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56|回复: 1

转贴:分说十恶业果报 (一)

[复制链接]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0-2-21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hyr2006 于 2010-2-21 13:19 编辑 4 a) }! X' g" j/ l$ _
5 ?) y. H9 |2 z; g  G9 Y
一 杀生
8 E" i; Q" K6 T! h9 h  众生最爱惜的是自己的宝贵生命。不论是以强、中、弱哪一种贪嗔之心,杀害哪怕一条生命,也会使它遭受剧烈的痛苦。因此杀生的异熟果报尤为严重:由杀生而转生于三恶趣中任何一处,都需感受长达一中劫苦,或相当于人寿二百亿年的痛苦。假若从三恶趣中解脱,则生于何处,自己都需要偿还五百次生命,并感受短命多病等厄运。 # U/ x8 Z- q4 ?* d* g# q; i
$ A. Q$ A- ~5 @5 ~, O
  杀生感受异熟果的公案:曾有一次,目犍连尊者与华杰比丘同去海边,途中见一长着兽头、周身燃火的人,口中一边喊着“哎哟哟……”一边哭嚎,惨叫声传遍了整个山谷,同时被数以万计可怖的饿鬼围绕着,饿鬼们手持弓箭,向他开弓射箭,许多火弩刺中了他。见此情景,华杰比丘问目犍连尊者:“这是何因?”目犍连尊者说:“此人曾是猎人,生前杀了许多野兽,死后数年感受如此痛苦,之后又将堕入大地狱。很难有解脱的机会。”
( ?* r' x* p8 w) O: j" V0 ^7 u4 o8 u. c$ }9 O* m
  感受等流果的公案:佛在世时,舍卫国有个婆罗门时常供养尊者迦留陀夷。婆罗门临死时,嘱咐儿子,在自己死后要继续供养尊者,不要间缺。父母去世后,婆罗门子奉父母教,仍然供养尊者。一次,婆罗门子外出,就嘱咐妻子供养。这天来了五百盗贼,其中一人相貌端正,婆罗门妇遥见此人,心生爱慕,就遣人唤来,两人遂共私通。因为尊者数次前往其家,婆罗门妇怕泄漏此事,遂与情夫密谋将尊者杀害。当时波斯匿王听到尊者被杀,心中嗔恚懊恼,当即下令诛婆罗门家,并诛杀左右十八户,又捕来五百盗贼,全部斩断手脚掷于沟中。比丘见已,就问佛陀:“迦留陀夷过去造何恶业,今生被婆罗门妇所杀。”佛告比丘:“迦留陀夷过去生中,曾作大天祀主。当时有五百人牵一四肢被截的羊前往天祀,共同祈愿。祀主得羊,立即宰杀,由于杀羊,堕于地狱受无量苦。那时的大天祀主就是迦留陀夷的前身,虽然此生已证阿罗汉果,但因余业未尽,今须受此感受等流果。那时的羊是婆罗门妇的前身,截断羊脚的五百人是今日被截手脚的五百盗贼的前身。” & o: j& |! G& D, I
  杀生罪业极重,所以感报也极为迅速,许多当生即现报应。  C' p/ k6 L' Y1 G
5 G# w, W" f: V( o2 o6 P
  唐朝封元则,渤海长河人氏,显庆年间,作光禄寺太官掌膳。当时有西蕃客人于阗王来朝,食料剩余的羊有数十百口,王嘱托元则送到僧寺放作长生,元则却私下叫屠家宰烹,自己从中获取钱财。龙朔元年夏六月,洛阳大雨,震雷霹雳,元则在宣仁门外大街上被雷劈而死,当时颈项折裂,血流洒地,围观者挤满大街,无不惊愕。 / U) J7 O. c" A# Y! p  w! J& j0 J

# c; S6 J& h7 b; g! g0 u- k# G  在结婚生子、祝寿节庆的吉日切勿杀生以享肉食,因为本想延寿生子,而杀生只会招来短命多病的厄运,所以于吉日尤应尽力放生食素。如吕祖所说:“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恕己。汝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他若死时你救他,你若死时天救你。延生生子别无方,戒杀放生而已矣。”
  E/ X& ?4 y# u( g0 `! O! v
" q7 {3 g* m+ U" K  唐朝显庆年间,长安城西路边店里有家新妇,生一男孩,满月之时,亲族聚会庆贺,买了一羊准备宰杀,此羊几次向屠夫跪拜,屠夫转告其家,但全家老少都不以为然,于是当即杀羊,将肉放在锅里煮,且让产妇抱儿前来观看。产妇抱儿至火前时,突然锅破,锅汤冲灰,火直射母子,母子随即双双命亡。当时亲戚邻里看见的,无不心酸意切,深信报应不虚,岂能不慎!而店人亲见亲闻的,都永断酒肉,荤辛不食。
/ \1 B8 K! A' r( o! h8 b; ?
6 q0 F2 D' Z& v( i5 P  宋朝某禅师,少时酒醉与人争财,奋击对方,其人立毙,因惧罪而远走,出家苦修,后来彻悟,成为大禅师,开堂说法,座下学人数百。一日忽然沐浴升座,对大众说:“你们勿动勿言,看老僧了四十年前一桩公案。”端坐至午,有一营弁4突然入内,扳弓欲射,师合掌说:“老僧恭候已久。”营弁吃惊道:“某与和尚素不相识,一见和尚就想下手,我也不知为何如此?”师答:“欠债还钱,欠命还命,公平交易,敬请下手,不必迟疑。”又环顾左右说:“我死后好好招待此施主,饭后将他送回,如有半语嗔咎,逆天悖道,则非我弟子。”营弁听后更加疑惑,坚持请问此事缘由。师说:“公乃两世人,当然不记得,我是一世人,怎么会忘记?”于是就将从前之事告诉营弁。营弁素不识字,忽大声吟偈:“冤冤相报何时了,劫劫相缠岂偶然,何不与师俱解释,如今立地往西天。”吟毕即手持弓矢屹然立化。师下座为他雉发,安然更衣入龛,师亦跏趺别众而化。 ( e. V0 T& G( R. ]* u: o, W

" r+ V' p9 C# p" I  M6 X+ u! a  禅师少时酒醉杀人,四十年后即现感受等流果。幸亏两人都是大手段人,禅师深明因果,无怨无悔地坦然接受杀业的报应,而营弁一言之下即断开冤业的缠结。两人都是豁达之士,所以才将这冤业变成解脱的因缘。
: G/ i. g% a, X  虽然自己没有亲自杀生,但令他杀与随喜杀,也会获得同等的杀生罪。 & @* E9 C% i* @8 D0 K
. T  F  o7 K8 j6 G7 Q" {2 i- P
  人死之后变成中阴身,随着业力的牵引再度入胎,如果怀孕者人为的堕胎,会断送这个神识再度为人的机会,将引起神识的极度怨恨,所以堕胎也形同杀生。 , y/ E3 s: N* T" D" B4 f) j

