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亲爱的华裔同胞:8 a: _% L) a# E n2 P# Q Q
" e$ l4 t, t/ T
我本来是多伦多唐人街附近一个微不足道的移民顾问。因为社会的厚爱,我成为「加拿大华裔参政同盟」的首任会长。任满后,被推举为永远名誉会长。
' |+ O* D- l2 P1 {
- A; J( u, j% l+ u! W" ?. ^我不是华裔参政的领袖,只是一个小小的号角手。年少时,我和家人住在香港臭名昭彰的贫民窟「九龙城寨」。小学毕业后,我考进了著名的英文学校喇沙书院。中学毕业后,经过当年小学校长陈量洪女士的介绍,我得到星岛报系董事长胡仙女士私人资助,到了加拿大,求学于缅尼吐巴大学,课余在餐馆做侍者维持生活。我幸运的得到一个基金会William Donner Foundation的奖学金,到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约翰普金斯大学高等国际研究院(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攻读,获经济及政治硕士,专修加拿大。之后,我还在法国巴黎大学莎尔本学院(Sorbonne College, University of Paris)和魁北克的拉维尔大学(Laval University)的法语系,读了六个学期。9 G" d4 T3 W( K) I6 C a" s7 J5 V
1 a+ {/ }. W0 }% Q* X
1 B; u1 b& P/ {" `' x. B* v% t. [6 H# ]7 g, p
我曾担任过温尼伯红河小区学院的讲师,讲授社会学和政治学。更有幸进入联邦政府,任移民部总部的高级教官,公务员委员会训练司的教育顾问,期间曾外借到外交部和加拿大高级官吏学校工作。
[4 ?: h/ e4 _% k4 t# F" X( }4 a8 }: K. }+ T' J6 W
我在缅尼吐巴省时,是新民主党党员和选区的筹款主任。我自年青时, 即致力于研究华人在加拿大所面临的困难。我觉得加拿大的政党,对华人的处境并不了解也不同情。所以在离开缅省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参加任何政党。
7 i9 y8 k; k/ E$ r$ U
: v6 b3 W2 }, u2 E N2005年的夏天,我因病入医院,在康复期间,写成了一篇长文《团结华人政治力量 — 安省华人参政的一个蓝图》。很多人看了这篇文章,都认为应该召开一次座谈会。会中决定成立「华裔参政论坛」,定期举办与参政有关的座谈会。过了一年,我们把「论坛」扩大,建立一个「超越政党,不涉故土政治」的参政联合阵线。我们在2006年7月15日在安省烈治文山Langstaff Community Centre小区中心举行第一次会员大会 ,正式成立。* r# s8 |# ^/ L8 Z5 Z/ a T0 Q- H' f
& V! u8 } Z& X6 p3 o我会成员,全是华人。我们一进小学,就学习中国历史。我们的长辈,也鼓励我们以中国的圣贤为模范。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以至岳飞、文天祥、林则徐、孙中山,我们都耳熟能详。他们的共同理念,就是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这是儒家文化的传统美德。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承受了中国历代圣贤的理念,而且认为在加拿大机会的分配不均等,除非我们争取到平等的政治权利,我们的子孙,就不能公正分享加拿大的一切。永远沦为二等公民。但中国人在加拿大人数较少,所以必须结合各党派,各来源地,各阶层的华人,成立一个参政的联合阵线。我们为了子孙万世,自愿为社会奉献,事前不惧,事后不悔。
, R$ q8 y0 @2 M7 M+ d- i, p' \& q) l- q- B, {! W1 p
可惜华人社会,有一个千年陋习,就是有热心的人,号召以群体力量,协力面对共同的问题,马上就有人攻击他「有私人目的,为自己出风头,独行独断。」没有任何证据,就可以完全否定一个人和他的工作。这是一个千年陋习,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 v4 |. ]! a) x1 n
) l: o6 t3 v T2 f- Z我们不必过份为自己申辩。今日华人政治意识日益高涨,将会有更多的参政团体出现。民意必定督促参政团体团结合作。一个华人参政的联合阵线,是自然的趋势。华人社会,终归会肯 定我们努力的目标,真相必大白于天下,疑虑不复存在,侮辱人者自取其辱。5 ?* S2 ]; b5 j3 y+ T4 ~: d
% |( @! x- ^& s& I, I _$ m
谨此以告,并祝同胞康健!
0 v3 A3 }: \) n林达敏敬启 2011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