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897|回复: 31

中医诊疗记录档案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1-31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凤仙子 于 2011-1-31 12:37 编辑
2 V# q# _* y" k0 V+ S
9 s0 k( I' O5 d0 u4 a7 n5 ^发表此贴的目的,是全面记录传统中医治疗疾病的过程,便于大家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在有身体不适的时候,也可以多一个选择。由于本人主攻中医妇科,看的多是妇人病,所以就先从妇科病着手记录。9 v' @. z! k; [  m% Q! H
6 ?, d; m& m# j
另外,若大家有什么需要咨询的,也可以在贴子中提出来,将尽我所能,回答各位。, C) ~2 O4 n3 a$ t& E

$ P# y9 j6 U8 m. m( p- r0 W
) ~! M* P; x9 P8 e9 t# J8 R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1-31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凤仙子 于 2011-1-31 12:10 编辑 8 t7 R& m4 Y1 H

5 ~' t7 O0 ]. A4 U2 J+ `0 \8 O! C0 m中医诊疗记录  妇科  第一篇——崩漏 之青春期子宫功能性出血5 W! N+ U: S; H; x# D
4 ]- b0 v6 h7 r+ t
% t' Z- J, B4 w& `! i8 i6 B/ j
  2010年10月初,一位心急如焚的妈妈带着她20岁的女儿来我们医馆求诊。原来,这个女孩从12岁初潮开始,月经一直不规律,常一月行经两次,有时行经十余天,干净数日或一周后又来经,甚至出现过暴崩血流不止而去医院急诊。找西医妇科专家看过了,开的是妈富隆之类的雌激素药物,出血时用大剂量能减轻症状,但总不能断根,月经也还是不能按期而至。9 ?4 m7 U8 y$ I  V, f6 I3 m
% W/ o* \- L  T  C9 v+ U9 {
  本次月经已出血一周,血色鲜红,吃了妈富隆,量有减少,但未见经净的迹象。我看了看女孩的舌头,舌尖红,舌苔淡黄腻。摸了摸脉,脉象数,右关上偏旺。另外,还有尿黄,心烦,睡眠差等伴随症状。从这些可以判断,属于肝肾阴虚内热,冲任不固。这种问题,在青春期的女孩里面还是较多见的。拟定滋阴益肾,清热平肝,固冲止血之初步治疗方案。开方:女贞子、旱莲草、生地、小蓟、山茱萸、莲须、茜草、乌贼骨、蒲黄炭、地榆炭、阿胶、煅牡蛎、炮姜炭、益母草等。服药三、四剂后,血量减少大半,一周后血止。8 u0 H. m2 C6 W, _& ~, X
  T3 d+ J3 C1 c2 m% @* G' s& @
  血虽止了,但并不意味着病就好了。因为脉象仍数,舌尖红还未退,这表示其体内的热还未净,冲任未固。继续滋阴益肾,平肝固冲。开方:女贞子、旱莲草、生龙骨、生牡蛎、生地黄、山茱萸、莲须、制首乌、白术、茯苓、陈皮等。另外,叮嘱女孩从即日起,每天晨起测量基础体温,以利于判断病情的进展。因为只有出现了双相体温,才表明有正常排卵,这个病才是彻底治好了,而且以后怀孕生子也不会有问题。7 r7 K1 f3 m: r  A$ u# n: ^4 i5 e4 j5 X1 |
* e$ G9 P7 s5 K, h' b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2-1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凤仙子 于 2011-2-1 14:29 编辑
( r( _6 n( ]- i- r/ z* i4 n1 S+ k2 R+ k  C
中医诊疗记录  妇科  第一篇——崩漏 之青春期子宫功能性出血
7 K. B' E2 o' E5 K8 v/ ^! ^! G7 X& L. x' G
(接上篇): r4 o* |9 ~0 O! x! q

) e+ |9 D* ?6 F1 I/ h" d0 I; m  上次经净后18天来月经,基础体温单相。尿不黄,睡眠好,心烦减,舌质转淡红,苔白腻。脉偏数。续用前方思路,经期予滋阴益肾,固冲止血之剂,五天月经净。因问及女孩每于餐后觉腹胀、食欲欠佳,不喜油荤,大便两、三日一行,此乃脾虚不运,这个阶段当重视健脾助运,只有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了,滋补肝肾的药才能发挥作用,而不致于生痰生湿。处方:香砂六君子汤100克,每日中午一次,6克冲服,早晚则服滋阴益肾之剂。2 A1 f3 ^4 V$ y5 V7 ]
& o6 _/ p  z& m1 ?# g5 k
  服药二十天后,纳转佳,腹胀除,大便通。下次月经按期而至(28天),五、六天经净。基础体温呈不典型双相,高温持续7天左右。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略数,左脉偏细。病未痊愈,续予调治,加强益肾促排卵方面的药物,如菟丝子、枸杞子、续断、覆盆子等。
" y  V( q+ F- P
  M. c8 j+ J4 `' U0 e5 {  这样经过三、四个月的治疗,每次月经都能按时来,周期在28天左右。前天女孩复诊,这个月的基础体温呈典型双相,高温已持续十二天,经间期出现了蛋清样的白带,持续两、三天,这是排卵的表现。判断其过两、三天当来月经。最多再调一个月经周期,即可大功告成也。
鲜花(9) 鸡蛋(0)
发表于 2011-2-14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我是在你那看过病的小李,吃药调了月经后,手脚也不太凉了,而且我已经怀孕2个多月了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2-15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5# applewine ! a* L/ G* ?$ ^

6 n+ ]; o5 t0 `% P6 Q$ N8 {
- W3 ?3 y& `+ H) Z( G: }/ l恭禧你!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2-15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刚买了个屋子,准备搬家,比较忙,所以没来得及更新贴子。) @  W% U7 w- K

) i. ^5 _% f- M7 v% |; S2 @5 y: k有关月经稀发,月经推迟,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虚证,血气不足,可以是脾胃虚弱,或肝肾内虚引起;另一类是实证,现在多见的是阳明热结郁滞(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或高泌乳素血症),或血瘀,或肝气郁结。临床上更多见的是虚实夹杂,调理起来复杂些,治疗周期也较长。发病原因多见的是熬夜、减肥、节食、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等。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诊所搬迁总算是妥当了,真累呀!
5 ]1 S" u7 q; J* |9 N; u我的诊疗记录又可以继续了。

