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9-9-1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住在山里的小和尚,我又来给施主们说我的故事了》 第7节
. r- g, C) h8 q( q! g作者: 释戒嗔
( M% m& W) @& R( a4 B 1 C7 v' y' S6 U& C) D/ N
日期:2007-6-2 20:07:09
r' V7 D" h+ |" Z 今天晚上的故事会涉及到戒言,有些施主可能不知道戒言是谁,戒嗔特意把以前贴子里的故事再贴一遍到这贴,让大家了解戒言. k# I3 A" T! B8 A( z% e
* H- ~; |5 i7 E) T6 ~+ t! }
每个人都有犯戒的时候,出家人有时候犯戒的次数比在家人还多,因为在家人没有什么需要遵守的戒律。" ]6 ^ P, R3 _6 ]
所以用不同标准去衡量一件事情,产生的结论似是而非。
; ~, W8 t% P0 n, H+ T2 p8 e/ L 一个人名字其实和行为是无关的,叫戒嗔的有时候会犯嗔戒,叫戒傲的也有骄傲的时候,叫戒痴则常常痴迷,就是师傅那位叫戒烟的俗家弟子也没有把烟戒掉。4 E& ^* v0 ?$ h- H& m
天明寺唯一不会犯戒的就只有戒言,戒言并不是哑巴,它是智恒师父养的一条土狗,它不会说话只会叫,有时候狗能做到的事情,人确难做到。; @, f( q1 B; |# h
戒言很胖,有香客根据戒言的体型质疑我们寺里人一定偷偷的吃荤,否则狗怎么可能那么胖。其实戒言确确实实是和我们一起吃素长大的,而且偏爱吃胡萝卜。
' k6 Y* E0 I* ^ Z5 P _ 其实每个人所不知道的事情很多,用一知半解的思想得出的结论,也未必是正确的
# U6 W) C+ i2 w 我们也没有去向香客解释戒言很胖和吃荤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你去向他解释的时候,他反而又可能去想,你可能是心虚,要不为什么特意来解释呢?" f5 D0 s3 [4 v
戒嗔其实还有一个丢东西的毛病,还好寺里地方并不大,翻来翻去总能找到,如果实在找不到就只能请戒言帮忙了。
7 V/ S- X$ f- H 戒言虽然也能找到东西,不过行动也不神速,可能吃素长胖的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虚胖的。5 t$ l" p D5 G: m( ~
闲来无事时候,戒言和戒嗔会在坐寺门边上的山石上,远望山下景色。
, @ T- I/ [3 I$ P M1 q7 } 香客临门之时,常常会拉着戒嗔问事,戒言则在脚下转悠。! G- x" e8 ?, N. ~
有时候长老在侧,香客便会撇下戒言和戒嗔直接向长老问事,戒言和戒嗔依然似无人之时一样,坐于石上。
7 w4 _+ V4 T$ r5 X 有次香客问长老,我如何提高自己的修为?+ f3 f- y& h6 \1 T: [
长老回答,如果施主眼中并不只有那位看起来身份最尊的人,而是把两人一狗都看在眼里,修为自然提升了。/ n' K% P: q0 X& C
0 V5 e- O# }2 B9 U, _日期:2007-6-2 21:17:06
% o% Z; H$ M% U 晚上的故事到了! x, W6 K$ C/ M
+ n4 {9 @) p4 [5 G 和尚也是凡人,也是会生病的,我们有时候有点小感冒什么的,就在寺里吃点药,病的比较严重的时候也要去山下看医生,
& }4 c% U! R: _3 ], _ 淼镇的卫生院规模不大,只有四名大夫,其中有三个大夫都是女施主,所以我们只能找一位姓沙的男大夫看病。( p' c- J5 D1 j3 e
沙大夫人很好,医术也很高明,有几次智惠大师病的比较重的时候,他就跑上山来给智惠师父看病。
7 ^* |5 i. i# l' v, A, `* B 寺里的人都喜欢沙大夫,但是戒言很怕他,每次沙大夫靠近戒言的时候,戒言就使劲往后退。" u; J9 Z7 _/ V' P9 O, w
我们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有次戒傲师弟说,会不会是沙大夫的名字让戒言害怕?
