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吴楚河
, v. u }. I4 r* z; U2 V& V1 v& X4 U. L# b) M
根据CBC新闻网的跟踪报道,买房之后住了两年才发现后院不是自己的,这名业主花了9个月四处求助,到本周三(21日),他终于把事情搞定。4 T F) F! Q9 G
这名业主是新斯科舍省(N.S.)Salmon River的曼宁(Ryan Mannin;下图),他很感谢CBC新闻网,正是CBC介入并在与当地法律事务所联系之后,由律师出面与当初负责卖房的物业公司交涉,该物业公司又找到前任业主,最终将问题解决,虽然这里头产生了一些费用,但业主曼宁未花分文,取得了对后院的所有权。! q5 ?" r& M7 h1 N* v9 z1 M4 \
* l$ Q+ s P) ~8 A$ ]5 g6 _* ?
事情经过:曼宁买房后发现后院不属于自己
% p7 G* k O" f/ F
" @" F/ p, \" O. H# z5 e& R曼宁是在2014年9月买的这套银行拍卖房,住了两年之后,也就是2016年10月的某一天,有人敲门问他是否有兴趣买他的后院?曼宁一听此话震惊不已,搞错没搞错,心想我家的后院我还要买?但对方言之凿凿:说你买的房子并不包括后院,也不包括后院的储藏室,你物业的边界只到deck,甚至deck的一部分也不是你的。
; l! |# b; m2 b1 g. b曼宁清楚地记得,当时他看房时,后院明明包括在内,当时广告上最后一张照片就是后院的情景,物业列表中,也将储藏室(shed)列入"other"一栏,还说它的面积为"10 x 25";还有,当时房屋交割时,他还拿到了储藏室的钥匙呢,怎么一下子后院和储藏室都不是自己的了?为什么买房时,物业公司或是经纪根本就没有提起这个事情?: S' H$ e7 I6 l* _7 L' O6 [
曼宁于是开始了长达9个月的“讨说法”之旅,几乎找遍了所有与房屋交易有关的机构和人士,最后才搞清楚:曼宁所购物业以及他家后院(包括储藏室)虽然是连在一起的一块地皮,但却有两个PID(parcel identifier;相当于地块识别号码),在该物业交易时,各方都不清楚这一点,无论卖家,买家,还是两方的经纪,均不知道。
: H1 R) x7 O3 j @: j( N
. M/ A/ F$ A7 ?$ e( [/ t7 Y前业主其实碰到同样问题
$ V7 j% Y2 A, {# V, S4 O: m0 |+ d6 `6 @1 ]6 C# T
对于同样这套物业,其实不是曼宁一个人碰到这个问题,他的前任业主伍德(Wood)也遭遇到同样问题。9 [; a* ^ A3 I$ {8 x- F
伍德是在2010年从布兰丁(Joan Brundin)那里购入这套物业,当时布兰丁以为她把全部财产——连房带地都卖给了伍德,伍德也以为自己买下的是整个物业,包括房子和后院。
6 s( a7 _9 z1 ^但几个月之后,布兰丁发现了问题,她卖给伍德的物业虽然连房带地,但却没有包含后院那块地。因为她最清楚,与丈夫在1989年买这块地时本来就有两个PID,但他们夫妇是当做一块地皮购入的。因此从法律上而言,这一块地实际上是分成两块的。布兰丁于是找到新业主伍德,又走法律程序把后院这块地转给他,当时只收了伍德$1钱。5 m( ~* J( I' N' u1 z, h6 z% t
伍德后来卖房是通过银行进行的,银行并未意识到这当中的差别,只把房子带地卖给了曼宁,而没有把后院包括在内,从而让后院的业主实际上仍然是伍德。
q6 D# N' O3 p- t伍德就是那位敲门要曼宁买后院的那个人。伍德对CBC表示,其实他也蒙在鼓里,一直不知道自己卖房之后还拥有后院,那是在一年前,他收到税单,要他上交后院那块地的物业税,他才明白过来。
# P7 y6 i |8 n+ n; d他说他记得在购房之后第二个月曾经收到第二份契约,这份契约意味着他有后院那块地的所有权,但他当时并没有太留意。+ W$ R$ C$ k* c. J" S, a" J. c
伍德表示,虽然他曾经要曼宁买回后院那块地,但最终并没有从这笔交易中赚到钱。他说他确实得到一些钱,但他交了法律费,再就是用来付税。
* O5 g) g5 z, r+ {7 s伍德没有说他得到多少钱,帮曼宁解决这个他头疼了几个月棘手问题的法律事务所也没有说,给了伍德多少钱,以及究竟是谁给的。
$ o k k7 M6 v' @) T# N
" m2 Q6 u0 m, z% i# e- r* c \
虽然皆大欢喜 曼宁也有教训
9 o7 ~9 Q/ h' y. x4 V. ^1 ]* D
0 P4 m' u6 ]4 k- x- @& h1 S曼宁对成为这个物业,包括后院的真正主人欣喜异常,不过他说他也有教训:当时他的房地产律师曾经建议,他可以做一个产权/地契方面的调查(a survey),或者是买产权保险(Title Insurance)。
2 E: @' s: r) E. ?曼宁说,为图省事,他当时选择了后者。虽然他是从加拿大最大的Stewart Title Guaranty买的产权保险,但当出事之后找该公司时,人家告诉他,他买的产权保险并不涵盖出问题的这部分物业。他说要是早知道这样,做一个survey,就不会有后面这些麻烦,真后悔当初没有做产权/地契方面的调查。
% Y7 ^, {9 H8 F6 ^9 ^曼宁对CBC表示,他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做,就是请当地的测量公司对他的物业重新测量绘图,以免他到时卖房时,新业主再遭罪。
+ X+ V h( F* R* g, K& [/ Z1 e8 M为曼宁提供帮助的法律事务所律师也表示,曼宁的经历给所有的房屋买家上了最好的一课,也是一个最值得汲取的教训:在房屋交割之前,一定要把产权弄清楚,包括物业的面积,范围,边界...最好是从业主那里获得物业的测量图,如果没有,也应该花钱做一份,这样才符合买家的最大利益,以免后患无穷。5 ]/ d4 u4 c- 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