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348)  鸡蛋( 5)
|

楼主 |
发表于 2011-8-15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说到我刚刚见到来接机的亲人,就从这里接着写吧
, c @* j& a7 ~8 F& z: l
! m3 T6 x/ y5 r' Q3 ]0 S6 @" G% T. ^爸妈见到我很开心,也不忘评论一下我已经扎成马尾的发型。进门的饺子是吃不动了,我跟爸妈稍微聊了聊路上的情况,就拉着LD的手出了门,谈了这么长时间远距离的恋爱,是该出去压压马路了。在外面逛荡了一下午,把LD送回家的时候我还跟LD的父母见了个面。一直以来LD的妈妈业余时间都教英语家教,虽然我英语一直都是强科,但我从初三开始就借着这个机会拜入她老人家门下学习,醉翁之意当然不在酒了。总而言之LD的父母对我是知根知底,所以见到他们我也没有一点拘束。第二天又拜见了LD的姥姥,这次可不敢顶着一头长发,所以去之前先剪了个利索的毛寸,惹的发型师一阵唏嘘,之后的很多年,我一般都固定为这个发型。
; x% \; K, y6 i& c, C7 e& P3 s0 s, j& H
当时五一还是黄金周,所以LD也是趁着这个机会回来接我。转眼7天过去,虽然已经临近毕业的LD已经没什么大事了,但规矩还是要守,学校还是要回。好不容易相聚我可不能再忍受分离,所以我跟家里汇报后,跟LD一起踏上了南下的列车。车在广州站停下的时候,这一刻忽然觉得好熟悉,像昨天今天同时在放映。3年前的五一,我也是坐着火车来到广州站,为的就是得到LD的一句准话,当时LD在满是乌泱乌泱的蚊子的林阴路上对我的表示让我后来下决心出国闯荡(PS:血的教训,表白不要挑蚊子多的地方),而这一次故地重游,感谢的是LD正牵着我的手。6 m3 P6 m* J6 ?2 H; }* Z
$ B7 h5 A7 K1 B- d7 F
LD在学校附近的鹭江地铁站附近租了间房子,我俩自然而然的开始了共同生活的日子,住处交通还算方便,我和LD时常一起出去逛街,开始我还对公交车里时不时传出的“后摸吻老拆”不太适应,慢慢的我也习惯了回家前听到地铁里的女声播报:哈压赞 ,篓钢。还记得来广州的第一天,LD就弄丢了我的钱包,所以在补办到各种银行卡证件什么的之前,我一直只能靠LD的饭卡活命。+ ~3 L: u! t& x2 C6 _9 Q. S
/ n$ W0 e8 U) X7 w2 D' Q6 g) i
说到吃饭,不能不多说几句。常言道食在广州,古之人诚不余欺也。广州的各种美食对于一个在国外喀哒(青岛话,相当于憋屈,遭罪)了一年半载的我来说完全没有拒绝的抵抗力,都是放开肚皮狂吃。记得当时一天生活都从快到中午开始,在LD学校的饭堂里,我午饭能吃一份正常的3菜套餐,然后再送下一碟凉面,随之而来的晚饭还能继续吃下一盒干炒牛河,大半盒咸鱼鸡粒炒饭,再加上4到6个包子,这些都吃完了,还要去门口的糖水店满满的灌下一碗冰红豆沙。LD的学校门口晚上还有烧烤,都是些碳烧青口和生蚝之类,在表面撒上一层蒜末一起在火红的炭火上烤着,香味扑鼻,每每晚上遛弯之后,我都会和LD晃悠到此处,就着瓶装的维他奶,美美的再吃上一顿,这才算是完美的一天。( L( y( Q* l4 Y' `* i
8 O0 s) ^7 x, s( P
d% C8 z y6 x) ?* E8 t
除此之外,每次和LD出门逛街,吃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北京路,还是上下九,天河城还是中华广场,都少不了到附近去大快朵颐。什么强记的鸡粥,银记的布拉肠,欧成记的云吞面,南信的双皮奶,陶陶居的饼,黄振龙的凉茶,还有些记不清的老字号街边店里的叉烧,萝卜牛杂,咖喱鱼蛋,花样繁多的煲仔饭,品种齐全的各色糖水,我就让LD指路,一一品尝。不光是名店。其实就算是LD学校边上的下渡里的小菜馆,炒出的菜都相当好吃,有个小摊上炒的椒盐濑尿虾堪称一绝。广州整个就是一个和温哥华,成都那样的美食之都,随便走进一家店,做的东西都好吃。记得当时有家日本自助开在北京路广百对面,30块钱一个人,我和LD二话没说就进去了,上来先点了30个寿司,然后再以风卷残云之势把剩下的单子上有的所有东西都来了一遍,从天妇罗这样的硬货到乌冬面这样的汤水,吃到最后,啥也没剩,我俩的出色表现给店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时隔月余再去同一家店扫荡,远远的看见我们来了,领班马上欠身笑脸相迎,送上温暖的问候:“二位又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