l* s- J& }$ z9 j$ l 沙大夫曾经向我们解释过他名字的来历,
! V( J; s* i9 m: B, m3 L 他出生在一个清晨,而他儿时的第一声哭泣伴随着破晓时分的一缕晨光而来。
- d8 f- p* A4 [5 r* e# t 沙大夫家里三代行医,医生这个职业和普通职业的最大不同在于,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关乎人命,沙大夫父亲对他的要求及其严格,他希望沙大夫做事可以一丝不苟。
; C/ X: c0 j* ~7 G 所以沙大夫的名字叫沙晓苟。) J) P/ @, ]* e8 j ~+ H4 ]* _; W
戒嗔很想向戒言解释,沙晓苟这三个字和杀小狗这三个字只是音同,其实含义是相差很大的,但解释不解释戒言也是听不懂的。
+ \2 \9 o) N0 e# D7 q+ l 其实人名字怎么会让狗害怕呢?何况戒言虽然很聪明,但毕竟听不懂人话。5 _+ f# ~9 z; s0 D% N7 s- s( S1 b
虽然戒言不喜欢沙大夫,可是沙大夫却特别喜欢逗戒言玩,也许是大部分人都有争胜之心的缘故。沙大夫不管怎么讨好戒言,甚至有次拿出了犯戒的食品给戒言,但是戒言始终都不喜欢他。
( e) F# x x$ C& {8 E O + x/ }2 m3 c$ z4 `& e- W
缘分是很奇怪是事物,有人一见如故,有人如何努力也得不到认同。
7 E. u j% b3 p: b* S 得不到的缘分不如放弃,忽略了手中缘分才真正可惜的事。! v' Y6 _# r; E3 m, K
5 e2 E# X4 U: c+ T. B b日期:2007-6-3 13:28:098 J% r0 r- V& B4 Z5 O( Z! _7 F1 M, J
作者:四毒 回复日期:2007-6-3 11:10:05 ! w& f' P# O& X, y- e
小傅父,借6.1之机,想问一下。为什么我们童年的时候,很喜欢玩沙、玩水,成年后,就慢慢的不玩了,是我变得世故了,还是周围的小朋友成长、世故了,于是就因为找不到游伴,也就放弃了这些童年时认为最好玩的事物呢?" w) H& L3 ?5 s6 G1 F
0 k$ `: w, c! k* s, T; [2 a5 _
中午的故事回答四毒施主的问题
6 ^1 C8 t' |2 R0 h: S% F& [
- b& w9 E3 X' C* t6 } 戒嗔小的时候也有玩具,山里的孩子,玩具很简单,是一个木雕的小人,那是戒嗔小的时候父亲做的,戒嗔的父亲并不是木匠,所以做出的玩具其实很拙劣,如果不告诉别人这个是什么,估计他们也要猜上很久。
4 j% @# _& M- @ 孩子的眼里没有贵贱之分,当然也不会在意玩具的质量好坏,戒嗔很喜欢这个不像小人的小人,整天拿在手中。0 T' @ ]1 H# U) K R7 W
那年进寺里的时候,戒嗔什么东西都没有带,只带上了它。) _4 r5 x( {, {2 `2 l! E$ U4 [
很多人走进寺门的那一刹那,都以为自己从此和尘世隔绝了,然而即便是莲藕内心真空之所,也有根根柔丝穿过。
( e; p+ E9 N5 w5 V, e 戒嗔还记得把那个小木人放在枕边的情景,只是不记得,是哪一刻它掉到了床下。