/ S9 q$ W3 @6 W  随喜杀生与堕胎的果报:《杂宝藏经》记载:曾有一鬼问目连:“我常两肩有眼,胸有口鼻,常无有头,这是什么因缘?”目连答道:“你前世常作魁脍弟子,碰到杀人,常有欢喜心,用绳系着发髻牵拉。以此因缘,故要遭受如此罪报。这只是华报,地狱苦报还在后面。”又有一鬼问目连:“我身常象块肉一样,没有手脚眼耳鼻等,且常为虫鸟所食,罪苦难忍,这是什么因缘?”目连答道:“你前世常给人药,堕他儿胎,所以受此罪报。这只是华报,地狱苦报还在后面。” # y4 Z4 p6 y! K( d
$ J- k# g% Y1 U' Q& ]0 U3 K
  冀州一小儿,常探巢取卵。一日有人唤他:“某处有卵,同我去取。”随即牵他到桑田,小儿忽见道路左边有一城市,城中笙歌喧闹,都是绣户花街。小儿感到奇怪,问道:“何时有这城市?”使者喝令不要说话,随后引他入城,城门忽然关闭,满城都是热铁碎火,小儿足被火煎烤,难以忍受,哭号奔走,来到南门,南门却闭,至东门,东门闭,西北二门都是如此。时有采桑人,见小儿在田中哭号奔跑,以为狂病发作,回来告诉其父,父来呼儿,儿方应声倒地,这时城火都已不见。再看其足,自膝以下都已焦烂如炙。此后,膝下便成枯骨。
- m) w3 o  Y3 Q, A- g$ \" {" d6 P1 }
  小儿由于杀业所感,现前了使者、城市、热铁、碎火等种种的业景,又由杀生业力,需要持续感受热火烙足的苦痛,业报没有消尽之前,他无由走出这自心所现的冤业城,无法摆脱恶业所生的烦恼火。可知一切的地狱都是当人自心所造,自业所显。《入行论》云:“有情狱兵器,何人故意造?谁制烧铁地?女众从何处?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所以地狱不远,只在目前,一念杀心起,相续中即已播下地狱种子,刀山、剑树、油锅、铁镬一一备齐,时候一到,必定完全显现,无法跳出。 ! d+ K6 Q5 {8 `- Y( D
. m0 ~2 @0 _9 P4 f% ?1 U" t& Y
  宋徽宗时,寇兵入侵,所到之处烧杀屠戮,当时安阳镇被祸尤惨。后有一僧,能在定中勘察冥事,众人访僧叩问战事因缘。僧便入定,察知详情,乃说:“此乡所造杀业,惨于他处,所以受报也比他处惨重。但怨报还未了尽,战事仍有,众等尚不得安息。”后连年兵火,此乡人民屡遭杀戮,果无遗余。 ( h& k- U0 W! ?) y% `  Z

* e" Y$ A' q7 i  慈受禅师偈云:“世上多杀生,遂有刀兵劫。负命劫汝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报应名相当,洗耳听佛说。”人类的战争即是源于往昔的杀业,由当世贪嗔烦恼的发动,迅速成熟的惨报。当战乱之时,空中飞机轰鸣,地面枪炮隆隆,国破家亡,妻离子散,人民流离失所。一闻枪声,个个胆落魂飞,警报鸣响,纷纷逃入防空洞,这样终日恐惧,没有片刻的安宁。我们在影视或小说中看到人民如此饱尝战争苦难时,可曾反省过,大战争中大到杀身亡家,小至刹那间的恐怖都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当动物被捉缚时,它们内心多么地恐惧、绝望;而被宰割、分解时,又是何等的痛苦、凄惨……如是地残害、杀伤众生,其恶业如以战争的方式来成熟果报时,当然就会显现战火之中与动物受苦情形相当的血腥场面。 6 j7 J# z  x4 H
  既知战争源于杀生,所以我们必须戒杀放生,忏尽往昔的杀业。 , p5 p8 ?0 P+ M) P  ?1 I# Y& \

( S; a5 x, i, L" G2 H! J6 A  二 不与取 1 i$ _- F. x0 k, |& I
  在不与取中,以盗十方常住僧物的果报至为严重。《观佛三昧经》云:盗僧鬘物者过杀八万四千父母等罪。《宝梁经》云:宁啖身肉,终不得用三宝物。《方等经》云: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不能救。
2 J% p, ?- E4 ?7 o: X5 {  或有问曰:为何盗僧物的罪业偏重?
; ~) L! A- c$ I# B" {# _  答:因为对境是十方凡圣,上至诸佛下及凡僧,其境无边,所以随盗一物即结无边等罪。大地微尘尚可计数,而人盗僧物的罪报却不可测量。本来施主供施一毫一粒惟愿十方出家凡圣食用,日夜修道,并非发心供俗。而凡圣僧众以之资身,助成道业,也令施主得到无边的利益,但如果盗窃滥用,自然会造下极重的罪过。 - O3 I  _9 {( M
6 K4 W: B6 V0 @. a- c/ t9 k( H
  末法时代的众生,不信因果,胆大妄为。因为贪欲的驱使,贪取福物,以用资身;滥用僧食,受用花果;借贷僧物,经久不还;倚仗权势,吞夺信施,如此种种难以尽述。众生可怜,无宿命通,见不到前因后果的关系。倘若能像阿罗汉那样现见过去世在地狱受苦的情景,定会心惊胆颤、血汗交流,谁会为一点五欲的享受而毁灭自己,去窃取、滥用这能将身心炸得粉碎的重业原子弹——僧物呢?
% B1 k6 e1 [. ~# `3 H4 i5 k% B  以下是盗窃常住僧物的果报: 5 \7 E9 }9 R$ a* l- s2 p
9 U% j) u$ G8 j9 C
  宋道志,少年出家,住于宋北多宝寺,曾经典知殿塔,私下窃取帐盖等物。后有一次去偷佛像眉间的相珠,偷后凿穿墙壁,制造假象,使人看似外贼作案,所以当时僧众都未觉察。事后不久,道志忽然得病,见有异人用戈矛来刺自己。异人时来时去,来时只听道志惊叫,应声即流血。始则每日两次,以后次数更多。直到去世前两三天,道志才将往事完全发露,哭泣哀求大众救护,道志说:“我愚痴昧道,以为没有塗炭之报,所以才丧失理智、造作罪业,未曾想到会招来如此恶报。生时要遭受楚栲的痛苦,死后更婴刀镬之难。此身已经朽烂,唯愿大众慈悲哀愍。我别无余物,只有衣被毡履,或许以之还可充足一会,到时请故旧相知为我忏悔。以前我偷的两枚相珠,一枚为一妇人所有,不可再得。一枚质钱在陈照家,现可去赎。”说完气绝身亡。
) L* C$ w4 p' ~, \1 A* q" Y8 b4 f  H
  大众依其遗嘱赎回相珠,并设斋忏悔。最初工人安相珠时,展转廻旋仍不能谐合。众僧又为他烧香礼拜,这才得以相合。一年后,有同修一天夜暗听到空中传响,仔细谛听,是道志的声音:“我自死以来,备受痛苦,长劫漫漫,未有出期。幸蒙众僧哀怜救护,赎回相珠,所以在酷苦之中,还时有间息,感恩不已,今暂来向大众致谢。”仅说此数句而已。当时闻其声时,传来一股腥腐的臭气,话音落后才稍止息。这是泰始末年的事。 ( w9 `; Z- P; \# w# T# s

