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的组织,在唐代由三纲(上座、寺主、维那)共同负责全寺事务。到了宋代,寺主改称住持,世俗又称住持为“方丈”。 ( G) K5 _( r) A. B* V/ Y- C4 U5 k" h3 O6 k
除住持外,设有四大班首、八大执事等。四大班首是指导禅堂或念佛堂修行的,四大即是首座、西堂、后堂、堂主。首座为全堂修行的模范,掌禅堂中号令之权。东为主位,西为宾位。本寺住持为主人,相当于东堂首座;辅助住持修行的称为西堂首座;分住后堂责任的称后堂首座,简称后堂;堂主是在首座之下负责禅堂或念佛堂事务的。 6 n' n, n. y q$ v% ^
拿到邀请码,正式注册后,被称为‘沙弥’; ) X& @$ R& [- d7 e& r7 ]& m; M8 g- |0 I
经过一段时间发帖,挣龙币,变成市民后,就被称为‘比丘’;4 h4 z! U- y- \% u% h1 }! [" x
0 i5 L( @% V S& U: _6 L: n
再经过一段时间,无所事事,只是潜水,没有担任职务的,就被称为‘清众’;2 ]+ f L% W1 ?+ x: }( \0 J* S
( x; b" x- A) F# i
在寺内各版负责各项工作的版主被称为执事。 - v; ]. @6 @1 i3 s* T 4 I7 I$ q+ o) O0 `9 e. G+ d: s. p现在,大蕾茵寺,共有83版,总计100多位执事。: h! X* u$ C6 i* W6 |: w& D" B
6 }1 M) t c/ n5 D在这100多位执事中,有四大班首,即管理员、老杨、超版、值班超版。 [) q: P& b* \7 c3 @5 r
- M2 X. F& z: w F' k
除了住持之外,“首座”就是住持的顺位继承人,他和其他三位班首一起,形成了住持顾问团和智囊团。7 l/ ~4 B* ^+ l+ c$ R. n
4 |6 A: F" T3 K6 k
在管理员不在寺院内时,四大班首还负责带领沙弥和比丘灌水扯淡。 : [9 X1 s9 U- j( A+ R5 n6 Q: n$ P* V. V6 C
接下来,就是负责日常行政工作的“监院”、负责接待工作的“知客”、负责领唱诗经的“维那”、负责纪律检查的“僧执”、负责斋堂(即是食堂)的“典座”、负责库房管理的“库头”、负责安排来往客人居住的“寮元”等。另外还有负责用火的火头、负责用水的水头、负责蔬菜的菜头、负责厕所的净头等共40位专门有不同分工的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