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你的第一点是一个很老很老的问题了。我转一个贴。6 P- M* _7 N3 X6 i8 ]* a% z
1 L3 Y+ ~7 I" J% s7 L/ m
如何看待圣经中,有关律法的两段经文表面的衝突,希伯来书中说:「先前的条例,因软弱无益,所以废掉了。」(来 7:16~19)但马太福音中,耶稣说:「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太5:18)
" u5 z9 j/ t; H; v; k8 f$ |6 K
要解决表面的衡突,就要先了解希伯来书中说的废掉的「先前的条例」是指什麽?马太福音中耶稣说的不能废的是什麽?要了解经文的字义,从上下文来看是最準确了。
4 N0 w2 H& M4 f! y7 L1 T S1 F, \+ e' b8 v0 o, d H: C8 o/ o
首先我们来看马太福音:
0 N/ J0 [5 o% H: Y7 ]+ S「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太 5:17~18)
- ~: ?4 i$ m% W ?) \2 T6 o* s& u' y* d- P8 @
17节耶稣所说的「律法和先知」是指摩西律法和先知书,是当时旧约圣经的统称。为何耶稣在这里提到律法和先知不能废掉呢?耶稣在这里是向他的门徒传讲登山宝训,也就是天国的伦理标准。耶稣说:基督徒的义要胜过「法利赛人的义」。法利赛人严守律法的条文,但却失去了律法的爱神、爱人的实质。天国的子民不能只是像法利赛人的义,只遵守律法的条文而已,而是要能胜过这种表面的遵从,从心中活出爱神、爱人的生活来。整个登山宝训就是在强调,基督徒的伦理标準不是从外表的谨守律法出发,而是从心中顺从神的心意出发。所以当这种教训,可能遭到法利赛人的挑战时,耶稣声明,他来不是要废掉律法。「废掉」这个字原意是拆毁,耶稣教导登山宝训,不是要把旧约的律法整个拆毁掉,乃是要成全,也就是把律法的真义实现。法利赛人以为耶稣要拆毁,但耶稣说不,这不是拆毁,这是把律法要求的爱神、爱人的生活,从心中真实的活出来。这就是耶稣对律法的态度。
, t z" j2 y. h, M4 [& @2 Q8 l; V! |: B7 f8 ~, R, _% L, b$ j
「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这里的一点一画是何义呢?希伯来文字,若省去某点某画,就可能变成另外一个不同的字。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点一画也不能废,意即律法的整个意义是不能更改的,全部都要保存下去。而他一生的工作就是要实现律法所要求的义。让所有因为肉体软弱、在律法上失败的世人,能够在基督里领受一个新生命,顺服圣灵、活出律法的要求。基督所传扬的福音就是在赐给人这个新生命,让律法的精神能够藉著信从耶稣完全实现。
) u: o i+ ^2 e8 I6 z
9 {) U% |- _+ }) l$ \请看18节英文的翻译:! G0 T! Q* o8 U5 g
(KJV) Till heaven and earth pass, one jot or one tittle shall in no wise pass from the law, till all be fulfilled.
: _9 K$ ]( ~& u: ~! ]( q/ g0 x(RSV) till heaven and earth pass away, not an iota, not a dot, will pass from the law until all is accomplished.