5 F3 q: V& |" q: E5 Q; R/ K; B9 Z& E, X
中医诊疗记录  妇科  第二篇——经间期出血(排卵期出血)
9 b+ U! {: i2 i: p( S1 W4 U: }" T5 y8 `2 L
经间期出血,在中医妇科属于赤带范畴。这个病在临床还是比较多见的,在厦门曾治过好几例,这两年来爱城后也治过五、六例了。病人的体质比较类似,病因多属肝经血分湿热,但还是有些个体差异。现举例如下。
% I7 q  F* ~% N* ~% }/ u; S$ Z
* e/ K  M' M5 o1 O8 O) g; ?例一:去年12月初,L女士由朋友介绍来到我们医馆看诊。L女士来自中国海南,体质瘦弱,面色偏黄,手足凉,畏冷。近半年来已经有四、五次于月经中期(排卵期)出现咖啡色带下,量不多,持续四、五天。素有痛经,月经量多,有小血块。夜寐欠安。舌质黯,舌前有瘀点,苔薄白。脉细,左关上稍滑。证属肝郁内热,血虚挟瘀。处方:茜草、旱莲草、当归、白芍、生地、丹皮、黄芩、川牛膝、车前子、鸡血藤、荆芥炭、萹蓄。这是月经干净后服的药,吃1周。因排卵期的拉丝样白带不多,还有口干、大便干等阴液不足的症状,上方调整,加石斛、玄参、首乌等药。调理一个月后,今年1月和2月的月经中期均未见咖啡色出血,舌前瘀点减淡,夜寐改善。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singyang 于 2012-4-2 10:51 编辑 " L( W% ]& I# w) D
# o- b- Y) e: k( `
(接上篇)
5 A5 R8 q8 o* y2 P0 f+ w) Q* ^
) W- m5 E5 v3 [3 \" l* D  x中医诊疗记录  妇科  第二篇——经间期出血(排卵期出血)(续)
, i& Y1 X, N6 L+ H+ R9 P5 R+ L; t1 x! U/ \+ X# k
- T& u) h% D5 K9 c$ R  v7 y+ k
案例二:4 o3 y  C" v! q
. O: }9 B  y( T; Y" O
S女士,45岁,2010年1月初诊。于数年前上环后出现带下异常,量偏多,色淡黄,于月经中期则有咖啡色,持续三、四天。常有腹胀,大便稀散。舌质淡红,苔淡黄厚腻。脉弦偏数,左关偏旺。面色偏黄,体瘦。辨证属于肝郁脾湿,下焦血分湿热,宜肝脾同调,先拟方:当归、白芍、川芎、茯苓、白术、泽泻、厚朴、益母草、丹皮、茜草、乌贼骨、合欢皮等。一周药后,带下量减,色白,苔腻略减。再加重清肝利湿,凉血止带,处方:瞿麦、萹蓄、车前子、川楝子、鸡冠花、丹皮、川牛膝、当归、白芍、黄芩、甘草、荆芥炭、柴胡等,或加茯苓、泽泻加强健脾祛湿,或加香附理气,断续服药三十余剂,经间期的赤带止,白带量少,连续数月都未再发。另嘱其平时多食薏苡仁、赤小豆粥加强祛湿。
: U+ x/ ?8 N6 H4 f  f) F
8 s: x# _3 R7 O1 b5 ?: `! k6 \' x  n- T+ }% E
分析:  P0 A0 }4 T8 l  \
赤带,经间期出血,在这个时代,多是相火湿热引起,一定要用清肝利湿止血的药,才能止住。刘奉五老先生的清肝利湿汤对此病疗效很好。另外,要结合病人的体质,多是南方人,肝阴不足,还要注意用养肝滋阴的药,如白芍、石斛等。如果有瘀血、舌黯有瘀点,则要用凉血化瘀之品,如茜草、益母草、丹皮等。4 P1 _9 y3 H- B2 b6 W( E" M
6 e8 I! O. a: |! r" X& {& g7 ?
6 o2 X0 y# _# o, ~: K. q
案例三:
* n, B4 ~  I) V. I% [7 t
! c  ]4 _' N; B* D$ tX 女士,45岁,2012年1月15日初诊。近三个月于排卵期后出血,量少、深褐色,持续十天左右至行经,伴腰酸膝软、疲倦、心情抑郁、欲哭。目涩。时冒痘。下腹胀、矢气多。月经周期23-26天,经期三天。07年因巧克力囊肿左侧卵巢切除。纳佳,二便正常。脉细弦、尺偏沉。舌质淡胖,苔薄白滑腻。面色黄。辨证属于:脾虚,中气下陷,湿热下注。拟方:苍术、川牛膝、黄柏、生黄芪、泽泻、党参、炒白术、升麻、炙甘草、薏苡仁、陈皮。六剂。服药后,精力转好,目涩、膝软减轻。上方加减续服,前后治疗2个余月,赤带除,经前忧郁、膝软等症亦消失。
7 D8 f1 f# n# m, q1 U  s4 A
5 `' C" C# a: n$ @# x4 K" V分析:这例病案是最近诊治的,与前面的证型完全不一样,是一例典型的清气不升、中气下陷,下焦有阴火导致的赤带。因埃德蒙顿土气重、导致清气不升的病案还是比较多见的。本案用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合四妙散加减,疗效不错。! W2 Z+ I* Y8 a7 ~2 H7 Y1 u

: Z- M( w7 ]. `3 X% f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凤仙子 于 2011-4-3 18:24 编辑
, q6 h5 @* q6 T  U& v& u% P4 v& x$ ^8 M5 E; Z4 Q% {* B) q, n+ Q* _
中医诊疗记录  妇科  第三篇   针灸治疗严重妊娠呕吐胃痛
4 S; p, C; M; b( \% d# r! Y( B4 v% @4 D$ ]7 V' Q4 Y' d8 s" m
$ k* s2 I: w7 }% H4 p7 X
T 女士体瘦弱,性急躁,素有胃疾。2010年9月怀孕,10月中旬即出现恶心呕吐等妊娠反应,服用疏肝和胃止呕的中药后,呕吐有所减轻。但11月份开始经常夜半胃痛,夜不能寐,恶心呕吐渐行加重,到了十二月份饮食难进,喝水都吐,体重减轻。12月6日初诊,因为怕闻药气,对所有的气味都很敏感,所以不开药,仅给她试用小艾炷灸中脘、足三里各五壮,并针刺内关。还好,对微量艾味不敏感,能接受。当天晚上回去胃痛依旧,恶心略减。7日复诊,艾灸中脘、上脘、承满、左足三里各五壮,针刺内关、巨阙。嘱咐她饮食要少食多餐,以流质、易消化的粥、面为主食,并挑选自己想吃的、能接受的食物,尽量避免呕吐,免伤胃气。当晚胃痛明显减轻,一个多月来第一次能睡个安稳觉了。9日三诊,因中脘、上脘两穴已起泡,不能再灸,换灸巨阙、不容、右足三里各五壮,针刺内关。另给小剂量桂枝汤去甘草两包,以和胃气,分三、四次服,未吐。12日四诊,诉胃痛再减,饮食能进,一天呕吐仅两次了。继续艾灸巨阙、足三里,针内关、足三里。15日五诊,诉仅有轻微胃痛,纳食改善,偶尔呕吐一、两次,体重增加。灸上脘旁开一寸之两穴,针中脘、足三里、内关,巩固疗效。一个月后复诊时说,呕吐胃痛未再犯,B超检查胎儿发育良好。( n! n2 l5 `# K* c" l4 o7 m( ]9 i- d3 V

