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87|回复: 3

资本主义社会的住宅问题

[复制链接]
鲜花(15)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9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资本主义社会的住宅问题: Y3 Q3 r2 i: Z# X8 c9 i" `
6 e# T6 Y; @. w
        资产阶级的特权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象在住宅方面表现得那样突出。各城市最好的房子都被资产阶级住着。所有最好的洁净宜人、花木繁茂的街道都有成为有产阶级的领地。相反,在所有的国家里,工人被驱赶到城市的边缘地区。他们被驱赶到那里,完全不是因为大部分工厂通常都座落到在城市的近郊,即使工厂位于市中心,这个工厂的工人也还是照样要住在拥挤不堪的市郊的工人区里。而那些企业主,尽管自己的企业是建在城市边缘地区,却照样要住在市中心。
% c/ n" g0 y# B# h+ y. h# T/ Z+ s+ ?" C# U6 @0 |7 A
        资产阶级家庭住的都是单独的邸宅或带套间的住宅,房间的数目比其家庭的人数还多,并享有花园、浴室和各种生活舒适设备。" W) L/ H$ ]: H/ N( D
1 k: L/ m3 G$ t2 V$ y+ d$ g
        工人家庭都住在拥挤的地下室、独屋和狭小的套间里,或者常常是住在集体的工棚里,就象罪犯住在监狱的大牢里一样。工人劳动了一整天,肺里吸满了工厂的煤烟、锯末、刨屑和灰尘,又不得不整夜和五六他孩子一起睡在一间房子里。1 y/ p. z, v( y) b; D5 r/ w
4 e0 H3 k8 Q* s5 {% f
        毫不奇怪,统计学很快就发现,住在工人住宅区里的人死得很快,这些人劳动时间长,而且住房很狭窄,生活很艰苦。具体有这样一些材料。在英国,每年每千人中有二十二人死亡。在资产阶级住宅区死亡率下降到十七人,在工人住宅区提高到三十六,而在最贫穷的工人住宅区,死亡率增加到每千人为四十至五十人。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工人住宅区的人们死亡率为二十九分之一,在条件良好的资产阶级住宅区里死亡率则为五十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工人住宅区的死亡率几乎为资产阶级的住宅区的两倍。* R% y8 s# o9 N" p, K* ]* e: ^- J
0 }: K! w( C( p* C: r% _( ?
        住在明亮、干燥和温暖的住宅区里的资产者的平均寿命,比住在郊区的地下室和阁楼的人的平均寿命要长一半以上。; ^7 p" \- B6 g9 A/ R
  s) O& F8 Q$ M% Q
        在布达佩斯,五岁以上的死者的平均寿命为:
8 r& x' i- Q- _! d! `/ ?0 x4 }1 f0 Q0 B6 y; v+ P, c: W% x, W" G
        每个房间住有1——2人的——47.16岁
- r  f! M! `: h  t! j4 I9 O1 X5 N% i: @' |& J0 v$ ~
        每个房间住有2——5人的——39.51岁5 s+ q$ i* z4 {- v; r: @

  H, N2 f$ a# J: A  x& e每个房间住有5——10人的——37.1岁
* D5 m  n9 h1 y6 b6 b/ h! J! [$ Z* g, z1 R
每个房间住有10人以上的——32.03岁) j6 z, x' \  m4 ?" c
8 A* ], `3 Z) M
工人子女的死亡率比资产阶级子女的死亡率要高得多。拿每个房间住有不超过一个人的资产阶级的住宅区和每个房间必须住三个人的住宅区相比,在周岁以前的儿童的死亡率上,前者要比后者少四分之三。资产阶级住宅区一岁至五岁的儿童的死亡率比工人住宅区要少一半。
  p) u3 h/ ^5 ~, W* T
7 B) k$ \8 a: a# U但是,住在潮湿和闷热的住宅里的工人不仅比资产阶级平均早死十五年,而且他们还得为这种享受向资本家——房东交钱。连住在一个角落、地下室和阁楼里都要向房东交钱,更不用说住真正的房间或住宅了。不交钱——那就要被赶出门去。房租往往占去了工人收入的相当部分,约为工人每月收入的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五。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这种支出不仅从未减少过,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例如,在汉堡每一百马克的收入中(按战前的行情计算,每一马克相当于五十戈比)需要付出的房租是:7 ]9 Y4 d7 P$ |& X1 M% K* D

