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54)  鸡蛋( 0)
|
原帖由 Justing 于 2006-4-28 07:43 发表* r* D' Z4 {+ G7 @- A# A& S
关于平仄的个人之见 BY zh921972
: s7 R- n% B& ] c5 N) ?- M
, U! A- L& p: h5 M; ]首先说说入声,现以转到平上去3声并大部分被同化,唯独2声里尚存入声:+ @+ A( P- x) l/ \! B
爬-拔,婆-博,何-泽,题-习,卢-独,鱼-菊。。。
5 b1 ?- \8 t9 F8 X6 i: f: }前一个阳平,后一个入声。) |7 f, A( A; I; I
关于平仄的主张,实际是对节奏的要求。由上例可见,用今4声标准定平仄有些不伦不类,因为入声字读音还没有彻底消灭掉。 4 K* E1 Q8 Z z2 t& E i8 ?
个人之见:用古韵最好。用今韵也未尝不可,但是要把尚存的入声字归为仄声!
/ ^+ r% O4 Y: N1 y, ^. b现在某些方言(如长沙话)基本完整保留了入声字,我倾向于用古四声定平仄也有这方面原因。 + W. h$ W' ?- n L' k* K& i1 Q% Y+ c
0 R9 r! e4 G8 ?* ^
# n q2 F( h& H6 a' v2 _3 R* ]7 T真的是没有想到,对联兄一篇帖子,闹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看来是得有请专家们出场了。
8 y$ Y. O# x6 {# E/ s' @9 V. {9 g& j3 F& B3 ] @/ [* h$ `0 ~. C
那么对联兄这篇贴子到底应不应该加为精华呢?这里就牵扯到到底什么样的帖子才能加为精华的问题。云月一般的原则是,原创,文笔好,意思也不算坏的,就可以加精。精彩程度不同,精华的级鹨膊煌5比唬圃乱不峥悸钦展俗髡叩乃胶推渌冻龅呐Γ庖簿褪俏裁从行┧缴醺叩拇笫Φ慕茏鳎幢乜梢缘玫郊泳芏喑跹д叩耐垦唬炊氲骄男〖涞脑蛄恕? b( v" z, `( @' S
但是现在长城兄和皮版又为加精设定了一条标准,就是说文章的观点必须是正确的,或者说是加精者所同意的。这个标准能不能成为加精的标准?云月不敢为这个问题作主。皇上,到了您给个定义的时候了。有请皇上!6 k5 e; n! `* Z$ S1 e1 ?, \
2 e W! `# p+ c2 i2 k$ k
8 ^/ X W5 F' M4 {' b: E& Y
云月一开始就说,对于对联兄对于平仄问题的个人意见,持保留态度。以下云月就逐一作解释说明。8 w* d/ I8 L% z) J
2 B, b: N5 t6 G+ {" E: z
一、入声字的转化
7 }$ W. w. `( f+ h: P3 `/ ?
. Y5 W9 c( ^- ]# M1 o' w/ J1 ~追溯到中华民国成立之前,孙中山先生确实考虑过以粤语作为国语。如果是那样,关于入声字的争论会少很多吧。后来为什么到底让位于以北京方言为底板的普通话,那是很难考证的历史公案了。但是毕竟这个普通话作为国语的方针,就延续下来,一直到今天。
& N8 d9 m3 v& S+ V3 G* P* \$ B
0 o4 |. Y/ ]3 B0 ?' T' P- ]那么我们知道,现在的普通话,发音无外乎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个发音系统,和入声无关。就是说,根据定义,阳平就是阳平,阳平就是平声,阳平不是入声。换言之,为什么阳平不是入声?因为我们定义它不叫入声。所以说,顾名思义,阳平只是平声的一种,音韵大师们如何研究我们今天的口型和音节的长短,都不能改变这个最基本的定义。
6 A% E U2 d; [( ]) b, A$ c- V. v" {& D V( H2 y( E
我们在普通话里,在现在的四声项下,不会看到关于入声的定义,因为入声没有了,不存在了,被彻底消灭掉了。入声字,随着旧标准的被摒弃,被一并摒弃了。我们现在只研究普通话项下的四声。故事就是这样简单。3 v6 S- V, }, Y7 f2 n! x
% f* e2 o$ `& C1 N' F
把入声字扫入历史的尘埃,是很多国学大师不能接受的事。但是这毕竟是一个事实。我们还是可以经常听到入声的音的,因为很多南方的方言都有入声字的保留。比较那个入声字和它在普通话里对应的发音,我们其实已经不能感受到相似。
9 m3 y% i# k7 E7 M1 \. T" [6 Y3 [" K# u: D- `
云月曰:去的终须去,住的终须住。
' z$ G, B/ A2 ~) F: V, N+ h; \# |0 E0 X+ ^
二、古文爱好者的偏好; d7 J5 T3 [' U# l d' j2 h