' b7 j( k6 M/ q: Q2 j按语:妊娠呕吐,中医认为子宫与胃相通,怀孕时母体精气专于养胎,胃气变弱,原本胃弱之人即易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T 女士肝旺胃弱,土虚木乘,故易胃痛。所以用艾灸中脘、上脘、足三里等穴温胃壮胃,针内关止呕。艾炷灸,一般人都会有灼热感,可她的中脘、上脘、足三里等穴,一直灸到艾炷烧完都不觉烫(可见其胃弱的程度有多重),做出了发泡灸,疗效倒比预想的快很多。
鲜花(647) 鸡蛋(0)
发表于 2011-4-4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你是哪家医馆?地址?用到家庭医生那里开转诊单吗?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4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12# MtlCanadien
0 G1 v6 p/ t) {7 G9 ], V( @, D; [2 k8 p+ v# y( E
这是我们医馆的简介:5 o  u" j* k0 L! y; d( x# b3 k: k! |
. e2 [2 `, T/ ]" E1 n* f
清阳医馆始创于2008年11月,位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埃德蒙顿市(3623 105ST)。医馆以发扬纯中医诊疗为理念,运用中草药及针灸推拿等综合方法,治疗各科常见疾病和疑难症候。本馆医师均有正规中医学历及师承,并具国内执业医师资格,曾在国内大型医疗机构从事多年临床工作,有多年丰富经验。本馆已在阿省政府注册,推拿及针灸治疗部分可由保险公司报销。
0 D. g- E# g1 ~+ Q
1 H; N. h; l4 D0 K$ E) _2 w# r网址:http://www.puretcm.com/clinic/index.php
% u/ V1 }) @- L& w8 Z( @8 `; J, q" H* U' }) g
因阿省中医诊所看病未纳入省医疗保险系统,故不用家庭医生转诊。
: ~# F* P2 X4 U" w5 X' Z1 Q/ ]; d. P! h3 q/ n
谢谢您的咨询。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singyang 于 2013-1-7 10:55 编辑
; O; O9 f7 X. W' x
/ \# w' q  ?1 [! g7 F  _# R中医诊疗记录  内科  第一篇   流感 发热
. t3 J* C) @& o" D. g- C" _5 F- x
8 ^; f' @% m$ a8 S
    最近流感又起。上周末,X女士发热一天,喝小柴胡后热退,但过了两天发热又起,并伴有恶寒,无汗,全身酸软乏力,头晕,头痛,鼻塞流涕,口干,舌苔白腻,舌尖红。证属表郁湿热,少阳不利,拟方:淡竹叶,荆芥,白薇,滑石,钩藤,鱼腥草,金银花,芦根,甘草,通草,薄荷,羊角丝等。2剂。嘱其当晚一剂,第二天晨起一剂,顿服。第二天下午复诊,说昨晚热退,现身体很轻爽,唯有鼻塞多涕,咽干,口微渴。舌苔白。另拟清肺透络化湿之剂2包而愈。6 n& g5 m3 P. @
    过了一周,其先生因周围同学感冒传染,而有疲倦、身体酸痛、头晕等流感初起症,予我们医馆自制的流感清5包,嘱其当天中午开水煮2包,晚上煮2包。药后全身症状消失,热未起,第二天续以清透化湿剂(杏仁、通草、苡仁、佩兰、淡竹叶、滑石、芦根、连翘、白豆蔻等)清解余邪。
  ?* Q0 F6 P" e& v; S5 q1 a' _" t9 F/ `( K
    按语:从去年秋冬至今年春天的流感,多属于中医的温病挟湿,故病程比以往的感冒都长,有些甚至迁延半个月以上,还有咳嗽,咯痰等余症不易清除。在感冒初起,仅觉咽中不利或咽干时,及时服用银翘解毒片并好好休息,或可把病毒清透出去,而不进入后面的发热阶段。进入发热阶段,则要用清透解表化湿之剂,及时表透。若后期仅有少量咯痰,可用些川贝煮水喝。湿邪还有一个常见症,就是会影响脾胃,出现食欲差,恶心呕吐,腹胀,便溏等症,要用藿香、佩兰、白豆蔻、厚朴、白扁豆、茯苓、炒谷芽等芳香化湿理气健脾之品。另外,饮食要清淡,忌鱼虾油腻荤腥辛辣之品。
) J3 ]# O/ V3 p
; v. S! }( y# V
, }  s6 A) \0 }6 s1 e$ h- |3 a; W2 A这是两年前发的贴子, http://www.edmontonchina.cn/foru ... read&tid=203985/ f  Q8 u6 T7 b
那次的感冒发热以风热之邪为主,所以病程较短,也易自愈。与今次不同。
  n! S8 }6 P& D' l: r9 b$ X5 X3 i9 W
/ ]" X- ?- L# ?" I0 h6 D$ ?8 B这里还有一篇文章,是 tsingyang 2月份发的有关近期流感用药的贴子。
7 H; }$ t% i& N5 g6 w零下三十度用祛暑药  http://bbs.puretcm.com/viewthrea ... &extra=page%3D1
' ^( B  [% ]/ S# @/ g' J8 n% t8 }# C8 q( \3 z( E
1 M) ^9 Y) b  y; D5 W! |

6 v9 Z2 O- u: U9 H' Q/ s2 @# G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本帖最后由 凤仙子 于 2011-4-30 12:01 编辑
9 P0 ^* J& P5 p4 M) Y- t3 W! o! T, |$ O$ _+ Q' M6 d
中医诊疗记录  内科  第二篇   湿疹
- i- h- ]" k4 x/ x7 Y8 v# u# w6 ^+ I% T0 a- D0 X" ~
9 _$ L) @$ D! G# q
    湿疹在加拿大是个多发病、常见病,我们来这两年多,已治愈了多例小儿湿疹,其间也遇到了一、两例棘手难治的病例。湿疹,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与脾的关系密切,有些涉及到心,属于营分的湿热病证,表现为皮肤干燥又有渗出。治疗方案需清热利湿解毒,和营润燥。治疗周期长,需三个月至六个月。不宜食虾、牛肉、巧克力糖果甜食及其他易过敏食品。, D- e" C  K: O' A: ]8 T