9 W) e2 C. d0 f  E  唐僧觉,早岁出家,住在空慧寺。寺中福物甚多,觉屡次偷盗。至年,任知事职,擅用公钱,心中毫无愧悔。后有一日,忽然脱衣露体,手如反缚,号叫大呼,悲泣流泪。当时同寺僧僧泰等人,前去探问。僧觉苦言:“我现在是活着入地狱的人,有人在空中执凿,凿我额头、脑后以及背部,诸处都已洞穿如孔。空中有钱,或编或贯,或千或百,从口中入即从背上孔中出;或从背上孔中入即从口中出;或从额入脑出、脑入额出。钱回之时,痛不可言。”如果有人为他忏罪,当时即入迷闷状态。这样折磨数日之后,即告命终。
& ~8 F; o; {# b& k+ S
. z) D+ r# o% a5 f/ B- S  以上两则都是偷盗僧物立遭现报的例子。因为偷盗的对境是常住三宝,偷盗的恶业又屡屡造作,而且盗后无有惭愧,并作覆藏,当属现法受业,所以在今世就现前了惨烈的报应,死后恶道的果报更将痛苦无极。 ( W4 c% X7 n0 [# o
  常住僧物挪为私用的果报:
; @! z7 p6 x: y% x6 U4 c0 U% o
7 k! k9 D% J6 [# J  释道明,相州人氏,少年高尚,多奇节,以禅诵名闻遐迩。大业元年三月间,圆寂于本寺。这年七月,有同房僧玄绪,出行至于郊野,时已暮夜,忽遇一寺,便进去投宿。刚至寺门,见道明从寺中出,仪容言语都与生前无异。道明将玄绪引进屋中,玄绪心中惊奇但没敢问。至后夜,道明起床对玄绪说:“此非寻常之地,上人慎勿上堂。”晓钟之时,明又来说过一次。但玄绪未听而上堂,形体顿销,颜色殊改。道明去后,玄绪即往食堂后窗暗自窥探,只见室中礼佛行香,都如僧法。维那唱施粥后,即见有人抬粥而来,都作血色。行食周遍之后,又见众僧全身火燃,宛转闷绝,时有一顿饭的功夫。等到维那打静,诸僧一时苦相消失。玄绪惊惧害怕,遂返住所。不多时,道明回来,更显憔悴。玄绪问:“此是何地?”道明答道:“此是地狱,苦不堪言。”又问:“公为何至于此地?”“因往日曾用僧众一束柴,煮汁染衣,忘记赔偿,当受一年的燃足苦报。”说后道明以手牵衣,齐膝以下,都已焦黑,道明哭泣祈求:“上人慈悲,请为救度。”玄绪叹道:“你是精练之人,尚且如此,象我等又会落得何等下场,不知如何方能免罪?”道明说:“买柴百束,赔偿常住僧人,并写《法华经》一部。”玄绪说:“我自应竭尽所有,为君办理妥当,愿君早离此苦。”二人言毕分手,玄绪返回寺院,依道明之嘱为他酬还木柴,并且写经。后再寻故迹时,已寂无所见。
! b+ r- z1 E  }. V% g( r) E4 n  _9 I) E
  唐贞观年间,汾州界内寺僧伯达性嗜饮酒,每日常醉。后任常库直岁,常常私自以公钱买酒喝,数年后身死。后来该寺僧众,买得一牛,膂力甚大。一次,家人驱牛群入寺,新买之牛在群牛后数十步,时众僧在寺门外,一僧忽有所悟,说:“这牛行步踯躅,很象从前的伯达。”牛听“伯达”二字,就回头面向众僧。大众都说:“可能就是伯达。”便对牛说:“你若真是伯达,就朝这边走。”牛应声即来,以头叩地,眼中不禁泪如雨下。众僧见此情景,都难过得流泪,之后大众为它忏悔受戒。 . T% b8 D5 X2 s

  b5 e1 B  i% k  十九年,太宗远征于辽东,令左丞宇文节至各州收牛,准备供军食之用。当到达该寺时,惟独此牛陆梁,抵拒不出。僧众都来向宇文节使说明此事原委。宇文节令僧众告诉牛,不再索取。众人遂安慰牛说:“使人只想见你,不会将你抓去。”牛应声即出,使人叫它下跪,牛即下跪。宇文节见此情景,大为惊愕。 5 {9 A' o4 F! l+ B* o+ u: O

$ L% z8 U( Z; y& @  Q' q' x+ \2 l& D  有照禅师,在南岳僧众之中,苦行禅定最为第一。曾用僧众一撮盐,自作斋食,以为所侵无几,心里并不在意。以后行持方等,忽见罪业相起,核计当初用盐至此已有三年,增长至于数十斛。照禅师赶紧赔偿,将自己的衣资变卖,买盐偿还僧众。: i1 A, @& {5 \3 z% \9 b( R3 p* S) j
. {3 a% p; y' V0 m
  又修行人中,破戒者伪装成具戒者,非法行者假装如法行者,狡诈之徒冒充成就者,如是欺骗信众,拢集信财、亡财,此种邪命,和不与取无有差别。藏王松赞干布曾说:“若集信财、亡财养父母亲属等,则集财者将转生为骆驼,所有享用之人转生为骆驼崽,那些施主全部转成骆驼的主人,需要如是还债。”博朵瓦格西曾说:“在家人天天造十不善业也不如戒律不清净之人享用一口信食的罪大。”《弥勒狮吼经》说:“宁可一日还俗一百次,戒律不清净之僧人切莫享用信财。”《教比丘经》说:“不守出家之学处的人,身著出家装束享用信财、亡财,不如做一位正直的在家人好。” * C" t* t. N6 o
9 ~+ X0 F3 c0 m8 |
  大成就者唐东加波在莫年格山谷里,看见一块磐石中有一条一木轭许的大蛇,周身上下密布着成千上万拇指大的青蛙吃着它。尊者向它吐了口唾液加持,将其超度。并对众僧人说:“无有功德之僧人若享用信财、亡财,就会变成这样。” % e1 z" W4 q& G/ \. {/ q; _  V, R

