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标 题: 李硕:周灭商与华夏新生
! d$ W6 J$ V, E! ]! l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29 11:53:18 2016, 美东)
8 ^2 r- |' e, Z6 a
: {% f9 v4 K. r* x上篇
& w7 l2 F6 W1 t8 k$ U; v, Q- d' I1 J- e E1 A
文王八卦; b. `1 H0 e+ o- M. y
4 C5 ]" W1 R$ ]& k3 \
据说周文王在忍痛吃掉了儿子的肉之后,才被商纣释放。这似乎流于野史传说。但在商/ h5 p$ f8 K- B( J7 E. W
人的殷墟遗存和甲骨文献里,这种行为再平常不过……/ B* m8 U5 ?2 F d1 P3 Y; _
" V# q' ~ q/ {' G- U
公元前一千余年,《旧约》中以色列大卫王之世,《封神演义》的传说时代。正当壮年
5 n% f& K% ]& k, S$ _! @1 t的商纣王君临“天下”,统治着亚欧大陆最东端的华北平原。# ~* O- b; H5 |& L
- b* m/ F8 ^7 P/ o4 z' B+ ~
此时的周文王,只是一个远在西陲(今天陕西)的小小部族酋长。好几代人以来,周族1 k9 i3 b2 @/ N* q' J- V
都臣服于商朝。文王周昌已经年过五旬,[1]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十足的老人,且又痴迷0 v+ i. Z' V9 X* [& \
于怪异的八卦占卜,更给这个撮尔小邦笼罩了沉沉暮气。. l: \, `$ V5 G+ m& d0 W
; N6 G( h0 n( \! b
一支商军突然开到西部,逮捕了周昌,将他押解往商朝都城——朝歌。这是商人一次惯. C* _$ i5 |8 W4 s
常的惩戒征讨。数百年来,商王对于他征服之下的数百个邦国、部族,都是这样维持统
+ u% b* y; Y2 v3 ?" D治的。- Z$ K8 _" y1 m5 [* S. P
6 C* _; Z* m9 a# W
这次的结果却迥然不同。: }. c$ t0 B$ {
8 @& l8 B. N6 u/ U2 L; d. M尘封梦魇6 e% Q$ ?1 R5 ?; P Q$ R6 {$ ~
& l" ?! G4 c- a% H t% l/ F三千年后的今天,河南安阳殷墟,黄土掩埋着殷商王朝最后的都城:朝歌。7 z/ T3 s& P, B
# r# o2 _4 a) w" C/ b3 R+ X3 ~
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学者在这里发掘出了数量惊人的被残杀的尸骸,一起出土的甲骨文
0 G( J/ l& H# @5 y( k0 Z显示,他们死于商人血腥的祭祀典礼。累累骸骨告诉世人:这里掩埋了被忘却的血腥文
( w! N$ W; g, j" U5 S W( h8 d明,梦魇般恐怖而悠长的岁月。' T/ r8 ^6 N# m6 J1 T
0 c% F9 c1 O3 i# O; f I在殷墟一座宫殿旁边,发掘出一百多座杀人祭祀坑,被杀人骨近六百具。这些尸骨大都
3 j9 @. E, I1 x' o" r! b身、首分离,是砍头之后被乱扔到坑里。两个坑内还埋着十七具惨死的幼童。这座宫殿6 K7 J) K1 M6 H6 x
奠基时也伴随着杀人祭祀:所有的柱子下面都夯筑了一具尸骨;大门则建造在十五个人
* B2 C4 F7 @- `) f4 k, {. N" ^( ]的遗骨之上,其中三人只有头颅。+ A! {( g8 g1 F
9 F- V6 k4 P& |; j! u
商王陵墓区有一座人祭场,比操场大两倍以上,出土近3500具人骨,分别埋在九百多个8 @8 m3 G" W8 h( f
祭祀坑中。尸骸很多身首异处,有些坑中只埋头骨,或者只埋身躯,甚至是在挣扎中被
1 O0 [% I$ Y/ ^( l9 S掩埋的活人。王陵区之外也有人祭现场。比如后岗一座坑内,埋着73具被杀者的骨骸,
7 l4 ~% n6 J, W- H$ R4 n' _大都是20岁以下的男性青少年,甚至有十多具幼儿的尸骨。商人文化所到之处,如河南
' X, o t) A {9 ~偃师、郑州的商代早期遗址,甚至东南到江苏铜山,也都有大型人祭场的遗址。- V( v* z' o1 `
6 \ Y' a# v' Q多年的自然变迁和人工已经破坏殷墟遗址,整个商朝共有过多少这样的人祭现场,就无
6 s+ B' Z* A+ [' X- ^法确知了。这些遗址时代早晚不同,说明人祭的做法曾延续了很多年。它绝不是某位暴
" Q4 d' F" r) ~; D5 m9 {9 Z+ Z, Z君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一个文明的常态。
4 T8 x5 O- I& ]4 w q
- z! E3 n9 a- {. d# _但在被考古学家的铲子揭露之前,中国古史文献从来没有提及商人的这种习俗。
. A) D. p$ S1 T) E F5 z
# x9 O B W" @- _- l) S文王之子——周武王灭商之后,朝歌城被废弃、掩埋,商人的这种风俗也消散如云烟。3 G8 x! |; f0 P' b$ Z; t* d
但周朝人又为什么删除了对那个血腥时代的记忆?这和他们的兴起、灭商、建立周朝又' n2 d; p" q" c! _# }
有什么关系?) _8 a$ f, w/ q" c/ f
+ N* A/ m6 F, T8 p
甲骨文和考古发掘向我们提出了这些问题。如果尝试解答它,还必须从上古的儒家经书8 ?: A' q/ f6 p3 L" K
、古史文献中,搜罗吉光片羽般珍稀飘渺的信息,将它们和考古材料拼合,还原那湮没
: W1 h9 l, m6 u% t4 b9 j三千年的恶梦——不,事实。
! W, @- ^$ k k" ] {1 t8 U7 F( _5 J+ H4 c9 d2 u
商朝和它的臣虏:羌、周+ g! q: t& b) D2 W3 z
7 V- S* c6 c/ e; T3 { k' R商人兴起于东方。他们统治的核心区在今日河南省东北部,属于华夏世界的东方。对于; E, M$ f: z5 b6 S/ m
西部的异族,商人称之为“羌”,甲骨文这个字形如大角羊头,代表居住在山地、放牧9 ^6 ]5 {+ z, _- t% ]$ n3 B( T
牛羊为生的人群。这只是一个泛称,“羌”人包含着无数互不统属的松散族邦、部落。; D9 O; r1 U$ u; X8 |
7 _$ |) e5 x" R3 R; c2 t+ ]. f% x
商纣王之前二百年,一位商王的王后“妇好”率军征讨西方,把商朝的势力扩张到羌人0 B P8 N8 k% Q9 n
地区。那次远征在甲骨文献中的规模最大,全军有一万三千人。和西部蛮族相比,商人& z# x, c& J) s$ G; f' Q" J3 H
有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兵器坚固锋利;他们还有记录语言的独特技术:文字,由此组$ |$ U8 o$ C8 B4 @- L/ z/ c+ K
建起庞大军事和行政机器,以及高度分工的文明。这都是蛮荒部族无法想象的。
5 v: w. q" e. D3 N
) l- b" U2 @: s4 P7 ?, ^3 Y5 ~商人从没有用自己的文化改变蛮夷的想法。他们只想保持军事征服。商王习惯带着军队
3 ]+ G& c% p0 ~9 X3 M巡游边疆,用武力威慑周边小邦,让他们保持臣服,必要时则进行杀鸡儆猴式的惩戒战
. `$ j1 x6 i. i {( ]争。商朝的本土并不比今天的一个河南省大太多。- ?* r$ C* Z4 n' H4 b0 ^
2 G4 e- c& K: I! c5 V! M
对于“周”这个西方部族,商人有点说不清它的来历,因为它太渺小了。周人史诗讲述
3 a$ u3 G" d# t) {! ~了自己的早期历史,也混杂了大量神话。传说周族始祖是一位叫“姜嫄”的女子,她在( L1 g' [* p/ A
荒野里踩到了巨人的足迹,怀孕生子后稷,繁衍出了周人氏族。商周语言中,姜就是羌: i, a6 T6 R% r, D( w
,所以周人也属于广义的羌人,他们形成部族后,才给自己冠以“姬”姓,而把周围其
/ X% h2 ` Z \% j" ]* D他部族称为“姜”姓。这标志着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已经疏远,可以相互通婚。按照西
% w7 Z* S8 ~ d方的风俗,同姓、同族的人不能通婚。% A' L1 b$ P% }, Q3 E
- ^# A5 g- @2 X/ o X! s
到文王周昌的祖父——古公亶父一代人,才有了比较可靠的记载。周人原来生活在深山
2 w6 W, p; ~- z) U0 z P: ^之中,和野蛮民族(其实就是他们的近亲羌人)没什么区别。古公亶父带着族人迁出深
6 Y9 x& e' f- S2 Z6 F9 v山,沿着一条小河来到渭河平原的边缘,开始进行农业垦殖,从此脱离野蛮,进入了一
7 t9 j. [3 ^9 q. y种更“文明”的生活方式。+ s% G m1 ^) @! g: s
( j: F. y1 K$ Q6 j- }这些史诗掺入了周人的自我夸耀,只是部分可靠。从考古发掘看,这个时期关中渭河流
2 ?: {' W+ x6 r) {域的文明形态都差不多,各族邦都不过几千或万余人,过着种植谷子、高粱,饲养牛羊6 Y6 V0 M$ k; a- h1 `9 [; H# ^0 m4 r
的生活。他们最主要的农具是磨制石器,居家使用粗糙的灰陶,上层族长才有一点外地
6 l% [( W: E0 Y* H输入的奢侈品,比如玉器和铜器。周人并不比羌人邻居们“文明”多少。在商人眼里,8 D( f- n+ o8 z* b/ U7 z
他们都同样落后,根本不是值得尊敬的对手。
* B( Q3 X$ \6 A
5 S, h8 d u+ X古公亶父带给周族的最大变化,是他投靠了强大的商王朝,成为商人在远西地区的统治! S: p4 E1 \; d2 P- n4 B& P8 h& M
代理人。; [& }2 C& {! q$ o7 ^
1 x$ y: b2 e3 ?: |. H* Q- L. m在彼时,周族不过是个万余人的小部族,对统治着数百万人口的庞大商朝有何用处?