! o/ Y3 k- p% P: M% f' e" l    例一:W女孩,7岁,从小即有湿疹,2010年7月30日初诊时,以肘、膝窝处皮疹明显,干性为主,脸部亦有少许红疹,瘙痒,小便不利,色黄。性急。舌质红,苔白腻。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和营润燥。处方:百合、浙贝母、生地炭、滑石、薏苡仁、苦参、黄芩、白芍、玉竹、火麻仁、地肤子、荆芥炭、槐花等加减,治疗三个月后皮疹消退,苔薄白,舌质淡红。有时因饮食不慎,湿疹轻微反复,再断续服药两月后,肘膝皮肤已完全光滑,未再瘙痒。现偶尔吃点巧克力亦未复发。) n% S) i9 v7 H. t* T1 u
7 ~& P  ?' P% ^
    例二:H男孩,10个月大,2010年3月2日初诊。出生两个月后出现皮肤湿疹,搔抓流水。后服西药略见改善,但症状起伏。现湿疹全身遍发,以手足外侧为多。少汗。舌苔白厚。面白。精神尚可,饮食正常。辨证属于表郁湿热内郁,治宜透表清热利湿解毒。处方:槐花、白鲜皮、蒲公英、荆芥炭、玉竹、百合、火麻仁、生白芍、茯苓、地肤子、薏苡仁、蝉蜕,服药10剂后湿疹消退大部分,时见手足外侧、腰部有红疹,舌根苔腻,加强解毒利湿,上方去蝉蜕,加冬瓜皮、连翘,8剂后症续减,其后偶尔小发,方药调整,断续服药至6月中旬,湿疹全退,皮肤光滑。今年4月初,因感冒迁延,湿疹略见反复,又予利湿解毒剂5包,服后症除。
7 G: `# p' H6 K6 v9 Z9 e$ p& H% v% G" I0 s% r
    例三:外敷药治愈。2010年7月遇一新生儿,尚未满月,脸上出现湿疹,因服药不便,予我们医馆自制的香砂六君子茶包敷肚脐后,湿疹渐退,脸上皮肤光滑,而且食欲很好,长得白白胖胖,在湿疹偶尔反复时,即用外敷药,很快即退。前两个月时,又遇一小婴儿,6个月大,全身遍发湿疹,予调脾散茶包敷肚脐后,疹亦退,身上皮肤变光滑,脸上仍时有散发,现尚在治疗过程中。. K; @5 V5 l9 O) }  T% y, `

; N$ t3 q9 f! x3 ]2 Q2 Y
" p/ T) R. D! J% h这是tsingyang最近写的有关湿疹治疗经验的贴子:: T  B6 m- d; C+ _2 i
http://bbs.puretcm.com/viewthrea ... &extra=page%3D1
: p. |' y2 x7 {% C- U2 d
( y' v( D3 [% A) N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5-1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请问,您可以治疗老风湿病吗?膝盖疼痛不能走路。谢谢。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5-1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16# 笑笑笑笑 2 h# B1 E+ o$ N: S
2 c2 l5 R+ D' i& d/ s9 x( r( u
我们医馆可以治疗风湿病,近一年治过两例膝盖疼痛的病患,效果还好,但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需要看具体情况来判断疗程和疗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5-9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singyang 于 2013-1-7 10:59 编辑 : b* Q; ~, N" J& m0 c% D* b: x

6 {3 [! m; o9 B. l" Y8 m( U$ t中医诊疗记录  内科  第三篇  咳嗽
% @3 B9 ^' ^0 `0 J6 D5 X- c! T. O5 S& N' v3 d( a3 k' P$ D
    咳嗽,是个常见病、多发病,病因有外感风寒、风热、湿热、燥邪,或内有肺虚、脾虚、肾虚之不同,且多兼挟痰湿、痰热。所以,治疗咳嗽的方案是多种多样、因人而异的,光用枇杷止咳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一般外感引起的咳嗽,宜宣肺透邪,而老人小儿体虚易感的咳嗽,则宜补虚透邪结合治疗。
. I& u& O/ e  w0 s8 ~
3 }, O. X! e( _: [' Y* ~" o# F    现就我们医馆治过的病例举例论述。
. W. ~+ _6 M; ]8 @: Y
0 S; f9 r) ]& E1 m0 B% Y! t( }- V; c    例一:这是2009年夏天治疗的案例。L女孩,3岁,自上年秋天读DAYCARE后每月必感冒一次,常先咳嗽,后发热,有时咳嗽迁延半月至一月以上,有一次还并发了肺炎。7月初来诊时发热,鼻塞,流涕,咳嗽,便秘,面黄肌瘦,纳少。舌苔薄白腻。辨证为表郁肺虚,先与益肺宣表透热,拟方:蜜麻黄、杏仁、桔梗、前胡、紫苑、枳壳、太子参、薄荷、槟榔、炙甘草等,药后当晚热退、大便通,第三天复诊,咳嗽较剧,咳声紧,有痰,拟方参苏饮加减四剂。药后咳嗽几除,但有鼻塞、流清涕等症,续拟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四君子汤加味调补肺脾,增强免疫力。因为小孩体质弱,肺脾皆虚,每遇变天受风即易外感,其后数月断续服药调理,或扶正,或透邪,慢慢体质逐渐改善,至去年夏天后即不再易感冒咳嗽了。这个母亲带孩子也非常小心,在小孩有点鼻塞微咳等初起症状时,即来配药透表,防止病情往里发展。而且后来几个月小孩的体质增强,有点轻微症状,不用服药也能抵抗过去。
) B( _- i9 g0 n1 q; M7 ]# }这是小孩母亲最初带孩子来就诊后在本站发的贴子:
$ `# n5 L, Q( ~& `4 k6 R5 \; b  g( Dhttp://www.edmontonchina.cn/foru ... read&tid=220031
7 C$ ?5 j: a9 n5 {: d4 ^
" V! L7 Z% ?& ~3 z    按语:这是典型的肺脾虚弱之咳嗽,多见于反复感冒体弱的小孩,治疗关键在于调补肺气,兼宣肺化痰、健脾。其后还治过一、两例类似身体状态的小孩,疗效还好。
! h6 Z% k' z3 T6 P
8 ^1 ?% v+ X% G  u9 J' \(待续)
8 Z2 A$ B" P9 `% }( o; q9 z, F9 ?2 @* M2 w5 P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本帖最后由 凤仙子 于 2011-5-17 13:57 编辑 " N+ [  W: Q0 g+ z7 H
' ]6 j5 O' d7 p# E! P4 o& Z
中医诊疗记录  内科  第三篇  咳嗽 (续)
% h9 e! y& o# G" E- p) z& a) W
8 b6 }, V8 h, V$ q" e  D
. ?1 R$ l$ X- c- t$ ]+ A      例二:老慢支咳嗽0 E' g0 }5 X; C3 Y( w
      某女,印度人,59岁,有老慢支病史15年,每年冬季一直咳嗽至次年春末。2011年3月12日初诊(谭医师诊治),症见:咳嗽频繁,夜咳更甚,痰难咯出,咳嗽剧烈时伴有哮鸣音。时有咽痛,口不干。脉细偏弱,寸脉浮偏搏指。舌质淡,苔薄。证属肺失肃降,痰浊内阻。治拟降肺化痰止咳。处方:杏仁、苏子、马兜铃、半夏、当归、白果、桑白皮、南沙参、紫菀、百部、陈皮、枳壳、甘草等。服药六剂后,咳嗽减轻三分之一,痰能咯出,偶有胃胀,大便偏干,上方微调,加强降肺下气,去马兜铃,加枇杷叶、莱菔子等。续服6剂后,仅晨起和入睡前微咳,痰亦减少。前方续服6剂后,偶有一声咳嗽,痰少,胃胀消失,大便正常,寸脉变柔和。嘱其再服上药数剂续清肺气,巩固疗效。3 \. d2 s+ e$ Q4 Q