" ~( Y5 n  K0 C7 J  噶玛巴法王年仅六岁时,从所住之处贡布嘉卡山谷附近的平原到安闲散步去的路上,在戏耍过程中将鞭柄插入一块磐石中,结果石头裂开,石头中间有生形如肺脏一样的旁生,身体外面有许许多多芝麻许的黑白小虫残食着它。法王噶玛巴向它吐了口水作加持,使其命绝身亡,并将它的尸体火化。众眷属问:“这是什么原因?”法王说:“我往昔转为游戏金刚(第四世噶玛巴)时,此地的一位享用信财、亡财的上师祈祷过我,因此如今我将它从恶趣中救脱出来。否则,它仍要堕入地狱中,那些白色的小虫是他享用活人信财的异熟果报;黑色的小虫是他享用死者亡财的异熟果报。”
8 A6 L% R' B+ c! D
# C6 _9 G. Z4 |% p; ]  在世间,父母是严厉的对境。《极乐愿文大疏》中说:对三宝之财、上师之财、父母之财,甚至仅窃一根针也将堕入无间地狱中。古代的中国以孝治国,善根淳厚的古人以孝养父母作为人子的天职,孝行之中以自己劳动所得来赡养父母,本是份内应尽之事,并不算是孝之正行,比起养父母身来,孝敬之心才是根本,这也是人与禽兽的差别所在。因为,在动物世界,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行为。可惜当今社会,人心不古,变得连禽兽都不如,子女长大唯利是图,只知榨取父母的血汗,千方百计将父母之财占为己有,有些甚至明目张胆,强行夺取,这种逆天背伦的兽行,需要多少世的作牛作马才能偿还这重如泰山的业债!
. r2 Z! N2 ?3 V. z: }7 V4 ]! e+ i6 O% w2 P1 M
  唐贞观年间,魏王府长史韦庆植,有女先亡,韦氏夫妇悲痛惋惜。女亡后二年,一次庆植准备邀集亲朋,设宴款待。家人买得一羊还未宰杀。当日夜里,庆植妻梦见亡女,穿青裙白衫,头发上有一双玉钗,是她生前的饰品,亡女见母,声泪俱下地说:“以前曾用父母物而未告知,所以才落得如此业报,今生报受羊身只能以命来还父母债。明早当能见杀白头青羊,特愿慈恩,乞救我命。”母梦惊醒,清晨亲自去看,果见有青羊,项膊皆白,头上有两点白,左右相当,形如玉钗。母见后对羊悲泣,嘱咐家人勿杀青羊,等庆植来时,再行放送。不久庆植来到,催取饮食。厨子陈白:“夫人不许杀此青羊。”庆植当下怒起,即令宰杀。屠夫悬羊欲杀之时,数客来到,见眼前悬一女子,容貌端正,正向客人哭诉:“我是韦长史之女,乞救我命。”客人惊愕,都来劝阻屠夫,但屠夫怕长史不悦,又只见青羊哀鸣,遂将青羊宰杀。宴席开时,客人都端坐不食,庆植颇觉蹊跷,当客人告以实情之后,庆植悲痛不已,从此一病不起,京下士人多知此事。
! I* W! n3 R- e+ m, W# T" l) f
, P! `! k' g$ I4 W9 P/ ?0 z: E  又高官要员,利用权势,巧立名目,刮取民脂民膏。其现世的报应如《太上感应篇》上所说:“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所以非理非法横取他人的财富,既属份外不应得之财,命不该有而强行剥夺,以此业感,这财也将被水火盗贼、疾病口舌等所消,或者殃及妻儿家眷,减其福报,令其死丧。其后世之报,经中说:搜刮民财的高官多数将转生到饿鬼恶龙之中。所以虽然人能善于心计,巧于谋略,但毕竟难逃因果的报应。所造之业即使微如毫末也一点不会空耗,其果报必定会变本加厉地成熟于造业者的身上。 / F! Q) ^- G6 c. a# Z# F

0 p( U; f, ?' q# H: D+ K  吕师造,做池州刺吏时,侵渔百姓,一朝厚载归来,忽然火起将他所带货物焚毁无余,只剩人和船没有伤损。 - ]) {: C. u5 I# h4 `5 Y
  丁谓,被贬于朱崖,当时遭到盗贼袭劫,随身所有一洗而空,不久丁谓亦死去。
$ d5 u, F* R; `: o( }2 Q  马襄,性贪婪,做西川漕司,值逢刘盱之乱,马襄将金放入井中,动乱平定之后,再去取金,竟不可得。
1 W/ O! P$ [" t  强怀仁,贪横至富,但其不肖之子好赌博嫖荡,无一日没有口舌讼狱之事。不到十年,家产败尽,穷困潦倒,子孙不振,家道中衰。 ; u8 U# X. Y9 Q% ]9 [+ K: z
  胡应桂、陆一奇,两人共同引诱官家子弟赌博,从中获取他们的家财,后来忽然之间胡瞎掉一眼,陆也一足残废,两人都贫困终生。 ; T4 Q- b; P9 f  k% V) k. O
  武三思,当国置勾使,苛取民财,曾筑有大库近百余舍,储集收刮之财。后来火起,所集之财均化为灰烬,没有留下一钱。三思死后,被斲棺暴尸。
- Y% C  Q6 R; e8 U2 _6 S: N4 f  u) F, I+ g6 v
  随着经济的发展,被物质欲望刺激得几乎疯狂的人们早已忘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便是好猫。”已成人们的逐财逻辑。为了赚钱,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什么法子都敢想,这里没有道德的约束,不相信造恶会有恶报,“诚实”被讥为“愚蠢”,“狡诈”被赞为“高明”。迷失了方向的现代人将智力用在商业诈骗上,于是乎各种各样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其造假技术之高、速度之快、手法之巧在过去的时代简直难以想象;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信任,时刻都有被人愚弄的可能。然而,发心卑劣的商业欺骗行为伤天害理,造业者不可能永远逍遥法外,沾满罪恶的金钱绝不可能带给人们真正的幸福。因为既已造下深重罪业,因缘成熟之时,自要吞食难咽的苦果。 ' p3 I# h& V! D  x; W

& H, I+ T1 |! y  海盐倪某,将杂木丛锉成粉末,做香货卖。一夜,香末中忽起烟焰,当时倪某欲逃出户外,但在烟雾迷蒙之中,求出不得,结果人屋都化为灰烬。
4 r) W0 ^1 K8 d( _8 S# l: A  宋庐山卢常,卖油烛,将鱼膏掺于其中,建隆观黄禹,则以牛脂入油来作烛,两人都被天雷震死。
" ^! V# u- Y" ]2 k, {
! {$ i' K( ?/ w8 i8 f: C2 Q. S: u: r  清康熙庚戌年,有福建人姓顾,住于江阴,暗卖假银。顾所制的假银在市场上几能以假乱真,一般人根本无法辨别,但过不了十日就恢复了原样。某甲当时以六金换成二十金,到阊门去买纱缎,归来乘舟,夜过华荡时,狂风大作,舟船沉覆,寸丝无存,某甲因善泅水而得幸免,最后裸身而归。当天顾被震死,造银的炉罐被击碎如粉。 ! H4 i1 z0 f3 ]; l: B5 `% t5 E

