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0-7-29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鸟 于 2010-7-29 08:37 编辑
3 n# L" g9 ~. D3 e9 Z- i8 ^& J
# i( ~& ^: P: [ Z" C第九站:阿姆利则
' `' W; [, {, n9 d7 R9 q
f5 V: {- r' a( t) {& i( W+ s o( x锡克族盛典% G- j) W) ?: H! _
7 ^+ z8 y1 K6 o- r
金庙的水池旁都是包着头的锡克族人,他们在我们的眼里,就是代表印度的活生生的标志。
% e6 e3 O3 B( |
. `# x9 P; q7 a5 g$ @, s( Z阿姆利则位于印度旁遮普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是锡克教胜地—金庙(Golden Temple)所在地。锡克族是印度众多的民族里不能忽视的一个族群,其鲜明的特色、刚烈的性格和蓄须包头的形象,在很多外国人的眼里,甚至就是印度人的象征。
; u$ h9 Z' B8 [# ]0 A- \
. o( m) ~& F1 r& f" ?& H: g锡克教于1469年由第一任祖师那纳克创立,其修行之地就在阿姆利则的金庙,锡克教奉行严格的一神论,并礼拜几代祖师,“锡克”梵文原意是学生、门徒的意思,即信徒自称都是祖师的门徒。锡克教强调人人平等,反对种姓制度,虽然印度乞丐很多,但锡克教徒中很少有乞丐,因为锡克教徒强调勤劳、勇敢,而且内部团结,互为兄弟姐妹。从第六代师尊开始到第十代师尊,锡克教为了对抗莫卧尔王朝的压迫,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带有军事化色彩的组织。此后在英国统治印度时期,锡克教徒就占军队人数的四分之一,以英勇善战著称,现在,印度军队中有15%士兵为锡克教徒。从锡克族第十代师尊开始,男教徒的名字后面要加上“辛格”(Singh),意思为“雄狮”,而女教徒的名字要加上“考尔”(Kaur),意为“公主”。2 E% |1 ^9 B6 D7 E' ?- m
3 f2 {/ O2 N8 R" T7 q* M
锡克族人还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1984年,发生了著名的“阿姆利则惨案”,时任印度总理的英迪拉·甘地为镇压分裂主义分子下令炮轰锡克教胜地金庙,这也导致她不久后被锡克教保镖枪杀,这一事件最终引发了当年印度教徒与锡克教徒的激烈冲突,共有约3000余名锡克教徒在冲突中被杀。2004年,印度国大党在甘地夫人的意大利儿媳、拉吉夫·甘地总理的妻子、今日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的领导下,在大选中一举击败人民党主席瓦杰帕伊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组阁权。由于索尼娅·甘地出生于意大利不是印度人,为了防止印度政坛因她的出身而分裂,她推举有“印度经济改革之父”之称的原财政部长,现任国大党高级领导人曼莫汉·辛格为总理,从而使曼莫汉·辛格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位锡克族总理。5 O0 A% B! w6 ?" T9 d+ \8 z
0 q- r3 n0 j' H3 L
旁遮普邦是印度有名的“粮仓”,属富庶之地,却不是非去不可的旅游景点,我们把阿姆利则列入目的地名单,除了锡克族的金庙之外,还想去看看印巴边境的一场表演,余秋雨在其游记中曾描述过那有趣的场面,让人充满好奇。7 \4 X+ Y. |" I$ K5 h' v8 O9 x
' ^ i* j+ x0 Z, y
德里到阿姆利则的火车票的难买程度甚于去瓦拉纳西,当时我就怀疑是否遇到了当地的节庆假日,这个设想后来在金庙面对熙熙攘攘的锡克族人得到了证实,一个在义乌做生意的会说中文的锡克人,告诉我这是他们两年一度的大节日,为此他带着全家从义乌赶回来,就是要在金庙的池塘中沐浴礼拜。
2 K+ i( a3 |. [5 {1 ?# p- G- T& g% F& d
作为锡克教的圣地,阿姆利则意为“花蜜池塘”,而金庙则由锡克教第五代祖师阿尔琼1589年主持建造,1601年完工,迄今已有400年历史,整座金庙的建造共耗费750公斤黄金,庙门及大小19个圆形寺顶均贴满金箔,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一直以来被锡克人尊称为“上帝之殿”。# O+ n* M0 ]$ u# B& U5 a+ _
4 t, d; @ i. `0 w1 Y' \) M如今的金庙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剑拔弩张,恰逢节日,来自世界各地的锡克教徒汇聚于此祈求平安,大理石桥上,密密麻麻的教徒摩肩接踵。我们寄存了鞋子,赤足踩过门口的洗脚池,按照规矩,头上还必须包头巾或者戴着帽子以示尊敬。踏着暖洋洋的大理石板漫步池边,走在围绕着金庙的长廊下,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倒映在池水之中的金顶圣殿,看到虔诚的信徒沐浴祈福的镜头,在那一刻一切都很简单,信徒们都不属于自己,属于神......我又一次频频举起相机,我喜欢类似的场景,如同在泰姬陵的那一幕,没有什么比这样更贴近人群的方式了,他们的民族信念、宗教信仰和发自内心的虔诚与快乐,让旁观的我感同身受,心中充满平和与安静。# O4 s1 ~' Z: M) G
! ]- T/ }3 b, g, I5 Z$ x0 @ U
阿姆利则街景,小摊、车夫和警察
- ]/ Z1 F: l7 O+ J _. C9 P' T
t2 P2 |: v& @4 p. q5 L. G
9 V! U9 Y3 l. s金庙入口
# M4 ~; Q2 G+ q" M 2 Y/ e; b6 T6 K7 f
$ A7 {3 x: c% @( u金庙
+ R6 N7 _" m3 J$ |$ d 6 i5 q4 m Q' U3 h* P
9 F" p3 j W2 w& {2 M3 {