. Q7 |. V% X( z
! s. O2 M& q: y/ U3 E! V: }正如殷墟考古发掘所揭示,商人相信,上帝和祖先神灵主宰着人世间的一切祸福,而异
T \3 P- ]. T) n族人的血肉,则是奉献给上帝和祖先的最好礼物——甲骨文中的“祭”字,就是一只手
- ]5 Y# N7 t0 B3 d# K拿着肉块奉献于祭台。他们祭祀用人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羌人。甲骨文的人祭记载中,( ~# J2 {2 _3 ]' a, h [6 g0 I
羌人占了被杀者的一大半。他们被称作“人牲”。
! c8 J. I! B+ [3 X% X( G8 H. S$ g$ [; K! p4 B# B
亶父带领周族投靠商人之后,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为商朝提供羌族人牲。这是被后来周人$ r! \& q4 k6 U% ^+ e8 \
刻意掩埋、忘却的历史,但出土甲骨文泄露了一点信息。
" K1 f/ d' n+ w O5 n( k7 e7 u0 X' J8 y7 g) n2 x
周族自己没有文字。甲骨文“周”字是商人所造。商人对杀人献祭有一个专门的动词:3 O4 U8 Q& Z. | ]5 A) a" K
“用”。无数片关于祭祀的甲骨文都记载,商王“用”羌人男女和牛羊奉献神灵。甲骨, d( e8 F' r: g6 g
文中的“周”,是“用”和“口”两个字的合写;《说文解字》对“周”字的解释也是
: ?& K9 a! M; O/ O% [“从用、从口”——在商人看来,“周”族特征,就是缴纳供“用”的人口。【甲骨文! G8 c9 x( T5 w( p
图版:用羌】$ U# `7 W: M8 C1 T8 n9 m! w
' K: [; k( T1 ^* u) A
商人的“周”字还有一种更可怕的写法:“用”字的小方格中点满了点。甲骨文这种点! g2 b' i" o* u
代表鲜血,它来自被杀的人牲,是神明最新鲜的饮食。甲骨文还有专门描绘用鲜血献祭( @$ H% B8 h! f: T+ U- B
的字:一座凸起的祭台上,用点表示的血液正在淋漓滴沥下来。3 ]" B9 |" m' \9 w2 N
/ a$ O- x. B. Z3 P
从血缘关系讲,古公亶父和周人的这种行为,是对家乡族人的无耻背叛。靠着捕猎羌人8 @* J" X8 F* A
,周族成了商朝在西方的血腥代理人,也得到了相应的报酬。锋利的铜兵器可以帮助他
b$ s; n8 k. G8 R5 e8 V5 t# t们捕获猎物;商人马拉战车的军事技术,可能也在这个时候输入了周族。
# K5 l* X# s" g& ]1 w" @) R
" @4 \# _ x {. D# Q: h亶父以来三代人、近百年时间里,周人都在努力趋附商朝。按照传统婚俗,周族首领应
9 z) v. y; S% Z! l( v) D当隔代迎娶姜姓的夫人。[2]亶父的夫人就来自羌人,说明在他当年结婚时还没有背弃
4 k3 N( K1 _, P西方盟族。但他的儿子季历、孙子周昌(文王),两代人都是从东方迎娶夫人,这表明
6 s7 x5 n' d: N4 W( L: \8 A$ o% G$ Q了他们投靠商朝的姿态。
8 b8 A( `5 P9 {% `& Z) P# q; q8 f
周人宣称这两位夫人都是商人,甚至是商王之女。这只是他们对周边羌人的吹嘘。商人 ~0 G ?' d2 C3 t
实行族内婚,严密保护着自己高贵血统的纯洁性,绝对不会将王室之女嫁给远方蛮夷。
. x0 X7 w( ]( x E商人的姓是“子”,而季历和周昌的两位夫人,分别姓“任”和“姒”,她们只是来自& z! j8 i0 N. [2 z Z) \2 D W
臣服于商的外围小国而已。不过任、姒两位夫人的母国,还是比周人先进的多。在周人
F9 Q6 A& O5 P6 o1 I眼里,她们俨然是从天界下凡的女神一般,后世史诗中充满了对她们的歌颂声,甚至称* v& z& l F8 w7 C
她们为“大任”、“大姒”(《诗经·大雅·思齐》、《史记·周本纪》)。7 v) o3 U+ r/ I: P+ E1 u
$ L! Q. e( ?9 Z+ o7 m4 M. E两代东方新娘给周族上层带来了巨大变化。丈夫可以不懂妻子家族的语言,但母亲必然, W+ D) ?: k8 K$ N" @' |2 v
会全面影响儿子一代。东方文化随她们来到西部,最神秘、“先进”的当属甲骨占卜之" o# p' m& l- Z* ^6 g
术,它融合文字、占算和沟通鬼神的通灵术于一身,被商人发挥到了极致。其中,对卜) X- ~ x" C" j" \
骨纹路进行解读和运算的部分属于“八卦”。[3]到文王周昌老年时,开始痴迷于这种3 s3 ~, g& u! x- q3 `
来自东方的神秘运算技术。由此,周人和古中国的命运开始发生转折。/ ^" d4 }" t) X' ~* \
& I' E% g* a+ ?1 Q5 G6 L$ j, Y. x& B; L
文王野心:八卦
5 [ p# i) m& k8 f
& d6 S" U' L5 n X1 s+ Z. f文王周昌年幼时就继承了族长之位。实际上,他的父亲季历很可能早夭而没有当过族长
) `" P, ?# v+ r$ G# V9 N% I。季历的妻子、周昌的母亲大任来自东方,商朝显然支持幼年周昌继任周族之长。他成
* U# t. I1 T8 n0 E' g1 N/ n年后继续从东方迎娶妻子大姒,也是沿袭祖父亶父以来投靠商朝的政策,同时保障自己9 G' Y9 C8 K: h/ V, _2 n
的权威。[4]
1 k/ l# s# t1 V8 c7 ~* {0 B1 i/ N: @, n9 ]/ I( [$ L0 g
掌握甲骨占卜和八卦推算技术的,都是巫师家族,他们世代传承此职,将其作为家传绝
[" k. P, [2 d技秘不示人。后世人传说,周文王在被商纣囚禁期间,将八卦推衍为六十四卦,这种说
3 Q# Q. A6 l: m0 B法也许有一定来历,但周昌接触和演算八卦的开端肯定更早。可以想象,当老年周昌对
( v* Y; ^0 F6 U, F( U“八卦”发生兴趣后,肯定对占卜师软硬兼施,采用了各种手段,终于迫使他们交待出
) k7 n1 ^) k# j! b% M了卦象运算原理。: H8 E1 D. U d! S' ^
; m# u2 S! a1 t1 K: B商、周时代,偶或有沉迷占卜之术的上层人士,但老年周昌的惊人之举,就是从中获得
& T! j. Z5 L4 |- `- Q! ^9 {! X" l了背叛商朝、取而代之的启示。这显然远远超出了作为商人臣属的本分,而且背离了自
& [+ ]5 o" ^- x' \祖父亶父以来的立国之本。
6 W2 r9 X* ~5 B0 c# l% X7 D3 e9 }# F3 h9 a# P4 Z, m3 a
周昌究竟是如何推衍、论证的,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但现存《周易》中的《彖辞》部分) [' y& Y1 b- A7 t9 ^, Z
,据说就是文王周昌所作,其中有些语言确实显露出不臣之心,比如“宜建侯”、“履, r/ e# V- C6 P" q
帝位”、“建侯行师”这类语言,已经明显超出了臣子本分,充满反逆杀机(屯、履、- P, W- J t+ k1 G
豫卦)。: ]) G h) p) x3 I |
1 l& j1 p$ M* {: E0 i0 Y0 Y多个卦的《彖辞》都显示,“东北丧朋、西南得朋”。东北方不利而机会在西南。商人1 }- j$ l2 x ?/ B/ G7 U
统治中心河北,正是周人的东北方,这无疑预示着和商王决裂之机已到,需要联络西部
: X [( r3 Z; d羌人、甚至西南方深山的各族为同盟军。而后来武王灭商时,西南民族蜀、髳、微等确
+ q! D! ^% k/ D2 |实参战(坤、蹇、解卦);文王《彖辞》中出现最多的,是“利涉大川”一词——从关3 y. `/ g) n3 w& j1 @
中到商都朝歌,必须渡过黄河,习惯山居的周人不习水性,这显然是老年周昌最关心的
8 h( b0 N5 W0 v问题(需、讼、同人、蛊、大畜、益、鼎、涣、中孚等卦)。5 z. E+ O; J2 h" y1 J% c; p* a
: R: t' X+ e# p3 W7 J
沉溺在卦象演算中的周昌忽视了一点:他求教的占卜师来自商人控制的东方,他们和故# T2 m [/ M$ v5 e( c" A
乡的同行有密切联系。周人老族长的不臣之心,完全有可能通过占卜师的通信网传向朝* |8 }9 M2 a+ \% U
歌,而商朝首席祭司又是商王的心腹。于是,商朝军队带走了老周昌。# f; I3 W2 b; J6 a- R
2 [: ]9 o' `( D6 }2 g
《史记》等文献完全没说这是一场战事。也许商军像以往征收羌族人牲一样来到周族,# k1 ?% Y' L- Z1 H
顺便带走了周昌。从当时的实力对比看,老周昌的造反念头实为异想天开。所有周族人
" H/ Q% J) {, d,包括他的儿子们——后来的武王发、周公旦等等,显然都被这个想法吓坏了。商人军. x7 C+ b2 x! ]
队执法般轻而易举地带走周昌,足以说明周人被震慑之深:他们根本没有追随首领、对
6 Z o4 u! d) s" `* c, B. v抗商人的实力和勇气。
) ~; B/ \$ P4 Q. i
0 m( W1 }8 a0 h7 h周昌被捉走,把所有的难题都留给了儿子们。夫人大姒为周昌生了好几个儿子,长子伯5 w1 r- Q0 w) e: e; M$ P) y
邑考,次子周发、周旦此时已经成年。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朝歌向商纣王求情,祈7 `; F* Z" D2 E5 I- E+ g( n- e7 Q
求他宽恕周昌因老迈糊涂而产生的妄念。
/ @: |4 f) S4 t5 U) W W& w) j7 d S6 p
《史记》记载,几个从商朝叛逃到周的臣子(闳夭、散宜生等),带着礼物到商都祈求9 k" B, J9 w1 u, }: n
纣王。这显然不是全部实情:见到叛臣只会增加商纣王的愤怒,何况此时周族也难以吸! K! T6 j8 t+ I# q! S$ M
引到商朝的投诚者。商纣是异常聪明的人,“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周昌的儿子
/ m# N, }1 @# ?- o们不出面,他肯定不会宽恕周人(《史记·殷本纪》)。" R6 K( A! o& L/ q
5 g5 K9 b P* N7 [5 i% q6 U
文王诸子这次去朝歌的屈辱经历,只是在他们灭商、夺取天下之后,才被隐讳了起来。
0 d; b- @) h$ y+ H4 _0 e% s事实上,他们在朝歌经历的远不止是委屈羞辱,更是如梦魇一般的血腥惨剧。
