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7)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2-5-3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6章 -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
本帖最后由 PTL 于 2012-5-3 11:36 编辑 & [! A2 m! y4 J; ?8 i
/ ?8 i( D7 q# z3 o4 Q
──轉念作業
/ j6 W* X1 U' I7 Q$ H1 u1 K7 N; j2 [ }& e3 E5 ^% B2 o, T
若菱看到老師發下來的回家作業,著實有點納悶。作業的題目叫「批評你周遭的人」,然後按照要求把你的想法寫下來,一共六個題目。3 l, e+ w6 }- Y, s4 x
4 e) ~! X7 D4 \- r4 v, w( v5 s
若菱最想寫的當然是志明,但是她又不想在陌生人面前吐露自己婚姻的問題,所以她琢磨著該怎麼寫這些問題,搞到很晚才睡。聽到志明進屋的腳步聲,和他關上客房房門的聲音,又是一陣心痛。
4 @* R" H! [/ ^* V; g, T- |: R1 G, H
: [" w6 y# C% ^3 t0 Y! J- g第二天是星期假日,若菱起了個大早,很期待地再去新店的那個中心,聽老師的課。一開始,老師又是帶領大家靜坐,若菱在一種無形的能量中,感覺好放鬆,身體輕飄飄的,思緒也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直到老師呼喚他們回來,若菱才捨不得地睜開眼睛。) _+ E1 x! O+ b2 o
6 l) l7 Z( F4 }2 j) v
「昨天我們談到逃避我們自己以及其他問題的策略,其實還有一種策略,叫做‥‥」老師在白板上寫下了「投射」兩個字。
/ X4 Q3 \1 z' s/ \+ U
& V0 s/ {# P' I% e「什麼是投射呢?比方說,我從小就被教導我應該是一個聰明的人,我也自認為我很聰明,所以我壓抑、否認了自己不聰明的地方。於是,我看到不聰明的人的時候,他提醒了我內在不想面對的部分,所以我特別討厭不聰明的人,對他們沒有耐心。」; _* R/ d3 L8 ?
0 [ X* e5 @! M' n# e; c
老師停下來,看看所有的學生,「同樣的,當你對某一類的人或是他們的行為,待別有意見、特別看不順眼的時候,就是一種自我的投射行為,也是一種逃避策略。」說著,老師把手比成一個手槍的姿勢,對著一個學生,然後說:「你看,當我手指著你批評的時候,有幾根手指對著我自己?」) v' a- E) f* v/ K' ~0 R
3 L9 V$ f. m) _+ k3 A! x
很明顯的,一根手指對著對方,三根對著自己。然後老師說:「我的老師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她看看若菱,顯然她說的是老人,「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
* J3 z" w( G- P8 ~ Z5 w) w5 N
3 P, L0 U; t; |8 V% q針對老師的這句話,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若菱班上的同學好像已經都是靈修老手了,對老師說的話很能夠呼應、認同。若菱卻覺得她需要一些時間來消化這麼激進的觀念。& k. H0 H3 P) J
8 t; b4 S6 d- k, c首先,有個同學就提到了那部若菱看不太懂的電影,他指出電影內容說:「觀察者在所有各種事物的可能性中選擇了一種,於是事情就如實發生了,所以事情是我們的『選擇』,而不是我們被動看事情發生。」也有同學提到了「吸引力法則」,相同能量的事物會彼此吸引,所以我們周遭發生的事物都是我們本身的能量吸引過來的。
0 S" {4 H. A0 Y0 k
" |" b6 @, Z% x. v# i" O" N還有同學提到了「因果業報」的說法,但他們的觀點是:命是可以改的,行善積德的人,再大的前世報應也可以消減到最低。
2 x( c" }1 g/ y8 I/ b5 `2 i, ?% z. u一個同學忍不住了,她有不大相同的觀點:「我是個基督徒,我是認同有一個最高力量在管制這個宇宙的。你們這樣說,好像人可以超越神,掌管自己的命運!」
! k, p% o/ k, b+ L4 X8 K9 a( g# t3 O8 i
大家突然變得鴉雀無聲,震驚於半路殺出來這麼一個程咬金。若菱倒是挺欣賞她的態度,畢竟有不同的意見可以激發我們更多不同層面的想法。+ Q0 L* y+ L# a1 I2 [' ~
M( g; t E3 i) E1 C「沒有衝突,親愛的,」老師柔聲地說,「當我們心裡有個深切、真誠的渴望,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這就是你心目中的神。當你祈禱的時候,你的內在會發出一股正面振動的能量,它會把你想要的東西吸過來,也就是神在回應你的禱告而賜給你真心想要的東西。」
# a4 |& W5 r8 u2 D9 W, e' W- C Q q1 I3 ?! Z% }9 U/ d
那個同學緊繃的臉孔稍稍有些鬆弛了。$ d9 K4 p; K' ~. t# @9 Y
老師繼續說:「我們面對每天的生活,都去試著活在當下,臣服於所有『已經發生』的事。己經發生的事就是神,因為如果不是神的旨意的話,它不會發生,所以我們臣服於它。然後因為我們相信神的恩典,所以在當下的每個選擇中,我們沒有懼怕,能做出最好的選擇,而且正因為我們深信神的恩典深藏其中,最好的事物會因為我們有意識的選擇而發生。」