7 s: h: f/ K7 l7 L0 R6 R# z  广陵有一王老姥,卖布帛时常以短尺量布,死后托梦,告诉其子:“我平生以短尺骗人,冥司罚我在西汉浩氏家转生为牛,牛腹下有一‘王’字。”其子找到浩家,果然生有一牛,腹部白毛成一“王”字,遂将牛赎回。此牛如给细食则不吃,草料方食。而且负重耕田时安然无事,闲养无事时却百般跳触,其心极不安静。 8 v% W2 |, K5 Q
  郁林谢秀林,尺度斗称,轻出横取,一日被雷震死,屡葬屡发,直至尸肉溃烂乃焚,腹中得到一个雷楔。
% Q+ o/ v, n# v! d2 B
2 F2 m, P5 _) z% c2 g- J  蜀人黎永政,制造斗称非常善巧。轻重增减不论别人有何要求,都按其要求去做,并不顾及事情的后果。有贪利小人不顾因果报应的,往往去求做,后为司察神纠奏,永政和其二子都眼盲,五指伤残,手节零落而死。 9 S2 J$ H6 x& u5 o
" l- K2 U  P3 w$ r  V- z& @  C
  以上几则公案的受报者当初发心都为求财,但其所为却是欺诈损人的恶行。一时看似精明、生财有道,但最终却是一桩完全折本的生意,得不偿失。
4 F' c7 U# w& O! A0 ]5 F  z" S# l: a6 _4 Y5 x  i0 s; A4 C" V
  三 邪淫
- h. ^0 ~8 ~2 I+ i! u1 @- l  造邪淫业将会堕入三恶趣中,业重者感生于近边地狱的铁柱山中,或于地狱中感受卧铁床、抱铜柱的燃烧之苦,或者转生于不净淤泥中,或者转生为女人胎中的寄生虫。 6 y- w* c. f! Q# j! b1 {+ r4 ]
$ \/ M4 L/ z4 D/ P, \* B
  在《普贤上师言教》中有邪淫者在地狱受苦情形的描述。因为猛业成熟,变现出地狱铁柱山的业力景象,在业力的牵引下,淫欲众生身不由己地来到铁柱山下,这时听到山上昔日的爱友呼唤自己,于是就向山顶攀登,山上的铁树枝叶纷纷向下刺穿身体。等到达山顶时,又有乌鸦、鹰鹫等飞来啄食他们的眼油。此时,山下传来呼唤声,淫欲众生又如前一样奔下山去,而所有的铁树枝叶又指向上方,从他们的前胸径直刺入穿透后背。到了山脚下,可怖的铁男、铁女拥抱其身,将他们的头吞入口中大嚼,嘴角两边流出白色的脑浆,淫欲众生异常痛苦。
0 g! D+ {  u( u, ]8 F) L  [0 h# x, ]8 b  z! ^1 U  L
  邪淫众生从地狱中出,又要于饿鬼、畜生道中继续感受余业的苦报,最后脱生为人,还要感受相应的等流果。《地持论》说:“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得不随意眷属。邪淫何故堕入地狱?以其邪淫干犯非分、侵物为苦,所以命终受地狱苦。何故邪淫出为畜生?以其邪淫不顺人理,所以出地狱受畜生身。何故邪淫复为饿鬼?以其邪淫皆因悭爱,悭爱罪故,复为饿鬼。何故邪淫妇不贞洁?缘犯他妻,故所得妇常不贞正。何故邪淫不得随意眷属?以其邪淫夺人爱宠,故其眷属不为随意,所以复为人之所夺。”
8 r$ P6 Y' [7 ]8 w9 S( w0 V6 U. Z% h0 k% Z
  邪淫的同行等流果是生生世世贪恋女色、喜欢邪淫,或转生为鸡等贪欲重的旁生。而行邪淫导致的内心痛苦会象一道无法抹去的阴影,长久地伴随着造业者,无法摆脱直至此业力消尽为止。《杂宝藏经》记载,昔有一鬼对目连说:“我以物暗自蒙头,也常害怕人来杀我,我心常常恐怖畏惧,难以忍受,这到底是何因缘?”目连答道:“你前世曾经淫犯外色,常常害怕见人,或怕其夫来捉缚打杀,或怕官法处决、遭受刑戮,因为常怀恐怖,相续不断,所以会感受这样的心理罪苦。这是恶行华报,之后还要感受地狱的苦报。” 2 {! {+ p- L+ j( [, k

" h6 p* h& y$ _+ |/ ~0 N7 ~  《法苑珠林》云:“佛言邪淫有十罪:一者常虑彼夫所杀;二者夫妇不睦;三者恶增善减;四者妻子孤寡;五者财产日耗;六者恶事常被人疑;七者亲友诽谤;八者广结怨家;九者死入地狱;十者报尽为男,妻不贞洁,报尽为女,多人共一夫。” 2 S( \. g+ D5 n+ P/ R
8 B: }9 l1 o  r1 t& s" ?9 D& C  A
  邪淫之中,如果对境是至亲尊长、僧尼净众,则所造恶业尤重,死堕无间地狱,屠割烧磨,无有停息,且此界坏后寄生他界,他界复坏,更寄他方。
2 c$ K3 \! J) }; P% @9 w2 I+ J5 U! R( h' W& f5 K
  明晋江许兆馨,戊午举人,一次偶过尼庵,见一少尼,心生邪念,以势威胁,将尼奸污。次日,无故发狂,自咬舌头而死。这是华报,其果当在地狱。 % P9 a0 N) E; t* l! z
1 G+ K% e4 e! f3 v5 C* ]
  明宜兴节妇陈氏,有姿色,一木商见后心生爱慕,百般引诱,终不能就犯。乃于夜里,将木头投掷于妇家,以盗木之名上告于官,同时又贿赂上下,刁难污辱,欲使妇屈从。妇日夜祷于玄坛,一晚梦神说:“已命黑虎去矣。”没过几日,木商入山,丛柯中突然窜出一只黑虎,越过数人而将木商咬死。
. v! G! S: }$ ~& A2 L) v" T, c7 t; G: N, Y: u3 a3 q
  滁阳王勤政,与邻妇通奸,有共同私奔之约。妇因而杀死其夫。勤政得知后心中异常害怕,就只身逃往七十里外的江山县,以为灾祸从此可脱。一日,勤政腹中饥饿入于饭店,店主准备了两人的饭食,勤政问其缘故,店主说:“这个披发随同你的不是人吗?”勤政听后惊惧不已,知是怨鬼相随,即去官府自首,男女俱伏法。
  G0 L9 U3 i2 m$ `
) o9 ]  `5 b7 v9 ?( H# L) L; S  康熙辛亥年冬,南京工某在舟山客居时,与卖面妻私通。其夫察觉后,合家迁往他村回避。不久,工也迁至。一晚,夫从外归来,隐约听到屋里有窃窃私语声,便密自开门,取面刀暗中砍去,正中工某脑部,以为工死,遂将其连被捆上置于床下后,便去邻家取火,归时工某已不知去向。次日,有人来报:某处荻苇中见有死尸,血流满身,外裹一湿棉被,已冰结如胶,细看即是工某。陈尸处离村约一里,中间隔一大河。工某逃生,裹被渡河,因冰水入脑而死。 5 c$ Y6 }5 Z0 K. z/ n4 y
/ d, g& A) Z* W7 a
  工某因为最初一念淫心,遭受白刃砍头之痛、冰河彻骨之寒、暴尸荒野之羞,现世即受如此惨剧的报应,可见淫欲如同毒蛇,害人至深。 . F) k7 r* z* z5 `  g" w7 S/ @5 L
  又淫业方面,虽没有以身口作不净行,但只要心生染污念,也将罪染相续,感召很大的果报。( [3 \+ c- m  N5 {6 y6 F