. T* f9 g' T% [& \* J% o2 u      例三:肺虚咳嗽
% g  b: B0 f! e+ y" L- n      某男,25岁,2010年3月20日初诊(谭医师诊治)。自09年2月感冒后出现反复易咳,少痰。平素易乏力。既往有气管炎病史。现常间断咳嗽,咽喉有痰,常鼻塞,胸闷、气短。颌下淋巴结肿大,并舌根下亦似有肿。右脉沉,寸上浮滑。左脉细。舌淡苔白。证属肺气不足,痰湿阻于上焦。处方:党参、黄芪、当归、炒白芍、桔梗、天花粉、僵蚕、炒白术、炙甘草、柴胡、升麻、桂枝、陈皮。服药5剂后,咳减,胸闷、鼻塞、疲乏感均减轻。加强补肺益气,上方去桂枝、白芍,加五味子、麦冬。服药6剂后,精力较好,略感胸闷,早晚鼻塞,痰少,略咳。治宜补气血、升阳,通鼻窍。处方:党参、黄芪、酒当归、玄参、桔梗、天花粉、僵蚕、连翘、炒白术、炙甘草、柴胡、升麻、陈皮。续服六剂后,诸症除,精力好,仅时有胸闷。处方补中益气汤善后。并嘱其平时常进行深呼吸运动。
5 l! Z9 j& X3 f  m+ Q& ?+ r" y% t. w2 q" K# M7 y: m( Y
      例四:感冒后咳嗽: Y9 p5 z0 p1 _4 [# g; R- {
      某女,49岁。2011年4月10日初诊(谭医师诊治)。上周感冒,发热两天后出现咳嗽,入夜尤甚。现干咳,无痰,咽痒,胸稍闷,始纳差,现可。鼻塞有清涕。口干,口苦或酸。乏力,畏寒。脉滑细。舌淡滑,苔白薄。证属邪留肺系,肺胃不利。宜宣降肺胃,化痰止咳。处方:苦杏仁、瓜蒌、南沙参、桔梗、紫菀、百部、佛手、炙甘草、黄芩、枇杷叶、法半夏、桑叶、荆芥。四剂药后,咳减,仅入睡前略咳。口干但不欲饮。口微酸。咽中不适,但无痰。脉右寸上稍紧。舌苔薄白。续服上方3剂而愈。
- X$ {+ w' ~" }$ M7 f
2 c! t/ E+ w0 f. a2 v      例五:感冒后咳嗽
8 s9 h8 d; J1 h8 V      某男,白人,52岁,素有肺疾,逢感冒即易犯咳嗽。2011年3月7日初诊(谭医师诊治)。十天前感冒发热,五六日后咳嗽,并渐行加重。现咳痰量少,色淡绿,鼻塞,稍有胸闷,口干,咽中不适,疲乏,稍恶寒。舌苔白,质略暗。脉弦细。两筛窦有压痛。证属肺气不利,痰邪壅结。宜养肺清肺,化饮解表。处方:金银花、桔梗、天花粉、南沙参、黄芩、桑白皮、桑叶、薏苡仁、生甘草、生姜、通草、川贝。四剂药后,咳减大半,上方续服四剂而愈。 ( J  O0 s1 C/ D. s/ y+ z" c$ T! ?5 _
! `% X% ^8 K4 |5 U8 }9 ^
      咳嗽病证,饮食需忌辛辣、鱼虾、油腻。$ q# _6 a( _7 i! g9 L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停了两个月多未更新了,今天继续。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凤仙子 于 2011-7-26 12:01 编辑
/ T) o/ z; V4 z& M  B+ a( _" b9 ^4 t0 ^
中医诊疗记录  内科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 s& B5 r$ I% m( H$ ^* G

1 X: x2 Q. M/ }2 c% T* O# _+ P. m3 e7 o# P/ s& a6 F
例一:胃病(谭医师诊治)9 H& h* i5 o( {1 e: h
      某女士,40岁,素体偏弱,曾有胃炎胃下垂病史。数周前,因劳累兼饮食不慎,引起胃脘闷胀不适,恶心欲呕,反酸水。嘈杂、易饥,食后缓解,稍多食易胃胀。胸闷、咽中有异物感。脉细稍弦。舌尖红,苔薄白腻。来诊前已去家庭医生看过,服用一个月的西药,酸水减轻,其余症状未缓解。辨证属于肝郁犯胃,拟柔肝和胃。处方:南沙参、佛手、腊梅花、百合、茯苓、川楝子、木蝴蝶、八月札、白芍、炒谷芽等。三剂后,反酸、易饥减轻。续拟前方加减五剂而愈。嘱其慎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适当休养,少思虑、勿过劳。
( }" G; s' [0 F/ X; r
$ W0 e* P4 x3 }- U- P4 ~( `+ Y4 D8 C例二:胃胀(谭医师诊治)
" H' q2 |+ i5 w      某女士,55岁,2011年2月26日初诊。于一周前检查发现胃炎,服西药后出现胃胀加重,膈间痞。现食后即胀,并易饥,嗳气上逆吞酸,未见嘈杂,食欲基本正常,口不干,晨起口苦。舌质红,苔薄黄。治拟降逆行气和胃。处方:瓜蒌皮、法半夏、黄连、佛手、莱菔子、炒枳壳、厚朴、陈皮等, 5剂。服药后腹胀减,现仅暮后腹胀约1-2小时,伴反酸。胸膈痞减。但仍易饥。舌同前,脉滑,右关上浮。拟和胃降气。处方:瓜蒌皮、法半夏、黄连、佛手、党参、炒枳壳、厚朴等,6剂。药后,反酸及易饥减轻,腹胀微减但仍出现于下午6点餐后。舌尖红,苔薄白。脉右弦。左弱。证属脾虚胃滞,宜运脾和胃降逆。处方:砂仁、法半夏、茯苓、炒白术、党参、炒鸡内金、佛手、白扁豆、木香、黄连、炙甘草、陈皮,6剂。药后,腹胀显减,或间日发,程度亦较轻。间微有反酸。下午后常有嗳气。舌尖略红。脉缓滑。上方续服三剂后,再予香砂六君子汤1瓶善后。+ I0 ]8 l) C3 Y* m9 ~
4 R0 a, ^$ E- w3 K7 s. p4 q

