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34|回复: 1

[加国新闻] 加拿大勿将移民人才拒门外

[复制链接]
鲜花(70) 鸡蛋(0)
发表于 2010-4-6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作者:戴湖湖
8 ?( j; U3 F+ a* z3 w4 G' R/ X. \% H
47亿元的纪录性赤字是安省政府要面对的一个数字,但,省长麦坚迪坚称:"额外拨款资助高等教育"。3月25日,安省政府公布2010年预算案,专上学院得到3亿元注资,日托服务获得6,350万。没有大幅增加开支或减少服务,但公共部门面临冻薪,消除赤字的期限则由5年延长至8年。于是,今年9月就读省内各学院、大学和学徒训练课程的人数激增至二万人。
4 I9 i) b" K( W7 s* E2 z+ t安省自由党施政报告也承诺把据专上资历的安省居民数目从62%提至70%, 这将意味着增加70万人。麦坚迪除承诺加强技术训练之外,亦打算设立安省网上学院,改善有意进修者的就读机会。除此,自由党将致力于海外推广安省的专上学府,希望在5年内增加外国学生人数50%,即现在的37,000人增至55,500人。可见,安省要对教育出重拳。 * G4 r% K. l) y8 g5 i
* ~4 [/ ]! d; A* Z% U
一半原住民具高中学历 8 o) ?( Y. p/ M5 V7 O0 U# ~. ?
% h& ]* o% q5 |4 }0 z3 C7 \' Z
加拿大劳工市场将出现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改变,即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口将大量退休以及临时工作的增加,这两点对雇员和雇主产生相同的影响。多伦多道明银行一位经济学家发表文章称,高等教育变得极为重要,未来5年中,约有三分之二的新职位需要高等教育人才,然而,现在只有大约一半的加拿大人有这样的教育程度,这种情况急需改进,特别是对于中低收入的移民家庭。每10个加拿大的年轻人就有4个缺乏阅读能力,10所大学中有二所以上的毕业生没有相当的英语或法语读写能力,而现有的原住民只有一半的人有高中文凭。 & Z( b. W# m2 I' f# N" ]' E! g
( A' M( ?+ z" g/ Y" ?
精专人才流向美国
5 g& t2 ?/ k, X2 V" ]! s
% e; H4 s# m! K  f5 N' m" J那些最出色的专项人才到美国寻求发展的报道,常常会出现在加拿大本地媒体。近日,美国华裔商务部长骆家辉在"加强美国竞争力报告"中重申,美国需要能够让其他国家的学生来美求学和工作,使美国能够利用出色人才和杰出思维的移民制度。美国已推出改革举措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遏止人们非法或无证进入美国;第二是对于已在美国的数百万纳税并支持美国经济的守法者,要寻找合理、公平的方式让他们有机会成为公民;第三是美国需要移民政策,使其他国家学生能来美国求学和工作,使美国公司能利用出色人才和杰出思维。看来,真正的特殊人才的美国"绿卡",一般情况下不会成为太大障碍。至于为什么要到美国发展,专家们分析说,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加拿大的税收太高。那些华裔人才和他们的孩子也寻求多种途径到美国工作或读书,更有部分华裔学生以加拿大做跳板后转到美国读大学或其它。
8 x( j! ~  k( B! n+ L$ @* Y8 L
- W# J/ r; n' U( Q多伦多市议员候选人、平权会多伦多分会前会长黄慧文说,安省政府的施政报告表面看来很好,但却全无细节,未知何年何月才能落实那些内容,她指出,省府要推销高科技,又要推崇移民对社会的贡献,但问题是政府向来是只欢迎新移民带来的资金买屋买车刺激经济,却未有足够的拨款协助新移民安居,以及帮助他们取得本地专业资格的具体措施,从而帮助他们可以获得尖端行业的高薪厚职,而对于那些留学生毕业后定居加国,政府要在开拓财源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定居以留住这些人才。 ! y  X  ?/ c/ H$ X& w" `

8 H( Z2 V' v8 }) `, d" O" Q移民职场工作难
. F0 s5 V2 J, K0 |) O$ ]) R" V6 s6 i7 t5 a/ e; F
安省旅游及文化部 部长陈国治在一次华裔会议上表示"太多受过专业培训的新移民找不到工作,这对于加拿大来说是一个可怕的浪费。联邦承诺对此的作为是,联邦公民及移民部自在 2007 年发起成立"第一阶段外国学历转介办公室 (FCRO) ",并拨款 3220 万用于 FCRO 的前五年的运营,拨款770万元资助国内各专业学会开发、制定及设立外国资历评核认证制度。加拿大人力资源及社会发展部在全国设置了 300 多个服务点,提供面对面、电话及网上服务,帮助新移民了解职业要求,提供详细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推荐求职者前往相应的管制机构,提高雇主对雇佣海外资历的专业人员的认识,时到今天,认证工作已经开始正式实施。但是,联邦对此工作的表现平平、乏善可陈,以各省不配合为由,承认设立外国资历认证制度的工作,路障重重,短期内无法达到目标。& d2 s; V' g: X$ D+ d, O

# ]9 C5 Q+ \* \# Y其主要问题包括,联邦与省级公务员缺乏必须专业资格去评核各国专业水平,导致认证制度开发缓慢。部分声称具专业学历及经验新移民的原居地国家之内,并无专业水平监控及自律组织,令到加拿大有关专业组织难以作出客观评审。部分声称具专业学历及经验新移民,往往缺乏完整及可被确认的证明文件。联邦多元文化国会秘书、国会议员黄陈小萍说,她在30年前移民时,专业资格认证已经受到挑战,她在英国的资格获得承认,而在香港的资格却不被认可,各省之间同样存在认证隔阂。目前虽然政府已经增加专业资格认证的投入,希望打破各种隔阂,但动作缓慢得很。尤其是在语言培训方面拨给各省的款项,只被利用了大约四分之一。2 s6 q% z# I8 l% h/ A