4 g( t. Y. J* ]$ H* s6 D& d$ j2 R0 ^5 V. {% s. d$ [
天邑商:朝歌鬼神世界9 Z( @! s* v6 J9 h& q
3 _) K$ _) O" F" ~! h2 C/ D旧史的零星记载说,周昌长子伯邑考到朝歌之后,被商纣王处死且做成了肉酱。周昌在
) ], a( h& Q" _& Y忍痛吃掉了儿子的肉之后,才获得释放(皇甫谧《帝王世纪》)。这确实显得过于荒唐! ^3 n% ^, ?& B. L
,似乎只能流于野史。但有了今天殷墟的考古发现和甲骨文献,我们才知道,这种行为
" {& M( ^3 ]) I对于商人再也正常不过。3 A+ i; g; G3 N8 Q& G5 {$ s( A* [
* O! N9 K$ ~0 Y0 i9 ]
以往数十年里,周人一直在向商朝提供羌人俘虏。对于这些人在朝歌的命运,周人可能
7 x( a B* r- A# d. {有一些模糊的了解,却不会有太具体的观感,因为西部并没有商人的人牲祭祀场。只有
+ {6 U! e5 D: g' p3 l' f+ J; b在老周昌和儿子们相继到达朝歌之后,才亲眼目睹了那些经自己之手送给商人的俘虏的: x4 F# x) Q7 O1 ^/ u
下场。. ~/ h) }- ~: b, Y# G( W* L, G8 w
* y' u& d; `: C. n, ~# R1 \+ X
按照甲骨文记载,商人用活人献祭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是“卯”祭,这个字是& A$ V4 \& Z) H3 G2 Z3 g+ [
人或牲畜被掏空内脏之后、对半剖开悬挂的形状,如同今天屠宰流水线上悬挂的猪羊。
$ C* f w7 p6 n* r事实上,羌人俘虏也确实常和牛、羊一起被杀死“卯”祭。【图版,甲骨文“卯羌及牛- ~: n3 v" q+ y( d
”】( O; m! |0 i7 _1 w
' ]1 Q; C5 F* i$ ]) a8 I
其他献祭方式包括奉献人牲的内脏、鲜血、头颅。加工人牲方法有烧烤、滚汤炖烂、风
& J3 p$ `! ?6 z干成腊肉等等,都有专门的甲骨文字。这都是加工食物的方法,因为他们就是奉献给神
8 G" g: p% c, a" s) P灵的饮食。按照习俗,神明享用祭品时也施加了祝福,所以典礼结束之后,献祭者将分
: Y1 W7 W: }6 I享祭品。4 P1 Z: ^. y+ _& q5 M
$ r$ B: s. e: N' w" y这自然会得出一个惊悚的推论:商人,特别是上层商人,很有可能是食人族。但这并非7 K8 _) n+ M, j! m6 ?& v: Q
只有考古证据。历史文献中除了伯邑考被做成肉酱;另一位对纣王有异心的小国君“鬼
& I% P' ?3 j# T* u$ z侯”也被做成了肉干,分赐给其他邦君为食。( ~: T- v% l3 P! p
: F7 z) p4 P8 D( V7 K; g! P% n, S按商人观念,异族的酋长、贵人是最高级的人牲,他们给这种酋长叫“方伯”,再多的
% J* {4 L3 o) K7 r& N* c. D. J普通人牲也抵不上一位方伯。周昌或者他的继承人,正是商人眼里的一位“羌方伯”。: F! p" V6 \* I! V
3 O% M7 p2 n! O但这次被“用”的为什么是伯邑考,而不是他的弟弟武王发、周公旦,或者惹出这场风
T4 w& z' A' _2 S Y! V波的老周昌自己?# m# T. b( z, a! L% J
5 c$ j- T2 H- J! Q在犹太《旧约》里的上古时代,上帝最喜欢接受长子作为祭礼。商人未必有这种礼俗,, E% k8 R* m" @
但他们确实喜欢用青壮年男子或儿童献祭,极少用老年人(对某些特定的神则用青年女
% i A- j# B, S. @' m子)。而且,商人习惯用占卜选择祭品,他们应当对伯邑考、周发、周旦等兄弟进行了
\ Y8 h/ o2 J# }; _认真考察和占算,来确定谁最适合做成肉酱。毕竟,用来祭祀的牛、羊事先也要认真检
" I- N. f. }0 u% B) U" S' V( K3 D查,看它们的毛色、肥瘦,以及有没有疤痕、暗病,这种记载在《春秋》中屡见不鲜。" P! k0 L' z4 Z& s
老周昌的儿子们如何经历过这一关,他们的感受如何?旁人将永远无法得知。
8 S, ~* p& ~8 s- T: G! x" }% O5 B* w1 b- M% y. R$ S
无论如何,老周昌重获自由。而且,他和儿子们还有了意外收获。
1 W/ w' l% p* `. x5 V2 }
: r% Z8 H; f2 W" [首先,商纣王对他们的悔过非常满意,尤其是周昌吃下自己儿子肉的表现。这大概象征
& T' p$ R* Z1 X3 @' ^4 m! ^( }了他衷心归化于商人文明世界的姿态。纣王授予周昌“西伯”身份,让他代表商朝管理
0 }7 o. W& f( z" b6 I7 r' j: u更大范围的西方事务。
- f& D6 s" Q, ^- d, Z
# G1 ]) G! L8 ?9 g' G8 v( ?1 |还有,在这次朝歌之旅中,周昌父子获得了面对面观察商人高层的机会。除了那些足以0 y' _/ y U) s( Y+ x% S
让人疯狂的血腥祭祀,他们还发现,商朝远不是他们在西陲时想象的“天邑商”——如
- S5 O0 ]; @0 u3 _+ d同仙界般悬浮在天空的神圣都市。这里虽然富丽堂皇,但所有的人,从商纣王到他的兄
$ j. L" n2 [' |; b. G弟子女亲人,都和周人一样普通,没有任何神圣之处。
. c7 @# C/ a; ` R9 G, R, H9 ]% G7 S- Z9 G
最关键的是,商人世界并非一个团结的整体。和任何一位族长、首领一样(甚至更加严! ?; H& n0 q+ \: F' O
重),纣王身边充斥着心怀不满的兄弟和宗族成员,他的儿子们为争夺继承权明争暗斗
: g4 ^1 I1 Z$ w: ]1 J& X4 Q7 h) h. N。闳夭、散宜生等向周人暗送秋波的商朝臣子,应当是在这时和周昌父子们建立联系的. e. ?& k, A7 O1 v4 b
。周武王灭商之后扶植的傀儡、商纣之子武庚,此时肯定也对周人进行了试探拉拢,更
" b2 g, Y+ d: f5 y/ Y0 D1 U不用说商纣那些早已心怀不满的叔伯兄弟们,比如稍后被处死的比干。在这些人看来,
7 d' T9 C# ]! h) }2 `: x周族人和他们那些西方亲属羌人部族,也许是可以利用的潜在力量。如果商纣王一意孤
* o! M# D$ ]. h行、不尊重这些贵族的利益,就有必要联络异族,里应外合发动政变。6 H! t- n1 x- j
* ?* V: `5 Z2 \! K/ O1 o
商纣王和他身边的觊觎者们,都没有想到扶植周族可能带来的危险。
/ U" |% t$ ?6 F' F* }' B& R
; B4 q3 S& u, {% p商人称霸中原已长达六百年,从没有外来威胁可以动摇它的统治。而且,商人一致认为
3 G* R3 a2 A$ H! d) R; ~! m,天界的上帝、诸神主宰着人间一切祸福命运。已经死去的历代商王、贵族,也都进入
6 F3 E) U8 e& f- V9 f2 w天界成为神灵,拥有大小不一的神力。那些神灵非常“现实”,只保佑向他们献祭的人8 C; N, y, ` f& o/ Z" g+ p
。奉献的人牲、牛羊越多,诸神就越高兴,会保证献祭者享受人间的一切。
; |" r/ K' L6 K- S
5 j/ _5 r; y% C% [) G商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向天地、山川、祖先之神不停献祭,祭祀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5 u/ a7 s Z8 ~
,如同营养师的菜单。在甲骨文记载中,商王会一次宰杀、奉献三千名人牲,以及一千! W7 j1 e5 H, |5 e6 Y. U% C1 x
头牛。能够保存到现在的甲骨文只是九牛一毛,这肯定不是商人规模最大的祭祀。
7 G% y/ n( ]' C) B+ K) N7 Z1 Q1 R% a
由于商王垄断了向诸神祭祀的权力,也就独享了诸神的福佑,理所当然要征服、统治大
7 W) [: p' Z* M; m( R地上的所有民族。当然,这也是为了给诸神提供更多的祭品。
. z( j# @, U; a
" v, p0 J0 }# D( i2 i9 `1 u3 n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商人自然成为了一个以纵欲著称的民族。向神明献祭的人和民族就
. k5 L7 g+ M/ x$ t6 `" h) \可得到天佑,于是不必顾及什么道德戒律,更不必担心未来的忧患。《史记》记载了纣) B/ D$ o2 H/ }
王建造酒池肉林、男女裸体集体淫乱等种种荒唐行为。其实,这和他敲骨看髓的故事一
]) J) n! f" {4 k0 I; Z样,都是将整个商族的丑恶集中到了一个人身上。种种酷刑、血腥的杀祭,都是商人集2 p8 Q. i0 }0 v5 q& e! V8 R9 X
体而非纣王一人的娱乐方式。
' ]2 m/ Q# m ^! m: b S' b9 R0 U) A5 n" F2 C% i. @# R: [
他们还从上到下沉溺在酗酒恶习之中,终日少有清醒的人。纣王在位以来,来自西方的
1 g/ h8 I; f9 s$ E3 I人牲数量在减少,但作为酿酒原料的粮食在不断增加(周昌怠工以后,纣王正试图在东
8 U% K$ z4 E' b2 s南方开辟新的人牲来源)。
8 C* a4 ?/ p# B$ k/ ]6 O/ s0 ~" s
* r! p$ d3 M9 S6 z商王之下的贵族们死后成为小神,但他们也必须保佑后世商王,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子孙; ~7 [5 J. M7 M9 M$ h% `
。在纣王之前二百多年,商王盘庚刚刚把都城迁到朝歌,他身边的贵族们大都不满。盘
9 r+ l3 X& q1 I, Z" @2 ]9 y q8 n庚将他们召集起来训话,公然威胁说:不要以为你们死去的祖先会帮助你们,因为他们: P! z% h9 S1 q5 q
都在我先王的身边,跟着享受了我奉献的祭品,所以会优先保佑我盘庚,不会纵容你们
O' u6 u7 U( M" q![5]2 s3 L9 U4 f9 ]
2 k' b2 ^1 X8 X6 z9 s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予告汝于难,若射 x# L6 U* O1 j+ A+ ^( P9 J8 ~
之有志!