$ y* k% e+ l$ ^- H. @$ X. Y希腊文直译是:「直到天地消失,一点一画也不能从律法中消失,直到所有都得到成全。」
* z, F1 h" E, h5 u+ |意思就是律法的重要性,直到天地消失了,都不会消失,一直到它最终得到成全。另一方面马太福音24:35说:「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儘管天地要废去,耶稣的话却永不废去。也就是说,耶稣的话是超过世间一切权柄,永远不会过去。但律法呢,它是不会废止,直到最终实现。可以看出耶稣的话语,是高过旧约律法,是永久长存的。0 O7 | U& t+ B# o7 N; ^
9 C; Z' n# m" F/ {+ r x
那我们现在来看,基督徒因信了福音,就在恩典下,不在律法之下,这是否等於废掉了律法﹖不是,因律法和福音的总原则都是一样的,旧约认为有罪的,新约也同样定为有罪。但虽然因律法知道自己有罪,却不能靠律法得救。只能接受基督的福音、靠著恩典得救。我们靠著信而被神称义、不是废掉律法,律法的功用还在那里,告诉我们何为是、何为非。它把众人都圈在罪中,因为没有一个人守全律法。但是律法之外,我们得到了救恩,这救恩救所有信耶稣的我们脱去罪的刑罚,在神面前被称为义。律法仍然在那里,依然发生使人知罪的效用。(罗3:21)。+ E# ~$ M9 r# K0 D$ T e
4 `1 C- z7 {. s3 }但是我们进入另一阶段,不像旧约时代的人,靠者守律法来讨神喜悦。我们乃是信从福音,得到神的拯救。顺服圣灵、活出讨神喜悦的生活,基督因信住在我们心裏,我们能活出义的行为。不是外表敬虔的形式,是永生神生命的流露。不是徒具仪文,乃按心灵的新样。不是只求合乎字句表面的意义,乃要实际遵行。这就是律法在基督里得成全的意思。 i5 g4 |+ m* v3 G7 |- k; B& ]
0 M" U8 S$ f; e9 W) T9 I5 J
再来看另一段希伯来书的经文:
- B4 C, ]) h" t8 _/ D9 ^. d7 _7 \/ o「18 先前的条例,因软弱无益,所以废掉了, 19 (律法原来一无所成)就引进了更美的指望;靠这指望,我们便可以进到神面前。」(来7:18~19)
8 k5 r$ ^. O6 e) d4 E(KJV) For there is verily a disannulling of the commandment going before for the weakness and unprofitableness thereof.
$ ^9 p9 x5 x' k( A5 u/ W(RSV) On the one hand, a former commandment is set aside because of its weakness and uselessness
% C; V7 a5 U p0 |( G5 ]1 U/ j; Z1 s( B! i: C
先前的条例,在原文翻成命令(commandment),从7:16就可以看到同一个字,「他成为祭司,并不是照属肉体的条例。」这个条例是指,旧约中靠著献祭而求赎罪的制度而言。整段圣经就是在讨论,旧约的献祭制度的缺点。前后文圣经中怎麽形容这条例,它是属肉体的条例、软弱无益、一无所成。它只有在旧约时代暂时发挥赎罪果效、免除了人犯罪后的罪咎,但无法永远除去人的罪。每年人都要一次再一次的为自己的罪献牛、献羊。; a9 p2 Q! \# t" z, \& R( b! v# r
7 k. k& ]% G4 F6 C# o8 V' R( s
但是基督带来了「更美的指望;靠这指望,我们便可以进到神面前。」他是神为我们预备的赎罪的羔羊,他的宝血一次献上永远发生功效。他同时也是更美的大祭司,不用为自己赎罪,因他完全无罪。他今天在天父宝座的右边,为我们代求。当这更美的献祭制度来到,原来软弱无功效的制度就放在一边(set aside)不再有用了。旧的制度只是新约制度的影子,当实体都出现了还继续抓住影子吗?就像交女朋友时,开始没见过面,两地相思,只能看相片。等到有一天结婚了,每天都可以见面了。还整天看相片,不看真人吗?旧约的律例功成身退,被放在一边,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它的精神已经实现了,就是藉著信靠主耶稣,向他认罪悔改,求天父赦免。这是两千年来所施行的新约的献祭制度,不是牛、不是羊,是靠著主已经为我们所献上的他自己,一次就已经完成,不用再献了。我们是在主里,每日靠者圣灵洁净我们的心,求主赦免我们得罪他的行为。他是忠心良善的大祭司,一直在天父面前为我们代求。
! t3 w4 W8 ^5 x' k/ P5 t, U% O6 N+ s5 I& h) A+ O n" s8 M& z
那这里的旧约的献祭制度被放在一边不用了,是不是违反了耶稣说的:「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并不违背,因为律法并没有被拆毁、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更美的新约所实现了,也就是成全了。超过旧约律法所要求的,并不算违反律法。今天耶稣所带来的恩典之约,就是为了让基督徒活出律法要求的爱神、爱人的生命出来。是超出律法的标准,律法并没有被拆毁,而是被真正的实现在基督里。
* j. l9 o" U; v! m! _/ I& ?. D' n+ C2 J6 H5 z3 q
就以上的解释,我们知道:把旧约律法当作是完全无用的想法并不正确,他的原则继续留在新约当中,当我们顺服圣灵的带领,就能活出律法所要求的爱神、爱人的生活。另一种极端的想法,就是继续守著旧约的条文、律例,这也是不对的。因为实体基督已经来到,旧约的影子应该被放在一边。如果还死抓著影子,就忽略了真正能实现旧约精神的实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