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  鸡蛋( 0)
|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 p" Q; o9 d# Q* t& p2 d! M, v. K 9 ?5 L6 ~( \; F1 y4 t: W
今天有三十九个提问。首先是新加坡同修的提问,他的一个题目里面有七个小题,这恐怕一共有四十多个题目,我们按照顺序来解答。
& o6 Y+ ]$ N" E+ i' Q9 b, Q 5 v ^6 C- N: ]. Q/ V
前面这七个问题好象都是关心陈晓旭的。 7 t' x9 q( n9 U' S- ]! f
3 _& m5 m/ W) C9 b6 F) ^/ w5 O* E% w 新加坡同修提问:近日听到陈晓旭居士病逝的消息,感到震惊。 9 n9 j% H, @9 V8 T' \, O
\) G, \+ k% b$ k6 J2 P 1、陈居士已学佛十年,生前曾对佛教进行很多捐助,为何落得这样结果?
3 I$ q& a- A* R8 U $ X- r# O3 G. G
净空法师答:结果你没看到,你要看到了就正常了。她的结果不算坏,相当殊胜。在病情严重的时候,三百多人给她助念,. {3 {8 ?, G4 [# c- x: o
日夜佛号不停止,这种福报连一般老法师都不可能有,这种是稀有难逢的因缘。学佛不一定在时间的长短,有人学佛几十年," {$ h9 B) d6 B
有人学佛一辈子,到死的时候依旧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的很多。对於佛教很多的捐助,并不是说有很多的捐助, R' k% |3 l9 {8 h
7 R8 Z! G- Q; O8 Q. l/ f: w) o 他的业障就消了,那就太容易了,有钱的人业障都消掉了,穷人业障就消不掉。也许你认为这样太不公平了。学佛最重要的是信心。
4 c1 X8 @; E2 g4 A: E: B: L3 G 我在此地给你总的说一句,晓旭病重的时候,我跟常慧法师都在她面前照顾,我们尽了全心全力,使她的病痛减轻,这个我们看到了。
+ _$ K7 R5 Z+ O0 v* } 像这种病痛,一般人受的是十分,她只受了一分,九分呢?佛菩萨给她化解了,难得!很不容易!
; u+ R F( }3 ], z
+ o( V5 k6 I2 h/ ]; M# ]; j Y& d 那么她为什么转不过来呢?第一个是信心不够。人有业障,这她自己很清楚,业障很重,业障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
4 E5 }" [+ s0 V+ L: O3 Z. m, Z2 g! r8 f 不是这一世的。这一世没有造业,前世造的。所以三世因果诸位必需要明了,为什么?这一生是好人,他得的是恶报;这一生是恶人,
" O! E# u6 b" ]# _# B 他居然享福。所以很多人看到这个现象不相信因果。这一生造恶他前世余福太厚了,所以你没有看到他的恶报。+ |; D- P7 G) u: z
4 G, S4 K6 \; O1 n/ m1 v2 L
前世造的这个福他可以享两百年的福,但是这一生当中他造作的恶业,他可以享六、七十年的福,那个福已经折掉了,
; P$ o P( I' `$ t, }3 z6 w 打折扣折掉很多了。可是他的余福没有享完。有人一生做好事果报并不好,过去生中造的不善业太重了,就是他有余殃啊。
! E" U1 ?, z& J6 { 因为他这一生做了很多好事,弥补了很多,但是还是没有弥补到完全,所以他还是受业报,“因果通三世”。 & ?( y- m$ z$ ]/ v# j
0 H( a- @( g0 B. Z* s 你了解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就不怀疑了。学佛十年,信心依然不足,这个原因是什麽?听经太少,这个事物太多,这个事物太多分她的心啊,精神都照顾在日常事业上,还有应酬太多。所以真正听经,真正听得懂,可不是容易的事,听经听一辈子还不懂啊,这什么原因呢?我相信你自己晓得。我讲经讲这么多年,你有没有听懂?如果你听懂了,你不会提这些问题,你提这些问题说明你跟陈晓旭一样没有听懂。
5 u, i' E: t. m 1 E- o- x& v+ b9 r( b [