3 Q* L5 H: Q8 c% a9 _/ a( m$ U  明正德年间,四明有一符秀才,死后托梦给儿子说:“我生前犯淫律,明日托生,将投生作南城谢家的狗。请你急行善事,为我忏悔。”说完之后,一鬼牵其颈项,一卒以白皮蒙其头,悲啼踯躅而去。子惊醒后,第二天谢家果生一狗,身体细白,秀才子将其买回,并为它广作善事。五六年后,狗不食而死。又过月余,其家小鬟忽然蹲在座上大声说话,就象秀才的样子。当时家人都被召来,秀才说:“我实未曾犯淫,只因十八岁时,经过嫂房,嫂正在洗妆,指环落地,叫我拾取,我因此动情。后来嫂又时时对我笑语,我当时几乎破义。后来嫂以病而死,我感觉神思愦乱,次年亦死。死后,有鬼将我捆缚至一官府庭下,两手据地,已成狗形。现在因你行善有功,得以忏悔前孽,我将往山东赵家投生为其子,所以来与大家告别。”说完后,小鬟倒地而醒。
) e0 [% ^3 M& I+ S  f1 l* |7 w
: T" ~; }3 D' @3 k6 v  符秀才虽然身口未作邪淫,但内在邪心炽燃,所以他所造的是集而未作之业,由此意业不清净而感恶趣的果报。 , U1 i  N2 Y- u" z( f& P1 ~% W
  夫妻行淫,如果行之非时、非处,亦会在现生产生恶劣的后果。兹引《寿康宝鉴》中的禁忌表,其表条分缕析,一一指出犯忌所生的恶果,使人看后能自知警戒,不至于以图一时之快而招致戕身损命的终身遗憾。
! U/ j; C2 {" h) ]( g. j- K* r, }4 `+ ]( t) y; Z# q9 _
  一、天忌 - ~" Q" q. {4 N3 Q' N8 r
  酷暑严寒
9 n' ]! e0 Y2 k3 T6 S  L  犯之得重疾不救 3 x1 Q! e+ p" F7 r+ u! Y3 j$ K
  烈风雷雨 天地晦冥 日月薄蚀 虹现地动 2 \4 }! C" B" T: o
  犯之产怪物身死
5 \4 o$ g( c# W  K  白昼 星月之下 灯火之前 # m$ V7 ^( h3 z* Y8 q) Z7 p
  犯之皆减寿
# `; Q# _, f: M6 }$ v  ~
4 O: F9 l& V( @) d  二、地忌
1 J6 r. _6 A" @+ b  庙宇、寺观、殿堂之内
, ]1 r" T/ h& `5 t, F  犯之大减禄寿
2 @9 J6 t" q1 o/ d: u+ ~: U# N  井灶、圊厕之侧 荒园、冢墓、尸柩之旁
# B. X; G1 Q, a* u( j  犯之恶神降胎并产怪物身死 ; Z9 K+ z4 P  P" R0 y1 @

- g4 T1 `  a9 ~4 e  B8 L0 L  三、人忌
  w! q1 Z6 r# ]4 `$ E% f- z7 E  郁怒 5 g- f: L) G& q8 c
  大怒伤肝,犯之必病。 8 {( ^9 E( \5 r  g8 z; p- B
  远行 / O$ G# y7 \1 _: S' T7 A
  行房百里者病,百里行房者死。 ) V9 e: E+ E) H
  醉饱 1 ^+ m6 l8 f! k/ E1 z
  醉饱行房,五脏反覆。
2 u- ?7 t* K! B% H; ?3 D  空腹
$ H$ I0 w/ M* z2 F  犯之伤元神
6 p! {/ H' r! L$ i; ?  病后 & o9 X/ _! ]. o9 F/ r% f6 n
  犯之变症复发 . e4 W; R# R8 h# f
  胎前
+ ^- h$ A0 [5 G- m3 h# X  犯之伤胎,故凡有孕后,即宜分房绝欲。一则恪遵胎训;二则无堕胎之患及小儿胎毒胎,凶险瘄痘,游风惊痫、牙疳等病;三则所生之儿,男必端严方正,女必贞静幽闲,自然不犯淫妷。 " e" p& G& K' f3 w+ m) g6 p6 S- }
  产后 + q' K& x3 \7 `7 F+ B
  十余日内犯之妇必死,百日内犯之妇必病。
  Y! m- D5 Z- [# M( Q  天癸来时
3 T8 `  d- e! W" N9 m" b6 a  犯之成血痳症,男女俱病。
  ^) ]2 b; S8 ]  k+ R  竹席
9 P* z( _8 j/ M6 a- @6 e0 }& N  竹性寒凉,犯之易感寒气。 5 Y5 d3 p& z8 u$ z
  薄衾 0 z3 C+ g3 W, t& F/ a8 @
  犯之寒气入骨 % F4 M1 ]+ V" B: H1 |8 g2 G
  生病 生疮 出痘
/ C2 W5 [5 |. ?6 H/ c9 l/ i1 N  非十分复原,万不可犯,犯则多半必死。
9 L- o+ A; e6 ~( C- k% l# z  目疾 * ~( z+ Z+ D5 Z2 E5 L' H0 ~
  未愈或始愈,犯之必瞎。 4 h3 ^  J' K" n- g
  虚劳症
) V7 E$ J" v% s  虽养好强健,犹须断欲一年。若以为复原而犯,多半必死。 3 h7 F' y/ q  K& S) u
  伤损筋骨 ) n* c; ^! C/ F* o( M' x$ g0 }
  好后犹须戒百七八十日,若未过百日,犯之必死。纵过亦必致残废。
: j; B: I% I4 l! ?( l& ~/ `3 N2 ]  过辛苦 过操心 过热 过惊恐 过忧愁。 % t; I+ D: y. x, q" q( [
  皆不可犯,犯之轻则痼疾,重则即死亡。
6 i) E# ]% U+ X" Y" B+ s+ C- }( g
% H8 |% x# H$ A- ]3 T" Y  四 妄语
$ }0 z7 Q; N0 n, `. N% D+ N% p  依照佛经的开示,我们放远目光来观察妄语业对今生后世所造成的后果。 4 ~  a& _2 y9 N) z3 v- x# X
  即生之中,如果常以妄语欺骗、诽谤他人,必然会遭受到受害者的回报。因在凡夫世界,一般人生来就有保护己的本能,除了已降伏自心的圣者,人都有“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如果我们骗人,受害者出于自尊,不甘被人欺骗,会在人群中揭露我们的恶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恶名迅速传播开来,我们将会因此威信扫地、信誉一落千丈。从此之后即便我们说说的是真话,也会被视为谎言,人们都提防着以免上当受骗,谁都不会信任我们。这样,在无人信任的困境下,总会感受到孤立无援的痛苦,生命将会因此萎缩,事业也会因此衰败。
9 |( E6 J/ x) h8 x5 l% @- M- m5 P; E3 O
  而在后世,随着妄语黑业的牵引,必将堕入三恶道中。等到恶业消减,脱生人中,这时由于妄语余业的影响,反映在身心上则有种种语言方面的俱生报障,比如舌根不具,说话结结巴巴、口齿不清。在等流果方面,仍然有着爱说妄语的习气,有时即使想说真话,也会不由自主地说成妄语;与人接触时,会经常遭受他人的诽谤和欺骗,而且所说虽是实话,别人也不信受,即便是说正法,他人也不愿听闻。 ( @  p4 M/ J% r4 k$ o
: F% e/ }. J3 }6 B8 ?  [
  《智度论》云:“如佛说,妄语有十罪。何等为十:一、口气臭;二、善神远之,非人得便;三、虽有实语,人不信受;四、智人谋议,常不参报;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六、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七、常多忧愁;八、种诽谤业因缘;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十、若出为人,常被诽谤。” % h. @: u6 j& U/ _5 T7 |% ?6 y% @

