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38|回复: 1

五僧一居士的佛化家庭!达照法师一家的稀有佛缘!

[复制链接]
鲜花(6) 鸡蛋(0)
发表于 2020-2-6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五僧一居士的佛化家庭!达照法师一家的稀有佛缘!
' O0 e, [  ^& q# ]; e/ v
) S7 ?% ~- u, z: z: Q; x这次到温州参加达照法师的禅修体验活动,真的是很殊胜,很难得。其中之一,就是目睹了法师全家五僧一居士(法师以及法师的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先后出家,老父亲居士多年,住在寺里吃素念佛煮饭,种菜烧菜,服务四众。)的聚会。据法师身边人讲,法师的兄弟姐妹平时为弘扬佛法四处奔波,慈悲度人,多年没有聚在一起,今天得以因缘聚首,真是法喜大众,激励学人。正如法师诗中赞叹他的佛化家庭“一道佛光照我家,浮生幸得五袈裟,流缘漏尽伤心事,任尔天涯到海涯。”关于法师及他的佛化家庭缘起之事,法师专门有文字记述,现转载如下,以法喜我辈有缘学人共沐法雨,精进求道,早证菩提,服务大众。
  A2 X4 m2 V+ j
& U1 c  g$ b" p  Y
鲜花(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0-2-6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法界众生 于 2020-2-6 12:05 编辑 ( k. S+ D. I/ {. }/ P% m0 T

3 p+ T2 J4 B  m5 A  _) P$ C3 G4 B五僧一居士的形成,并非同时顿现的,而是经历了不少风雨因缘,不过最早出现的僧相就是我。很多人都会问我为何出家?我告诉他:“为求佛道,了脱生死。”这是刚出家那段时间所作的回答。后来又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出家?”我告诉他:“与佛有缘,随缘而已。”这是出家三年之后所作的回答。现在还有人问我:“出家为了什么?”我有时借古人语:“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还得入其中。”有时借今人语:“换一种生活方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此不一而足,实是方便应付。然而,夜阑人静,垂帘寂坐,扪心自问:“究竟有何所求?有何所乐?”这就远非一言半句能说得清楚。
6 ^3 q! w% h+ w' j- Y. e# S8 y
& Q& `( D% F/ M- j: [但简单地总结一下,大约有三种比较直接的因素促使我出家:一是奶奶的预知时至往生,使我们对佛教佛法有个好感,从而埋下了信仰的根子;二是出家前一段时间在家里感觉头痛,到寺庙里去就感觉好些,有时候就到寺院去帮忙做义工;三是出家前看了两本书,一本是《觉海慈航》,另一本是《阿弥陀经白话解》,解除了我对“人生就是苦海中一叶孤舟”的疑惑和焦虑。我的出家让我都感到奇怪地顺利,想起来常常会觉得都是命运的安排。说实话,刚出家的时候是想不到的,那是只觉得命运都在自己的手里,都是我今生努力得来的才是好东西。
7 H, T9 C3 P+ U0 p2 o+ b# y
. t) K" m/ G$ X0 {) E9 R4 d) J8 J1、姐姐的出家因缘4 w3 G: _! {* S& l- Q  S% M

9 f& P0 V) \2 C. J# h3 X  t9 P但在我出家后十五年,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人生路,发现为什么出家这条路会走得如此平坦、如此踏实、如此感激、如此顺心、如此美好,一定不是我个人的能力所能决定的,真是想不明白那时候才十六七岁的我,怎么可能选择这么好的人生道路呢?有时,我常常跟人说:我不知道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我有没有做错事情,或者究竟作对了什么,但我非常肯定地知道只有自己“出家为僧”这件事情是真的作对了。假如还有来生,我一定还会选择出家为僧啊!9 l* a, T& Z2 ~+ U9 G# K
: K! g" d" D( b7 x8 \7 K( @