我常常讲啊,讲了几十年了啊,一个人要学佛必须把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享受放下;贪嗔痴慢放下。
( h }, W7 c7 { 你才能听得懂,你才能契入。学佛的人多,听经的人多,几个人能放下?能放下的他听懂了,听明白了,他在日常生活当中能与佛法相应。
. X8 W7 J5 o, N- j3 x . |* v$ t, g' B& B0 N& h' q/ J
也就是说,他能解、能行,得佛法真实受用啊。如果这个放不下,这个就是最严重的障碍,第一关你进不去。所以学佛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在佛的门外,没有进门。这是事实真相。每一个同学,无论在家、出家都应该要懂得。否则的话,这一生虽学佛也是空过。 " ~9 O1 S/ p3 b( D+ p
4 l! q& `- g& f
2、陈居士曾亲自拍摄山西小院,可她自己为何没有度过癌症病魔这一关? 1 y' u* @( t2 B" d& c" e" w
) u2 D/ L' N6 R% H& M- C! \ 答:山西小院是不是她拍的?我不知道。 我不晓得这个事情。; ~3 p- H1 {# h- C% F# |- j8 M
( t9 G/ P1 M. L8 O/ Y 那么山西小院里那些癌症的人他有信心。晓旭,我照顾她那么多天的时候她没有信心,她不知道忏悔,她不知道感恩,4 ]1 a* _' s8 `5 {0 Z
这她自己说的:感恩的心忏悔的心总是生不起来,愿力不足!有发愿,愿力很脆弱。那最关键的,是自己没有信心,我们在大乘教里头讲的太多,
+ I& n# E1 v; y4 m ^; `6 e 当面劝她不知道劝了多少句,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要想佛,想菩萨,想经教,想弘法利生,想帮助正法久住...这是正念啊!对她有好处,
' s# f8 k9 u9 D3 L9 }& m# ]+ G/ U0 O 她不想这些,一天到晚想:“我这病能好吗?”这就完了!她所想的是负面的!佛菩萨帮不上忙啊!佛菩萨能帮上忙你是有正念啊!4 ]! h! H+ d+ ?8 z( R& c
你不能有负面啊!所以,信佛 ,不是容易事情啊!0 |9 J! n2 b. h' E# T
% v$ G' L; x7 z! N* k% x
藕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讲到净宗的信愿行,第一个是信,信他讲了六个,头一个是信自,第二个是信他,他是释迦牟尼佛,
' y0 M: u* g# \! N6 D9 g8 ] 是阿弥陀佛。晓旭对于信自没有,没有自信心,自信心没有了,信他还可以。病中还常常念着我们要信佛,要信佛法,要信老师,- C K! D( ~3 [8 H4 q' }1 \
她没有自信就没法子了,佛法僧都帮不上忙,我们感到很遗憾! 3 A% [# F: u! ]; [/ y
9 E& K, B) z7 q3 c+ ^ 同时呢,她的外缘并不是很好!就是干扰还是太多,这个干扰里面有一半冤亲债主,冤亲债主附身啦!3 k" U; {, W+ g* e9 s: k; o; [$ u
人数不少啊,我们在旁边观察,至少有几十个,那我们作劝解,劝解还是有效,劝解几次,分批一批批离开,离开她,她身体就感到很轻松
- ^' J' y. N1 n/ A; }0 }" e 、很舒服,在附体的时候身体都是硬的!离开之后就好了。可是最后,还是有几个,那几个可能是怨恨太深,怎么劝都不肯离开。
: ^! e6 p6 [9 t4 p7 L 所以你不了解这里头的情形,你要了解情形之后啊,那她给我们的教训很大,我们看了这个现象,自己警觉到,
" o7 T8 A3 W- g1 s 这一生,绝定不能生病,绝定不能死,怎么说不能死呢?不能象一般这个死法,要象谛闲老和尚讲的锅漏匠,要象谛老说的极乐寺的修无师,/ c3 K6 k/ x q
我们在台湾某老太太,在美国旧金山也是看到一位老居士......预知时至,没有生病,说走就走了,这就对了。+ {5 s; u: f2 P4 T% F4 T
2 x' ?/ n( V! n4 k3 D5 n 这些人有我们亲眼看到亲耳所闻的,要以他们作为榜样。这个在深圳念佛往生的黄忠昌,也是最好的榜样!
