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34)  鸡蛋( 5)
|
掏点宿货出来,也是一个朋友写的,也是一个女朋友的故事2 c0 O, F b/ t. I/ Y* T+ \, o5 G
% o8 S& u3 @' K( {! Q% d
旧识# x0 ?" }! I. g& [
作者: Loreline
( b7 U. x, F, m' |
+ V& [) L( N% J一
& W2 ~; C. |7 z1 r* @# [9 S1 J. R) W+ ~6 v6 Q6 C: r2 a6 r& Q0 `/ ^
, c# B! ^$ |/ p/ \2 K6 A7 H. B
8 Y# M% v% w7 R9 A- }& q& D) E1 \因为我研究电脑硬盘,文早上转发了一篇文章给我,叫“没有硬盘的生活” 。文中提到最早的硬盘媒介,用的是纸,打了孔的纸。
$ {7 |5 S$ C0 l7 y8 b- M' h e4 t" j$ k) O" v% u; a
7 l& U4 j3 T7 m& x
+ t; E* u& l* G* I0 a这种纸,我一度司空见惯。我的老爸在各种技术领域,都很讲究新潮,80年代初,就用这些纸记录他的数据(天知道要用多少) 。5 \- w& F" z+ M8 E
' ?% A) K4 k" F2 O) V) m# |, `
. c E4 x2 H- x
) M) H$ f5 L$ q/ ]# a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年夏天我和陈晓去郊外,在农人的小院里发现了这样一卷细细密密打了孔的纸带,我们当时都呆住了。我现在还想得起陈晓当时的表情,她拿着那卷纸,警惕地问,他们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 O' ]/ d% M, i( Z0 `! g& v
0 X% q+ z) t) m) ~% Q
/ V' ^; a; U* [& [
8 l0 Z( F- Y( ^那时候微机还很少,普通人很少有接触电脑的机会。受了政治熏陶的我们,脑子里甚至跳出了“特务” 的念头。/ p+ T6 A$ V% B: m" t/ ~+ g: x$ e+ [
6 Y/ r# E' ?- q7 i3 y9 N
) a* P Y' [ n3 |* y2 D, w- v" ^# J
而我和陈晓,是可以谈论比这个更异想天开的话题,都不必感到难为情的。
. c/ v( g$ i8 O- n1 W
; }* S( ~6 A& J2 O: n& R' e; }/ T& {5 J! P" Z
. t" Q: G. f) j3 d2 P% y8 N+ {, M
二
: V- x3 e0 |. X. y7 z4 f2 F, {& S ^9 q
6 G Z+ ~$ A5 p' N, d1 J& D
z; P2 ]% Z- W7 } f4 u我和陈晓认识,是在高一时候,那时我们同班,宿舍的铺位也相邻。我对她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她人虽生得漂亮,却有一种说不出的作派,让人觉得做作,举手投足似乎都经过思量。但我猜我那无忌的性情,她也未必看得上眼。
& n: c! k+ @# B, l( a; C( w6 t
H7 Q! K- |# `& W4 ^6 L , s) D8 R( K) ]2 r5 K$ Q7 S0 v' i
3 F m$ v+ l; P
那时我有闲钱,都买了杂书,堆在床上,学校午休时间,就挑一本,躺着看。陈晓有时候和我换书,两人慢慢就熟络起来了。
+ r2 Q* ]& K; I, P
2 [; c+ E# f$ d% I ; i1 w* Y; ]$ {) D7 e
/ M( v; v, f+ ?/ D9 b陈晓是家中唯一的孩子,锦衣玉食,却一点儿也不快乐。我见她对父母都是冷冰冰的态度,觉得很奇怪。陈晓说,我是过继给他们的,我的叔叔婶婶才是我的生身父母。
5 [! i1 C- t: t l5 F% ]2 U' S7 C
: F# e1 Z! K) S: p/ W/ o# p7 Y
1 e4 K) I4 C8 E8 [对她的叔叔婶婶,她的感情很复杂。她觉得她应该埋怨他们,或者恨他们,但是一看到他们,她就不自觉地生出亲近感,好像是血缘形成的条件反射。看到他们,她就觉得有所依托。
, n l9 p7 j" `4 g7 f% r- A: a1 e D. f! P
" w0 {8 n* Z9 X% D4 ?
, K! o8 s2 m. o" k& i0 | v, Z她给我看她小时候的照片,粉雕玉琢的小囡囡,甜甜地笑着。就这样,他们也不要我。7 Q. ^9 m4 z' p* r+ Z
2 n/ H* ]! q5 b5 g + F8 b7 p! r+ [- D5 u
6 h& e3 ]' C2 i0 A3 R+ ?9 s# ]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她。4 V! N' g4 [, f5 G4 p: e+ d" c' S
, I: ~$ [- o3 _0 E2 \
& g2 ?6 J' o# }* P" \0 V
6 ], `; J& v! i1 z! w8 l; V9 I4 R4 P# w- o
+ {% U0 S" D1 ^, f2 I* I三
, u: z2 t1 r( r* R7 Q9 \) p. z# z! E: B. i5 H; q& U8 p* A/ J
* q+ ]: Z5 s% ]- |
* E2 c4 E0 @" H5 X- j
陈晓把自己和父母隔膜了起来,父母整天忧心忡忡的看着她,却不知道怎么办,一来二去,和她也真的有些生分了。她就盼着升学,盼着离开父母,永远也不回来。最重要的是,她要找一个真正疼爱她的人。
, |; P2 Q( y0 { f9 {1 \
; S& U0 F( c2 z+ y
. |+ P' w# ]; R9 C1 h
+ n9 n) I! Y }% i! B4 E( m. I1 b高二文理分科,我们年级重新编班,我们不再同班了,但因为两家离得近,周末偶尔结伴回家,我就会听到她很多的心情故事。比如在哪里和谁路遇,比如谁总是从她家门前经过,等等。那个时节,一个眼神就可能有说不尽的情愫,我自然不能说她是臆想,但那时我正苦于玮的死缠烂打,打心眼里觉得她是神经过敏。我另外一个比较爽直的好朋友沛,私下跟我说,她长得多好看,满世界的男人都对她有意思?9 C6 k/ _! I+ q4 m1 p$ r
" R5 n' q5 r& V' k$ e! ^
" z% T0 o: g9 o6 U* h4 R
. f* k5 V' q7 s0 P( l6 n9 y. p陈晓不是我们年级中最漂亮的女孩,也不是最聪明的女孩。但她对自己定位很高。有一次她给我看她对年级中所有比较出色的女孩的评价,其中两句这么评价我们两个:若林(Lorelin) 以倔强胜,陈晓以智慧胜。我觉得不确切,我是公认很聪明的人,和智慧居然不沾边,心里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我很奇怪她把自己也列进去了,论起成绩和表现,她很平常。
* \ _ a1 S W5 L# g( h4 G$ D# [' t% d& `+ b& Z
C/ e3 Q9 t- y6 t, @
% W x M7 v- ^4 @0 e" \; X! H但经过若干年摔打后,我才意识到一个人的天分,和生活的智慧完全是两码事。我可以是很聪明,却完全没有生活的智慧。陈晓,从另一个角度说,是很有智慧,她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她知道怎么避免自己收到伤害,知道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3 B& d" ?* Z0 H- }2 K! J+ I2 k" @) c: R4 j1 d2 |9 S% l
为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