2 H- {. a. Y3 s- {
# E- ~+ y2 L, H6 Z+ I0 X7 {       
$ s* t6 p4 ^" d5 X  G; G0 S0 d
1 d$ C1 \3 z! {1868年* ^1 ^: @# O1 @* O
       
" z; x* X4 I- U) S% P0 @! a+ o8 Q: L( U( r8 I
1881年
) i& S. g$ A' F/ s  ~        & n1 p2 A$ y$ w: q" r# O
: p+ F2 R" f. h# e& u
1900年. d9 K) D! g& L' e& O3 W0 ^
: i. B' s0 f# Q0 p0 K. |
年收入900——1200马克者. k8 w4 |* Y7 ^" P% s8 l' |' i
        1 @) [4 l& D+ H6 f' u

. c3 @  i0 P# L5 {19.8%
/ v7 f, R/ J4 E; T        8 h8 N* e1 g8 h& e, s7 D

% B, j! Z9 o  r, o- i) G* H24.1%
$ T% W9 D+ Y- ]% ^        ) y+ T4 F! P0 j# W7 h: r
" |5 g# ]# r4 @/ G% z& Y
24.7%
9 G, y& ], m( T8 S% w$ {  x) `9 P, D4 B8 V
年收入1200——1800马克者
' Z; N& a; v% q9 J% ~. Z/ y        8 S  i" ~* Q) n7 i1 R9 ~/ C

: e" J2 K' ]  ~3 U8 z1 Z19.9%
* C/ K+ h, }% s3 n, I, m! q       
7 |) d% E# U) Y8 o3 c0 q3 b, u( K/ l
18.9%  O2 ^7 T" C2 f% P2 _
       
  {$ d8 N+ B7 ]" a% H& o1 e! R3 L  A( \
23.2%6 ^  T9 S* Q& T% j9 a# o
4 t+ S5 P& ~7 E. h( d
年收入1800——2400马克者* @3 r0 b6 f: z% H* K
        . q8 @1 b) T' o
- e3 C/ L/ ^; f& r# i/ A
20.3%
# N. q/ T: t6 e& e       
! T* G( M3 S/ y$ i7 w  u; R
: q8 x4 z& R4 v; l  u2 v19.5%8 M' P  o2 _* M% z/ W
        - `& \9 D4 \" c1 f0 @
" @3 f3 x! Z, ~7 ?& `% ^2 D
21.6%: t! V# p; V. B. b9 O

$ {. G+ Q7 Q' E2 s* g年收入6000——9000马克者( }$ b6 y# E6 A7 T1 Q& r  O
       
( ^4 c% d  R2 h' Y
( t6 F/ X& [, z! _16.5%: M6 s" z$ g  d. m8 B% t" J
       
' D, D# O9 ^- Y: w
% r# P; c+ z& ^4 d' q% S1 f15.7%6 V7 O, N; |$ _& k3 L3 O. D
       
" d+ D( u' R: ?
; F5 W, I8 }2 l5 ?& c4 M& q0 ^15.1%  x/ j, U9 `* d5 |! J9 _; g- B' ~9 l' t
* q; b( o! b0 f2 e% u' Q! {
年收入30000——60000马克者
6 l' i7 \1 k* z2 o0 U       
: a" [$ N  J! f& s4 E
- i1 w2 x7 a4 d( c+ F6 J* N6.7%. t4 e2 o) f( w2 Q0 I
       