- Q2 I/ M2 ]$ F/ X/ f 闭关念佛,2年10个月预知时至,没有生病,走了...这个重要啊! 不可以生病啊!(临终)不可以进医院啊,这个才是真正的成就,2 Q7 k, @' B" j: }. Q# P
你要问这几个人为什么有这么殊胜的成就呢?没有别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真的放下了,冤亲债主也不找你了!
7 c; K H9 v5 D+ ~ 冤亲债主还能找到你身上,换句话说你还有放下!你放下他佩服你啊,他赞叹你啊, 就跟我们过去在新加坡,6 y/ k& e% o/ ^: d
新加坡居士林的老林长陈光别往生,他走了,我们培训班的同学去给他助念,回来的时候,老林长的冤亲债主大概有100多人(100多灵啊),1 R+ v; N+ v' [+ z
跟着这些法师到居士林来。传递信息,林长真的往生了!他们看到了。很欢喜,很赞叹!3 A. s W3 h- Q Q2 f
$ z% ?. |/ F3 `$ B
我们是他的冤亲债主,看到这个样子我们也不会再找麻烦,所以现在我们跟着法师到居士林来,希望居士林答应我们给我们作归依,, o$ f3 f0 X4 L+ x* {
他来求归依的,归依完了之后,他说我们希望能在居士林听经,我们知道居土林讲堂天天讲经,讲堂的光太大,这灵他们这些众生受不了,9 i! r- a( f3 y1 y+ W
所以随后要求在餐厅,餐厅我们用电视,指定地藏菩萨本愿经,要日夜不停地播放1个月,1个月他们离开了,
( _' B& k# h7 V1 i. H9 O- v( _4 N0 z 好象我们地藏经播了一两个月。你真有成就,冤亲债主慈悲心就生起来了,不找麻烦了,所以,学佛不是容易事情,
4 ]; @0 c4 w7 T! b$ { 宿世善根成熟,真正亲近善有, 能放下,能看破,能契入, 所以她这次往生不错 ,教了很多很多人,这些人在她面前都受了这个教训。2 r+ \" x+ }0 M3 v5 T
个个提高警觉!
9 ~" \& `) i. \/ {, m. e , i6 V) A7 e6 ^ N0 L. x1 p7 u8 O
3.听说她在生病期间只吃一点中药而拒绝西药治疗这是否过份分别执着? 还是她对世法放下的太晚?3 M8 j) `) ]' V$ H. g% f# O
& U6 |% W% k. A7 j( ~- S9 ~0 u
答:这些事情你要真了解才行,你不了解不知道!中药、西药这个常识你下个几年功夫彻底去研究,你才会了解!
5 s, K7 `5 Y2 R, s7 Y, O8 \ 我们给她请了很好的医生,照顾她,通通都做到了,看到的人几百人啦! ! x0 v; U5 t- P, i) Y
4.陈居士2月出家,发愿后半生要做一名多元文化义务教育工作者,她出家虽短,但在家修行也有七八年了,# W$ [6 U! R1 H( v3 s' J9 e7 Z5 a
且对佛教事业捐献甚丰,又亲近师傅,为什么不能达成弘法的心愿?