* K% `6 A- W5 p: q; r" ~) G1 v* c- ]9 ~% a- n& u( K5 e  e

& R: g- f8 S$ w( R" S' K我出家的第二年,我姐姐就出家了。当初我刚刚出家不久,有一次姐姐跟我说:你不要出家算了,这么去出家给我们家丢脸死了。她的意思是说我出家会遭人笑话,所以感到脸上无光,就怂恿我妈妈让我别出家了。可是妈妈在心底里还是有些许支持我出家的,尽管她嘴巴上很强硬地说不让我出家,可她心里多么希望我能够身体健康,存心行善积德啊!所以,姐姐说我出家给家里人丢脸之后,我就心里老大不高兴,以后我出我的家,她管她的在家,河水不犯井水。
% Z5 ?( Z3 _9 S2 K9 u
' X& Y8 {( x8 Q& w6 o没想到第二年有段时间姐姐在家里很烦恼,天天躺在床上不起来,妈妈也为此操心得很,终于有一天叫我去劝劝姐姐,不要这么难过。我说姐姐不喜欢我出家,我就不管她怎么烦恼。妈妈好说歹说,终于劝我回去看看姐姐,我也就怀着试试看的心理去了。
7 ]7 B6 \" S  K$ e. G5 C6 L; P. |' ^7 Y4 v# ~; N
到了家里后,我在姐姐的床前座下,开口就问姐姐:“近来有没有念《大悲咒》啊?”姐姐说:“烦都烦死了,还念什么大悲咒!”她看到我来,本来躺在床上的,就把身子挪动了一下,半坐半靠着,无精打采的样子。我接下来就把刚刚出家一年的学佛体会和佛法知识全盘托出,说:“是啊!当初释迦佛就是因为人生太苦才出家修行的,人生有三苦八苦无量众苦,佛就是觉者,自己觉悟到了人生是苦,解脱了苦的束缚,而且还教导他人去解脱一切痛苦,所以数千年来要想真正根除痛苦,彻底消灭一切烦恼,就必须学佛修行才可以啊》”说着说着,天都黑了,我还是倔犟着要返回寺庙,不想在家里呆着。最后临走前,姐姐说:“明天我到你庙里去玩可以吗?”我说当然好啊。妈妈看到了我们谈话的高兴样子,她也放心了不少。
" X  i' _2 i1 ~  t
6 l- A: C) C& e1 n# K1 A2 a2 ~第二天上午,姐姐真的素装打扮来看我了。在我印象中,长这么大,就是那次记忆中的姐姐真的非常美,那种古典淑女的美,那种刚刚二十周岁天真浪漫纯洁无瑕,让我常常觉得姐姐原本应该是个美女,后来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巩俐,感觉那时候的姐姐神态很相似。她看了我之后,我留她在寺里吃午饭,吃过午饭天气又有点热,我就让她再乘凉,我陪着她一起乘凉一起聊天,偶尔也听听达寿师父的开示。我讲了很多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妙庄严、殊胜无比。也讲了很多娑婆世界的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 Z$ `# ?: J  {( i8 C

# ]( a6 Z- ?: p8 [" r  W终于,她的菩提善根在慢慢地发芽,在法雨的滋润下,开始有了一丝丝生机,也想学习《阿弥陀经》了。这么一来,就得在寺里小住几日。大概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姐姐就背会了阿弥陀经和其它一些简单的经咒。在边学边聊天的过程中,我也不知道灌输给她什么想法,她居然提出来要到女众寺庙去住几天,我就介绍了真如禅寺给她暂住,跟随了真师太和她的徒弟一起。没想到,她这一走,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回那个烦恼的世俗之家了。: G* @1 t7 P* {6 H& p
1 J$ ]: S3 D: Z
姐姐出家后不久,就学会了早晚功课,每天还要做小工拌砂浆,她师公给她取了个法名叫则明,后来她师公圆寂了,圆寂前就把她交代给另一位法师,重新又给她取了法名叫门道,好多年后才去云门寺的小西天受了三坛大戒,说来凑巧,那是个二部僧戒,我弟弟也是同时在云门寺受戒的。/ b: K% _. k! C0 i9 }
6 h7 O9 C& Y$ V% D* a# W
2、弟弟的出家因缘
. N  I1 P/ L( c( f' p/ A+ U9 M3 V1 A3 j6 a
说起弟弟的出家,还真是有点戏剧性的。- ^2 Q) G$ A+ y: i8 n8 X

