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策划袭击地铁系统 ●17嫌犯落网 / e1 L' s+ Z3 L, n2 h
( \$ y) |, Q5 C2 r$ _9 J
(2006-06-04)
% v- k$ B7 ^+ }* D- c; F
) b0 u4 F. B! Z" \ S3 k) \! Y
+ T3 C5 S" S' q' E/ J; c( H (渥太华综合电)加拿大警方挫败恐怖分子欲袭击多伦多的重大阴谋,逮捕至少17名嫌犯。恐怖分子已取得3吨硝酸铵,所策划袭击的目标包括加拿大著名地标国家电视塔(CN Tower)和地铁系统。% d- c4 n4 g$ v( u
5 Y) A4 N5 [! D% [/ v% t" y 加拿大安全情报局行动副局长胡珀说,他们目前正尝试追踪350个“高层目标”,以及50至60个相信同卡伊达有联系的机构。6 c0 A$ z9 F8 o
! C8 A- Q$ F- D# W7 m+ E
加拿大警方前天晚上动员400名警员,在加拿大最大都会和经济中心多伦多的12个地点,展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之一的反恐突击行动。& z8 z) I8 v5 |& _$ |2 h
; Z4 N: y n) r' Z' L% L
《多伦多星报》在其网站上报道,警方这次的行动是要逮捕“土生土长的恐怖细胞组织成员”。. _! K. i3 O. ^ w
# g4 n7 @/ m+ g- x
共有12名男子和5名不满18岁的青年在这次行动中落网。据《多伦多星报》的报道,他们曾在多伦多北部的一个训练营受训。6 b J4 U0 N* h8 O/ M) k
0 }* T8 W7 v, z8 w/ s
加拿大皇家骑警助理警察总监麦克唐纳在记者会上说,警方是在“经过漫长的调查之后”,逮捕了“计划对安大略南部的加拿大目标展开一系列恐怖袭击”的嫌犯。, ^: J3 w6 T) O' O, N6 f
+ H* L. u5 ~/ O9 b+ ^5 v+ e. y/ b 警方在记者会上展示了恐怖分子制造炸弹的材料。麦克唐纳透露,这个组织取得3吨的硝酸铵,以“制造爆炸装置”发动袭击。这个数量的硝酸铵相等于1995年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摩拉联邦大楼被炸时所用的炸药的三倍。
* u6 |8 b4 Y; r) H& y
6 a/ m" S. a+ a4 `0 I" n; ~' O 麦克唐纳说:“这个组织构成了真正和严重的威胁,它有能力和意图展开袭击。我们的调查和逮捕行动阻止了他们组装任何炸弹,防止他们展开攻击。”
) \6 Q3 }9 c0 @/ [$ P
' c+ E M2 p, a. f 加拿大安全情报局的行动助理局长波尔特兰斯透露,落网的嫌犯是“出身不同的加拿大居民”,他们似乎“选择了受卡伊达启发的暴力思想”。不过,他补充说,这个组织同卡伊达并没有正式联系。0 B6 l2 }: I2 O( T7 X
) J2 ?8 z; N/ K1 p+ \3 v/ ? 另一名官员则说,嫌犯来自“社会的广大阶层”,包括学生、受雇人士和失业者。" _" S0 a. J1 N! L, S- P
, H* F/ M8 Z, _; m7 q7 b+ l V% t& v
这17名嫌犯面对的控状包括参加恐怖组织的活动、为组织展开培训和招募、拥有枪械和爆炸物,以及提供资金或房产作为恐怖用途。
1 c; g3 \# f( L) e6 G0 g
B( n9 Y7 w" Y( N# S 加拿大官员说,这个恐怖组织的目标包括大多伦多内外的周围地区,他们曾以摄像机拍摄全世界最高建筑物之一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以及每天搭客量多达80万人次的多伦多地铁。. @+ ?: _) c; W- `4 s
% i! l A( s1 z& M6 m5 s) }( Y
据《多伦多星报》报道,加拿大安全情报局在电视塔附近的办公室,也是袭击目标之一。
2 C) B$ X+ @# b4 D- N3 ~5 N# q
% B8 }6 x# n" }6 w% W6 j; Y: { 报道也引述匿名消息来源说,安全情报局自2004年开始,就已对这个组织展开监视,皇家骑警则是从去年开始展开调查。& P! Z2 N0 i6 D2 j$ l g
* j. z& _$ S" x5 `& G
不过,据美联社报道,这次的逮捕行动可能同警方在上个月23日于多伦多市中心地铁站,调查在那里鬼祟地进行拍摄的两名男子有关。之前曾有乘客向警方报案,指两名男子以摄像机拍摄基尔地铁站,并把摄像机藏在车厢内的位子下进行拍摄。
0 O" K. E. O" r3 J) c0 U
7 |* J9 [' R/ h7 K8 W s$ ~' @ 嫌犯落网后被扣押在多伦多郊区皮克灵,并已在昨天出庭面控。警方说,搜捕行动仍在持续中,接下来可能还会有更多人被逮捕。
# U9 }) u; M( U& g7 s! k" Y- P2 m% ]+ w2 {; C4 j/ Q
《联合早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