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8-4-1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至此,又有人会觉得,这不是跟主观唯心主义有点相似吗?主现唯心主义就认为物质的外在世界是认识所派生的嘛。佛教讲的识外无境,唯识,与主观唯心主义有很大的不同。主观唯心主义也强调能,强调心,但是它把这个 “ 能 ” 给绝对化成一个常一自在的 “ 我 ” 了。
1 D, w, c/ X/ Q; q! A: [- a4 J9 B十七世纪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家笛卡尔说过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佛陀的教法不承认这句话,把它修改一下: “ 我思故思在 ” 或者说 “ 思故能思在 ” 。这就有点类似于佛教的道理了。思,仅仅表示的是能思在,并没有一个因为思而可以确定下来的绝对的自在的我。所以讲佛教的唯识学不能落入主观唯心主义。 , y/ Y \6 l; W$ u& V! L8 j, ^! F1 A
再有,主观唯心主义把一个能思的我当成真实,用思证明了一个真实的我在,我是世界万法的真实。但是佛教讲,这个能不仅不是真实,而且恰恰是认识真实的障碍。它是虚妄分别,是眼睛生的病,根本不能作真实来理解,是要对治、要转化的。因此佛教安立了别识,目的是要把它转掉,要转识成智。所以佛教讲一切法缘起,唯了别识性,与主观唯心主义根本不同。
% N- S' r$ ~( k, x" k总结起来,佛陀看我们这些众生,看众生所生存的世界,其实本来是生了一场眼病,是在这病眼当中变现的种种影像,而我们进一步执著一过种影象为真实。并且在这个自以为真实的世界里,诗情画意,悲欢离合。佛陀说:不过是生了场眼病而已。
3 V2 \+ W% ]1 F( g# \所以佛陀的言教,对宇宙人生的认识,跟我们凡夫经验所积累的,父母所传授的对世界的认识,截然相反。所以佛陀是个明眼人,是个没有生眼病的人。佛陀的圣教就是在给我们治这场眼病。让我们从一个生病的迷惑的众生,变成一个明眼的、用无分别智来观察世间万法的觉悟的众生。所以佛教就是转迷惑为觉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