* V3 H& r3 n0 @3 I6 ` 3 D; q9 P% t- u/ v
答: 我希望你到我这来,我亲自给你说!这个话我要给你讲2个小时讲不完!要给你讲个3-4天,你要是想知道这个问题,
4 M: g- l- c# |! q3 b* V 现在这个出家人,受了三坛大戒,出家几十年,为什么修行的时候到最后还是不能往生?还是随着业力转,太多了!9 B/ s4 G" K% f7 f, P
你自己知不知道?我学佛的时候,李老师就警告我,我讲经的时候曾经讲过,我受了大戒, 到台中去看他老人家,这个受戒之后一定回去拜老师。
. _7 `$ g: h3 p" Y' x
/ Z9 d: }$ ]/ p 还没进门,他在内还很远,他就指着我:“你要信佛!你要信佛!...”说了10几声,我走进去之后莫名其妙。, q2 A- ? N, ~$ l+ s. \
我学佛7年出家,出家2年受戒,还教了两年佛学院,老师一见我叫我信佛,我都呆了。我坐下来,我都愣住了,请教老师说这话什么意思?/ e) ~0 z5 v" R, c' \/ r
老师跟我讲:你现在受了大戒,也教佛学院了,你要晓得,出家受戒的老和尚,自古以来,不是今天,到七八十岁,临命终时.还不信佛? 我越想我越糊涂,7 i* R6 K6 l0 G, S* a
他怎么不信佛?不信佛怎么出家呢?怎么学教?怎么讲经呢?到最后老师告诉我:"什么叫信佛?"不讲别的讲很简单的,3 R) R% ?6 [) X) M& u$ K1 M
佛教你不杀生,你做到没有,佛教你不偷盗,你做到没有,佛教你不饮酒,你做到没有,不妄语,五戒啊!做到没有,没有做到?没有做到不信啊!
( B+ C. S& Q; W3 I( W # E( R6 M0 p/ o7 X4 ^- ?
我这才明白、恍然大悟,所以信佛是依教奉行,听了佛的教海能说不能行 ,不信啊!你才晓得“信”这个字多难!
5 A' _- X M4 w% I R2 \/ q7 Y( x 信...绝对有效,没有效,自己好好反省!不信啊! 你才知道这个信字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华严经》、《大智度论》
4 C( d4 G, T5 c. j 上讲信为道源功德母,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如果信心真正达到清净,一丝毫疑惑没有,一丝毫夹杂没有,这个人是什么人?初住菩萨," W" f; u3 |% c4 H: V: E# j- a. Z
法身大士! 信心的标准在这里。所以信,有迷信,有正信,真正做到是真信,真信才管用啊!捐献是修福,你做好事是修福报,: U- P' N6 b( W( F7 {
福不能救生死,六祖在坛经里面说:“此事,福不能救!”此事就是六道轮回生死的事情,再大的福报,都不能救!但是什么呢!/ V* ?- D! B- O# K8 s
无论在哪一道,你有福报,还是享福,在饿鬼道也是多财鬼,他有福报啊!福报没有了,他苦啊!天人里面没福报的,也很苦,
n6 C" Z( {# \' |' { 还不如人间有福报的人。这个我们在经典读过。 " R1 Z* X. q7 O5 j2 E0 v! s
% t' A' \' }7 T% j. e, {: I" | 所以说你问为什么不能了达弘法利生的心愿?她弘法利生的心愿不坚固!非常可惜。。。这就是什么呢闻法太少,) J- f4 ^: [" h
在佛法上下的功夫太少,这个道理要懂,要明了,不要让学佛的人产生了退心。我们看到这个情形信心更坚定,警觉心更高,
, E2 B$ o3 ]# l, A+ u 才知道她的问题出在哪里?我在任何一方面不如她,我的寿命45岁,跟诸位报告很多次了!我能够转得过来,在我相信她一定能转的过来,
2 }% {1 q4 V1 s/ P2 O* a 她不能跟我配合。我要求她就是四个:第一个信心坚定,第二个忏悔,第三个感恩,第四个愿力要发足,这四个都不到位!
* ^- T" W' S6 w8 g5 ? 这个没法子!没有人能帮她忙。你能不能帮她呢?你帮不了!这是她的事情,你要发是你的,她得不到!' g, p! }6 `& Q2 Q1 _; J# O; L
所以必须自己要做到啊,如果你要是做不到,你将来走的时候还不如陈晓旭。这是我给你讲真话!
; `/ N7 O& V6 a+ n
; g2 V: \0 ^5 i4 { 5、她在出家声明中要承传佛法,承师命闭关十年,研究儒释道中华传统,为佛教奉献终身,续佛慧命,心量之广何等伟大,0 e6 `1 I6 s- d1 D2 |/ m+ O, l
为什么不能转这个业力?