. I" p4 d6 \% S! i9 G  对比较严厉的对境如上师、正法、僧众、父母等进行无理诽谤或是欺骗诳惑,将会遭致极其严重的惨报。以下两例便是无因诽谤僧人而受惨报的公案。
  t$ o# M. x. M3 `; y$ E
4 P& `& I5 }5 l9 K0 t  一天,目犍连以神通去地狱,见一众生身长数由旬在无间地狱里受苦,以其业力显现,有很多狱卒拖出它的舌头铺在燃烧得通红的钢板大地上钉住,许多农夫在其舌上驱牛耕犁,有时火焰炽燃,整个舌头与身体都被焚烧烬尽,一会儿又复活过来;又有许多农夫在舌上驱牛耕地,耕牛与农夫的脚踏下去抬起来,每步都有一个兵器现出,把舌头割成一块块的碎肉,它痛苦难忍,辗转翻滚,大声哀号。目犍连目睹此景,就用声闻智慧入定观察它前生究竟造了何等恶业,以致今生感受如是之苦,结果在其智慧所能观察的生生世世中,只见此众生一直都在无间地狱受苦,而且此狱坏时即转生他狱,无有出期。目犍连思忖,只有遍知佛陀才能彻见究竟,于是刹那间返回舍卫城,将所见之事禀白世尊,并问上述业报的宿世因缘。 & \$ ?7 f) x5 x" I8 `
2 s3 r: ?2 o, r1 N+ I) B8 k
  世尊告曰:“此众生曾造极大恶业。往昔无失心如来出世之时,王宫中里一位三藏法师,为王宫上下及内外城民恭敬供养承侍,衣食药物非常富足。后一位是罗汉比丘的三藏法师率五百眷属先在王宫小住后安住于宫外。此罗汉法师相貌庄严,具圣者之德行,很多人对他渐生敬信,恭敬供养承侍。宫内的三藏法师失去了往日的名闻利养,心生苦恼,欲作损害。于是他在很多人面前对罗汉法师作无因诽谤:‘那位三藏法师已破根本戒,他行持的不是佛法,是外道,邪知邪见,你们切莫依止,恭敬供养也没有什么实际利益……’听了这些诽谤,很多人信以为真,之后不再恭敬供养罗汉法师。罗汉法师因此决定离开当地,以免他继续无因诽谤造更多恶业。宫内的三藏法师自然很高兴,名闻利养也恢复如前,但他死后却堕入无间地狱。诸比丘,当时的三藏法师即今正在地狱中受无间痛苦的众生。因他无因诽谤罗汉比丘,自无失心如来至现在我的教法下仍未得到解脱。” 3 T( o, W5 c' J0 J& F8 j
% h; B* `7 m) x; `0 N( y  D
  目犍连复问:“世尊,这个众生到何时方得解脱?”世尊告曰:“将来正觉师如来出世时它才能得到人身,在其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位。得到阿罗汉果位时,也是受很多人诽谤。以他无因谤三藏法师,以后生生世世会受很多人诽谤。” 5 _5 A; I: y/ L5 F* y! ]

7 [7 Z* S3 B" ^& P  Y+ Q4 H  佛世之时,能喜比丘一日以神通来到大海边,见一裸体饿鬼长发披散遮覆全身,双目失明,鼻孔和嘴里不断爬出很多小虫噬食其肉,身体如同烧焦的木炭,浑身散发的臭气远达一由旬,身后有花斑恶狗追咬,饿鬼浑身痛苦不堪,在痛苦的逼迫下狂奔乱叫。当时能喜比丘用声闻禅定智慧已经观知宿因,但为利益众生,能喜比丘返回舍卫城时,即将此事禀白于佛,请佛开示这一果报的前世业因。 6 `8 B$ V& N' K% o8 _7 q