: k/ K0 F# y% e R Y8 E9 l S- Y; A: |6 _6 ?$ ]$ w" X
据说商人早期是经营畜牧和商业的民族,所以他们把被统治的人视同牲畜,并且用生意! C. }5 U9 s7 D
人的思维和诸神打交道(《山海经·大荒东经》,《世本·作篇》)。商纣王觉得天下
1 V. E9 g e) B7 D8 c是他一人的产业,其他商人贵族也认为王位只能在商人内部传承。周人只是他们的工具: o7 X, K2 J/ S0 {
而已,永远没有爬到主人位子上的可能。2 b4 E1 _1 |* f- X6 S% o
/ d$ d( I* X/ o/ f太公阴谋
& x. ~$ V7 q/ F
# A% ^. ~! N; C( }' ^8 a在周昌父子们周旋活动于朝歌时,他们也许还遇见了一位后来共同参与改写历史的人物
' F0 t9 Q: g8 d# a4 ?/ \$ n,就是太公吕尚——后世所谓的“姜太公”。他族姓为姜,属于周人的传统盟族,羌人。0 Z3 j: Y( n: P
l" z+ C: B! ]) J8 c3 j
《史记》说太公吕尚是“东海上人”,在渭水边垂钓遇到文王而被重用。这种叙事模式
0 ~' X, M3 D7 A8 @% U# G来自《战国策》的说客故事,不足采信。更晚的野史小说《封神演义》,则有姜太公曾( {" M- m6 E( W2 Y, t8 Z
在朝歌城里卖面粉、当屠户的故事。在商周之际,世袭阶级身份是不可能改变的,根本
( u. {+ ]3 S+ f; e不会有出身平民的暴发户。太公必然出自羌人中的吕氏部族,是一位典型“羌方伯”之9 B6 {8 n5 [# f' H3 s0 j$ F
子。
1 d8 |1 @. v& e( t: K$ g" U+ y3 p! A9 O% n$ P
但这并不排除太公曾有在朝歌生活的经历。《史记》中记载确凿的,是姜太公在后来周 V9 W5 i8 t- n. ?/ ?: [1 }
人的灭商事业里作用巨大,特别是提供了许多阴谋秘计,“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
9 U/ j6 O8 X9 u5 t5 y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这种阴谋算计,和羌人、周人在西陲山地的简% F4 l( b. c! n, A% z9 c' d% v! @
单淳朴生活格格不入。只有“文明”世界才能塑造出如此阴沉工于心计的人。
; S+ d0 s7 x; t' O5 H6 y5 K" Z& _, c+ C# j. E
那么,出身羌人上层的太公吕尚,为何有着如此复杂难以捉摸的经历,并最终和周人走2 Q, c$ U ?; M( _
到了一起?! ^4 M7 O& f1 M0 q
6 e0 f8 B; F, l' w) W
结合周人以往为商朝所作的工作,可以推测,太公作为羌人吕氏部族的首领之子,可能
( x. e) g( H4 {. W- Z: u是被周人俘获或者诱捕,然后作为人牲送到了朝歌。那时的太公和文王都还年轻。但某1 V* q, }/ m* R' S
些变故使他侥幸保住了性命(比如占卜结果并不适合作祭品等),便在朝歌城内作为一. a' @" u& T. j# i# a+ O7 `5 f/ n
名贱民生活下来,直到见到了被押解来的老周昌和追随而来的儿子们。
# ~, W9 u7 w( b7 ~& W+ F/ n1 N; |% Y" {9 o+ I
如此的话,老年太公和周昌在朝歌城内的再次会面,一定极富戏剧性,特别是在老周昌
$ B+ L( \0 g- a: P- _0 i父子们经历了作为“羌方伯”的种种遭遇、伯邑考被“用”之后。这次相见的细节已混
2 R- ~4 F2 @4 |8 A2 }: g淆在种种传说中无法复原,但结局很清晰:这些有着同样惨痛经历的人达成共识,太公
3 a. V& v. W: I% R( I1 Z! c$ X谅解了周族人以往的暴行,认可了老周昌的灭商梦想——虽然动机来自他未必理解的八7 x7 y7 O% }& P3 p' D& @
卦推算。他悄悄和周昌父子们一起回到了西部,共同投身到灭商大业中。
( c4 n; F0 j& |& U* r
* _3 |+ L) |1 K1 k6 Z" w8 Y带着在朝歌的惊悚、悲哀、新知和收获,老周昌和剩余的儿子们回到了故乡。他们离开
+ F1 b' m. p" `6 s4 i+ E* h, a时只有忧虑绝望,归来时却已经团结一致,带领全族投入了这桩豪赌事业:翦商。这个# v0 c) \+ f, O6 Z& V7 |0 T3 M
事业已经裹挟了包括周人在内、从东方商都到西部远山的各种政治势力,一旦开启就不4 a* c9 S" X1 w& z
可能中止,如同置身深山峡谷中的漂流之舟,或者苦撑到辽阔富饶的新家园,或者在激! e* q8 ^; ~$ ?. x
流乱石中撞得粉身碎骨。
( t1 M' C5 O9 k. W
/ |. a) g: d! d7 y- C这桩事业中,新加盟的太公吕尚为周人提供了极大帮助。司马迁《史记》记载,太公给
& L& Z- B$ b" j: [- I( K文王周昌、武王周发父子策划的,都是阴谋诡计、密室之谋,大多没有记载下来。但他
8 b0 G* v& h( b( V. t4 {能给周人的教益不止于此。2 w& E2 ^. G/ e2 j
& C2 v! R* o+ h9 O- y和周人、羌人相比,商人的文明更加发达,分工专业化程度和生产效率更高。以太公可
% R) a' }+ t0 _能在朝歌城内从事过的屠宰业为例(倒不仅是来自《封神演义》的戏说,在很多早期文5 G1 F# U6 L4 S) e2 w
明中,屠夫职业确实与贱民身份密切相关),商都的这个产业早已脱离了小作坊经营阶
1 e+ T1 ^3 `# M7 Y) `段。屠宰完的人牲肉、骨利用很充分,不同部位、器官被分拣归类,进入下一轮生产环
7 a) v: h2 d7 z7 |$ T5 ?节。在1930年代发掘的殷墟手工工场区内,有专门加工人腿骨的作坊,经过初步拣选的
4 c8 _) ]7 f5 |成年人腿骨被捆扎在一起,等待下一步精细加工,可能是制作束头发的骨簪。在其他的
7 a+ `3 N; C: O) c6 @' l1 L商代作坊区中,还有专门用人头盖骨制作碗的遗迹。周人不会这样利用人骨,但这种分
1 k4 E0 n; s3 {工、专门化的生产方式,则是太公能够带来的真正进步。9 L" s7 v E4 D5 M
, u$ _# _' d" h! K! d0 Y3 _
此外,年轻的周发(武王)还娶了太公的女儿,周公旦可能也娶了另一位姊妹。由此,
; ^5 N3 ]' k" o. _; Q' D' i. V周人重续了和羌人的世代婚姻,两个亲缘部族终于在灭商大业之下团结起来。" h" E" a n' x
4 c. |( P$ A4 q1 i1 [! G7 x' l- o* \
下篇0 R4 q1 |: B, b1 [7 }
1 L# x2 T& O' S3 n, C5 O2 R! X
周公解梦
1 w. ~7 b$ V: J5 Q6 q: l; h2 K" `1 \; W
朝歌城的经历、长兄的惨死,显然给武王造成了无法愈合的精神创伤。他的后半生都无
) N$ [- f) M/ M: e; K. p- F法摆脱失眠和噩梦的困扰。
$ U5 n* ^1 [& z: D8 k4 d3 [, k' ?& ?4 \, O) `+ Q% P) q' }3 m
周命维新 f! N L5 T, a# Q# B( H
0 b- o& J( E# }5 f. Z$ _ ]从朝歌返回之后,老周昌对翦商事业非常乐观。他的创意终于得到了儿子和族人的响应' w) _5 V3 \5 R: C1 X s* H
,他们看到了商人内部的裂痕,还获得了太公为代表的羌人同盟军。再加上卦象显示的
8 {6 Y& ]1 c$ @0 |2 I+ Q3 O6 M0 }; h7 M各种预兆——目前族人们还不懂如此高深的玄机,但他们早晚会为之折服——翦商大业
5 h" _( G0 V: d5 F" S注定前途光明。1 l/ f5 n6 R( G" i3 m. D
' e" m% A, n' R S, ^* \
周昌甚至按照朝歌的排场给自己加了王位。从此,他才成了和商纣王平等的王、历史上. \2 I- ^2 }0 A8 I: F0 s" w
的“周文王”。当然,这只是在周人的小范围内,悄悄瞒着商纣王的耳目。( y5 |+ ]) A. W
/ ?& z0 H3 T9 C9 v
从朝歌回来之后,文王的身体还算康健,记忆力却迅速下降。后来周人史诗说他“不知
5 }4 R9 W7 w2 Y" b" h7 M7 ?) W不识,顺帝之则”,其实是典型的老年痴呆症状(《诗经·大雅·文王》)。
$ L6 c; E7 D) F9 ]2 N
0 T" C& [( o" x3 X9 Z这些已经不重要,因为他有限的时间和智力,都已投入了将八卦演算为六十四卦的工作
. t# d+ k' ]) G1 G,这也许是他解除丧子之痛的唯一方式。后世卦师们的衣食之源——《周易》由此产生。
~! ^! f# y6 K" b5 s5 q, s0 [5 ?4 m4 ]6 A( U& a! L
但这对于翦商事业没有任何助益,具体工作都由儿子们进行。除了丧命商都的伯邑考,
, C3 U' w7 X2 U- m现在成年的只有周发和周旦。对于老周昌一意孤行开创的这桩事业,他们依旧视为畏途。/ K9 T8 x! j! b. f7 _& c- R
$ I' r5 H; O( O5 q3 d, t$ H; }
和庞大、发达的商王朝相比,周族力量毕竟太弱小了。周旦(周公)性情柔弱,从不敢
]$ x* L3 P& B: a* g质疑父亲的决策,但也无法胜任太多建设性工作。周发则努力担负起这桩事业,这应当. \7 d5 Y7 K4 n. Q; t6 o4 |% f p! P
是他被文王指定为继承人的重要原因。
! h* m9 C1 Q! a1 J+ t6 P$ Z1 [- e* _' o7 ^0 k" R% j2 j3 t I/ \
周昌父子的翦商事业,已经被古代经学家、现代历史学者讲述过无数遍。他们举族迁往/ j# Y- o# j% ? U, h! N
更适合农业种植的平原地区,借着商纣王授予的“西伯”头衔,拉拢、团结周边羌人等2 B+ z! B' G; [; {/ i7 v0 f$ g' G: B
部族,对不愿服从的部族、方国则进行武力征服。2 w1 Q/ I* A' f7 {! {6 P) @
1 ^9 f: \/ b7 t; G( M3 q
周人扩张非常迅速,他们的势力甚至开始伸展到关中之外。被征服者提供了衣食资财,
b* N6 L: Y: I) G5 r使周族男子得以从生计劳碌中解脱出来,组建全民皆兵的武装。周人传统的氏族、家支
8 G) l* x X; Q+ u( {2 ^都被打散,青壮年在军事单位中重新编组。
* _" @) B( X$ q" z8 @6 i: K" t( t0 S, f/ c; b8 e
在扩张过程中,周人还创立了“大学”,也叫辟雍或明堂。这个最早的大学的事业,不
# p$ U" S _* i9 ^# B是学习研究文化,而是对所有周人男子进行军事训练,最基本的必修课是射箭,最先进7 D0 h& E$ g, F
、难度最高的则是驾驶战车作战。3 c! n6 G7 R# k- F- d. M, ?