5 A4 s0 t3 a$ ^7 u( G, I. G, i9 N: P7 b
8.1%
; N0 P7 }- ]7 B2 r3 p! ~5 Y       
4 p# B7 d/ c7 j8 F; n# m: p& D1 V) u( M& N( x
6%; T5 |5 P% g7 V! r% V
  g* P* K8 n+ w9 l1 I' r
年收入超过60000马克者2 A$ q, \9 M% S3 j0 a* G- C
        # C( P: `; w5 P6 y* y

# _% |% ^& P& _* i! I- x0 k3.7%
2 G. J+ s; T- s" O# q       
- ~$ K8 ^0 F% A0 x0 O0 O
& f6 `" \7 V. d+ L3.9%
1 Z  I/ ]8 x) t        , S8 L! y: H0 d* q$ v% m

5 I" o+ i; B' W/ Q6 H5 N3%! N' h# a% |: J, Z4 O3 B$ d, e
% q) G, {7 l3 i: D: b+ N. L
由此可见,收入越少,房租在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就越大,而且每年这一部分增加得就越快。相反,资产阶级在每一百卢布的收入中花在房租支出上的百分比几乎要少六分之五,而且这个百分比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
鲜花(1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产阶级国家的住宅问题3 b  i# y. O& B& k+ ^% @

4 y1 }, t. O; v$ r* Y无产阶级革命在住宅方面进行了彻底的改革。苏维埃政权将资产阶级的房屋收归国有,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取消了工人所欠的房租,或降低了房屋的租金。现已开始制订并部分地实行了住在收归国有的房屋里的工人免交任何房租的计划。其次,在一些最大城市里,正在有计划地让住在地下室、破旧房屋和卫生条件很差的街区里的工人迁到资产阶级的独家住宅和中心街区的大房子里去。除此之外,还在开始有计划地向工人供应家具和一切生活用品。8 I5 u7 q  `. f, i) ^
( @9 w$ s" y' w
***的任务是继续执行这项政策,改善住房事业,反对把收归国有的房屋闲置起来的现象,不允许这些房屋的修缮和清洁工作恶化下去,要维护好所有的电线、下水道、暖气等等设备。
" S0 l7 j8 a& I7 L5 F1 `9 ?5 p' |
1 |9 J( P9 \* c& G# l4 x, U苏维埃政权在把资本家的大房产全面收归国有的时候,并没有任何必要去触动小房产主(工人、职员或普通居民中的房产主)的利益。在一些省份曾出现过对一些不大的房屋也广泛收归国有的做法,结果造成了对这些收归国有的大小房屋的无人负责的现象,房屋开始毁坏,常常没有人愿意住进去,同时还在小房产主中间引起了对苏维埃政权的抱怨和不满情绪。2 t4 ?" r5 ]' a3 O" Y
6 B* ~  y) d  v+ F- H
由于停止了新的建筑工程,苏维埃政权在城市面临着严重的住房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权为了合理地分配所有公民的住房曾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各苏维埃房产局对城市中的空闲住房进行了登记,并按照一定的计划把住户们迁进这些住房。同时这些房产局还调查了每个大城市的所有房屋的数量和面积,并且对那些超过了住房标准的家庭和个人的住房面积进行了压缩。+ y2 B9 r; _4 j  c6 Y2 f
/ d( [+ G7 f& {9 d4 a5 c& Q
随着卫国战争和生产破坏的结束,城市居民的人数开始大大增加。逃到农村的无产阶级陆续回到城市。农村的多余人口也不断来到城市。这样,苏维埃政权将面临着新的建筑工程问题,即满足**主义社会住宅需求的建筑工程问题。至于哪一种类型的建筑好,是带有全套设备、花园、公共食堂等等的大房子好,还是设备完善的工人小住宅好,现在还很难说。不过有一点是很清楚的,住宅的规划不应同工业与农业结合的规划相抵触。它应该促使城市向城郊的农业地区发展,而不应该使几十万人和几百万人都密集在一个地方,使人们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远离大自然而过早地死去。& J1 x) N7 a+ h; p
* D; b% P' Z; G! M) b. ^' q1 t+ T  ^

