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54)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1-8-10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关于薪水(之三)* k6 @+ |: E- ^2 a7 l( P
- q6 k6 X8 |- X0 _9 u+ h4 \3 j) |上个周末和朋友吃饭,又聊起了主流社会、种族歧视、看不见的天花板这个话题。0 r% b, }9 z' w' ]( c
; e$ V% K, w1 C R. }这个话题,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其实倒真的是很久没有谈起了。
, p+ z$ p, a3 L$ X0 W% r& N" {1 V- D# L6 L# }1 ?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对这个很不以为然。8 a, J" \% X: b7 F
; @9 t& o+ o1 t即使是在我那些无比落魄的岁月里,我也相信,混得不如人,是我自己的问题。
1 j& J7 Z6 X! t% p' x) A. K! [+ s' H8 {7 J' `0 O" b# K7 Z
我觉得,比如说是加拿大本土的一个工程师罢,把他放到我老家去工作生活。我老家算是穷乡僻壤了,没有什么英文环境,同时我也假定我老家暂时还不需要和国际接轨。那么这个工程师,如果不好好学中文,不把我们的家乡话说得和他的英语母语一样溜的话,恐怕也是会有生计上的困难的。那么他估计会从打打零工开始,然后考个什么资格证书之类,然后磨到我儿时的母校的英文教师的职位。由于没有什么父母亲戚的关系,要提拔也只能先提拔有后门有后台的,而他呢只能是尽力工作,等待老天开眼了。
) ~" W* s* v6 w4 `( O* x5 V
8 g( K1 w) R3 a- L# o我并不觉得这是歧视。在一个单位,提拔升迁一个人,总是什么因素都在里面,说不定连这个人的个性颜色都在参照系之内。那么两个人,一个业务差一点但是沟通交流没有问题,另外一个业务强很多但是时不时有沟通交流障碍,那又凭什么一定要优先提拔这个业务能力强的呢?
( J" B. @+ b6 p4 B7 Q
% W0 J* V) l5 s# I综合所有的因素,我总觉得我们爱城华人这个圈子,总体来说是生活在社会的中产以上的。按照统计局有点老掉牙的数字,加拿大2009年多成员家庭税后年收入的中位数是$63,800。这个数字连续三年没有变化,也就是说2007、2008年也大致都是这个样子。所谓税后六万四,我觉得大致是税前九万五左右的样子,也就是夫妻两口子每个人的年收入平均下来都在五万不到的样子就好了。这个我在爱城所见到的绝大多数移民家庭,在落户爱城三五年后,都可以做到。留学生转移民的,这个进程可能是更快。2 L' B8 O# g! P5 u7 g
& B" R, e- v v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并不觉得有明显的歧视在。歧视的概念,在我看来像当年的华工,没有基本的权利,有针对性的歧视法案,而且在文化上被定位为另一个群体。但是现在呢?大部分的单位里,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混得好与不好,都在个人的奋斗了。3 e& `8 h- B6 B7 g+ C4 Z3 _
, K! }5 M2 w; Y9 V$ }- r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年收入加币十五万左右吧。记得两年前他曾经很动心要回国,玩命撒简历,结果国内开过来的价钱都是差不多人民币五六十万的样子。这个就让他打消了回国的念头。后来呢,他有一个朋友在国内混开了,请他回去,开出来的价钱是人民币一百二十万。这回轮到他不想回去了:经过细致的回国考察和明白了这所谓的一百二十万背后的工作强度后,他还是决定留在这里,继续这稳定安逸的生活。
- G/ B% o, {/ ` K9 q( ]# F2 E" n6 P
我自己呢?国内总是不停的有朋友抛来橄榄枝,这样那样,吆喝着让我或者回去,或者一起做点什么事情。我的心思也就总是不定。工作稳稳当当顺顺利利的时候,就把这些都当耳旁风;工作不顺心不愉快的时候,就又想着自己是不是可以跑跑跳跳折腾折腾了。
; m4 N+ {# N2 Z6 P) Q7 u' V& R- ?! i. T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有事没事总喜欢以痛骂我的这些理想为乐。其根本理据就是:上班就是上班,创业就是创业,没有两个可以同时做,还能同时做好的。只除非是,周末去麦当劳打打零工,还少许有可能两不耽误。
) q9 p. _( ]* |1 [/ M) A
' ~" h6 A& a2 k! q+ O我晕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