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94)  鸡蛋( 2)
|
太有感触了,这确实有文化上的区别。就我来看,归根结底,是个人文化、科学等教育程度上的区别,和语言本身关系不大。我观察,西方教育出来的,陈述自己观点时,很喜欢甩出统计数据,句子承启很有逻辑,归纳或演绎的推理方式很清晰。我作为上世纪末国内体制出来的一代人、相比我孩子,逻辑训练显然不够,说话技巧方面的也不如。个人经历做个例子,小时候也许觉得自己zhuai,和人讨论很喜欢用“绝对、肯定”这种强主观判断的词,对比和我那时年纪相仿的儿子,他连说个“黑人”都用“african americans”以避免有丁点歧视的black一词,区别真是很大。
8 d1 @" |- \9 |% ^, N* W4 L- |- j j! N0 P
和云吞同感,这么说话确实累,还得兼顾交谈对象的文化、宗教等。英语在这个全球化的年代,也许正因为它能兼收并蓄、快速适应,所以变得较为强势。
2 _. X' \* s1 e U. W8 _4 ]3 F3 X6 g( g& J& R! |$ |+ `
我现在和人讨论则较常用缓和语气的字眼,特别是有不同意见时。如下也总结几个,英语交谈时措辞会准确点。其它情况下如学术研究、讨论应该不能用词太过模糊,另当别论。) h/ x7 \0 P% q6 o \: e+ D
I'm not convinced that ..., ? l7 n$ V/ x, c$ C, e7 y, q; q) _
I’m wondering if ...
7 C3 r( C6 g/ q# t# @It would be nice if you could ...8 u; r4 [ B* F, A3 O5 b
Would it be possible...
1 Z! g" d1 w3 h9 X% m# r1 MI'm aware ...
, H1 d+ Q T& wI'm not quite sure...3 A! q9 u/ D) f4 h) J
/ S( q1 F0 G/ h' r; k0 r& Z: s0 y0 \! }, ^
这些模糊限定词也可常听到3 `% q7 I! Q/ ~5 y& D
assumable, according to, likely, might, nearly,
; n8 ^0 d+ H" U N& U ]
# U8 M; w, E* c: P
4 r. m9 [2 Y2 z% H2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