8 [0 O- D$ z1 N/ \8 m
2 A5 F- d% |& J8 m$ }第十七章书目:恩格斯《论住宅问题》。费捷罗维奇《工人的住所》。杰缅季耶夫《工厂,它对居民的利弊》。斯维特罗夫斯基《西方和俄国的住宅问题》。波克罗夫斯卡娅《英国工人住宅的改善》。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9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1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转贴)西方社会的阶级意识# I# j% G1 Z3 Y8 R7 j
- D$ e, i' ~' C: E1 p2 S, ]
本来,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我辈从小接受这两个词的洗礼,以为它们的意思十分简单明了。直到我移居西方后的某一天,触及到西方社会深层和真实的一面,才豁然明白阶级(层)这个词的真谛。
8 S, f4 Q( d  v# O, H" a
# L8 q+ x9 j6 i那是我到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不久的事。因为居住的需要,我来不及充分了解当地的社会情况,就根据资金草草买了一幢中等价位的房子,住进去后才知道周围邻居大多数是工薪阶层,就是通常说的中产阶级。一次,我和一位邻居在门口的花园里聊天,无意中谈起了房价,邻居信手指着狭窄马路对面的一排房子说,那边房子的价格只是我们这里的一半。我一惊,对面房子不过老式陈旧一点,大小和我们的差不了多少,房价差两、三万镑是合理的,整整差一半却有点匪夷所思。我不解地问他: “为什么?”邻居却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说,那房子都是政府给吃救济的人免费居住的,后来有些人找到了工作,就花低廉的价格向政府买下,然后再转手倒卖出去,这样的房子当然没多少人会要,因为周围邻居都是吃救济的。他不能明说,但已告诉我那里是贫民窟。2 M1 A, @9 ]9 t0 f- f
! c+ ]% I4 Z$ U% }2 [# F
后来我问一个相熟的朋友,他是一位退休工人,他这样对我解释:“比如我明天中了一个百万镑的彩票,我买得起D区(都柏林最高级的住宅区)的房子,但我不会去买。”" O6 _+ o* g& y- d8 A* g& U
4 m9 I1 E: E" g' {* j5 ]" O
我又奇怪了:“为什么?”) E3 d! }( ]$ N: l: H- T
( |  }& v$ }6 X' l
“因为我可以去那里居住,但那里的邻居不会跟我交往,那里的太太们甚至不会跟我妻子说话,这种地方我能去住吗?”4 K; F' V' f% y
4 }% @+ f2 A# ^( f( ]" d
我更费解了:“为什么?”
4 `% f, X+ x0 {( o1 a- J+ s
( O! @: Z& g+ X( O0 z1 N- d, O6 m“因为住在那里的都是医生律师银行家,我们不属于他们那个阶层,同样原因,我也决不会搬到吃政府救济的穷人区去,也不愿和他们打交道。”
1 ^- P; j$ t" i" P1 b+ ?/ U* n9 |# z  Z0 Y9 e
这位退休工人是很善良的教徒,经常宣讲宽容和慈悲,但他说到贫民区时的语气毫不留情,看得出那不是出于歧视,一如他说到他不住进高级住宅区时不是出于自卑,而是对根深蒂固的阶层意识的认可和顺从。
; i$ G5 g! j: g: j/ B+ H$ {8 z6 B% H& L1 S8 J
原来那些在我看来没明显差别的一片片两层楼房子,什么地段是什么价格住着什么人泾渭分明,分明到一段一块画地为牢的地步。比如,一个医生或律师会在工薪族或穷人区开业,但他们决不会居住在那里,哪怕每天开车来回奔波,也一定要去住高级或比较高级的住宅区。如今不同阶层人的衣食住行的差别很小,以至在公共场合几乎难以分辨,于是,上层社会那些不肯降尊纡贵的人,就用一些高雅词语保持身份,以此不混同于其它阶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8-2 17:16 , Processed in 0.094787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