/ |# J4 p3 v0 ~; D( s9 F( h整个国家从整体上来说确实是抛弃了“平上去入”的旧四声体系,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喜欢以前的《平水韵》,抱着老古董不放,那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个旧体系,这个被抛弃了的旧体系,确实是非常地严谨,非常地完善。与之相对应,新体系确实还有待完善和提高。所以说,关于平仄的要求,不仅仅是对于节奏的要求,更多的还是古文爱好者的一种个人偏好。/ }# j% u, h% s6 C& f* D$ d
3 B/ x% B j ?追溯到宋。宋和宋以前,词是可以唱出来的。就是说,依照词牌填出来的词,乐工可以根据一套既定的法则,比较轻松地、模式化地把文学作品转换成音乐作品。但是这个依谱入乐的方法后来就失传了,取而代之的是元曲的兴隆。但是失传之后,人们依然在按谱填词,而且对于词谱的要求是越来越严格了。这其实是很没道理、甚至说是很没天理的事情,只能说明大家集体脑子里有水,或者是总幻想着那个方法,那个依词度曲的方法,有朝一日还能找回来。于是就有了一个精彩的结论:1 b& {% @- x/ w( h+ }, Y
4 N$ [: n& ~5 f" H9 p宋人填词用的是《平水韵》,所以我们今天填词也要用《平水韵》。否则,那个依词度曲的方法找回来了,今人依据今韵填的词还是唱不出来。
0 H+ a! Y% p3 h! x$ a$ z; s, r8 y* [+ R _; }4 [9 K8 x! X
云月曰:让喜欢幻想的人们幻想去吧。
& v# f3 F8 Y P' _& N4 \# g7 @$ y6 J- m, ^; S
三、写诗填词者必须谨慎的地方!! W2 h$ G! `! v( n/ s
. _- `, i6 a0 j* Q4 H O
对联兄的观点里,最最有失大家风范的一句就是:
+ W- A" v! x8 F5 C" N1 x; ^0 ?1 e. G4 ]+ u4 h( `% s
“用今韵也未尝不可,但是要把尚存的入声字归为仄声!”
1 j( e# }# w, N8 m! e( l- T/ j( {& b
这是完全的错误,非常严重的错误,不可原谅的错误。* A3 e8 G6 q/ L* r t1 v+ Y7 P
/ N2 @* c# e% R, @. S, c用古韵就是用古韵,那是假定你还在按宋朝人的说话方式说话,发音方式发音;用今韵就是用今韵,那是假定你说普通话,用普通话的说话方式发音。这不是可以自创一格的地方。
( x# U4 ]2 l% e x# R% \
' j3 q3 m2 a4 M对联兄现在要给我们推出一本新的《新华字典》,在这本新的《新华字典》里,发音的规则不是我们学过的bopomofo,并且也不是古人的《平水韵》,而是对联兄设定的平上去入。这是不可以接受的。
/ m. C/ @2 y% T e! p$ F" }
/ ?# `6 K: }+ j7 _4 ]- r w对于古韵今韵不可混用的问题,很多专家学者都有指出。现在中国比较官方的说法,双轨制,就是说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这已经算是无比宽松了。但是在同一首诗中,对于新旧韵的不同部分不得混用,那依然是非常严格的。
2 d5 O; V9 j: C% N! d' G. Q* U" R# U' d9 n1 u1 @2 W) t! b% l
云月曰:这种只能一丝不苟的地方,必须大声地喊出来。) w" x* E1 \" K" [! w/ `) g
5 G8 U, Y8 r9 d3 k! k% |四、各地方言以及其它
8 K% X* A2 b0 |8 @/ ?+ M/ I
% J8 u2 ]6 C, ~. e1 i" g* l- {长沙话基本完整保留了入声字?这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苟同的。云月妥协了,其他南方方言的朋友也还是会?**鹄捶炊缘摹?& r$ _3 w0 |) u0 S6 c* t
6 h- P t. I1 m3 Q但是这个问题,有大家的地方情感因素在内,就不深入讨论了。
4 O4 w2 c$ _4 C0 q, l1 A `! W8 v; Z/ ^6 I
用今四声标准定平仄有些不伦不类?这个结论可是好下的?那当年审定新华字典的那些人,难道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普通话系统推行百年,越来越显示出科学和严谨的风范,以今韵创制的好的古体诗词层出不穷,我辈岂能熟视无睹?这个地方对联兄的表述方法实在是不能被接受。“不伦不类”是一个很重的词汇,即使观点不同,我们一般也不这样去说。如果这是一句并非严肃的话,那么云月的反驳是:对联兄的普通话发音系统,也有点不伦不类。开玩笑了,嗬嗬。
' u+ n' X* A8 r6 m& w0 @" `: C' f5 B; o* H: ^/ d+ `' h, [
云月曰:是否摘精,大家共同评判吧。6 E) B- I% ]* Z' W
" i- R8 a0 ]( F[ 本帖最后由 云山水月 于 2007-1-24 01:0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