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34)  鸡蛋( 5)
|

楼主 |
发表于 2005-3-1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 l; Z9 Z& Y( c' \+ k: H, D" t P. a) X% ^! O+ c
, h* k0 K, w4 ^/ L+ Z% n& G; }$ I6 d. ]" b# ]
老郑和两个新来的中国人合租了一套公寓,其中赵京和他还是同系,关系自然就亲近些。最初几天,门路不熟,买菜都不知道上哪儿,两人就经常一起在外面买洋人的快餐。要说老郑一直就在口福乡里浸大,吃起汉堡包和比萨饼,就好比去重大东门外吃了个锅盔或者松糕,哪里就算是饭呢,几天下来,不知是饿的,还是馋的,只觉得一种穿心的欲望,一定要去中餐馆。) R; P, l! a& s. L$ y1 H4 h7 A; X
5 [* S2 m& O# j0 P9 P
) L7 Z" s: q( \! n
$ I) a* w0 E/ _3 M% V# R ^在这种情形下见到老乡,老郑真有点泪汪汪的感觉了。他的老乡吉祥,却打了个小算盘。原来吉祥老婆正在中餐馆打工,他琢磨把两人送去,正好可以敲一笔小费。他殷勤地送两人去了餐馆,一则不愿意破费,二则四川人讲义气,这种“坑”老乡的手段也实在让吉祥很不舒服,到餐馆门前,吉祥编了个话就溜之大吉。
9 f% M5 f) i- _6 y% ]: h/ z
" l/ T+ p" A4 u) Z' ^; @# x
, Q6 ~8 \, {# V! c& n
/ Y) C! d6 q/ b$ q) ?( n! h! Y3 `老郑和赵京进了餐馆,早有吉祥老婆接着,茶汤侍候。老郑叫了青岛啤酒--他在国内不喝这些东西,但离家十万八千里,他也想不出别的方式来犒赏、或者说安慰可怜了好几天的自己。他另外点了几个家乡菜,味道似是而非,但到美国几天,终于有了吃饱喝足的感觉,心里感慨,人到三十岁,口味就不可塑了。
X# \' h( g2 \4 w- \% Y
: m! W+ c& |" b' N& T 6 G6 y" m; C+ z/ P* g, t
: D. {2 M' }# p7 A1 i/ l, S: b
吉祥老婆看两个冤大头花了五六十块,等他们结帐,就喜滋滋地送了账单和签语饼来,又特意多说了几句好话。老郑等她好容易走了,才问赵京,听说要给小费?给多少?赵京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上了清华,一副见过世面的风度,却从来没出过北京一步。他思忖半晌,说,小费就是零钱。两人把身上的钢蹦儿都搜出来,摊在桌上,大大小小,有黄有白,看上去也有一捧。赵京说,括特(25美分的硬币) 留着,洗衣服的时候还要用呢。两人又伸手把括特拣回来。
0 ]2 R6 |+ A5 l: L0 E
5 S4 H& q+ b1 R8 M! L8 H
, Z+ Z' U9 f" }# P# C& R# V" P7 c L. Q& G9 o5 H' T! W' ]
等吉祥老婆再回来,见桌子上只扔着几分钱,气便不打一处来。叫了bus boy一起冲到停车场,忘了两人都没有车;老郑和赵京从另一个方向,心满意足地走远了。/ d( T, p* X* T, v
5 V" i8 I$ ~1 E2 i4 s6 \+ _) X# \ : x) G* n4 E- d# O/ G
% _9 @- X: b; x5 u- a吉祥老婆回家数落吉祥,越说,吉祥就笑得越厉害。也幸得没从老郑身上榨出油水,他算计老郑一场,气一直就有些短,自后就主动带着老郑买菜什么的,一来二去的,还成了很好的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