S/ o
4 r: D; q+ Z8 I, r0 b1 q我只是说,教学设施和安全感哪个对婴幼儿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好比说,我的小孩三岁的时候去playschool大哭大闹,这时候,是让他接触这个program重要,还是把他留在身边长一点更重要呢?用潇潇的说法,小孩子慢慢会习惯了。我的说法是,让他再长大一点,就会接受了。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7-10-8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潇潇2005 于 2007-10-8 10:40 发表
2 N1 V: ?4 D) C' Z( H) h) ?/ h/ F9 F) l
# b, c0 M& B) z: o8 T# Z
同意。所以如您所说在任何问题面前都要用自己的知识动脑筋去判断,再通过实践检验。: A/ C3 W8 m; n& Y8 c  M

; R$ X) d+ N# B- c关于小孩哭闹的问题,偶想起偶儿子9个月的时候,每到下午6点,就会小睡半个小时,然后就兴奋到半夜11、12点才睡。偶真 ...

4 l: g1 L+ u# A( u" }* M
' ~* D" S- V5 b% N: x* d6 I8 D$ J- ~6 a
你儿子睡觉的例子,我是这样看待的,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小孩子即时遭受的痛苦,而是小孩长远的welfare。 比如说,小孩经受免疫针,会遭受痛苦,但是这个即时的痛苦,会对他的长期健康有益,所以我们要选择他遭受免疫针的痛苦。放在你儿子的例子里,也就是说,天平的两边,一边是你家人作息习惯,大人上班和休息的需要;另一边是训练中小孩承受的痛苦。比较之后,你决定前者更重要,因为家人精力充足,健康状态,才能更好的照顾小孩,对小孩的整体welfare更加有益。
' p) R6 ^6 ]; _! q% g2 [$ ]( J% ~& \) H' n& `' [
而小孩困闹就不同,从长远看,在小孩不舒服的时候,不带小孩回家,反而要求他们behave,  这对孩子没有长久利益;相反,只是延长增加孩子的即时痛苦,从长远看,还宣扬了不去顾及小孩感受这样的一个理念。; B' Y( U4 }7 Y4 D6 \
  z! ?9 k3 [1 g3 R
另外,我还要重申的一点是,小孩子困闹的时候要求他们停止苦恼,也是不现实的,以为他们在困的时候,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事实上,这个时候他们根本也听不进去道理。这就好比你要求一个初生儿停止啼哭差不多。当然,两岁的孩子,如果家长通过强权强制他们安静,也许可以奏效,但是这不是你讲的道理被孩子接受,而是你的强权奏效而已。' o1 q' F1 Q5 A8 o7 R
  |/ ?) Z/ w2 h: b0 ]
幼儿园小女孩的例子,我不好说,因为谁不知道小女孩内心的感受过程。“一定时间适应就好了”是表象,如果仅仅看表像,觉得小孩习惯了,那么那些把孩子送回国抚养都可以这么心安理得的说: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就习惯了。而小孩子在“习惯”的心理过程,已经被无情的忽略了。# P! N) B$ \) d* V  T# Z! e5 s
; ?. @8 k! C( I
[ 本帖最后由 三思 于 2007-10-8 13:15 编辑 ]
鲜花(1535) 鸡蛋(28)
发表于 2007-10-8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呵呵,看来教育子女是女人的事,否则为何没有男筒子发言?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7-10-8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三思 于 2007-10-8 12:46 发表 / @3 _# S! C# ?4 B$ @
- R' w" Q: b6 C* R* J$ P
; C: T4 r7 C- d8 h: @) x
我并不否定daycare教学设施的完善,我的小孩三岁后去playschool也是接触这样的program的。7 ^9 ^2 G4 `2 x
' |& U  p- v" B% [% d
我只是说,教学设施和安全感哪个对婴幼儿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好比说,我的小孩三岁的时候去playschool大哭大闹, ...