1 O, e* K" c% ~: b- y( x; v- E% _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中医诊疗记录  内科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续)9 P$ _( i! r; M# j4 w2 ]4 e
  s( Y% A6 t- i4 r9 I+ d0 l
例三:胃痛(谭医师诊治)
: J% Y$ c# B& H. ?' eW女士,44岁,2011年8月3日初诊。长期胃病史。去年12月临床检查发现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服西药未除,换药后出现发热,因停服。现胃脘隐痛不休,无嘈杂感。之前曾有饮食不节,易饥消谷,现减。胸闷心悸,或刺痛。咽干,偶有口苦口粘。畏寒,手足欠温,下肢沉重。易急躁。体瘦,面色少华。舌苔白略腻。脉尺弱,左关及右尺结,总体弦细。证属营阴受损,胃气失和,木旺克土。宜养营益气,和胃安中。处方:百合、八月札、茯苓、北沙参、生白芍、佛手、茯神、炒谷芽、川楝子、延胡索、玳玳花等 6剂。8 O& s. V) L* p3 s  x
复诊:现胃痛止,咽干及心悸减轻。胃下稍感痞胀。舌苔后微腻,脉同前。入夜2点易醒,不易入睡。拟健脾和胃,柔肝养营,上方调整。处方:茯苓、八月札、百合、佛手、党参、茯神、炒白术、炒谷芽、陈皮、玳玳花等5剂。
* t, |) H( X* E2 e, _3 {( ^: L4 B三诊:现胃下稍痞滞,多食易胀。胃痛少发。舌苔白,质略红。夜寐可,但多梦。脉右关沉,左关浮。续调肝和胃。处方:百合、茯苓、八月札、佛手、党参、茯神、炒白术、炒谷芽、陈皮、香橼等6剂。
6 c; ?  o0 L1 R2 x# D四剂:服药并休假后诸症缓解。停药并熬夜后略有复起,胃中滞胀,胃隐痛。舌质暗红。脉左关浮滑,右脉细,尺浮。续柔肝和胃,守方续服6剂。停药后胃痛未再发,面色较前润泽。嘱其按时作息,减少操心费神。
9 w: F6 c! j9 w) i8 o1 G治胃病,病患自己的调养很关键,俗语曰“三分治,七分养”。这个调养,包括少食多餐,尽量吃柔软易消化、清淡的食物,还有就是养神。不同的病患,调养的侧重点不同。0 k2 Z) k5 s: M) ]

+ S: q& {6 `7 ?1 K- _例三:胃痞(谭医师诊治)3 I, e* q4 L% s8 P
P男士,46岁,2011年7月2日初诊。素有胃病二十余年,曾因胃出血手术一次。近来常感胃中痞,食后胀,嗳气。局部有异物感。或有口臭。胃脘按之痛。大便易泻。舌质红,舌苔薄腻黄。脉细沉。体壮实。证属气痞,宜和胃利湿行气。处方:姜半夏、黄芩、莱菔子、炒枳壳、陈皮、木香、黄连、炙甘草、干姜、石菖蒲,5剂。: S1 x% H1 D' U+ M: q: `
复诊:现胃中无不适,口臭除。舌苔薄,舌前有黄腻苔。脉仍沉细,右关上略紧。守方开胸膈。上方减木香,加瓜蒌皮。6剂。! @) Q( Z3 `, f! z8 ]  q2 V
三诊:服上方尚平,但食后或饮食不慎后略觉不适。舌苔薄,腻苔略减。脉细略沉。续理气和胃。上方加娑罗子、木香,减陈皮。10剂。
% d* C( C. R/ ~/ H' J四诊:服上方胃中顺。停药后稍见痞滞不适。脘下深压痛。微有口气及嘈杂。脉沉改善。舌同前。拟和胃降逆。姜半夏、黄芩、莱菔子、瓜蒌、丁香、炙甘草、炒枳实、木香、黄连、干姜、陈皮等。10剂。: X' n- {" L. z: F$ b
五诊:停药4天,初有心下痞,现较减轻。食后微有痞滞。舌质略红,舌前苔略黄腻。脉沉较前改善。上方减陈皮加香橼,加重黄连的用量,10剂。针刺中脘、内关等穴。
! t2 E, ?$ U+ T: r: B六诊:现未感不适。偶有口气。右脉关脉可及,脉细改善。舌前腻苔薄。舌质略暗红。守方续进,10剂,服药三天停一天。并针刺中脘、内关等穴。(尚在治疗过程中)
) }, J# y. r3 ?+ F9 F& o本案治疗周期长,是要把该病患长达二十多年的病根拔除,治愈后就不必再服药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10-2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 不知道您之前接触过多囊卵巢这类妇科疾病吗? 之前在国内中药西药都用过 但是没什么起色 依然月经若干月来一次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23# 420079720
+ n% c5 |7 s- Q8 @/ I
. b: X" }: v. J3 e5 K  |
; R- z/ C6 V1 N' F3 a! a多囊卵巢综合症,临床上是个难症,因为牵涉到的病位很深,中医认为与肝肾、阳明、冲脉都有关系,治疗起来难度较大,而且也因人而异,一般需清热、养肝肾,或兼活血,疗程短则三个月,多则半年甚至一年多。建议多做运动(要出汗),禁食辛辣,多吃蔬果。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本帖最后由 凤仙子 于 2011-11-3 16:46 编辑
! @3 {! t* Z2 H; k$ C
. _  G6 j/ g+ p5 P7 `& |5 p中医诊疗记录  内科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续). q. _* A7 n/ C