& [* j2 f) V+ }/ _7 `1 u1 c3 W % Q9 P$ V4 j: N, b% E% p5 ?6 T
答:她这个口里的心量很大,心里的心量很小,就这么个道理。心口要相应,就产生效果,她心口不相应,
% d' {' j& F, Z$ j 绝对不是佛法说的是骗人是假的。我在30几岁时候发的愿兑现了,所以我45岁那年生一个月病,我知道,寿命到了。6 T. w5 V7 y; y6 ^9 \
那时候韩馆长照顾我,我跟她讲,寿命到了,不要看医生,医生能治病,不能治命。所以我也不吃药,也不看医生,/ E; u5 @# i( N5 v) M; @
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念了1个月,身体慢慢好起来了,一直到现在我一生没生过病。; t v/ H2 @: n0 w7 x
0 W! q/ \6 q) I0 J 前年79岁,住在北京旅馆里病倒了,病了4天,我跟同学们说过,我见到释迦牟尼佛,见到阿弥陀佛,见到毗庐遮那佛,( K7 H5 N* O n# S1 B+ J! X1 [
见到观世音菩萨,身相之大跟虚空一样,虽然那么大的相,但看的很清楚,不是模模糊糊异常清楚。我想我寿命到了,# i- _# V) w0 E; g- E
从45岁到79岁也已经多活了30多年了,我说我应该走了。所以我还听到旁边有人讲(我没有回头):你还有没有牵挂?, r- H( w0 q8 G' }5 ]+ n5 O# S
还有没有顾虑?还有没有想见的人?想跟他见一面!我说什么都没有,我通通放下了。我说我一生,章嘉大师告诉我的,
# F2 H& p) W; P8 C) } 佛菩萨安排的。我非常希望跟阿弥陀佛走。可是如果要我再帮助这个世间苦难众生,我说也可以,没有妨碍。
( J7 T, ?- b6 X/ C . R, j6 l {1 Y& g( g6 }
到第二天,我病就好了,第三天,我回到香港,养了2周,又开始讲经,晓旭不能象我这样发心啊!这个要发真心,不是感情用事,
# [* x, j# Q4 `5 F7 T- F5 f) \ 感情用事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就是做善事,做的时候的心态,关系都很大。勉强做的,别人劝导做的,劝你做自己做的时候还打点折扣,0 B5 l8 t; m8 d/ L' r9 E+ Y$ R* r
这都不是修大福报。所以你必须要跟她有一段长时期接触,你对她了解,对佛法了解,然后你就心里全都明白了。 u) c; f# f: m0 M
希望你看到这样,你要精进,你要真正做到,你不能说是心口不一,那你将来的福报不如她。那差远多了!! `, O6 h0 k) X9 Y/ k" |' D
1 b/ @/ B+ `: \2 l 6、有些信佛的人觉得行为举止不如陈居士!若是她都不能往生?我们不是更没希望?
$ ~2 C$ U! S8 B" E8 A0 _ o $ P o4 K' i8 a! J5 ^+ r4 w
答:这个错了!那你如果也这样想!我就告诉你你肯定不能往生!往生在信心,而且人到命衰的时候,
9 d5 R: e. y- S W4 w 过去世中的冤亲债主都来找你,这关你能不能突破?你要不能突破?那是严重的障碍!
8 F1 J$ g% f+ @& l4 J) i) b2 N % a) m& F% _0 }. y: d
7、我从来不曾动摇过对佛法的信仰,可是看到陈晓旭的往生,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沮丧和盲然,恳请老法师慈悲开示,帮助同修们不生退心!" g4 X$ Y' Q$ W5 k5 s u5 E
/ Z1 k# E) N1 a. F 答:你这几句话说的很不错!那么任何问题都要去了解事实真相!你对事实不了解凭自己的错误观念来看事情,
5 _+ {- d# A$ {; R7 ^& P8 U0 M 我们今天上午还讲到三量,你这是属于非量,这个确确实实会误导你自己,也误导了别人!但是纵然是误导了,
2 X& j6 I& d5 l& Y 也是古大德讲的那句“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因果啊!因果要自己负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