' D8 ~! C" B3 o' [$ I+ @) Y( _有段时间我一个人住在小庙,有时候中午吃剩的饭,到了晚上就炒热了吃,有两次不巧被我妈妈看到了,她觉得我这样吃剩饭对身体不好,于是想到了叫我弟弟放假的时候就来寺里帮我煮饭,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弟弟来了寺里之后,很快就融入我们早晚课念经唱赞的生活,过不了多久,就萌生退学出家的念头,我妈妈虽然口头上不同意弟弟就这么出家,但也没有过多的干预。后来弟弟就跑到七甲寺我师父那里,正式准备出家修行了。
) P0 `( {$ Y' D6 M/ W
, b; y# w4 c. i6 z$ G0 L3 v8 ?8 |
4 l& h1 F; h& i
  j0 C3 I$ q) ]* `
然而我二哥听到了我出家就已经不太愿意,但因为我在家头痛,在寺院里就舒服些,他也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可是到了弟弟也想要出家,二哥就极力反对百般阻挠了,起先是电话呵斥,又劝我妈妈阻止弟弟出家,最后无技可施之下,直接跑到七甲寺把我弟弟拽着回家。记得师兄们跟我说,弟弟被我二哥拉回去的时候,一边哭一边喊:师父,我还会回来的。那时候他才十六岁吧!) o' D/ }; @$ O( Y, d

' T" K& `2 ~/ F5 [+ B7 y4 e+ o  g弟弟回去后,又去读书,可这次回家他的成绩突飞猛进,好像开窍了似的,还参加过县里的数学比赛,并获奖了,所以,他的老师同学对他都很好。后来因为二哥生病去世了,爸爸和妈妈在家乡盖了个小庙,弟弟就天天帮忙修建,等那个小庙盖好了,弟弟又再次到七甲寺出家。可是这次我劝他不要出家,理由是:出家不容易,末法时期做好出家人更难,做不好罪业更重,还不如不出家的好。他说:你都出家了,你出得不是蛮好的嘛,你可以出家,我怎么不能出家呢?话说的也有理啊,所以我没有阻止得住,他终于也“辞亲出家,剃除须发”了。师父给取了法名为“达空”。师父说:“《心经》云‘照见五蕴皆空’,先是照,然后空。”" d$ D# ]9 ~4 L

  _, }( E( }, O' \. }5 X7 d3、哥哥的出家因缘
; {7 ^9 y$ O/ J& S6 r. f
- H" [% \3 T% g8 R9 A在弟弟第二次正式出家前,我哥就出家了。* J: x) C* X0 E5 ^

- I/ I: |9 K  y% C/ S6 N  k他以前是个宰牛的屠夫,后来被一头母牛和小牛犊感动了(故事另外再讲),放下屠刀,改行经营。有一天到南京去看我,对我说:小时候看到家里自己种的菜长得好看都会很高兴的,现在就算是把高楼大厦全都给我,我也感觉不到快乐了。我还连连赞叹不已的说:你的思想已经有所觉悟了,将来一定会好好学佛修行啊。没想到他离开南京之后就去住山,准备一坐不再起来,直到阿弥陀佛来接引去西方就成。这样失踪了好几年,直到后来听说我在大罗山住茅棚,他才想到了这也许是人生最应该做的一件大事,不远千里来到了我住的茅棚。
) {) E, H) r  ?3 P9 ^
6 A4 R1 |, W: M. @他来了之后,恰好北京的同学写了十八张纸的长长一封信,劝我下山去中国佛学院求学,说是那里的学习条件极好,学院规矩非常严格,很适合年轻人修学佛法。正好在自己修道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于是冒着雨下山。哥哥送我下山,他自己却住在比我住的更加幽静更为破旧的茅棚了。' C+ z* ^1 Y3 x2 a! \

# w% h& @/ f6 `9 g6 Z0 x0 k) |# P在我离开深山破庙的前几天,我们俩躺在山岗上,静静地交谈着人生世界、宇宙真理,照着暮春的夕阳,微风吹来阵阵青草纯洁的花香,看着天际浮云苍狗,蔚蓝的天空如同透明的蓝宝石,镶嵌在眼睛所及的太虚中,两个亲兄弟在佛菩萨慈悲光明的照耀下,温馨空灵而陶醉,不知道这是轮回中美丽的音符,还是自性里无与伦比的展现,在我生命的瞬息之间,成为难以忘怀的风景。他说他现在终于找到了归宿,这样的“放任天地间,掬泉煮新茶”是他最理想的生活,这样的“无为物所累,坐看云飘然”是他最安详的点缀。+ G! w+ Z- J7 ?8 j8 ]' t2 D8 u" y# E
% f& g, t' R8 [* c
等我从下山、报名、考试、录取、上学之后,回来才知道他已经找到了我的师父,也请我师父给剃度了,法名为达贤。师父说:不能成圣,也要成贤。曾经消极的我,写过一句话:成师做祖非我愿,一句弥陀度晨昏。朋友看见了连忙说不好,还帮我改了几个字,说:成佛做祖师本愿,一句弥陀密密持!/ V( D4 G! S3 V. \; h