# o6 e0 K- \2 }& j9 F例五:针灸治疗急性胃痛效佳(谭医师诊治)8 Y2 y' D: u6 d6 z- V
    Q女士,素有浅表性胃炎,10月2日晚吃了辣味面条一大碗后,半夜即开始胃脘绞痛,服了一粒止痛药痛缓能睡。第二天早上醒来后胃痛又起,一阵阵的绞痛难忍。中午来我们诊所治疗,谭医师取了双足三里、内关共四穴,留针三十分钟,同时内服芍药甘草汤,其间绞痛过一次,之后即慢慢缓解,治疗结束后胃痛即止。, \3 @9 _; b7 t2 B! l% b: T* y
    9月份曾治疗一大学女生,因过食烤牛肉等荤腥之品,引起胃脘痞塞不适,饮食难下。因其畏针,仅取右内关穴一针后胃痞即去,她自己说“像开了开关一样”,一下子就舒服了。对于急症,针灸的疗效还是很好很快的。
( c) X3 Z# T9 ]0 x3 `1 n! B+ E7 q
例六:结肠炎(谭医师诊治)
0 Y! M/ g- M4 y# D  G3 u# q. E    某男士,印度人,58岁,有结肠炎病史十余年。2010年6月1日初诊症见:每日腹泻十至十二次,稀水便,时大便中夹少许血液,腹不痛,时觉腹胀。口干,纳可。紧张时腹泻会加重。脉弦,苔薄。辨证属阴虚、肝气不调。处方:党参、乌梅、川楝子、木香、仙鹤草、炒白芍、生黄芪、黄连、炙甘草、炒枳壳 、炮姜等。服药一周后复诊,腹泻减至6次/天,便血减半,腹胀减轻。上方略调,续服14剂。三诊:大便减至4次/天,较成形,略见便血,脉弦减,上方加酸枣仁、炒白术,续服12剂。四诊:数日前因食物不净,大便又增至6次/天,有少许浅色血液,轻微腹胀。舌苔薄滑。加强健脾行气。处方:党参、炒白术、乌梅、木香、仙鹤草、炒白芍、黄连、炙甘草、炮姜等。这个处方加减一共服用了三十余剂后,大便成形,血痕消失,诸症基本告愈。今年9月份他的住卡城的女儿有类似病症,亦来就诊,疗效也很好。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诊疗记录  妇科  第一篇——崩漏 (续)
0 [% Q! v% x$ p5 k( s) r' {( J
, {2 w8 O: u' I& T     例二:  某女学生,19岁,2011年10月22日初诊:今年8月底来埃城,9月初来月经后已持续四、五十天月经未净,量不多,色偏黯淡,无血块,腹不痛。前两年夏天亦出现过月经频发。面色黄。手足凉。脉细偏数。舌质淡,苔薄白。辨证属于肺脾气虚不摄,拟健脾益气,温中止血。处方:生黄芪、党参、炒白术、当归、炮姜、升麻、炙甘草,5剂。10月30日复诊:服药后血几净,偶有少许血丝。额头冒数粒小粉刺。手暖。面色润。舌质略红,苔薄。拟前方调整处方:生黄芪、党参、炒白术、当归、麦冬、生地黄、升麻、炮姜、炙甘草, 3剂。并予补中益气汤善后。
2 H1 z. e3 e8 e! I
1 z, G, ^4 {& L* k+ |, u     例三:某女士,32岁。2011年8月30日初诊。青春期曾断续服用减肥药两年,一直以来月经常不规律,或一月两行,或滴沥不净,或月经推后。B超提示有疑示多囊卵巢综合征,两年前曾自然流产,之后一直未受孕。两月前因烦劳较多,本次月经又滴沥月余未净,量少色黯,无血块,无腰酸腹痛。口干唇燥,心烦,晨尿黄。大便软、腹胀。气短、易乏。脉弦偏数。舌质淡红,根部有小突起,苔薄腻。辨证属于气阴两虚,下焦虚热夹瘀。拟益气养阴,化瘀止血固冲。蒲黄炭、海螵蛸、茜草、炒白术、党参、炙黄芪、小蓟、煅牡蛎、女贞子、旱莲草、炮姜、莲须、砂仁、益母草,4剂。服上药3包后血止,但于9月6日又有点滴出血,色淡,五日后止。前方调整,去蒲黄炭续服十二剂。9月27日复诊:近两天觉乳头触痛、小腹胀,有少许褐色出血。此乃来经先兆,方药调整,予通经活血化瘀兼养阴,处方:丹参、当归、茜草、海螵蛸、生地黄、川芎、桃仁、怀牛膝、仙鹤草、北沙参、百合、女贞子,5剂。10月4日复诊:于9月29日来经,量较多,色红,无血块,六天经净。续益气养阴、化瘀安冲。处方:北沙参、百合、女贞子、茜草、海螵蛸、丹参、炒白术、仙鹤草、炙黄芪 、生牡蛎、升麻、炙甘草等。以这个为基本方加减调理善后,月经至今按期而至,未再滴沥不止。转而后续治疗不孕的问题。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凤仙子 于 2012-2-8 14:16 编辑 6 b- L/ e1 U' Q. L% [8 W- x

: e+ p' q2 c( P  N  [6 T中医诊疗记录  内科  第五篇  泌尿系疾病* {. b0 T9 f" i! m6 {% O
; c, ]* G% g* Z$ V+ \
例一:蛋白尿(谭医师诊治)
3 x+ n0 ~) }1 `4 Z    某男,50岁。2010年11月26日初诊。8个月前因腰扭伤进行针灸治疗,后出现感染发热等症,于医院治疗两周,使用西药抗生素后出现尿中蛋白+。尿有泡沫。平时稍感易疲劳、口干、腰酸痛等,无其它不适。舌苔薄白,舌质略暗。脉左尺部弦细应指,关部稍弱,寸上略浮。右脉滑实。辨证属肝肾失养,三焦郁滞。宜清补肝肾,兼利三焦。处方:桑椹、杜仲、淡竹叶、滑石、茯苓、厚朴、玉米须、白茅根、薏苡仁、泽泻、通草等,六剂。- m7 j& N6 f9 j) `( L/ q
     12月4日复诊:服上方无不适。左脉弦浮,右脉滑。舌质略暗红,苔薄白。宜清养肝肾,兼利湿,升清泻浊。上方调整:生白芍、丹皮、茯苓、淡竹叶、生地黄、白茅根、玉米须、泽泻、苍术、炒栀子、车前子等。12剂。4 p* F8 D( ]& N. w5 C) f+ j, ?
     12月19日三诊:服药四天后尿中泡沫一度减少。但后因劳累后略有反复。舌质略暗。苔白。左脉仍浮。右脉弦。上方加蝉蜕,12剂。' \) Q% D" V* }! e% b
     2011年1月2日四诊:服药期间小便逐渐较清,现约60%次数小便基本无泡沫(多于白天),其余次数泡沫亦减少。但饮食不节或油腻则略有加重。精神亦较以前进步。舌质较前红活,脉浮弦减。守方续服12剂。
$ n, G% M! g$ |' v! E. o5 C& P! b     其后数诊,处方略调,2月14日七诊:小便仍见泡沫,尿色稍黄,脉弦减,左脉仍略浮。舌淡苔薄白,舌质略胖。证属气化不利,下焦清浊不调。宜利气化,分清浊。处方:萆薢、石菖蒲、淡竹叶、茯苓、白茅根、玉米须、苍术、滑石、车前子等。12剂。0 c# f( U7 @, D. D$ X- q; L
    3月5日八诊:服药后泡沫减小,但每次仍有出现,尿色淡。左脉弦减,右脉仍弦,两脉浮。舌况同前。宜益肾化湿。处方:生地黄、泽泻、丹皮、山茱萸、萆薢、茯苓、生杜仲、白芍、白茅根、苍术、蝉蜕、栀子等。12剂。3月10日检查肾功能恢复正常。之后再与此方略调,续服药1月余。
* \  M7 T/ U' A" p& }    4月25日复诊:4月18日检查尿蛋白转阴性。小便仍有浮沫,但较前略小。右脉弦,左脉浮减。舌正常。微感疲劳。宜益肾泻浊。处方:泽泻、杜仲、萆薢、车前子、金银花、芡实、白茅根、茯苓、生白术、玉米须、苎麻根等,15剂。继续巩固治疗。之后数次复查尿蛋白阴性。
3 ^/ s1 P2 k& y9 e0 `7 V7 u
* H6 l9 W8 c# P) M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凤仙子 于 2012-2-9 09:57 编辑 6 s( L, a6 M( ^  D. X