b: I' g9 ^4 l4 d, f1 b
3 p* ?6 O. A/ w, G若菱真是很佩服老師能一轉頭就用基督教的語言,把剛才大家說的「另類」觀點換成基督徒能接受的說法。在這一轉念中,不但那個同學,連若菱也心悅誠服地接受了。- o+ |1 {" T2 _
老師這時轉過頭來,看著一直沒有發言的若菱,邀請她分享她的回家功課。% `7 |0 S. P/ Y
3 [, F/ Z! H2 s8 W4 @$ q1 m- p
若菱有一點害羞地低頭看自己寫的東西,然後老老實實地念道:「誰讓你感到憤怒、挫折、迷惑,為什麼?誰激怒了你?你不喜歡他們什麼地方?」
% |* v! s" K9 E' h# Y/ P若菱停頓了一下,更不好意思地小聲念道:「我對志明感到憤怒,因為他很自我中心,從來沒有真正的關心過我‥‥」( q) v/ h3 A& j$ M4 R
「好!」老師要她停下來,然後問:「這是真的嗎?」
T, u' |# M8 c. X3 j
2 n, Q2 Z9 w- \& x「什‥‥什麼?」若菱不解。
1 m! J i4 r6 G5 {( s5 \; ]「志明很自我中心,從來沒有真正地關心過你?」老師重複若菱的話。
3 N& }/ z9 F' V& T& m9 l9 Q「嗯,是真的。他只管他自己的事,很少關懷我。」若菱回答。: u; r1 J0 J" [. a
「志明很自我中心,這是真的嗎?他每時每刻都是這樣的嗎?他的每個朋友,周圍的親人都覺得他是這個樣子嗎?」
' z: P+ ?4 L) B* t4 [4 v「嗯‥‥」若菱沒有把握了,不敢接腔。
/ f6 k! c" W( Y! {4 T N9 R- ]8 S「他從來沒有真正地關心過妳,」老師又念道,「這是真的嗎?」1 J K2 v5 V O: C1 e, c) i
「有偶爾關心一下啦,但是‥‥」0 u* A& p" G7 C4 `* r
「從來沒有,真正的,」老師加重語氣,「這是真的嗎?」 \8 @+ H! s# l R0 C
若菱說:「嗯,大部分的時間是真的。」
7 B8 J7 W8 h# I" z
8 k; n& c6 Y7 M% a. p' I, ~& s同學都笑了,若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老師又問:「當你有這樣想法的時候,你是怎麼樣的人?」
% T5 l3 ~; M5 W/ q. u7 |* w「嗯?」若菱聽不懂。& K. b( x" F0 L! H- Y$ W- A
- d- p3 v% \& v
「當你抱持這樣的想法--『志明很自我中心,從來沒有真正地關心過我』的時候,你看到他,或是想到他的時候,你心裡是什麼感覺?」4 a0 o# S6 m" k0 Y7 U
6 K ~ ~6 p' d* z# m4 p! t# r- _5 q/ [
「嗯,不太舒服‥‥」若菱保守地描述。8 o4 V, M: O7 ]
「是喜悅和平還是緊張壓力?」老師追問。
% j. V# t; K4 d; a6 H( T2 V ^3 _" ]6 k2 g* K
「緊張壓力!」若菱不假思索地回道。. T( f8 g. ~5 ]+ T
「好,你想想,今天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想法,在你的腦袋中,你看到志明,或是和他相處的時候,你會覺得怎麼樣?」
0 j4 u* y0 f- S5 [6 a2 X「好多了,比較平靜。」若菱想像了一下,然後老實地回答。/ A3 j$ ]' C# x6 g) o) a- c
「好,我不是要求你要放掉這個思想,我只是問問你,你有沒有看到任何理由,讓你放掉這個思想,不再背負著它?」「是的,我知道。」若菱說。$ N, m! J5 r7 W( ?
「好,我現在請你把這個句子反轉過來,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4 {! V+ Z1 k- ~3 O
「嗯?」若菱不確定要怎麼改。
d; f8 ? k; C* r I {老師幫她起頭:「志明不是‥‥」
) l: i+ V) l" {3 L( W9 g0 {) |( F「志明不是自我中心,他不是從來沒有真正地關心過我。」若菱機械式地念出來。5 W4 G' y4 K1 D9 }- B. A
「好,我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在心裡默念這句話,看看它的真實性和原來那句話比較起來如何?」
5 e3 Z0 ^- B; s9 Z7 t5 `" J
4 H8 @9 M, a! X1 _% W" p) a4 [4 n若菱閉上眼睛,照老師的話默念這個反轉了的句子,她覺得很滑稽,不過好像後來這一句的真實性真的並不亞於原來那句。/ Y W0 [' \, P7 y5 m2 u
若菱張開眼睛,有點不好意思地看著老師。
/ g% q3 W$ T: P# Y5 I! \0 k. n老師沒有乘勝追擊,只是繼續要求若菱:「把志明改成你,你改成若菱,把你寫的句子再念一遍。」9 l+ ]9 W! x" ?
若菱照著念了:「若菱很自我中心,從來沒有真正地關心過志明!」2 S5 I; M. Z, o( H: s
「這句話的真實性怎麼樣?」
& X" T7 |+ ^: c1 v5 g1 p) D若菱閉目沉思,其實是在逃避困窘。她心裡有點心虛,因為她知道她對志明的關心也是從她自己的觀點而發的,很可能志明對她也會有同樣的抱怨。
2 s8 t& q& l) R# s: R; V「這個回家功課真是個陷阱!」若菱覺得上鉤了,可是也不得不佩服它設計之巧妙!原來我們對別人的指控,真的是有三根指頭是對著自己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