) ~: Z2 c0 g" C$ _( f" i4、母亲的出家因缘
7 e' f! p5 a. j  t% }# u) N8 K# K9 P% O4 G3 A8 N+ }
虽然姐姐的出家可以算是我怂恿的,但是哥哥和弟弟的出家都是我劝阻也阻不了的,妈妈想要出家的时候,我也极力阻止过,我说她年纪这么大了,出家修行更不容易,习气又多,身体又差,到时候只能靠常住僧团护持,慧难开发,福又损失,真是两头落空啊!可是妈妈自己心里有谱,不怕我对她的阻拦。她说自己十二岁就发愿要出家了,那个年代佛教道场很少,而且有些人都在破坏佛教,所以有愿难成;如今自己五十年前的心愿都被你们这些孩子们实现了,难道慈悲的佛陀都不能成全我藏在心里五十年的愿望吗?况且,你们都走向佛陀的路上,怎么能落下我呢?我当然也被母亲的理由所感动!
( ^( _' d0 q* ^! k- H, F3 U( H( y8 ~) u9 l7 @- n
, w; P: j( X. F, |2 j7 I

. }3 t- ?+ }3 {& N* z想想她当时要是出家了,我也不知道会到哪里去投生了,那我宁愿她不要出家,起码她会支持我出家修行啊。不过,时代的苦厄、家境的贫寒、因缘的复杂、命运的多舛,使我母亲受尽了人间疾苦;养育七个孩子成人,未到中年就有皱纹的脸,在单薄的农村更显风霜斑白;刚强好胜的性格,经历越多越是坚毅;流干了泪水的眼睛,倍见岁月之沧桑。所以,我们从小就陪着妈妈吃十斋,还经常听我妈妈叹息道:前世无修今世苦,不如趁早去修行!从小她就觉得出家修行可能会避免许多世俗的烦恼和痛苦。因为她四岁时,我外婆就辞世了,十六岁时外公又离她而去,剩下唯一的亲姐姐,又在不到二十岁时病逝,所以妈妈从小就特别跟佛菩萨结缘。  i# Z3 F1 Z; R0 T8 m: p

" q) c8 t% L- s3 Y! Z. v; b7 j我妈妈的小档案:十二岁自己想出家没能实现,十八岁父母亲人全部离去,随后嫁给我爸爸,二十岁生了我大哥,中间陆陆续续生了五个,最后在四十岁生了我弟弟。奶奶的临终预知时至和念佛,使她更加深了佛法的感情。我们几个兄弟姐姐的出家,又更进一步促成她对佛法和佛教的皈依投靠,可以说从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灵中,她已经彻底靠倒在佛法里。更加难得的是,因为我出家后回家去看望父母亲,基本上是不过夜或仅仅只住一宿,为了能够多留我住几天,妈妈居然想法子在家的附近盖了一座寺院,花费了爸爸、弟弟(那时还没有出家)们五年的时间精力,结果她发现还是留不住我。最后,她说:我留不住你们出家的步伐,那我总能追得上你们出家的脚印啊!
- w$ S  X3 m4 x* K' Q) `4 A: M0 {: E$ I( h" w5 S1 m0 [& [
话已到此地步,哪里还有不赞同妈妈出家的道理呢?!因缘殊胜,她以超过六十岁的年龄出家,居然还能够在出家后受了三坛大戒,成为如法的比丘尼。五僧最后一个受大戒的就是我妈妈了。真是:
( C7 j4 I# T" D6 k- p; A4 d* ^3 A6 y9 F, ?7 V( D
一道佛光照我家,浮生幸得五袈裟,流缘漏尽伤心事,任尔天涯到海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6-15 17:11 , Processed in 0.12283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