1 }# D$ d: d2 v5 I9 D. o( {
在经典文献的描述中,辟雍是一座环水的高大建筑,其实就是护城河环绕的武装堡垒。
9 ]) ]1 X k/ R9 X- T4 d周王和儿子们都居住在堡垒中。这座辟雍成为周人征服南北西东的力量之源:
" | b8 ]4 k6 W8 ^7 z$ z1 z5 \- A0 t2 _
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8 f( m4 B+ |) D7 ?
( i7 Q6 | J% w5 Y9 n! i2 a——《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C& [1 U* U1 a+ Y3 \ E3 B
; J9 h; i( C1 m: t9 W. Y从朝歌返回之后,文王周昌又活了九年。他去世后,周发即位自称武王,但仍然继续文7 J3 b% c [" q0 m
王的纪年。按照他的解释,父亲的在天之灵依旧指导着翦商大业。 K1 h+ h2 @& C, H4 E& }" Q3 v4 ]
# C. k' h# V8 z/ c/ G周公解梦
! |( {+ q4 M% [0 G) e: ]' Y! `; m- z) z% e8 D7 Q
但武王周发始终生活在恐惧和焦虑中。
8 b( D' C9 w% i) y: i7 g1 {" D2 x% K4 X0 s* d% u% L4 Z
朝歌城的经历,特别是长兄伯邑考的惨死,给他造成了无法愈合的精神创伤。再加上翦7 | X" w! a- o. e
商事业的压力,担心失败的恐惧,使他的后半生都无法逃脱失眠和噩梦的困扰。
; B. T4 W3 ]" K) _: A$ O+ V$ d. |; ^7 v
《逸周书》中以多个以“寤”为题的篇章,都记载了武王的恶梦之痛(《寤儆》《和寤5 f1 i/ }) Q; k% N
》《武寤》《武儆》)。他常常辗转终夜无法入眠,黎明时分恍然睡去,却又梦到翦商+ l) i# ?( D) [. j8 f h9 C3 z
之谋泄露、商纣王震怒,联络好的盟友们都不敢反抗,整个周族旋即遭受灭顶之灾:# c& y; i3 ~. j
" n* D) I2 r, H) @# s呜呼,谋泄哉!今朕寤,有商惊予。欲与无□,则欲攻无庸,以王不足,戒乃不兴,忧
1 [2 r" R( V6 h其深矣!8 @/ F) H9 R2 N X! R5 R
' ?! ]! M0 H6 g. `# T4 v——《逸周书·寤儆》
% P. J5 m; J$ H- ^& ]' }$ ^( n$ W) {% a9 _
每次他从恐惧中醒来,都要派身边的小臣去请弟弟周公,向他讲述梦里的惨状,以及对
0 M. T* H: A6 ?! Q3 Q/ l' R, _( ]谋商事业能否成功的忧虑。商王家族世代向上帝献祭,他们肯定能得到上天的保佑,试
! g7 ?4 `0 t3 x. w6 R/ A图翦商是否是逆天悖伦之举?' m- q8 p. T( x; o# q/ ]" P
1 _% T7 @' [0 {3 p8 |对于这种恶梦,周公也只能尝试用梦来缓解。他宽慰说,他们的母亲大姒曾梦到商都朝
G2 J6 n m, X! v歌生满了荆棘,这就是上天降下的商人将亡之兆。虽然上帝享受了历代商王的祭祀奉献2 d" R" W( f! Z' o0 C1 G8 Q
,但他不应该因为这种小小的实惠而偏袒商王。
' p z/ T' D ?$ k0 i5 l1 \0 n+ s
为了使自己的解释圆满,周公一次次进行发挥和阐释:王的使命,应当是使天下所有的& L( x6 C; z7 v2 y" f% b6 a9 m
人生活在和平、公正之中,这就是所谓“德”。上帝应该只保佑有“德”之人,替换掉6 N* a7 E5 l( q( l# \9 ~
没有“德”的君王或王朝,以有德之人代替之。只要武王努力修“德”,就一定能在上* D$ w: A" a6 c; Z t2 W
帝福佑之下战胜商王(《太平御览》引《周书·程寤》,《逸周书·大开武、小开武》9 ^! p$ _. b4 T' J7 r% U- W
)。
# i6 k; u- w; |) E" @. E1 `% X l8 o6 ]: p7 C5 [6 l" ^
武王从未能真心信服这种解释,恶梦一直陪伴他到成功灭商以至去世。如果真有那位全' y5 {1 m9 S3 U9 |: T/ s# n/ m
知全能的上帝,长兄伯邑考为什么还会惨死在朝歌?! K" t' [7 O/ y/ d7 G: E0 c
8 @1 U4 Y% P# ?/ R0 E他宁可相信实力决定一切。只有在战场上彻底消灭商朝军队,周人才能从恐惧中解脱出
7 p& O+ @- ~# P" }( h; j6 u来。所以武王真正信赖重用的是岳父太公。每天晚上,他都在和岳父密谋富国强兵的种
0 }% w5 |( M8 d2 Q种方案,拉拢周边小邦、分化商人高层的种种策略。) l" _- |: a2 ^* ]4 k; S# h0 F
8 `9 y* U7 p8 x' g但密谋结束之后,他依旧会辗转反复无法入眠,朝歌人祭场的一幕幕在眼前挥之不去,
, j9 X$ C$ r3 j8 b/ M惨死兄长的魂灵随时会降临他的卧室。每次从恶梦中挣扎而醒时,窗外已开始泛白,弟4 B# F! Q# |# Q- j& b
弟周公正守候在榻边。9 \( L- _. m' F7 c. c! W3 \" [& G
( P; ~+ `2 G+ L( S周公名“旦”,字形是半轮太阳正从地平线上升起,意为清晨。他确实是武王在每个恶
' ], Y3 L6 O$ B) B# f- y2 x梦之晨看到的第一个人。武王的侍卫亲随——“小子御”早已习惯,看到他失眠和恶梦7 ?) w, S& a1 Y! f' x3 V
,不待指令也会向周公求助。- F/ \" Q8 _* F/ k
% G! `6 o1 R/ W于是,武王在周公的宽慰鼓励中稍稍振作,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史书没有记载,周公自( U' Y2 y1 t- _3 _9 O2 U+ h
己是否逃脱了噩梦的纠缠,以及他自己是否相信那些关于“德”的说教。但每个黎明前4 d+ g) D$ {$ l) h3 V; x
被兄长召唤的时刻,他都从容清醒如白日。周公显然已认真考虑过自己的定位:他无力
) o Q0 A$ _+ W" [承担父亲开启的正义而疯狂的事业,也无法给死去的长兄报仇。但这个使命和它带来的
0 I" g$ J \1 f8 {压力,注定要由他们兄弟二人一起承受。3 H" w! w% {# R, L' g+ y
, l0 f* t& b) X6 K& n! D他对“德”的阐释,只是作为普通人的美好愿望:他们不想无故被杀或者杀人,只渴望9 E$ ]% J( N9 R( u) j. G
生活在一位圣明君王统治下的安定中。但和所有普通人不一样的,是他的兄长周发必须
: q1 F6 Y4 M# j; f成为那位有“德“君王。不然整个周族将死无葬身之地。1 \0 c3 b1 U# e
# k/ `% Q) X" N如果说武王的使命是成为帝王、翦商和建设人间秩序,那么他周公旦的使命,就是做这
. }7 z' X* @! \: U- A位帝王的心理辅导师,塑造和维护他的伟人形象,如此便于愿足矣。
4 i$ `2 Q4 P; p7 J2 v I
6 ?/ H: C8 a7 k. a牧野鹰扬
' n9 W {% a4 \5 Y- l" a/ i$ @; ]3 b' b6 C5 O8 S
文王死去两年之后,武王终于集结兵力,发动了对商朝的进攻。4 u, W2 d; x9 q2 Y7 r
, J2 h8 r+ h. K0 J但是,当他们到达黄河边后,忽然又停止进军,班师撤退。第一次出征草草结束。
% ?: T5 M8 L6 d/ W! Z
: j1 @+ b1 o0 g7 D, z周人和盟友都不理解武王的想法。其实,武王曾多次和太公、周公秘密讨论:以周人现( l5 Y, g% m# X" A% I
有的兵力,完全无法对抗商军,要征集更多的部族做同盟军,则势必泄露翦商之谋,这
- Q! R6 M- x: p* ?显然是一个两难的处境:( i7 a0 o Y8 q, b
p0 Z2 m |! `8 Y“余夙夜维商,密不显,谁和?”(《逸周书·大开武》)$ i* o2 p {9 W g: Y" w) k; U
6 Y0 C! H2 I* q% \
在两者间权衡取舍许久之后,武王终于决心发起这个冒险之举:公开与商朝决裂,并发
; c& q$ J1 I( Y9 B! a2 e8 ` t动一次有限的试探进攻。这是他向所有被商朝统治的部族发出的振臂一呼:已经有人率
% N% e2 N& ~$ l先揭竿而起,亮出你们立场的时候到了!! ]! x7 i; @6 T; \
3 s; o, K9 A/ u; g5 R3 v7 J
当独夫暴君得意之时,似乎所有人都屈服于他的淫威。但只要第一个、第二个反对者站: x, |: T$ v! _# s