- n7 O/ k- O3 t6 ?. D$ K$ V8 ? 过了很久,有次扫除,哪个夹杂在戒嗔床下书堆里的小人忽然掉了出来,洗去沉积在小人上厚厚的一层灰尘,这个小木人依然不像个小木人,一切仿佛不曾变过,只是对戒嗔来说,对它的感觉,已经不再是一种喜爱了,变成一种奇怪的感觉,有种追忆,有种思念,脑中不再是儿时终日不离手把玩的情景,记忆仿佛更远,有幅画面从心里走过,是父亲把它交给戒嗔的那瞬间。
- Z0 R* [8 S3 @ 戒嗔曾经以为自己离开过,却不知自己一直在这尘世间。. Q$ b0 `: h8 j# ?; D3 V& O2 U& h
它没有变过,可是戒嗔变了。7 W# z7 w$ A& R2 ~' W
5 S% ?$ I% F7 k/ ^9 x* Z" ?% v) G# F
日期:2007-6-3 21:00:58
R+ i) Y4 {" i: a 前几天一直提到两个小师弟,怕施主不太清楚他们的事情,特意把以前的故事贴过来。
; ?: X1 }- }- N. ^% M3 Q
! l: X& n" F x; d1 g+ t 我们天明寺不是一个香火很旺的地方,但也会有全国各地的香客过来进香,我有一个很调皮的小师弟叫戒痴,今年只有十一岁,比我进寺的时候还小,他平时很调皮,智缘师傅经常说他不像修行之人。+ D4 a: V! ]+ e9 G5 A3 m) Y
前几年附近开发了旅游区以后,开始有外国人来寺里进香,刚开始那些外国人进寺,几个年纪比较小的弟子,比如戒痴,就会像看“如来”一样看他们。
$ k6 L! s' {$ j; e; X, o$ P" | “如来”是淼镇里蔡施主家养的一个猴子,我们从来不敢告诉师傅,我们叫蔡施主家养的猴子叫“如来”,师傅一定会骂我们不敬的。
5 f2 \8 Q7 q0 w0 y) ~2 r 当然敬或不敬并不在口头,有人向鞠躬行礼的时候,未必心里尊敬你,也许只是畏惧。( s: h/ s* w1 @# }1 C
这位蔡施主也不是昨天告诉大家的那位卖水果的蔡施主,就好像施主们在寺庙里见到的戒嗔也未必是网上写故事的戒嗔一样。
( I8 ]4 s# h6 c% r7 D$ F 也有日本的香客来寺里进香,戒痴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词,居然叫他们倭寇,恰好被智缘师傅听到了,狠狠的骂了他一顿。
& E3 o( | w+ g+ G3 P9 q 有外国人,不过香客主要还是中国人居多,毕竟我们不是什么名山大寺。4 q7 H* z6 B# G0 a
有位姓李的太太,这几年总是来寺进香,每次都会给不少香火钱,师傅们对她也比对其他香客好,也许这就是在佛堂前走动的修行者和佛堂在端坐的菩萨的差别,出于淤泥的莲藕依然有一层层薄薄的外壳要被染黑。# C3 @4 {7 D0 ?- c7 s2 Q, \5 |
李施主有时候也会拉着师傅聊天,我们知道她先生是城市里做官的,总会遭人嫉妒被写匿名信揭发他的种种事端,她每年都来寺里许愿求佛保佑。
5 Q# e6 \) g# l 师傅指着寺庙的院子里对李施主说:“愿佛光可以像庭院里的阳光一样普照到施主吧。”' R8 ^' n3 S n8 t
李施主很满意的走了。
2 s+ e* r7 S# V8 e( D D 下午时分,戒嗔走到屋外,发现庭院里的阳光虽然强烈,但总有几处角落无法照射到。
, a, W c0 m0 W 师傅说,如果想被阳光照耀,就只有站在庭院中间,如果一味的躲在角落里,佛也没有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