0 `6 N+ r( L' b8 w5 j; @- k  世尊告曰:“昔日迦叶佛出世之时,一施主家生下一个很庄严的女孩,长大后对迦叶佛的教法生起信心,发心出家修学三藏,后成为说法上师,得到了许多供养,她曾劝勉很多施主发心修建经堂佛塔,供佛及僧。因为端庄美丽、年青有为且生于富贵之家,造就了她傲慢的性格。后来她犯了根本戒,仍然继续享用僧众财产,终为其他比丘尼发现并拟将她摈除。这时她生起了大嗔恨心,恶口骂人,无理诽谤其他有学、无学的比丘尼,诬其犯戒。此后她被逐出僧团,但仍恶习不改,在白衣面前四处言说僧众本来没有的过失,使僧众之间互相产生邪见,白衣对僧众也颇有微辞,有些不明事理,盲从邪说之人,对三宝退失信心,不再供养僧众。当时的那位比丘尼即今之裸体饿鬼。因对有学、无学比丘尼众恶心诽谤而转生为饿鬼;因对僧众无因诽谤、恶口相骂,故从口鼻爬出许多小虫咬噬其肉;因破戒后继续直接享用僧众财物,以及无因诽谤僧众使白衣退失信心,故为许多花斑恶狗紧追撕咬;因骂人时斜眼瞅人,故双目瞎盲。”
! W. t3 V+ l0 L$ o7 d$ q4 V( z4 f6 N1 H$ a' v
  妄语业中另一严重的情况是,已入佛门出家的修行人,如道心不真、名利之心未忘,一有此心,魔即入其心窍,令其发狂,于是处处攀缘、说上人法妄语。可怜这类人此生没后,必如箭射一般直下地狱。《禅秘要经》云:“若有四众,于佛法中为利养故,贪求无厌,为好名闻而假伪作恶。实不坐禅,身口放逸,行放逸行,贪利养故,自言坐禅,如此比丘犯偷兰遮,过时不说,自不改悔,经须臾间即犯十三僧残。若经一日至于二日,当知此比丘是天人中贼、罗刹魁脍,必堕恶道,犯大重罪。若比丘、比丘尼实不见白骨,自言见白骨乃至阿那般那,是比丘、比丘尼诳惑诸天龙鬼神等,此恶人辈是波旬种,为妄语故自说言我得不净观乃至顶法。此妄语人命终之后,疾于电雨,必定当堕阿鼻地狱,寿命一劫。从地狱出,堕饿鬼中,八千岁时,啖热铁丸。从饿鬼出,堕畜生中,生常负重,死复剥皮。经五百身,还生人中,聋盲喑哑,癃残百病,以为衣服。如是经苦不可具说。”
/ f/ k. _5 r/ Q2 _
0 z. g! t7 f; _. l  妄语亡失一切诸善本。如律藏中说:“如水器中之水倾倒后所剩甚微一般,其功德仅有少分而已;犹如剩余微量之水亦漏到地上一般,其梵净行之功德皆漏尽无遗;犹如空空的容器倒放一般,梵净行及所有的功德均一败涂地;如同狂象无所不作一样,愚痴说妄语之人无所不说。”
# Z% X: v  Q$ ^1 c
+ g+ y. K# v! Z" F, i% L! b  妄语感受他人诽谤果报的公案:往昔罽宾国有阿罗汉离越,在山中坐禅时,有人失牛,循着足迹来到他的住处,当时他正在煮草染衣,以宿业力,只见法衣自然变作牛皮,染汁自然变作牛血,所煮染草变作牛肉,所持钵盂变作牛头。见此情景,此人就将离越捉缚交付于王,王即付狱。狱中一晃就是十二年,其间,离越常为狱监饲马除粪。离越有五百位得阿罗汉果的弟子,他们观觅师父,但不知所在。在业缘将尽时,有一弟子观见师父原来在罽宾狱中,就来告王:“我师在狱中,愿王裁决处理。”王即派人去狱中核查,使者到了狱中,只看见一人容颜憔悴,须发极长,在为狱监饲马除粪。使者返回后向王禀报,未曾见有沙门离越。弟子又对王说:“愿王下令:凡是比丘都允许出狱。”王即如是宣布。离越听到此话,顿时须发自落,袈裟披身,踊出虚空显现十种神变。王见此情景,五体投地,对离越说:“尊者,愿您接受我的忏悔。”且问:“尊者以何业缘,感得狱中受苦?”离越答道:“往昔,我也曾失牛,跟踪寻牛,当时诬谤他人偷牛,经一日夜。后来堕于三涂,受苦无量,余殃未尽,今日得罗汉果,仍受报应被人诬谤。”因为离越前世所谤的是辟支佛,以此因缘而感得此报。
) [9 l! `7 V/ y  Y/ \" \# N1 j) q# c3 v
  人生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的,在一生中我们可能会“无端”受到他人的诬陷诽谤,甚至因此而锒铛下狱。那时我们应该坚信三世因果,知道这是自己往昔妄语诽谤他人的果报,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有了这种达观的心态,就能逆来顺受、随缘消旧业而不造新殃。像离越阿罗汉是知命的圣人,所以能够默默地顺受宿业的果报,无怨无尤地随缘度过十二年饲马除粪的狱中生涯。 % f& @) E5 s. y
  相比起一般的语言,誓言、诺言犹不可虚妄。因为轻诺者必遭人怨,轻誓者必受天诛。
: B1 }/ _7 L6 E! i: L* y* _- e1 v( _8 n5 `
  宋钦宗北狩时,已经立成和议,显仁皇后即将回国。当时钦宗皇帝挽着皇后的手,哭着说:“我如能南归,即使作太乙宫使,也于心足矣。其他我也不存奢望。”皇后则对钦宗皇帝发誓:“我南归后,如不来迎陛下,当瞎我眼!”等到宋高宗时,根本不见有迎复先皇之意。皇后怃然,却不敢力言,不久即双目失明。当时虽然广募医疗,却无人能治皇后的眼病。后有道士入宫,用金针一拨,左眼顿时复明,皇后心喜,请求再治右眼。道士说:“皇后,您用一眼看视,另一眼该履行您的誓言。”皇后闻言悚然起谢,道士竟自离去。
9 ?. [% R# V- {5 s  R" W
% K& F9 d6 J  i* p  佛世有位微妙比丘尼,往昔曾作长者妻,家境巨富,但无子息,因妒忌妾生男儿,私自将儿杀死。见妾怨骂,长者妻诅咒发誓:“我如杀你子,让我夫被蛇咬,所生子被水漂狼吃,让我自食子肉,身被活埋,父母居家失火而死。”长者妻死后,堕于地狱,受苦无量。地狱罪毕,投生为梵志女,怀孕满月之时,和丈夫回娘家,途中临产,宿于树下。不料丈夫被毒蛇咬死,妇人悲痛迷闷,待天已初晓,妇人手牵大儿、怀抱小儿哭着继续前行。途中被大河所阻,没有渡船,于是留下大儿,先送小儿到对岸,然后入水来接大儿。儿见母来赴水抱母,不幸被水冲走。妇人又回来抱小儿,却见儿被狼叼去,血肉淋漓。妇人悲痛,肝肠寸断。后于途中又遇一人,是父母的相识,妇人向他诉说自己的苦难,并问父母平安与否。对方说:“近日你父母家失火,全家都死于火灾。”后妇人又嫁人,不久怀孕。一日将产,丈夫饮酒归来,妇正分娩,无人开门,丈夫破门而入,丧心病狂,将妇毒打,又将产儿放入锅中煮,强逼妇人吞食,妇人被逼无奈,强吞一口,当即痛入心肝,因此弃夫远逃。到波罗奈国时,在一树下歇息,遇一丧妻不久之人,遂与他结为夫妻。才过数日,夫又命丧黄泉。依当地的国法,如果丈夫生时,夫妻相爱,夫死之后妻要为夫殉葬,妇难免此难,又被活埋。恰逢群贼前来盗墓,因而得以生还。妇人自想:宿世造何罪业,竟如是连遭奇祸。听说释迦如来正在祗桓中,即往佛所,求哀出家。由于过去曾供养辟支佛饮食,发愿修行,所以值遇佛陀,得证罗汉果位。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2-22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
大型搬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18 09:59 , Processed in 0.20997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