  P! O" `; G. M; Z! T; a( f( O+ n2 v
! t4 B5 ]& ?) J
看到这里,我能够很肯定得回答,我一定会选择把孩子留自己身边。曾经把3岁的儿子送daycare2周,为此我特别后悔。之后的几个月内他表现得特别没有安全感。虽然现在他的生活恢复正常了,但我担心他内心的伤害是否能够真正恢复!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7-10-8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思 于 2007-10-8 13:09 发表
/ c1 F0 j+ o. H$ j' `& G
/ W2 G9 g( _* `+ a5 J' X0 U
  l% ?( T% c# s& p  n1 d; J
- k" y  d* y" N' y" B你儿子睡觉的例子,我是这样看待的,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小孩子即时遭受的痛苦,而是小孩长远的welfare。 比如说,小孩经受免疫针,会遭受痛苦,但是这个即时的痛苦,会对他的长期健康有益,所以我们要选择 ...
  D( K9 ]( a% m5 F
关于小女孩的那段,就是我想说的!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0-8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竹帘儿 于 2007-10-8 10:47 发表
) G. h& l( d$ q" n$ H  L2 q  O/ q. p; N0 W0 N; d. W

8 i- t) x6 T% c( ^1 ~1 P9 {, a( U' d' u1 P% C3 {1 W& n
你们俩辩的信息很多, 我就只摘一点出来像你们请教一下, 具体说是向三思请教一下.
; u% u5 G9 B) Z7 C# q$ T4 S1 T( c' N: a1 O' i6 X4 T  G
你们提到两种不同的教育style, 溺爱型和关注型, 三思并要求潇潇及其它对此理论不太了解的读者去自学它们的内容. 我觉得 ...
2 o2 S; Z9 n$ Q4 x5 @+ V
谢谢竹帘儿,这正是偶想说的。* ~. B5 R* A7 U% y5 v; m. [. d
2 Y/ U7 m. z; n, U4 \1 X' t5 J# N
另外关于DAY CARE,并不是所有的DAY CARE对孩子每天的活动都有用心的设计,这个城市中DAY CARE之间的质量差距太大了,这也是偶为什么在这里使劲喊父母千万要尽可能给孩子找一个好的DAY CARE。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0-8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三思 于 2007-10-8 12:36 发表   e; u3 s6 n8 L  l8 L% G

2 y+ V) p& A( [/ F( S我没有跑题,因为潇潇在前面混淆了两种风格。如果明白两种风格的不同,就会明白,我不是说毫无原则的服从小孩。
8 Z! ]% l! p2 d$ H# d; q1 G& S4 {1 _9 L5 H7 V! U0 X. k) o+ B
我的理论不是:“受到足够关注的小孩所有的哭闹都是有合理原因的, 所以在哭闹时不是施行管教 ...

0 Z0 |6 x  J) ~' [% Y
( o% E3 f1 b) B- {( U之所以举这几个例子,是因为你这句话“一个受到足够关注的小孩子不会随便苦闹,他们哭闹都一定是有原因,困了,累了,病了,或者是不耐烦了,这是正当的需求。”的确给了偶“受到足够关注的小孩哭闹都是因为有正当需求”的理解,偶举这几个例子并不是要混淆关注与溺爱的概念,而是想说明——这几个孩子其实都是受到了足够关注的,但他们有时的要求并不合理。事实上,就象你说的,所有的孩子都可能以哭闹为手段来做无理要求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0-8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思 于 2007-10-8 12:38 发表
. J7 `8 L. k' j- {* t
: N, D. b% Q$ T0 D* Q2 q! ~% A
* z9 y! c' Q9 Q' x! _; D+ S. r1 \我觉得“全面”这个词改得非常好,所以请以后对于不同答案,不要轻率的给与零分的评判
9 K/ @. C/ f+ q4 u' _* Y

9 z4 \6 d" w: ~3 X6 G4 p偶从没有对你的答案予以0分评判,而只是转述那老师差点因此给偶不及格的这个细节。偶会向她转达您的意见,接受不接受,那也是她的事情。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0-8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思 于 2007-10-8 12:46 发表 " m. D+ T0 N! s* m3 i( c$ a
' o6 x, X  f4 R& m

