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77)  鸡蛋( 0)
|
中华诗词的52个词牌名称及由来% C5 z) p' \8 A5 j
, k4 V9 H" v. O1: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 e3 Q, i0 {& K$ a" I. N2 z2 x C
2: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2 B1 F$ I) r" b% f/ y
: R' w/ A2 Z0 i% Q) @% d/ G6 F6 ^" E, U3:采桑子。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o) l( _& n G1 X4 N5 K' ^; H
% Q/ p0 E1 H" j6 k1 d( s4:钗头凤。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l0 M# T& T9 o
8 H! P& M" W/ h* n& W' k2 S. a
5:长相思。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 ?( q: u3 x2 R9 ?0 ]
) n( [- c+ \* `3 m6:丑奴儿。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 M+ d% p6 j* u$ U
# T" \4 x" o( H# i* G; Z3 y& T7:捣练子。词牌名。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d- U7 Q/ q, t* ]& k% `
8 {4 m1 G1 I! F* s+ A1 p8:定风波。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 h: ]# d) C/ i( R- v8 f
, H. v0 P% C- Y8 W5 w9:芳心苦。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3 S3 I$ R! u; X1 T. X+ L
) ~/ s, F/ c, Y% }9 u) D1 i
10:风入松。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8 D( F) D* h7 Y- \) _2 l4 m* ?
9 a( `" h, b& r& t6 Q( u
11: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7 m+ g `7 K2 P, U
/ ]% g$ m0 p! P- W8 m: `' A, {/ f; c
12:浣溪沙。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减字浣溪沙。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 x, ~' q- d5 z+ l
3 R v7 y. O2 d$ P# W$ S13: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9 A) ]# k- r: J0 [. U3 r
* d; W, |2 `9 R; V' |) o14: 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9 U% p- S: \( o, N/ m/ H8 T& P2 {" s
15:六丑。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2 ~. U8 x) E! a# Y9 ^1 {
: K& A* A- k: x! v16:六州歌头。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 b6 J- J, d: }: I* X2 N/ L2 _0 c+ D# j Q% t# F0 c7 K' o
17:绿罗裙。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 {# P$ {) u( e7 r% }* G7 [4 w" P# S$ \$ I L
18:卖花声。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q8 ]& n* H. j+ O# m. h) f( W
: _' a V7 a4 c: B
19:满庭芳。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d' |: V& x8 ?" T! f
5 H! i, ^' q- h' z* B20:木兰花。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5 z8 m- s. }& ?* J+ {) ?4 E) f3 {
4 K" |. |! j8 c: B; M) e21: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P) b5 h! l6 m' Y
, M7 [1 r7 i( l A22:破阵子。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 ]: L1 I* x9 N& h z- ?; @& J Y$ G
23: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1 J; j7 {. Z4 U/ m7 H9 v" W
$ z3 [1 E3 F6 w
24:青玉案。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A1 l& w/ g- v/ N% }" a1 E
' w P7 k* v2 M8 @" o
25: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 i6 c$ E+ ]4 m( G& t
5 E0 }" F/ I9 U26:鹊桥仙。词牌名。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F8 J; D% {8 `$ k$ x8 u
+ }. N8 v9 W: X0 `5 X: D. b27:如梦令。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b6 m4 U! ~0 @- V8 n5 Q; G3 j
" p4 U+ m. [ _5 ~6 X28:阮郎归。词牌名。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故。
d1 W" a) T% F: Q0 P( p
; Q5 k- H6 |2 ]1 Y+ z29:瑞鹤仙。词牌名。宋周邦彦始创,格体参差。
/ y4 R; y) C' X8 B1 V: i
0 y) m8 _, z- K- A1 x0 y30:少年游。唐无此词调,宋人晏殊作《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之为名。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 x# @) Q2 z e8 v% z) f
+ Z/ I* l$ x4 e" n( p# D31:霜天晓角。词牌名。又名《月当窗》、《踏月》。此词调首见于《全芳备祖前集》,宋代词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为词牌名。32: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
6 ^7 u1 ]8 c$ F; g2 m0 |" G3 U( ?+ q$ Q
33: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取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诗句而名之。
* Z! u; c3 o' H; O, U: u$ J9 z, C
3 _& S: y# C' k% W! V+ a34: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 K7 _" ^% |" W' h: Y3 t) f& _6 ?, r; l( z6 t6 u0 f
35:望江南。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调本名为《谢秋娘》,是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所作。后进入教坊。9 @: }$ B- `: {& M; W
/ _% t, u7 A% q9 X36:惜分飞。又名《惜双双》、《惜芳菲》。《词谱》中以毛滂为正曲。故此词牌可能是毛滂自创。 a* i" p1 S" \
" K" ^$ t. t9 T( n! A; p2 ^5 b
37:惜奴娇。《高丽史乐志》载:宋赐大晟乐内有《惜奴娇曲破》,故此词牌名应是出自大曲。
1 E+ s4 z! Y. y+ C
, F2 O5 b: ?& R5 ~' B38:行路难。词牌名。本是古乐府杂曲歌名,内容多写世途艰难,英雄末路。后用为词调。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 K) \- `6 ?, t; F5 ]
% [* Z- ^& J% q2 E' O39:一剪梅。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句。又名《玉簟秋》、《腊梅香》。
/ P9 R7 _8 }4 i* a$ K: e( b
( ?2 K& z" H9 d1 L8 j1 N8 O/ Q* g F40:渔家傲。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和《游仙咏》等。
6 z; W' O9 U9 |; \: j
( W: X% G8 A# Z+ @41: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据说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
( h8 U* m2 n$ f2 Y/ y( {# ]! ^ F3 U, h0 S' i: y w* Y7 r
42: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唐教坊曲名。后用于词牌。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入蜀地,进斜谷,霖雨连下十数天,在栈道中闻见铃声,思念起杨贵妃,便制曲一阙,名为《雨霖铃》。
/ l g9 K; x+ w6 Z5 d+ e
* O0 f ~+ N. H+ k S" n; t- w1 [5 T43:昭君怨。词牌名。《乐府诗集》载王昭君出塞故事,说此调最早为昭君所创。调见苏轼的《东坡词》。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无情》。
$ q' T7 A8 V. G$ l, ~& S8 _7 C8 t1 A0 Q) b A& C
44:鹧鸪天。唐、五代词中无此词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词家晏殊以《鹧鸪天》填词最多。在北宋词牌中《鹧鸪天》的别名最多,有《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鹧鸪引》、《骊歌一叠》等等。* Q1 r( v: ]. a C" E/ u7 Q
8 H7 b4 A$ P+ @( r45:醉落魄。词牌名。又名《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 G3 f/ P( k# g3 ]- I) U8 E6 I
46:潇湘神。又名《潇湘曲》。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8 k+ Q- R: }7 ]6 U& t
4 r A3 [ c K3 _7 {1 n1 J47: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 r5 b0 x @' f4 w. O! a
" T3 E1 `3 `4 `1 A$ I- r9 A! R48: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 ?% w" Q/ H! f n& s( p4 G T8 T. `' E- \/ f
49: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d( W& h }# m9 B; k
5 q; P" K/ t" t6 n
50: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 `- l+ q7 G( t" {/ L! {$ A/ g1 I9 @4 y9 T! @* p7 P
51: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 H8 f: u) [+ j: m' F4 i4 i6 A; W: M
52: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2 p6 D' I( L8 D3 t转自中国书法家论坛
+ x3 |5 x( g9 U( \% w" }) R; ^6 n1 ?' Y( y1 V1 c9 y {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hLl#wechat_redirec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