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77)  鸡蛋( 0)
|
别夸孩子长的漂亮(深度好文)——很有哲理!2 p6 v# c! ~, l- z5 H
0 R; r9 Y3 ~( O; g0 D% s. R 有一位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的人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L) n. z6 g$ g, q% ?
周末,她到当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
' E, c, ?; ^9 h" }6 S9 } 一进门,她就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小女孩满头金发,漂亮的蓝眼睛让人觉得 特别清新。她不禁在心里称赞小女孩长得漂亮。
! T, F: \4 k% t4 V* d7 T% S 当她把从中国带去的礼物送给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微笑着向她道谢。这时,她禁不住夸奖道:“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7 m5 c7 i. I! c$ C- m
这种夸奖是中国父母最喜欢的,但是,那位北欧教授却并不领情。在小女孩离开后,教授的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下来,并对中国访问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P1 o/ b2 h S3 F
访问学者非常惊奇,说:我只是夸奖了你女儿,并没有伤害她呀?8 M# q8 q$ j* U- \* J! k7 q0 P
但是,教授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但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她造成了误区。
p5 g0 ^& @- q; s7 d% X/ N “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教授耸耸肩说,“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
) h/ t h0 `( I; c2 t, {" } 中国的访问学者只好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赞扬了她的微笑和礼貌。
~3 t- ?3 C( o( Y. D" _/ o 这件事让这位访问学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赏识孩子的时候,应该赏识孩子的努力和礼貌,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可贵品质。& |+ D# K! q. F# _# m, A% e* H; W2 N
所以,父母表扬孩子时,别忘了三大原则:
+ x0 U" J' ~% J1 ^ }. c5 E- J# { 01. 夸具体不夸全部
& l1 P1 h+ }7 h' I n “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 b5 w7 F3 d# q% w* f0 L+ U g$ O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
: D. W. U, e% h 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2 ^, d7 e) B! I! q6 A* z7 n
02. 夸努力不夸聪明
4 n; F* ~8 I' E+ Y8 K C “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3 V" f2 R2 w1 ^8 B4 K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 y; V* J, C& x: u0 w& R& P, O7 t
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 {. T \$ o/ C6 Q 03. 夸事实不夸人格
9 }( q7 Q* f5 L( b “好宝宝”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
$ \0 T8 f2 V- j5 D6 T3 g+ Z( B3 Y 成年人也是,当领导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
' v4 F* K2 c1 d) ~, J o 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他们会怎么办呢?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所以夸奖一定要谨慎适中。
) Y% ]& z0 L0 U2 p; L9 J4 K1 i
. s( s& o$ m: Q+ P7 B- d' t/ T) Q! n7 D+ x$ K, {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6LDDFyg403NipWa#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