出来,他们身后会立即涌现一支追随者大军。被血腥人祭摧残已久的部族们纷纷赶来投0 y$ X+ X, o5 p& u# k- o$ t) j
靠周人。沿途加入周军的“诸侯”——部族和小国,其实多数不过是新石器水平的农业% s, {+ Q, L) J: D/ Y7 _
聚落——多达八百个。2 e% B/ @0 |* m: w6 ?. ~
: e( g3 k. V4 Y# E3 A* ^6 g这些未经统一训练的乌合之众是无法作战的。所以武王及时退回了关中。他需要时间把
% y% y/ w! { C0 u这些新盟友们锻造成一支更大的军队。% c2 |+ B0 l8 M6 m% E% e4 I
! @6 G7 U P. H1 A商纣王本该用雷霆之怒来惩戒周人的叛逆,如同十二年前逮捕文王一样。但他立刻发现
' q3 W- T1 H P) I* X: s,哪怕在商朝内部,他的权威也在迅速下降。对他公开表示不满的高官和亲人越来越多
7 W1 V2 F+ |3 w# {) R+ e; H,推翻他的阴谋正在宫廷中酝酿。他忙于扑灭朝歌城内的反对派,处死了叔父比干,关0 v+ \6 q$ T; t. F) \' {/ J
押囚禁了更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商朝臣僚叛逃入周,带来了朝歌反对派们求援的呼声。
" G, W/ C' |3 M X6 c) G& a( @! r: }
又经历了几百个不眠之夜后,周武王发动了真正的远征。西部联军沿着当年文王被捉入/ f+ |% i& [5 q; }+ H8 O$ o
朝歌之路前进。) K$ l: C/ E1 v3 \
- ~' R/ a, c! c( S6 Y% k刚刚压平国内反对派的商纣王也集结起了大军,准备一举荡平周人和所有的叛逆民族。
2 G* w/ q! ~3 g双方在朝歌城外的原野——牧野集结,即将发起决战。+ L6 o, b+ B- |' e* f5 o
8 b* n: M% a: u
这个彻底改变中国历史、再造华夏文明的日子,在文王周昌被抓到朝歌的十三年之后,; E" M4 ?! x7 C& S2 W1 X! w
公元前1046年二月一日的凌晨。双方军队连夜集结备战。连绵篝火映红了旷远夜空,人$ e1 A3 u) [0 ?9 g( o1 o
和牲畜的走动喧哗声终夜不休。
+ n' K7 z$ D( L9 H5 B( P
1 C% M4 x; m* X严冬即将过去,淡淡晨雾飘散在原野间,枯草上凝结着闪亮霜露。当天空现出幽深的蓝* j6 r. i- q7 l2 u
色——这个武王每每从恶梦中惊醒的时刻,双方军队列阵完毕。) h2 S' G+ e* P. U6 s' [/ [; D0 b
) {, {, x% }" D: G周人和他们的同盟军,总共四万五千人;至于商纣王集结的军队,则像树林一样多的无
+ ^' D' g8 @% S' W; Z+ D9 F法计算,“殷商之旅,其会如林”(《诗经·大雅·大明》),后来的说法是共有七十! j1 x4 o4 u: g" N( H- b1 m# N
万人。而且新的部队还在源源不断开来。- E; y7 t- ^& c
% o( n p- }* D据说,商人内部的反对者已经约定,在两军接战之前倒戈,向纣王发起攻击。但随着两- F; i& ?7 V5 J, n3 E
军距离越来越近,他们迟迟没有动静。或许他们也被商人自己的庞大兵力吓坏了。
+ U0 j3 U: I3 S8 ?+ f+ E/ i) {, B7 Z$ k' _# l' d* f; q
周人联军列成方阵,向殷商的矛戟丛林走去。他们因为紧张而越来越拥挤,盾牌互相碰
5 i7 j3 y; A$ M撞挤压,每走几步都要停下来重整队列。前排敌人的面貌越来越清晰,紧张气氛陡然加 q- D8 E) G q) y" c
剧,联军将士终于再也无法挪动脚步。
3 o3 [' |: {: ?* L! W% Q
' G* P3 N. L& H( Z* }% F+ k8 E一方是统治中原六百年的主人,一方世世代代为主人提供人牲祭品,这将是一场实力对' T% E9 J1 i% i
比悬殊的屠杀。弱势一方随时都会在恐惧中崩溃奔逃。
5 B$ T+ I6 w* f- y6 P; ]
- t2 ^8 O7 _1 u0 k& a武王最后的阵前动员:7 h- k* t3 W8 ?0 B B
: x- { c! H; @/ a P! b
今日之事,不过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勉哉!
+ B4 l9 C7 B6 v7 Y d8 L* i! b- V' T
——《史记·周本纪》、《尚书·牧誓》
/ n; o8 J+ M4 s% Q- Z
* S$ a) v; i% f5 u+ ]1 v就在这短暂而沉寂的对峙之间,一小群联军战士挤出队列,向殷商军阵走去。带领这百
; T- R) b4 `- u, i十人走在最前面的,是年过七旬的的权术家、以老谋深算著称的太公吕尚。没人知道," C. |2 F% l" p9 O
他何以忽然抛弃了所有阴谋、诈术、诡计,像一介武夫般怒发冲冠直向敌阵。: v( N( R! p4 O& q) ~% ]( i
& g- m; b. W c: t0 |/ I1 r也许他只想改变羌人作为人牲悬挂风干的命运,他在朝歌已经看得太多。
, A) v, V1 q% w" e& z
* D8 x4 Y: l5 E7 P! A8 l在后世周人的史诗中,太公在那个清晨变成了一只鹰盘旋在牧野上空。他面前的敌军阵3 J! I) }& i& E) v j R1 C( I
列瞬间解体,变成了互相砍杀混战的人群。武王的部队旋即启动,三百五十辆战车冲向
5 L; k6 }! X% A; v9 w6 N) ?8 [' q商纣的中军王旗之处……8 I$ V4 s. ?$ a, W" r0 `1 E5 l! g
b9 N: J$ ?) G5 d8 ` W+ G* { n当淡淡阳光穿透晨雾,洒向原野间的纵横尸骸时,六百年商王朝已经终结。
$ f' {1 E! N. V! a* t2 O# _+ O3 j8 k' y* b3 N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涼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 Z( L! C% z3 p% ] t- ~& f9 A' h, S2 N9 ^
——《诗经·大雅·大明》
( _8 p' o* U3 X+ P7 o; j8 Y* Y' q. O
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
6 l1 T5 S2 l6 Z9 G+ d0 O皆崩,畔纣。纣走……
. u+ f+ S/ h7 |$ n8 n3 L( s
# i4 U/ u9 _' V% ~/ W! ^--——《史记·周本纪》3 U- t2 i! d$ O$ [7 L! b& p: B
% B& E0 S5 j: }; n# |
新商人
1 X( F' `9 Y- S" Y" {! o0 j0 R; l8 j; j
周人和他们的同盟军开进了朝歌城。6 E* c% g: a6 B
0 @6 ?7 N U& f" M' O
商纣王已经在绝望中自粪而死。除了纣王亲党,所有势力都在他的倒台中获得了满足。
/ M0 k7 Z* E/ r& f& y6 H; W% \1 }王宫的仓库都已空空如也,据说纣王将所有宝物堆在身边点燃殉葬,但从灰烬中只寻找- _& D! I' Q. I8 O3 j1 {+ n
出几块“天智玉”。太公建议武王不要追查宝物的去向:投诚的商人显贵多是些唯利是6 D5 B/ ^0 V/ r# [; `
图之辈,应当犒劳一下他们。周军继续向各地进发,征讨顽抗的商军,倒戈的商朝贵族; z( t4 t3 D5 `2 ~' G9 P2 k, U5 ^
则充当向导。4 k, O, y+ w r
+ \* P5 v7 `6 I平定商朝全境不是问题,周武王和周公、太公焦虑的,是让商朝上层接受被征服的事实; i! Z+ k2 P4 ?
。之前双方的秘密联络中,商人上层只是把这次战争看做一次联合铲除商纣的权宜之举
$ v1 [$ v; X( p) c$ W,之后的商人仍旧将保有自己的王朝。局势至此,周人显然不会承认这点。( S4 Q9 t$ x( j; t- M1 Y1 K
$ {# c# U3 r) b2 |
在熟悉商人典礼的太公主持下,武王在朝歌举行了向上帝献祭的仪式,如同商人以往的
/ d! u" m, e* b所有仪式一样,被砍下的头颅是敬献给上帝的礼物,只是这次的头颅换成了烧焦的商纣
) l9 I- c& a- Y6 X6 s王、以及他的妃嫔和亲信们,而奉献祈福者换成了周武王,十三年前的人牲伯邑考的弟
3 z. U P4 H1 j/ H& N弟。
M* c; r+ p( ?
