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邓布利多死了。
0 _( A& _$ p p: F) k, t
9 E K8 o& e" C. }! P7 c/ h 早在《哈利·波特和“混血王子”》的英文版还没露面之时,罗琳就宣布要“赐死”一位主人公。那时我第一反应就是邓布利多校长要没命了,想斗垮伏地魔,总得付出重大牺牲。而且《哈利·波特》是天生的好莱坞故事,主人公历尽磨难笑到最后,而他最景仰的人应该为了保护他献出生命。 4 P# C8 v5 ^% r1 L. G+ _
* h7 j' Z* m' }4 F: E
不过,等我看到《哈利·波特和“混血王子”》的最后一章,看到邓布利多被埋进“白色坟墓”,心里就忙不迭地安慰悲痛的哈利:你哭什么?邓布利多还没死呢。 + ]* {9 V) ^: w0 O8 z, A
* r [& Q( x/ q 最有智慧的魔法师哪儿能这么容易就死了?何况还“死”得这么蹊跷。
0 r$ m( i. F/ N: Q/ b
' c0 o" |4 ~0 m' W3 W; z 疑点一,邓布利多给哈利授课,引导他去了解伏地魔的历史,很像是他知道自己未来不能陪伴和保护哈利了,他得让哈利“知己知彼”。换句话说,邓布利多知道自己要“死”。 4 l2 j, g- `5 ~6 `
, o! Q4 ^' D8 | 疑点二,在黑湖获取伏地魔魂器的时候,邓布利多喝下第十杯药水后高喊:“让我死吧!”这像是他在魔力作用下流露的心里话。 2 S# P+ |# P; |' B# @ K
5 D* [2 c: F( i' n 疑点三,喝了药水,虚弱无比的邓布利多在紧急关头,忽然用魔法帮助哈利摆脱了黑湖里的阴尸,变得精疲力尽。而当他看到霍格沃茨上空出现黑魔标记,又有精神了,似乎被“注入了强心剂”。可是,当他在塔楼上面对马尔福时,又一次脸色惨白,竟被这么个道行很低的小弟子打得无还手之力。他中了咒语失去了武器,但更像是他自己把魔杖扔了。
- k0 w8 ]( d& Z( Y. A( {& m5 o/ L6 K9 e' |9 [' b
疑点四,当马尔福出现在塔楼上发起攻击时,邓布利多的第一反应不是回击,而是用无声咒定住哈利。此前邓布利多还不许哈利脱掉隐形衣,以致他只能不为人觉察地站在一边,眼看着邓布利多一步步走向“死亡”。显然,邓布利多不希望哈利干扰他的计划。 2 j _/ ?0 _) ?4 p* H* N/ S; d; G
7 `- |' ]. j- D% O" V2 l
疑点五,邓布利多一到塔楼就让哈利去叫斯内普,在和马尔福以及后来赶到的食死徒对峙期间,他一边表现自己年老体衰,一边拼命讲话,很像在麻痹对手,拖延时间,结果他终于把斯内普等到了。邓布利多“临终”那一刻说的话很耐人寻味,他轻念着斯内普的名字:“西弗勒斯……请求你……”哈利破天荒地听到邓布利多在“哀求”,没错,他是在哀求,哀求斯内普杀死他。于是,斯内普念出了阿瓦达索命咒,邓布利多干净利落地栽到塔楼下面去了。 4 N) U6 ^7 |; Z2 }) l9 a
, v+ f% w$ r, S7 X% }
疑点六,邓布利多一摔下塔楼,哈利就能行动了。他由此判定咒语的解除是由于邓布利多的死亡。可是,在那一瞬间,邓布利多要想解除哈利的咒语并不难。 7 E1 h+ R+ T P* v% T& m( o
4 k. f/ E" P8 C
疑点七,斯内普等人逃跑,哈利追击。食死徒们攻击哈利,他剧痛难当,关键时刻,竟是斯内普大喊着救了他:“波特属于黑魔王,我们别碰他!” ) n5 D; d. v2 x1 L5 H: ~2 K3 i; E. S$ a
" q* f0 J3 v% t7 I
疑点八,邓布利多的葬礼。白色火焰包围了邓布利多的遗体,刹那间,一只白色的凤凰欢快地飞上蓝天。谁都知道,凤凰是再生的象征。
3 W# q, `8 K% E2 k3 g8 Z6 ^! C/ _% W, o) U8 u
显然,邓布利多的“死”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斯内普凭借杀了他而取信于伏地魔,在食死徒中做个高级间谍。当然,他有可能是为了伟大事业牺牲自己,不过从种种迹象来看,我倾向于他是“诈死”。在未诞生的《哈利·波特》的第七集里,邓布利多还有好多事要做呢,当然,不排除他在紧要关头为了保护哈利,为了大局而献身———那才是他真正的死亡。 4 w& J! F. [$ w0 b; l
% L* A3 X' d: ^3 {3 o 猜测小说的情节走向是危险的,很有可能使自己变得像占卜学教授特里劳妮一样不靠谱。不过我还有最后一招保卫我的预言,那就是罗琳如果敢让一向老谋深算的邓布利多因为错信了斯内普、因为一个假的魂器这么不明不白、破绽百出地死去,这小说就太不高明了。
( V* t. d: Q! Q# O4 @, `3 G& K) `
% o' q7 T d, o! p 说到底,邓布利多是个超级可爱的老头,我希望他活到最后,希望他再次挥舞魔杖,指挥学生们用不同的曲调高唱霍格沃茨校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