. L+ ^7 k/ j6 B6 g# L) _6 o中医诊疗记录  内科  第五篇  泌尿系疾病(续)
7 N8 }  @2 F2 F
7 z3 f8 a! I! ]例二:尿路感染(谭医师诊治)1 t" C6 C. q" u. o9 `, E
    某,女,63岁。2010年10月2日初诊。近一周来常于夜间小便时隐痛,略痒,白天正常。时胸闷,有早搏。口不干。大便软。舌尖微红,苔薄白腻。脉偏数,左偏弦,右偏细。素多操劳,体瘦,面色偏黄。治宜补气升阳,兼清热。处方:生黄芪、党参、炒白术、炒六曲、泽泻、当归、麦冬、黄柏、五味子、升麻、陈皮、炙甘草等,6剂。10月18日复诊:服上药后症显减,小便略感不适,尿稍黄。胸闷除。舌尖微红,苔薄白。前方加白果、车前子,续服6剂而愈。
) Z) e  B) `  N
7 i2 A" V% V; W0 V0 p例三:小便不利(谭医师诊治)/ L4 ^" r2 F6 j6 x( w1 C2 z
    某,女,71岁。2010年4月初诊。前日起出现小便后不适,现每于下午后小便时腹中下坠感,小便似有余意,次数正常。入夜则正常。无尿急、尿道灼热等症。舌质暗,苔薄腻。脉沉细。辨证属中气不升,下焦不利。宜益气升阳。处方:桔梗、炙黄芪、党参、白术、泽泻、山茱萸、炙甘草、当归、柴胡、升麻、陈皮等,4剂。药后症除。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诊疗记录  内科  第五篇  泌尿系疾病(续)- {0 m! k4 I' N4 C+ p

0 `6 z" b2 I+ \例四:尿频(谭医师诊治)" z  G' B$ x- Z% D9 S# P
7 K3 d7 F% X0 k- k  \
某女,2012年1月15日初诊。四个月前出现尿频急,西医B超检查正常,但有尿蛋白。现晨起尚可,下午后小便增多,尿急不适,有下坠感,小便灼热。入夜2-3次小便。口干不欲饮。汗少。腹中空时小便尚可,饱则易出现症状。或有肠鸣及胀气。发病前曾有腹泻1月。舌苔薄干。脉右关及左尺浮。辨证属于:脾气不升,湿浊下利。治拟:补中升清,利湿渗浊。当归、党参、生黄芪、生白术、白茅根、黄柏、炙甘草、升麻、蚕茧、陈皮、萹蓄。1月28日复诊:服药5剂后,小便较前通利。夜尿减至1-2次。疲劳感减轻。舌苔薄白。质暗。右脉沉紧。左脉稍细。前方加神曲,续服10剂。2月25日三诊:现无夜尿或仅1-2次。但食后仍易出现小便不畅。偶有尿急不利。舌质暗。脉右紧,关寸稍浮。拟升阳益气,上方调整,处方: 当归、陈皮、党参、生黄芪、炒白术、白茅根、黄柏、炙甘草、升麻、桔梗、青皮、蚕茧、神曲。药后尿急症除,上方调整续服,小便通利而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凤仙子 于 2013-1-8 16:46 编辑 % \3 [& {0 ^( [, V
( `6 |# u& t7 A9 e/ _% h
中医诊疗记录  内科  第一篇   流感 发热(续)
- |  f( e8 ~' i. C' w" j" z5 H! Q* c
    从去年入冬以来,流感再次肆虐,尤以圣诞前后至今尤甚。这次的流感发作特点是,持续时间长,传染性强,常见一家老幼传个遍,初起多见咽痛咽干,之后多转为咳嗽,干咳、咽痒为主;严重的则有发热畏寒、全身酸痛、头昏头痛、食欲下降等。本次流感病毒的毒性不是太强,发热身痛的多出现于体质较弱的患者,身强的扛一扛,一般一周至两周也就自愈了。中医角度来看,本次流感属于温热毒邪挟湿,病位在肺。初起咽痛,宜以银翘散为主方,若有发热,则宜清热透表化湿。
( N/ y- j- ]( k7 Z5 x& e$ z. Q* M
& Y, f( \( u9 m现举一病例如下:
, P4 i8 a2 G6 q" R$ g$ y- J    Z女士,2012年12月31日初诊。因其发热、身痛、疲倦等症较重,不能起床来我们诊所面诊,电话过来诉说症状如下:圣诞节前已感冒,于四天前开始发热,服泰诺则汗出热减,但之后又反复发热,体温37.5-38.5度。西医检查没有并发感染,嘱静卧休养并服泰诺。伴有症状:畏寒、全身酸痛、乏力、头昏、头痛、鼻塞、咽干、咽痛、干咳、痰少,声音嘶哑。寐差。纳呆,便秘。舌尖红,苔白。因为她以前来我们诊所看过,我们了解她的体质,是气血偏弱的。根据本次流感的特性,拟方如下:银花、钩藤、淡竹叶、佩兰、桔梗、菊花、生地黄、丹皮、芦根、甘草、薄荷、羊角丝、人参等,五剂,每日服2剂。服药后,热减,夜间时有低热37度,身痛、咽痛除,咳嗽、有白痰,口干、乏力、气短,饮食改善,大便通畅。舌质淡红,苔白腻。右寸脉浮。证属气阴不足,表邪未净。处方一:南沙参、桔梗、苦杏仁、白薇、桑叶、麦冬、佩兰、青蒿、甘草、黄芩、薄荷等,下午服。处方二:小柴胡汤合生脉散,上午服。症愈。
鲜花(520) 鸡蛋(0)
发表于 2013-1-13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请问中医可以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吗?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 发表于 2013-1-13 09:53   a6 ~8 A2 B4 P+ C* Y
请问中医可以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吗?
1 B0 C" `( J, }
你好!桥本氏甲状腺炎我们治的较少,甲减的病人倒是接触的更多,整体来说,甲状腺疾病治疗难度较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18 22:20 , Processed in 0.26803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