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7 B+ ?8 c1 }1 F一个个新名词,比如微信、飞信、易信……我终日接收着家乡亲友对我的知识“扫盲”,他们对我居然手机没有上网功能,感到不可理解。 5 d( T4 {! {# m8 M$ Q) d% s1 b! @8 X0 }9 X
城市里的各种会所、咖啡厅、夜总会、演艺场,无论装修质量和服务水准,应该都有飞快的进步,有时候置身其间,还真觉得自己有老土之感。 ^$ Y9 v. h. @5 i A
/ D. w( i. J0 v# X: O. Y
上期拙文《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在本报刊出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文中末尾提到自己“手提五年前旧款诺基亚手机、肩背老派佳能相机、足蹬仿牛皮山寨轻便鞋”一副中老年农村旅游者的模样,不料,此讯息被好友用电子邮件传给了我老家一个亲戚,不到十天我的一些亲戚朋友都了解了的“近况”。 , F v+ z& l9 t3 t" Q5 P6 g3 |
6 c. M* B- l+ [9 r4 Q0 r
我一个家境殷实的表姐闻讯后,还专门召开了一个小范围亲戚参加的会议,大家一致认为,目前连美国政府都“关门”了,加拿大也好不到哪去,估摸我在海外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现在是献爱心的时候了。亲友们决定进行“扶贫”,凑点钱以祝贺我大女儿考取大学的名义资助一下。没隔几日,亲友代表送来了一个“大红包”,打开一看有5000美金,我手一哆嗦,差点把包包掉地下。 & L* s }1 {4 u; z0 D( H
3 Z4 Z- g; d" D我说,大家都不容易,万万使不得。亲友代表文革时候是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骨干,他现场哼了《红灯记》李玉和的唱段:“人说道,世间只有骨肉的情谊重,依我看阶级的情谊重如泰山……”虽然唱词和实际情况不是很“搭”,但传递的意思很分明。我当然不能随便拿红包,双方“辩论”了两个小时,亲友代表才又拿着“大红包”悻悻离去。不过,大陆亲友跳动着的“爱”的火苗让人感动。 . y; {# M! M3 P" ~( C3 R9 N; Y) U0 S 0 k! P' _; l, [* v3 e( @“大红包”是退掉了,可亲朋好友知道我本周就要启程返回温哥华,纷纷前来话别,并顺便给我带来了“小礼品”。这个“送礼“环节,以前回乡基本都没有的,过去一般都是我硬撑着给大家送小礼。 $ D# k* P- K3 d% b ^( n3 P, L5 W1 X3 |. H9 o9 f
第一个给我“送礼”的是位退休金只有1000多元的亲戚,他给我拿来了30根“糯玉米”,足足有好几斤,他说:家乡的玉米,家乡的情谊。记得我家乡不产玉米,反正拿着吧。第二位来的是刚刚做了奶奶的老同学,她给我的小女儿拿来不少衣服,她说都是自家孙女穿剩的,叫我带回去省得再买了。 3 ^2 [& w8 ?1 ~& Y9 h : V' K$ m6 K9 Q不下几天,我就收到日本名牌相机一台、薄形品牌电脑一部、可上网时尚手机一只、某知名品牌皮鞋一双,外加购物劵几张。辛亏都是亲友,不然金额都够上“双规“了。有位亲友还专门给我送来了一件他只穿过一次的羽绒服,他说,反正你也不讲究,现在天冷了穿着回去吧,能省一点算一点啊。 1 ^$ h3 p6 `1 I, D d% g- V% b7 w9 h5 Y0 Q! x1 I! o+ x
想起过去外国亲友扛着大包小包回来“扶贫”的场景,如今情节近似,只是“扶贫”换位了。大陆这个青春期,还真把我这个十年“老”移民(微博)的腰给“撞”了。我看了一个月《新闻联播》、读了半个月《环球时报》,再外加亲友纷纷洋溢着青春的“扶贫活动”,再下去我还真信了“中国梦”是能实现的了。 . X6 e! u1 a+ T8 N$ P- ?/ R 0 a( g" _# |9 }3 v. K幸好,我又回来了,我得好好梳理一下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