- ~% A; E% k0 b ]5 i3 g. g3 O, G之后,武王向商朝臣工训话,宣布商王朝从此被周王朝取代,享用过祭礼的上帝也转而3 J( V' N, }# Y
成为周族的保护神。/ z+ n' L- P/ d' L' v
2 D1 v/ A+ P; e
武王用了商人最熟悉的交易逻辑来论证:上帝此举并非心血来潮的冲动,以往虽然是历" V9 X( l r: u+ w: V# f ~( v
代商王献祭,但祭品中的谷物是由周人先祖——姜嫄之子后稷培育的,所以上帝心中早
* z, e6 r! C @* a6 F已对周族青睐有加,将商人的天下转托给周人:
% q# D: C+ L4 f- w5 S' T. I' M5 ?$ N. J: S4 K: b1 @
在商先哲王,明祀上帝,亦维我后稷之元谷,用告和、用胥饮食,肆商先哲王,维厥故
: R; k( I0 U* I; ]; g,斯用显我西土!! x1 M v* P5 [7 ~1 g$ U9 ~' P7 F% J
7 e& V# O. L+ v- i
——《逸周书·商誓》
, E& I! e6 l- r* y% E
2 z M+ ]* I6 c9 X商纣的儿子武庚被任命为新商王。几个月后,商地逐渐稳定,武王留下三位刚成年的少+ Q7 m. Z$ u" C- r" Y4 p/ U" R
弟——管叔、蔡叔、霍叔等驻扎商都、监视武庚朝廷,自己带主力班师西归。$ _3 ?4 q) I* C& q. U g
; K9 s3 P' n. F: F纣王的脑袋、还有他曾重用的所有臣子都被押解到了关中。武王在自己的都城镐京再次
8 @0 v( ?$ v0 y% N3 |% H0 s" L$ u3 t8 P举行祭天典礼,宣告他正式平定了中土,成为上帝在人间的唯一代理人。
) f2 Y0 k) x3 W- v0 A, W
' O, C& x$ F/ e3 |武王要抚慰父亲的屈辱、长兄的惨死。实际上,在向商人复仇的过程中,他已经变成了1 y- h$ p$ W7 B# R
一个不折不扣的新商人。( v( j2 W! L# u/ G
$ X4 j1 }: V1 H4 Z0 Y3 u
这个典礼仪式也完全按照商人的惯例进行:纣王的一百名幸臣被押解到祭台下,用斧钺
; l! j" [9 t7 m* W3 N砍断手脚,任由他们在血水里翻滚挣扎。他们喊叫的声音越大,挣扎翻滚的越剧烈,就: f$ K4 V' e6 e: a t3 M9 o9 @
说明奉献给上帝的祭礼越丰盛。
" U. F% D3 O" X' K6 r `) T6 X: D& X H$ {
还有在牧野战场上顽抗的武将、商人核心氏族的四十名族长,他们被剥光衣服,投入到
4 f( C* h; H9 t: C% r沸水翻滚的大鼎中(《逸周书·世俘》)。, J! x. D3 B" k; F z
" G% N" T/ U, I6 s! l- }7 W
然后,武王身穿天子之服,在音乐声中走上祭坛,向上帝和祖先之灵汇报灭商过程。生
. W- j( `8 D. D的、熟的人牲躯体被抬上祭坛,正式奉献给上帝和周人列祖列宗。纣王和妻妾们的头颅
! ^' n% h% A# z3 X9 f* \、战争中斩获敌军的耳朵,都被堆放在巨大的柴堆之上焚烧,焦香的烟火气是上帝最喜7 e' k7 D) P2 Y' W" B- H7 _1 I
欢的食物——这是商人的说法。
6 {5 H0 f0 N2 _- j1 D0 Z# w' X
* U6 l& }' Q% X3 l除了这些惊悚的祭品,山川天地诸神还要享用一些稍为正常的食物:宰杀了五百零四头
% j* s- l F! D. d. i牛奉献给上帝和周先祖;还有二千七百零一只猪、羊、狗,作为奉献给山川、土地诸小
7 c+ d! z; T5 l7 J( T! D神的祭品。+ i# C% z' Z7 C' y5 @# B1 z2 |
' l) q$ k) x+ _
按照商人的仪轨举行完所有典礼,武王周发合理合法地成为了人间的新统治者。 w) n1 X# P3 D$ \( k' G. P
: T9 S! D% J4 i8 ?$ K6 P- i+ y但他仍旧不能摆脱失眠和恶梦的困扰。
3 w F- k6 z6 }7 t7 X- g% o; p5 P$ q: p( w& Q" K$ t$ Z
他再次巡游新占领的疆域,试图找到上帝转而福佑自己的迹象,却始终未能如愿。当武! H# ?! O7 U% @9 L( ]
王登上西山、俯瞰朝歌城,发现自己还生活在昔日恐惧的回忆中。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7 m1 C" F( _) ?& _
下,在灭商当年的年底终于一病不起。
, u* U& O: R, [8 x2 F' G1 R5 q, |1 ?
4 ]$ A$ R, `$ f. O当武王再次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失眠之夜后,小子御陪着周公旦出现在卧榻前。武王说起" q8 V7 I+ c8 `- ]# c
了自己还没来得及完成的事业:
5 u5 q- p# \3 P( l, c. N) Y H7 `$ p: t' M1 ^. x
那些曾追随纣王作恶的商臣和部族,至今尚未全部铲除,随时可能发起反攻;自己的长, B5 J3 o' o0 N& K' m# X
子周诵还不到十岁,其余的尚在襁褓之中,根本无法治理新兴的王朝;除了周公之外,/ D8 K9 ? u+ T( |# G8 c, g
诸位弟弟都还年轻,只有周公能够接手治理这个新王朝。此事没有其他选择,所以连占
6 x5 k( u/ f* E% `8 G& b卜都没必要了。) n- ]0 H5 }! {" ], R
7 U/ C4 l! G. d! H而且,在周公即位之后,朝歌城必须毁灭,那里是罪恶的大本营;父兄们在那里遭受的
0 i. Z: L% f4 I) z. l. s+ `患难血泪要随之一起埋葬。武王已经为周公选好了新都城基址:在位居天下之中的河南1 l6 k" a: L% I' Y+ M, y; }0 A( T
平原上、一个小山环抱、三水汇流的盆地内。武王甚至给这座还在脑海中的新城起了名
2 O2 B; Y2 r# s7 s2 ^" p字:“度邑”,周人由尘世升入天堂的过渡之城。
9 x4 H" t3 t. t$ x9 m5 J$ w7 ]: {. D: G6 q/ u
以往宽慰从噩梦中惊醒的武王时,周公总是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这次他却一句话也说不
8 @1 C0 N, n4 Z9 b8 }8 }) B1 E8 a+ a( A出,只能跪坐在榻前俯身哭泣,任泪水打湿衣裾(《逸周书·度邑》)。
( C$ s$ I4 v: H* f9 `/ V, W: N9 y# e5 g
二人商谈的具体过程已经湮灭。但当武王去世时,继位的仍是少年成王,周诵。周公以
h0 P E4 c z* w叔父身份辅政,宣布了营建度邑的决定,只是改名为洛邑——他意识到了天界与人世间" y# c2 f8 n, r @
不可逾越的界限。朝歌城中所有的居民,从贵族到工匠、贫民,都要迁徙到这座尘世新
! a* N3 ]0 k2 w' x都(今洛阳市)。
/ `7 O0 G4 R' y3 r; K7 h8 d* I8 ]& x( k# X @. e
周公制度
5 G$ W) i& U* w1 h: E0 J& Z, h- ~6 ?" j" p2 }2 O+ F
叛乱立刻在东方爆发。管、蔡、霍三兄弟质疑周公表面推让王位,实际上却掌控着朝廷& a2 o, N8 X1 N2 y/ c7 K1 x
实权,这种虚伪的把戏只能欺骗一个孩子。
2 |) Q- F& `! x5 e) B5 [/ n" F: H1 f& `2 V& I9 F
三人是文王朝歌之难后长大的一代新人,没有当年惊弓之鸟的凄惶经历,视周人的天下
( p" }; l9 E* Z为理所当然。朝歌繁华富丽,生活比周人旧地舒适得多,商王的宫阙和种种排场,正应
, Z) h! i3 C* [: A由他们享用,怎能轻易付之一炬?他们联合新商王武庚起兵,要保住这块商人的最后天
9 |& h( v7 c$ w3 K3 x- r, p堂。
/ N. ^: p, {. {5 b+ U2 D$ _
/ D: O. X2 p# K1 a; G7 s周公和关中故地的周人已经预计到了商人的反抗,但没有想到自己的青年们被东方世界
; Z! C2 P$ }4 k- z+ X5 m& ~/ V# l同化得如此迅速。军队再次向东方开去。腐化的军队不堪一击,管叔战败身死,蔡叔、! k& k" c* g2 E6 c( A
霍叔被俘,武庚逃亡到了北方戎狄之中。 }, l# ]$ p; F1 N4 a- F- p& I# o
; O2 Z( a" f9 n1 Y
朝歌城被夷平为废墟。文王、伯邑考、武王和周公的所有梦魇都永远埋葬于斯。
8 g* t4 Y: n4 t4 Z0 P
% t. E) ^+ o1 g8 l周公开始颁布他的新政令。所有新政的出发点,就是往昔那些清晨他开导兄长的关于“* w$ Z; _. V- C& h+ F- N
德”的说法。这些说法对武王从未发挥药效,但周公如今有了全面推行它的机会。
3 ?1 B0 o% m# Q S7 M+ I
: C1 _( X3 k/ ]- M. w6 `2 `杀人祭祀的风习被严令禁止,甚至宰杀牛羊也不能超过十二头。周公开始营建新洛阳,
/ Q' w7 d: q" }2 k8 r3 S奠基时的祭礼只有两头牛;次日拜祭土地之神,用了牛、羊、猪各一头。
9 v1 f% B P3 l' a d" P, K2 l2 ~! C* Q- i$ h. d0 o$ H
不仅如此,周公还要消灭有关朝歌的一切,自己和兄长遭受过的梦魇都要永远深埋。既
) x. S/ ~2 _6 D" X* `9 c _ U) e然不能斩杀尽所有的殷商遗民,就只能修改他们的记忆,让他们自以为和别的民族没有9 }9 m2 ~' {1 ]
任何区别。商王的甲骨档案库早已随着朝歌焚烧一尽;其他各种文献记载也被秘密审查1 S+ {, \) Z5 Y6 z1 @
、销毁。- f8 m R" R' S+ S% k6 \8 G% O$ M
T" d6 A8 v& K周公还开始重新编纂历史。新的周公版历史说:商人和其他民族没有任何区别,他们的6 m8 }! |# `3 Z$ {
王朝也是禀受天命所建,历代商王和宰辅们都仁慈智慧、兢兢业业。只是末世的纣王丧
7 y$ j0 a* C4 m+ N心病狂,才导致了商王朝的终结。至于周族,也自然没有了为商朝充当帮凶的污点。* r+ K2 a2 V' @+ W
3 F8 v1 r( Y1 R0 B, r3 t商人几百年的血腥暴行都归于纣王一人,他负荷着千百万人的罪恶,被涂抹成了完全丧
. `* F% Q& N1 S. K2 j失理性的疯子,以至孔子的学生子贡怀疑:关于商纣暴虐的很多说法都是后世人的虚构: g* I$ K. d0 E4 J9 f' O6 ^+ G
( C0 |7 X* ~3 q# J7 j! q* t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 C) X3 D% w7 \$ b& Q2 g
2 S+ B. i) G4 b
——《论语·子张》2 k: v( i- [7 g) ]! I. B. [
! I5 \- V5 E i( `周公五百年后的孔子就是商人后代,他和子贡等弟子们传承的,却是被周公修改过的知* d, H: d. c: p) y" k
识。人们或许能感到,纣王恶行的传说过于虚妄,但不知道这后面隐去的事实是何等恐9 y0 e" L' u, E! j1 p$ N# e) x. r
怖。7 X0 K: d' s) K# ?
