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77|回复: 7

雷氏兄弟的故事(译自2014年8月9日温哥华太阳报)

[复制链接]
鲜花(12) 鸡蛋(0)
发表于 2015-5-30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背景:去年,我在看EDMONTON SUN的网络版时,看到了一篇链接到VANCOUVER SUN上的文章:http://www.vancouversun.com/life/Battling+enemies+overseas+fighting+racism+home+front/10102969/story.html。看后深受感动,遂有心翻译过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但真正做起来时发现自己水平实在不高,“信达雅”更是提都不要提,就放下了。前段时间有些空闲,就又拿来试试。我很想给文章里的华裔还原他们的中文名字,但自己不会粤语,就GOOGLE了一下,意外发现
4 r( \( j' W) s& ^& [9 n世界日报在2014年8月10日9 R6 I0 [8 `1 ~8 m
也介绍了雷氏两兄弟,部分也译自太阳报,不过感动我的那部分却被去掉了。所以我还是把自己的翻译拿上来吧。我最终还是保留了他们在原文里的名字:WEE TAN 和 WEE HONG LOUIE。之所以在名字问题上纠结还因为看到电视剧MURDOCH MYSTERIES有一集里的华裔也都是中文名字,而剧情的年代就是雷氏兄弟的少年时代,我想也许那时英文名字也不允许吧。
8 A0 ?  z8 y8 L8 U# l: ^
% M1 ^! s" L5 s; `这是原文的作者GERRY BELLETT
9 C* O, p; v0 T  t" H  |, ?  L1 n# |) E, e9 x/ f$ `0 t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方的战场: L* |$ M$ L, z! i
雷氏兄弟的故事
) Y+ r* S; V' s  zGerry Bellett, Vancouver Sun
" m* V! {( p4 B+ A3 M- x/ D
, c1 v" Y7 \# X( l而这会儿正躺在床上的英格兰的绅士们日后会觉得受了命运的捉弄,后悔没有来到我们的战场;而且在以后所有的圣克里斯宾节,当哪个跟我们一起打过仗的人说话,都会提醒他们,自己够不上一个大丈夫而自觉羞愧难当。
6 ~7 I4 h2 Z+ J5 \. ~, f. v0 d                                                                                                                        -摘自莎士比亚《亨利五世》中的亨利王在阿金库尔战役前的不朽演讲。
. p% r  A4 f; |+ X+ c4 h, Q
象莎士比亚这部名剧中的亨利王和他的士兵一样,来自Shuswap的雷家两兄弟和其他勇士们也在战场上成了出生入死的兄弟。
( {" A  P$ }0 J+ N1917年,在不愿上战场的人们还在制造征兵骚乱的时候,雷氏兄弟却决然的追随着加拿大军队,为这个拒绝给他们完整公民权的国家,为这个视他们为下等种族的国家战斗,这是无法不令人惊叹的。雷氏兄弟是那几乎不为人知的300左右自愿奔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的加拿大华裔中的两个。这些勇士本可以顺理成章的利用种族做为挡箭牌。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位于温哥华哥伦比亚街555号,有一个加拿大华裔军人纪念馆。创始人之一的Howe Lee上校说,“当时的加拿大政府将对华裔免征兵役作为拒绝他们公民权的一种手段。如果一个外国人为了一个国家上过战场,他们就可以获得这个国家的公民资格,这是被广泛接受的。雷氏兄弟并不是外国人,他们出生在这里,但是这没用。他们还是被免于兵役。因为政府不想给华裔公民权。”& [  Z0 e& X' A' z
% ], S! ]* V  N0 u7 k- J: d/ w1 c3 @
在博物馆的一个小房间内,有这兄弟两人的照片和一些从西线寄来写在军用信纸上的家书,还有WEE TAN从法国带回家的钢盔。照片上是两个身穿军服的英俊的年轻人,平静的流露着自豪。尤其是WEE TAN,他稍稍侧身而立,双肩挺直,带着一丝微笑,这微笑如果不是因为满足,也会是因为想到了他为了披上这身军装而经历的一切。
/ G+ w8 ]8 x5 e( }9 t
. p# I) b# B$ N" v+ J6 jWEE TAN LOUIE! a, ?/ N; {3 F2 n4 N! D) N

