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月份以来,每当和国内的朋友同事联系,他(她)们总会说,我们正在看“别了,温哥华”,是反映你们这些在加拿大的人的生活故事的, 你看了没有? 我说以前看过原著了,好象是个比较简单的故事。朋友说,哪里,原著早已被改得面目全非了,现在的故事很曲折很复杂的,有六角以上的恋爱关系,多达22集。还有个朋友说,她有一个同事看完了电视连续剧“别了,温哥华”以后不久,收到移民加拿大的签证,对于要不要移民过来感到很犹豫,因为从电视剧里看到,在加拿大生活太不容易了,得了重病还得回国治疗,好象精神很压抑。很想听听我这个曾经在温哥华和多伦多住过多年的人的意见。另一个人说,他的侄儿从罗毅的故事中觉得学法律的在温哥华很容易找工作办移民,他想跟我打听怎么申请到温哥华大学读法律系的研究生。一时间“别了,温哥华”俨然成了留学移民指南似的。最近还获悉,“别了,温哥华”在第四届中国电视艺术双十佳评选中独得四奖。因此我想,无论多忙都得忙里偷闲看看这个电视剧。 : m. j6 |) O2 u# h" o$ e N
5 Q: ?' }4 j4 L0 F% |, _0 E& J% L6 [: C 前一段终于从朋友处借到了录像带,日夜兼程看完后,除了对温哥华那熟悉的景物产生些许旧地重游般的亲切感外,却怎么也找不到这些人物和故事就是发生在身边的感觉。 尽管大导演赵宝刚在多种场合说过,加拿大的中国移民,在感情和精神上的生活都很贫瘠,“别了,温哥华”这部电视剧就是为了表现这些中国人在加拿大的失落,苦闷和无奈的真实生活。可是,为什么我们这些被表现的人偏偏产生不了共鸣呢? 究其原因,主要是编导对加拿大生活缺乏基本常识,习惯性的按照国内那套概念和思维来设计情节,演绎生活,这就使得整部戏非常苍白虚假,情节经不起推敲,很多矛盾冲突,戏剧性转折,都是建立在不真实的情节上。下面以两对男女主角相遇为例来加以说明。 2 I$ H+ a. a: ]2 z: |4 m s! ^/ y! O+ a" P
先说任小雪在温哥华脱团租高级公寓这个情节。凡是在加拿大租过公寓的人都知道,无论是温哥华或是多伦多,即使有移民身份,还得有一份工作,否则连一般的普通公寓都很难租到。这就是为什么新移民落地后都得先住地下室。 6 V" M# C& d1 |1 X- H/ N+ B1 Q ; d1 j4 y5 f: t9 h- c 任小雪一个没身份又人生地不熟的女孩子,居然可以租下坐落于温哥华貌似英格利海峡边上的豪华公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可是,如果不这样来设计情节,以后她和罗毅的戏便没法展开。再比如,司马波按小雪房间号码被高克偷看到的镜头更是荒唐。因为每套公寓号都有一个密码,访客只须按密码而不按房间号,就算高克和司马波肩并肩站着,也偷窥不到小雪住哪套房间。还有,任小雪丈夫的汽车在豪华公寓门口那寸土寸金的滨海大道边停了整整一夜,居然没被大楼管理人员或警察拖走,这样的细节无论放在哪里都不真实。当然了,如果被拖走,下面就没戏了。 C- G+ N5 x! Y3 Q( I u+ s' o & A$ p$ m: _" H$ S7 w+ b 再看陆大洪和杨夕撞车相识,陆大洪、司马波轮流给她送医送饭产生爱情的故事,更是生编硬凑,与实际国情不符的情节。众所周知,在加拿大出了车祸,通常有两种解决方式:公了或私了。剧中已经交代,杨的医药费用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这就说明车祸进入公了程序,一切由保险公司出面解决。 BC省的汽车保险公司是省政府独家经营的,连伤者雇保姆服侍打理家务费用都可以申请报销。因此陆大洪除了等下一年涨保险费用,别的什么事情也不用管。就算是撞了自己的同胞,心里过意不去,私下探望一下勉强说得过去,但是杨夕那副胡搅蛮缠,耍赖撒泼,连一顿饭都要赖在陆大洪身上的态度,简直虚假做作到了让人生厌的地步,哪象个在加拿大生活过的留学生兼银行职员? 可是如果不这样处理,似乎就无法开始一段涉及好几个人的多角恋爱。 7 W/ {' {9 b5 v0 t+ E
, l4 t1 o" y* s) |- g 至于陆大洪生了病竟能两次请家庭医生上门看病,任小雪既无身份又无加拿大驾驶执照却可以在温哥华开车,陆大洪不顾交通规则背着杨夕在闹市横穿马路,陆大洪司马波那样的打工仔可以租住海边豪宅,以及任小雪这样一个有胆有识,计划周全,敢于在超短裙下夹带大量美钞,瞒天过海偷渡出国的女子,却无力办理离婚等等这一类没有生活依据,凭空瞎编的细节和不合逻辑的故事简直多得不胜枚举,不值耗费笔墨一驳。 : C) I9 a& B. i+ m& x8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