: ?4 h/ o! m0 t9 D4 T我并不否定daycare教学设施的完善,我的小孩三岁后去playschool也是接触这样的program的。
' k. X: k2 @1 i* @+ W9 z1 E
' {$ Q& ?9 ~; E我只是说,教学设施和安全感哪个对婴幼儿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好比说,我的小孩三岁的时候去playschool大哭大闹, ...
9 E3 e- ?0 K) H( A5 Y9 T1 _' G
这段文字,偶也只是应您要求表述一种DAY CARE优点的客观存在,并没有用其与小孩“安全感”做比较的意思。作比较权衡利弊做抉择,那是孩子父母应该做的事,就象您为自己孩子做的选择,我一点也不怀疑那对您家的小孩而言那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I( l. ]& q9 h+ G, v7 m  {9 T
0 b) |) l. @9 y' ^3 k/ x# N
不过偶说的“慢慢适应了”,并不是指因为孩子无力改变现状而做出的一种无可奈何的习惯,而是其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接受。事实上,好一点的DAY CARE里有相当一部分小孩是非常快乐、非常投入、非常自如的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0-8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三思 于 2007-10-8 13:09 发表 1 Z$ t8 r! Q. y4 J

! V" v% {* I* `) [& p7 l
& ~4 ~) J  }3 K3 ~3 l$ ^1 M8 t3 M1 R1 q9 U. G8 j# g# t  J" P
你儿子睡觉的例子,我是这样看待的,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小孩子即时遭受的痛苦,而是小孩长远的welfare。 比如说,小孩经受免疫针,会遭受痛苦,但是这个即时的痛苦,会对他的长期健康有益,所以我们要选择 ...
$ d9 v) C/ V/ Y
; \, Q7 A4 x8 x+ N$ l
3 W7 g) G$ Q8 N/ C2 H6 h9 d2 l( Q
偶家小孩的例子,偶想偶更有发言全。如你所说,偶是以孩子暂时的痛苦换取孩子长远的welfare。那时偶是个全职妈妈,兼典型的夜猫型,所以在考虑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想自己,偶只是觉得这种作息习惯对孩子的健康发育很不好。所以应该说,偶的天平,一端是小孩暂是的痛苦,一段是孩子长远的健康发育,天平向后者倾斜。这个过程中他也因困倦哭闹过,害偶一路被偶老妈追杀,但是,至少对于偶家小孩,这结果是好的。所以偶至今认为,为了孩子以后的长期健康,这么做是对的,是值得的% Y( m: a9 G2 I+ L3 }9 R: Y
换做偶的那道作业,偶觉得那老师也有一个天平,一端是小孩暂时的痛苦,一端是小孩长远的良好行为,他的天平也是在向后者倾斜。至于是非对错,每个人心里有自己的尺度。
$ X8 f9 E/ P$ A) t3 v. `  ^" D: k' i& s8 d; W2 H4 C
说到那个小女孩,偶恰恰觉得她是真心喜欢DAY CARE的一个例子。这孩子只有20个月,却一直没有过分离焦虑,自开始入园就每天咧个大嘴笑嘻嘻跟妈妈说再见。当她的作息适应了以后,她是ROOM里非常捣蛋快乐的一员。每天妈妈来接她,又是咧个大嘴撒开小腿跑跑跑不想回家。
$ J3 O, j5 q/ {+ B. {! w0 u! W( V, B/ t4 Y. l. s) k" c
[ 本帖最后由 潇潇2005 于 2007-10-8 16:03 编辑 ]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0-8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ggiecqj 于 2007-10-8 14:22 发表 7 ~6 Y- k% `' R, Y0 ~
$ n2 Q! a3 v) J0 f
; X( O+ g+ n4 Q; ]1 Q
( C( R; M9 ^9 f& ~/ O% L# A
看到这里,我能够很肯定得回答,我一定会选择把孩子留自己身边。曾经把3岁的儿子送daycare2周,为此我特别后悔。之后的几个月内他表现得特别没有安全感。虽然现在他的生活恢复正常了,但我担心他内心的伤 ...