5 c; y% Z; ^9 p7 ]这正是周公的目的,他不想后人也生活在恐惧和仇恨中,虽然他和兄长已终生无法摆脱。; R) P0 w# v6 X0 D
2 U& Z B2 E$ J- i$ m: V
还有,民族的隔阂必须打破。商人的族内婚被严厉禁止,所有贵族都不得在本族内结婚
2 i, c+ J) L& y4 T,而应当与其他部族、方国的上层联姻。为了巩固新的周王朝,周公还把周人、羌人分
) c' ~( `% S/ n* w封到新占领的东方,让他们在各地建立新诸侯国。商人也都被拆散分配到这些新邦国中6 `! C/ ~6 d2 f" I" y; t) w2 J
,他们将和各地的土著民族通婚混血,互相同化,形成新的世袭统治阶级。' Q+ V3 S; U* `' f
7 ?0 e, F& R" U% R" O# w' U
混血、统一、开放的新华夏民族由此诞生。周人、商人、羌人的划分永远成为历史。
) j$ R5 S9 b+ m2 V, z
1 o9 z9 o5 q5 W5 K4 K/ d周公继续完善着他的道德理想。他制定了种种礼节,希望让人们学会控制欲望,把社会, B0 t; r2 I# B2 ~; z+ J8 J
规训得和善、节制、长幼有序。这些说教和规范形成了种种儒家经书,被统称为“周礼& C$ g, F3 i. Z. T6 @
”。# y4 m: S9 m# K% G7 ]# d& v
3 Q9 E6 O; ] a& ~7 m. `$ b
当初激发父亲翦商灵感的八卦、六十四卦,也要重新进行阐释,消除那些野心和投机的. P6 }; O0 @. t3 k2 ^5 U
成分。据说《周易》的《爻辞》是周公所写,它与文王名下的《彖辞》区别极大,不再
$ h {- N7 A3 S3 @3 q G鼓励任何投机和以下犯上的非分之想,全是一位君子应当如何朝乾夕惕、完成社会角色5 Z4 S( I$ E! k5 X3 a6 r% S5 f1 S
的励志说教。[6]周公兄弟们从未能理解父亲对八卦的狂热。那个冒失之举虽然最终收# ]8 k6 m1 u& [" r J$ U' I1 Q
获巨大,但毕竟给他们的家庭和国族带来了太多磨难和风险。如果再次面临这个选择,% t( o% N4 i2 u8 a* P
他们恐怕没有勇气投身于斯。
9 {6 e7 |. ?$ z3 f$ l9 Y
( f2 i* c( d5 k6 m1 i商人和神灵做交易的理论,也要做彻底修改。给神灵、祖先的献祭只是表达虔诚敬意,
* d7 O& g" Q5 A- x不需要、也不允许无限丰厚。神灵不再是贪得无厌的嗜血饿鬼,而是保佑有德者、惩戒
" N ?' ]/ h) e# Q9 I无德者的最高仲裁,维系着周公倡导的人间道德体系。9 L3 U0 _% k T% p. R* D" @) i
% C; i9 ^. q. G- V2 @1 L# ^
在商人的功利、血腥、残暴已然登峰造极之后,周公创建了一套全新文化:节制欲望、9 ]/ w' p& x+ T) K6 d. ?5 y( O
善待他人、克己复礼、勤勉拘谨。这就是正在形成的新华夏族的样板品格。; I. Z, _$ P/ F* w9 {2 O, S
( ]# L @, G8 ~ M周公还以身作则,每次面见年少的侄子成王时,他都战战兢兢如对严父,虽然他是成王6 |* m9 T* K3 t/ F
事实上的监护人。每向成王表达完自己的意见,或者听成王说出每句话,周公都要以头7 P" s) c" M$ Q: A! O
触地、长跪稽首许久。3 g' R5 ^% a5 f
& E( D3 |# B# C9 s" x+ M2 ~
至于逐渐长大的成王,和所有青年们一样,开始萌生叛逆心理,对这些繁缛礼节和道德
8 I7 ]3 |; U$ Q5 G4 f; ]/ R说教渐渐不满。而且周公一直掌握大权,在反对者看来,这无疑是虚伪和言行不一的表1 N% E# v) V5 b+ l0 N- }% L
现。据说在数年间,成王曾命令周公居住在洛阳,不得到关中朝觐。最后,可能是周公1 k: t4 t% y: L
奉还大政、交出所有权力之后,他才与侄子和解,回自己封邑度过晚年。+ V: y4 e, e. E4 H [
o- u: R) v" ~' V
他委实无法向侄子解释自己这种对道德的近乎病态的依赖:这是他和父亲、兄长生命中' ]3 `. v) n: X
的不能承受之痛,已无从向年轻一代谈起,就像伯邑考的死因不能触及一样。
& q% u3 {! m; O- D, b) Q
3 w' J6 G8 z* a1 y周公在归政后不久死去,埋葬在文王和武王的陵墓之旁。最后岁月里,他和侄子成王关
7 Z) Y8 |& [7 _$ @系如何,史书完全没有记载,但从他死时的寂寥来看,侄子显然还对这位道德楷模心存
O! F8 u F* r/ k芥蒂。. Q& T* ]$ U# V' h
- ^9 a N1 s& @周公的道德事业是成功还是失败?恐怕言人人殊。但他彻底埋葬商都记忆的努力无疑是" F7 G/ y( r' M. Q6 `) \) S; S
成功的,至少在考古学家的铲子掘开殷墟之前是如此。2 z, K- a3 r6 I' N$ Y* b
& Y! w" f/ i6 [! X% I. f$ }9 P8 j尾声
) D+ q5 K. R# @. m6 C6 N# @# s O3 k, Y1 m6 w/ b5 s t0 I% t' B
经过十几年历史记载的空白之后,35岁的周成王忽然病重弥留,命悬一线。5 i8 y! h0 `, f1 K) R
" R9 d5 P. R; P! n但他仍按照天子之仪轨,挣扎着梳洗、穿戴起最庄重的冕服,端坐到朝堂之上,对臣工
, k% Z! Y' T- J) E7 z( p们发表了临终训话。他历数祖父文王、父亲武王以来的功业和教诲,告诫太子和臣工永
& \1 c' S8 v: Q% n/ r5 V, b/ Z" }保勤勉,不要丧失先辈们的翦商大业。8 v' d" d* k, X' t6 F v/ n' b
5 f+ Q9 m8 p$ P" I在臣僚们看来,这番景象恍然周公重生。
8 {6 r# E* M2 b$ U3 J- H6 M; D# E! ~7 v) m b9 S1 b
显然,在独自为政之后,成王渐渐理解了叔叔的某些用心:7 ?8 b5 T4 j. E# O! x
0 ]; l% W6 f7 d& }* S3 ~; h4 `
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病日臻。既弥留,恐不获誓言嗣,兹予审训命汝:昔君
# O' K: y" Z5 l& o# |2 u8 u6 d! q' B文王、武王宣重光,奠丽陈教,则肄肄不违,用克达殷、集大命。在后之侗,敬迓天威
# Y$ p* {! @4 ]+ U" ^9 b* V,嗣守文、武大训,无敢昏逾……”9 w$ t) \6 v! q4 Q" S, r) }3 J
! f( z7 r9 G+ l% q; J( x——《尚书·顾命》
H+ ?! R9 O' m6 m
+ R4 r+ n; g6 R" d, a/ ]- @临终训话结束之后,臣僚退去。成王挣扎着脱下了礼服,回到病榻上。次日,成王去世
+ t2 E; b) T$ Y,太子康王继位。
8 u1 w, p& j9 g7 V
& b9 Z& `$ D2 q华夏历史沿着武王和周公修改后的轨迹继续前行,直至今日。
, a1 Q1 ~/ H+ ^, V$ z
$ e, d" d9 w' d1 w$ F[1] 注:周人是姬姓,自《史记》以来习惯称文王姬昌、周公姬旦等。但按周人自己的
, ~4 I0 p9 B h# C习惯,姓只能用来称呼女性,男性只能称氏,周族首领的氏就是“周”。所以如果我们! B4 z0 w$ u/ p$ _
尊重周人的话,只能给文王叫“周昌”,其他以此类推。# s, b! D( N" Q+ K
% E! C* B5 t( K2 n! A* I! r
[2] 这可能是部落氏族时期的婚俗遗风,主要为了防止出现父子娶同辈近亲。% d0 I8 ?8 ` r6 l1 D% v
. ~+ C8 N' G: h. u[3] 这种“八卦”运算体系起源于淮河流域,而早期商人就在那里崛起,所以八卦和甲
" |/ D- f! s9 A) I5 ?7 @骨占算属于商人及东方文化一系。2 I( i$ d3 ^. f: z
8 X6 g* b# `& i9 M9 E v h' ][4] 《竹书纪年》载季历被商王杀死。但杀死季历的未必是真正的商人,而可能是和他3 O; F4 q- \5 J: S8 a V
妻子大任类似的商人外围邦国。春秋时还多有国君、公子到妻子或母亲之国淫乱,最终 I1 p- T3 K( f3 l1 Q* X p
激起仇杀的事件。这很可能是季历的真正死因。历史文献多对季历生平语焉不详,可能
7 R- P$ u' e" D* D也和他死得不甚光彩有关。至于为商王所杀的说法,则可能来自周人灭商后改写的历史。
0 S: x0 D. g1 t# f9 y% ?, [ |/ l& @' o9 q
[5] 《尚书·盘庚》。按,《尚书》有今文和古文两个版本,一般认为今文版是真,古: f# \; L$ W5 S/ f& `0 W# b
文版是后人伪造。《盘庚》篇今、古文都有,定然是真。但古文《尚书》里还有一些篇' ?) F6 ]) O! ` g- ]! X/ f
章,讲商王遵守各种德行,甚至服丧三年,今文版本中却没有。这说明后人在伪造古文. r/ e" o0 R, f, H
《尚书》的时候,给商人加上了他们本来没有的道德观念。4 _1 X) W) s F! ^) q
$ L& ]( D2 y; X+ b# b/ F
[6] 现存的爻辞掺入了后人的发挥,但周公的意见仍可能包含其中。
% Z& J# L) z+ W1 }
; u- F$ x' A* V6 k0 ]2 N+ J7 T作者附言:两位大学同窗为本文提供了帮助,首先是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中国社科
' |5 K& w g# [院历史所的林鹄师兄,他在本文酝酿阶段贡献了许多有见地的想法,本文第一节殷墟考
) I1 _( T3 u: M0 t& [古部分的文字,就直接来自他的著作;北大历史系的韩巍教授审读了全文,并提出了宝
/ ?- ^$ t/ }6 G( b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