; n5 r& h$ F$ c& }2 P' N% L8 s如此看来,大量移民人才将被埋没在加拿大职场边缘。而那些由于其它原因沦落职场边缘,影响职场进程的还有,驾车路试三、五次才过去的属平常,十次八次过不去的也大有人在。不算师傅陪练费、路试费、租车费,G驾照拿下来花费八百加元,时间至少耗半年的人。外加相当数量的选择重新读书,硕士、博士回头读社区学院,甚至成人高中的并非新闻,为的就是一张加拿大本地文凭;那些登陆多伦多一、二年后仍然没有选择好去向,或在家待业或去社区中心学英语。而对于具有医生、牙医、律师、教师、工程师、会计师等海外从业经历的新移民,在排外性劳务市场面前,从一开始就已经失去竞争的机会。要么转行打体力工,要么寻求海外学历的重新认证然后再去读书,毕业后有了资格再回劳务市场找专业工作,还不知道年纪增大能否找得到?而对于年龄偏大英语困难较大的新移民来说,这种学历的重新获得无疑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壁垒,更别提这类移民尽管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专业经历,在加拿大却没有用武之地。另外还有,加拿大特有的"内部介绍"和"本地经验"的阻碍。 . e( O: `  t5 y5 m) q( t- Q7 C' _7 [) w
华裔参政从政热情低
/ B7 n; e- j* L; e
/ E0 C' X4 h. y% D* B当然,作为移民的第一要务要学会适应与融入,更不宜抱寄居海外的过客心态,要努力跟其它族裔共同打拚,为建设加国而投身社会事务与生活中去。联邦目前的新移民专业认证工作迟迟未全面有效落实,加上政府机构要员少数族裔脸孔较罕见、国会议员中华裔比例不足,说明加国华裔在决策位置的声音甚至及不上本国印度裔。从华裔男子吴耀伟今年初无故被温市警察打爆眼骨,以及不少华裔抱怨在日常工作中遇到不同程度的,诸如长时间不给涨工资等隐性歧视。
; v3 \& p0 V0 W1 e: `. d' e! m+ p. M. d
知深媒体人士何良懋认为,探讨加国华人历史时,首要调整本族裔安身立命心态,不必谦让你主我客,而拱手送出主流社会话语权。相反,华裔先要肯定百年前先贤的垦拓努力,定位华裔正是参与促成加国组织联邦的重要力量之一。同时,加国华裔应以国家主人身分自居、自尊自重、积极参与并融入社区,以追求公平公义价值教育下一代,才有助改变外界对华裔移民的一些定型化看法。而如此这些,都应该是首先要让自己自强自立,努力拚博,其次才会消除那些隐性的歧视。创新研究集团执行长莱尔(Greg Lyle)认为,华裔移民对英文报纸兴趣不高,正可解释为本地华人参政意愿较低的原因。这种看法似乎片面,因为这次调查也显示,不少阅读英文没有障碍的华裔人士,中文报纸仍是他们阅报的首选。莱尔的上述观点反而说明,恰恰是英文报纸并没有给予华裔社区足够的版面报道,这种失衡不足以反映华裔族群的真实社会比重;同时也恰恰说明中文报业的分量与承担。
& ~; o8 c& I5 _
1 C) Q" c3 T8 }6 n; Y0 T. A在美国,目前有赵小兰、朱棣文分别在布什和奥巴马政府中出任部长。但不论是赵小兰,还是朱棣文,乃至现在白宫位居要津的卢沛宁,都是学优则仕型,并非经由选举打入政坛的。 # @9 o4 O+ x6 j  i
在加拿大,在华人出任加拿大各级政府官员中,有林思齐、林佑民、李绍麟出任省督和伍冰枝出任联邦总督等高官,这是目前华人参政成功的范例。现有陈国治担任安省旅游和文化部部长重任之经后,华人社区对他的关爱和期盼正在走向一个新的台阶。不过,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加拿大或美国的华人参选者,都有着这样的感叹。他们觉得不少华人观念仍停留在"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阶段,对于政治还是很冷淡,对于自己手上的那张选票不大重视。等到自身权益被侵犯时,却又怨天尤人。华人根本不像那些意大利裔或印裔那样,他们在投票日,就好像参加嘉年华会一样,把店铺和工作都放下来,去投自己族裔的参选人一票。
" F. ?$ C# U2 S6 M8 Q" k$ Q7 c0 `3 w
- o9 ?- i: ~6 i近日,看到2010年英特尔科学奖决赛入围者晚宴3月16日在华府举行。得奖者全部是美国的中学生,华裔与印度裔占半数以上,是典型的移民子女。0 g" {1 M8 f2 ^/ q9 S# a% |: P" |
& {$ x! i; I# u
笔者写至此想到,无论移民是蓝领或白领,不断接纳合法移民是加拿大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为如能结合这些充满活力且怀揣远大梦想与抱负的各国移民,加拿大的民主制度及自由市场的神奇效果会更加丰富与灿烂。但是,必须认真落实贴近移民的方向正确的教育、职业及财政政策等各方面改革举措,以确保能吸引并留住移民中的人才。如果是这样,也许加拿大移民群体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120) 鸡蛋(0)
发表于 2010-4-10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6-5 22:40 , Processed in 0.09203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