9 \* E% J0 P" S4 l! ?
  z5 f% C8 V! _7 M" dWEE HONG LOUIE% L9 J% w, L6 ~
. N- v, ~" E1 J% z2 T5 v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1917年的时候,WEE TAN 28岁,他试图在KAMLOOPS参军但因为不是白人而被拒绝了。于是他买了一匹马,在严寒的冬天从KAMLOOPS出发到卡尔加里看看那里的军团能否接受他。他翻山越岭的走了3个月,终于在1918年的2月份,加入了加拿大第10步兵营,接着开拔到了法国。
  a( F- }! q+ u9 m/ q' W( M
0 s, G$ U$ q5 _4 [他是一个通信兵,经常在敌人的炮火下传递信息。他所在的营在那一年参加了在法国和比利时的多次主要战役,经历了最残酷的战斗。WEE TAN受了伤,耳朵也因为炮火造成了永久性的听力缺失。他于1919年3月回到加拿大,一个月后光荣退役。
( e% m$ b3 r6 a$ h  d2 m& k% P6 Z  y, }8 o8 K
他回到SHUSWAP的家,后来又去洛杉矶,波特兰和西雅图开过出租车。1931年遇到了Lillian,他的40多年的妻子。
% B$ \! c2 K3 W* U5 }6 \2 h. \7 d, F" u# ~' g2 m
Lillian,今年(2014)103岁,现在仍然住在两人在NANAIMO街的房子里。这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她说,“我丈夫当时在西雅图开出租,我是在他回温哥华休假时遇到他的。” Lillian不怎么出门,现在也不再亲自收拾院子了。“我摔过好几次” 她指着旁边咖啡桌上已从头到尾读过的报纸又说,“我已经订阅了60年的温哥华太阳报。”. M' U& b/ o8 D7 Y3 G1 l6 Y
# M0 c0 Q& }' N4 w' n. E0 ^
" j. G6 p5 \; w; j* j3 o% s" f- P
不知在加拿大还有多少一战士兵的遗孀健在,不过WEE TAN 和LILLIAN的经历可以概括在BC的加拿大华裔过去120年的奋斗和成就。Lillian的父亲是从中国来这里修铁路的,她的婶婶是付了人头税来的。而她的丈夫,骑马越过落基山,是名副其实的为所有加拿大人争取平等权利的英雄。1949年,排外法案作废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华裔军人的努力。这对夫妻成为了第一批投票选举的华裔中的两个。Lillian带着些许自豪的说,“因为我的丈夫上过战场,我是第一个投票的中国女人。”6 V, r" a1 ]# r

0 \" t( w2 k, H$ H结婚不久,他们搬到了ASHCROFT, 1959年又搬回了温哥华。他们有四个孩子,三个女儿,一个儿子,现在只有儿子和其中一个女儿还健在。她的丈夫谈过打仗的事吗?“没有,他从来没跟孩子们或其他任何人谈过,所以我也所知不多。只知道他受了伤,然后被送回来了。” Lillian说,“战后,他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在波特兰开出租,在CARIBOO也工作过。住在ASHCROFT时,还干过货运。”他是怎样一个人呢?“我丈夫非常好,非常善良,对孩子们很好,他已经去世40多年了。”一张全家福挂在墙上,WEE TAN在中间,妻子和孩子们围在周围。
$ u# v. ?+ h5 T+ B# ~' v# ^7 G" N) _( ]' g
! v, {% I3 J8 y( p  f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 t8 B0 `: W4 _; D$ c
WEETAN的弟弟WEE HONG比他早些入伍,1917年春天参军,做过枪手,无线操作员和司机。战后,WEE HONG去了芝加哥大学就读,毕业后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后来在安大略省ORILLIA买下一个无线电商店。当他申请营业执照的时候,却因为是华人而被拒绝。WEE HONG包好他的旧军服和参战奖章寄给了当时的总理MACKENZIE KING,并附上一封信说他为加拿大打过仗,战后却得不到一个营业执照,现归还军服和奖章表示抗议。他的包裹带着MACKENIE的道歉寄还给了他。他得到了执照,他的店一直开到1976年。今年(2014)ORILLIA图书馆准备把WEE LONG生平做成小册子作为一战展览的一部分。
UBC历史教授HENRY YU谈到当时的政策不允许华人或日本人卷入战争解释说, “他们不想让被剥夺了权利的人去打仗,因为他们不想给这些人完整的公民权和投票权。政府不想引起道德伦理上的争议。如果我们高尚到了为加拿大而死,就像我们已经做到了的,为什么我们却不能投票?正是推进这种争议的决心促使象雷氏兄弟这样的加拿大华人志愿走向一战战场,尽管老人们觉得这样的风险不值得。这些年轻人会讲双语,在这里出生,在这里受过教育,他们被视为架起两种文化的桥梁,平权的领路人。老人们不愿失去他们。”
- \% M7 q% c; i9 Z
+ d% v' }! s& [9 J9 C8 V
; |* p* N5 A* P, C. N& G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 s* K: V' E7 D! w, K3 X
“然而,政府和老人们忽视了这些年轻人对这个国家的感情,尽管这里有着针对他们的人头税,权利的剥夺和各式各样的歧视性的法规。这个事情表明了你被视为草芥但仍然可以相信你的国家。在那个时候,人们也谈论公平和公正,只是这些理想和华人,日本人,土著或印度人毫无相关。那么就只有这些人强迫这个国家实现这个理想了。最后还有一个最为不可抗拒的原因,就象莎士比亚那段关于大丈夫气概的那段话一样, 年轻人想要证明他们自己。这些住在BC乡村小镇的华人们是社区的一部分。他们去上学,和其他年轻人做朋友。但当那些人去为国而战时,他们却被留在后方。就是说,不许你去打仗,这意味着你不像个男人,这是奇耻大辱。他们是很难咽的下这口气的。”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全文完。+ p! q( D8 x! }, J' a2 y) O
9 p9 j  p6 n" ~- s& M
有缘人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义者见义,勇者见勇。
鲜花(116) 鸡蛋(1)
发表于 2015-5-30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勇敢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14 16:09 , Processed in 1.42702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