. @, B! U# O: n& B6 ?8 T9 U/ l" K$ C
! U# @7 |0 m+ [, A. d6 S信徒们在池塘中沐浴
% j8 q* ?( j. I, ] 1 n9 F1 T5 f5 `
1 K1 }7 @! Q) j9 Z! I* N% h. c
锡克教第十代师尊要求成年的锡克男子必须做5件事,即:蓄长发、加发梳、戴钢手镯、佩短剑和穿短衣裤。这5件事在锡克教中具有特殊含义。蓄长发、长须表示睿智、博学和大胆、勇猛,是锡克教成年男教徒最重要的标志。加发梳是为了保持头发的整洁,也可以促进心灵修炼。戴钢手镯象征锡克教兄弟永远团结。佩短剑表示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坚强信念。穿短衣裤是为了区别于印度教教徒穿着的长衫。不过,今天的锡克教男子平时很少穿短衣裤、佩短剑,但蓄发、加发梳、戴钢手镯仍然极为普遍,尤其是在梳好头发之后,再包上一条长长的头巾,成为锡克教徒的典型形象。
) u5 _- S& [5 E4 w$ X% k* |/ y沐浴前信徒细心地把短剑缠在头顶 * y6 f7 I( h: s. t3 K1 r

, _ v8 u, K( @7 C, J- h9 P* n. L$ x! D+ D ]% m; p/ [' i" w7 ^
父亲在给儿子包头巾5 Y' D' D, j0 d' }* c0 G! X
& k9 v% K: i, V% |9 W
0 m- k/ Y; u- s: O
孩子们也要洗礼
6 N, Z. B( }+ k |; j6 o' T `; p
; J+ \1 N! b# s0 D8 f1 H
8 q4 f; l8 t0 i3 A% k
7 U0 z" V& i' n# t/ v
" B: ^( S% f% t6 n& ~
" x X, J, t7 ~
可爱的小公主 , ?" H, H, P- K0 n" S3 a. I: ?* t

, h+ s/ P- { z% Z# W
2 j# g5 Z. D1 a4 p殿堂里的沉思1 V. _$ S* G- M$ Z+ _, x3 }

! x5 {8 D2 {9 X3 ^# K7 O o/ q8 X& q, w0 L" \% w& X
他们的微笑 % N1 P; t% [8 e( K, M: r2 o

% u& |' `2 r7 K6 P) q& R, U1 v% f2 ?& g1 s/ m7 {; h
阿姆利则与巴基斯坦的拉合尔接壤,据说两国边境的降旗仪式极其吸引,去过的朋友形容说:“一群黄公鸡和绿公鸡……”,于是我们慕名前往观看。金庙门前就有不少小巴每天下午接送旅客前往边境,观看那场热闹的边境秀,恰逢节日,前往边境的人们更是络绎不绝,进入观礼席有印度士兵指引,分男女座席和外国人座席,除了不用买票,跟观看一场演出差不多。仪式未开始前,印度民众不断的涌到通道上跳舞,等到仪仗兵们开始高喊,观众席的人们就高声附和,拍掌喝彩,那边厢巴国士兵也高声呼喊,不过观众人数实在是比不上印度人群,有点寡不敌众的味道。
1 h- [% {, V" r) S' H7 z
8 M2 I' t: h" R" b* u印度仪仗兵& m8 X& H( p# a' H2 C& S; z

( U! s. I( F; |$ o& N
. [8 U) k$ d& H7 e4 G为祖国加油的印度人群
( W3 `% L. V$ D1 ^" a" A1 k: A ( U5 ]& V3 D% k% r5 S( b n. C
0 E2 S* X% }2 u$ n( e, s. T0 n

- \) |1 `9 i$ v
/ V2 x$ ]/ z5 n$ {/ w5 A
0 O- ]* E0 Q) ?' O$ P8 s: h) Q) K3 `1 m3 X8 \0 |1 i
两国国门和观众 3 ?- _9 G8 k! a/ o5 S

8 `4 t& h# Z' n3 l1 p4 T0 q% O9 C ]& a6 x
7 Q8 g& c* B+ y
6 z9 ]( B1 r9 r5 I3 b1 x( A" _6 ~$ P接着看到穿黄色军服的印度仪仗兵大跨步队列出镜,手臂扬的高高的,大腿几乎举到脑袋上,跺脚啪啪响,以示印方军威,那边巴基斯坦仪仗兵穿深绿色服装,同样是高高的扇帽,同样跨步跺脚,高喊口号,两国士兵在国门前对峙,两国民众为己方加油打气,直到双方同步拉下国旗,关闭国门,才叫告一段落,人们意犹未尽地散去,如此一场边境狂欢,实在叫人大开眼界。7 K& e' k" a( H; f) Z: s
2 T0 k) q1 Q" B2 y* G印度仪仗兵的卖力表演 / B+ j, @5 Y0 V. s% |- |
$ {! w& F/ ?* p4 {
1 q; o$ J& C5 q% j
印度国旗和巴基斯坦国旗同时落下 / W C# b' y) C: q- l" p"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