' `/ x# F* p, @  H. U8 _/ F/ L: K$ }! `9 L( Q. m
这感受偶经历过!而且与大多数JMS不同的是,偶是就在隔壁房间里听着他一刻不停地号哭,那份揪心啊,除区揪心,还有一份深重的犯罪感,以致一段时间偶常常是泪水涟涟,所以第一家DAY CARE偶半个月后就很坚决地辞掉了。第二家DAY CARE,在发生了一系列事情之后,去了没几天偶也是萌生退意,就在这时老板找个理由就把偶儿子放到偶的房间来了。当时偶还傻傻地想,多好啊,接触了外界还不耽误看孩子。结果偶放心倒是放心了,但同时差点没让偶儿子累到吐血而亡,正当偶受不了又想辞的时候,偶们打入了第三家。第二家DAY CARE偶去了两个来月,但即便与儿子在一起,直到偶们离开,偶儿子都不愿意主动迈进DAY CARE的大门。而第三家DAY CARE,非常出偶意料,一个星期以后他就欢跑着进门了,回家还说,DAY CARE好,KUIKUI 喜欢DAY CARE,偶觉得,这次他是真心的接受了这家DAY CARE。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0-8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偶只是应三思同志要求,罗列了偶想到的DAY CARE的优点,这可不是说偶认为相比之下DAY CARE的不足可以忽略不计,更不是说偶主张孩子都去DAY CARE。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只有最了解他们的父母才能为孩子做一个最优化的选择。何况选择去DAY CARE,有的是父母为孩子更健康发展而做出的第一选择,有的是为综合考虑家庭利益而做出的折中选择,有的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0 w9 Q$ m' b0 L( z4 }有空时偶一定要把儿子在DAY CARE的经历写出来,它会反映出很多DAY CARE中难以克服的不足——偶儿子也是经历了一些磨难的。当然这也不是偶要否定DAY CARE的意思,偶只是想尽偶所知给大家关于DAY CARE一个更全面的印象。7 c- E! |! L1 Z
现在偶实在得出去走走了,这长周末过的。 ! f" ~3 s3 d0 Y3 R9 k9 g

% j* G: e# s9 b) x  k[ 本帖最后由 潇潇2005 于 2007-10-8 16:07 编辑 ]
鲜花(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10-8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三思 于 2007-10-8 12:36 发表 / l! N% I  q2 r2 E* p# U0 c6 Z7 G/ h
* ^) {* R! B$ ]" ]. \$ _
我没有跑题,因为潇潇在前面混淆了两种风格。如果明白两种风格的不同,就会明白,我不是说毫无原则的服从小孩。
. ~3 {  [( _- `
0 U* M8 f. W5 K7 T0 c我的理论不是:“受到足够关注的小孩所有的哭闹都是有合理原因的, 所以在哭闹时不是施行管教 ...

* T- C+ i4 L5 j; p/ j1 z: b) x: n. O0 M& t' s
这个问题我就不跟你纠缠了, 我冰雪聪明的理解到你是当时说话太绝对现在又意识到了.
4 r4 z. A6 B- Z
) ^0 r, p9 V" Q' e5 T8 L' x回到潇潇的第二道题. 我也并没有被老师的说法说服.3 T0 G$ y* Z4 C  Y  V" @

! C  B2 s. \0 N! [  i我认为一个成熟有经验的家长是会避免在孩子困倦的时候带她上餐馆的. 如果不得已在那时上了餐馆, 孩子又哭闹的话, 需要得到教训得是家长而不是孩子, 教训就是:下次一定要安排好自己得schedule, 找更好的时间带孩子下馆子, 或者牺牲自己下馆子的愿望.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7-10-8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潇潇2005 于 2007-10-8 15:47 发表
6 W% V1 V- |& B: J2 ^
3 L( @, W; z  ^3 N6 t" o3 T) }$ \& O6 M  ?
偶从没有对你的答案予以0分评判,而只是转述那老师差点因此给偶不及格的这个细节。偶会向她转达您的意见,接受不接受,那也是她的事情。
. e7 g+ D, S( g# ]& G8 ?, v  I
$ Q2 G0 R  p; J# y
你这么讲就不免托词了,你对老师的意见是支持的,我的争论是针对你的支持意见,否则我为什么要和一个毫无思维和态度的转引人争论呢?你转达与否与我无关,那也是你自己的事情。- P$ f& _' ]3 K5 F$ ?; U8 ~& ]
5 w8 _* L* I% J
我的意思基本都表达清楚了,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我就不扯皮了,我的感恩节大餐也已经吃完了(吃请,呵呵),祝你佳节愉快!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7-10-8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这个问题我就不跟你纠缠了, 我冰雪聪明的理解到你是当时说话太绝对现在又意识到了.
0 T3 `* L3 H0 u1 x+ ^
! k! Z) z! n* `) M* k6 o8 X对,我之前组织的语言不太好,没有表达我的本意。' k; h( _; `7 m- h5 ^
. s+ z2 M% ~& v
回到潇潇的第二道题. 我也并没有被老师的说法说服.
6 n* n  j) N! \我认为一个成熟有经验的家长是会避免在孩子困倦的时候带她上餐馆的. 如果不得已在那时上了餐馆, 孩子又哭闹的话, 需要得到教训得是家长而不是孩子, 教训就是:下次一定要安排好自己得schedule, 找更好的时间带孩子下馆子, 或者牺牲自己下馆子的愿望. 5 G2 @1 P; Q2 v: H% `2 n% {& }7 z
9 b: A0 O( e4 d/ @( T
这正是我反驳潇潇和他教科书的基本点!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7-10-8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ggiecqj 于 2007-10-8 14:22 发表
- R( \% I( ~* u  Z' m
& ^  ?) K4 @- q0 l6 w. Z2 \4 ~! t! s6 t$ ~# m
' t' p6 v+ N) X  Z2 a3 p; j
看到这里,我能够很肯定得回答,我一定会选择把孩子留自己身边。曾经把3岁的儿子送daycare2周,为此我特别后悔。之后的几个月内他表现得特别没有安全感。虽然现在他的生活恢复正常了,但我担心他内心的伤 ...
& n6 Z* q! Z4 ^! {( P# G1 y" L  X& v

6 @* A2 Z  o* s( H# R; j5 c8 W8 x% X3 Z生活中有很多不完美,不如意,尽力做就很好了。佳节愉快!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7-10-8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猪刀小试 于 2007-10-8 13:51 发表
+ Y$ `* H8 w, M" W呵呵,看来教育子女是女人的事,否则为何没有男筒子发言?

$ D+ x+ p2 M' k5 g# N转个圈一看,果然没有男士,你佳节愉快赶紧吃肉去吧
鲜花(1535) 鸡蛋(28)
发表于 2007-10-8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思 于 2007-10-8 17:52 发表
3 A2 Z, x, [5 [7 w) a8 T, O9 i) R* h# m+ `
转个圈一看,果然没有男士,你佳节愉快赶紧吃肉去吧

+ u! D! ?8 A" Q: h( i3 {
7 l- a! H. k& V, n) ?' O- ^, w如花算半个~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0-9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如果仅仅看表像,觉得小孩习惯了,那么那些把孩子送回国抚养都可以这么心安理得的说: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就习惯了。而小孩子在“习惯”的心理过程,已经被无情的忽略了。
这句话一针见血,可是又有多少人会明白呢?(每次看到有关送孩子回国的话题,我就无法保持沉默,虽然这个帖子与此话题无关,但三思的这句话真是让我也想说两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0-10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思 于 2007-10-6 18:17 发表 [url=http://www.edmontonchina.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288765&ptid=111507][/
7 O- e8 M$ }( X) r/ x(其实我自修过一门《儿童心理学〉,刚生完老三考的试,还得了个A呢,借机炫耀一下下)

' }* x9 D2 v+ T9 m" ?. b! 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21 15:42 , Processed in 0.18890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