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  鸡蛋( 0)
|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3928+ w; N. l4 y; z
! r3 y! G' e* v7 u: j最近媒体报导,蜜蜂大量失踪。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绝迹,人最多只能活四年。没有蜜蜂,就不再有授粉,不再有植物,不再有动物,不再有人。”虽然我们没法把爱氏的每一句话都拿去考证,但是,爱氏的话,即使膺品,也是一语千金。有位科学家说,听了这句话,他心惊胆战,因为他几年前打死过一个蜜蜂。
0 g4 u4 p2 R7 K7 ?0 v# o
4 |0 _& p( v) L' K; z' F圣经说,超自然的智慧创造万物,各从其类。圣经对蜜蜂也有很高评价,称上好的迦南美地为“流奶流蜜之地”。但唯物主义的科学家说,生物是偶然变异,通过无目的自然选择,保留下来,优生进化。这种进化过程不是四年,不是四万年,而是千万年。如果这是真的,我们就面临“先有蜜蜂还是先有花”的问题──没有蜜蜂,植物不能传代,就不再有花;没有花,蜜蜂也饿死。0 C& f" t* |# D7 K; \
, _" P1 s: f8 `1 j. s4 S# K$ k
建筑师的本能( z* d! R3 S. R( w' s1 J$ U
2 H) j t% o( K6 ?* F研究蜜蜂,爱因斯坦要让位给达尔文。达尔文在他的经典著作《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中,他感叹地描写和赞扬了蜜蜂的本能(instinct),认为那是个“奥秘”,并自我疑惑地问∶“(动物)能否通过自然选择,获得各种本能?” , Y, @/ m* Z9 Q4 T P# p2 ]
3 {9 k6 y# J0 i. b+ v/ y) l& ~
达尔文称蜜蜂造蜂窝的本能为“建筑师的本能”。他说,“如果你观察那蜂窝的精致 结构,以及它美好而适合的功能,却没有产生热诚的钦佩,你一定是个迟钝的人!我们听到数学家说,蜜蜂解答了一道深奥的难题(a recondite problem),建造了合理的蜂窝样式∶耗费最少量的宝贵的蜂蜡,使用最为经济的劳力,来建造容纳最大的蜂窝。一个技巧高超的工人,使用最合适的工具和计量器具,都极难做到这一点,而一群蜜蜂却能在黑暗的蜂房里,完成这样的任务。”: _+ q2 u5 v1 P9 a* a
0 U1 Y1 |4 k2 u R9 k; K据说蜂蜜能治花粉过敏,所以笔者最近买了一大瓶蜂蜜,瓶中还有一块蜂窝。达尔文说得果然不错,你看那正六角形的“房间”,一个接一个,极为规整。那层层叠叠的隔墙又平又薄,再高级的精密仪器也难做到那麽好。科学家以人类拥有100,000,000,000个脑神经细胞自豪,而蜜蜂只有7,000个脑神经细胞。科学家的书桌上都应该摆上一瓶蜂蜜,可以常常欣赏那蜂窝,深思蜜蜂身上所显示的奥秘。
i5 c2 D) H" w f5 Q3 ]' b. n/ v* E: d; n8 y
舞蹈家的风度8 B) R: P! S4 A/ }7 u- l8 U
1 j1 N" B# ^6 e# S1 Y* B9 p三岁孩童会唱“小蜜蜂,采蜜忙┅┅要学蜜蜂采蜜糖,要靠劳动来创造!”
r7 e! q2 J& D% h: N/ |
8 N) z$ Q& n9 c+ O当一个蜜蜂找到花粉,它会赶忙带花粉样品回到蜂窝。接著,一群蜜蜂会接踵而至,赏花采蜜。! C) I. h Q7 |' _
p5 T3 W) b& g
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弗里施(Karl von Frisch),尽毕生精力研究蜜蜂的行为,最後荣获诺贝尔奖。他以《译解蜜蜂的语言》为题,描绘了蜜蜂不可思议的舞蹈。弗氏十分惊讶,一个蜜蜂找到花粉後,能够飞行几公里回到蜂窝,又带成群的蜜蜂,一步不差地回到原来那花朵处。蜜蜂是怎麽做到的?
+ I, r9 B; N9 w8 M+ g* q' M" j8 }3 @
经过50年的观察,他发现蜜蜂用舞蹈来传递花蜜来源地──包括方向和距离,及流蜜量等信息。如果距离较近,这蜜蜂跳一种圆形舞(round dance);距离较远,它就跳摆尾舞(waggle dance),摆尾的强度表达距离的大小(见插图)。蜜蜂以几何学家之准确性,圆满了导航的艺术。
: T t% j% U: r+ `& W+ u
$ T& P! @2 A& C' d/ j弗氏说,蜜蜂出奇的方向感和传达信息的才能,是它们的独特语言中不可分的两部分。我们不知道弗氏所说的蜜蜂语言学的创造者是谁,也不清楚“设计蜜蜂本能的、渊博的数学家”是谁。但是,毫无疑问,他必定先蜜蜂之先,先人类之先。/ L& f. g$ i" U5 J8 E1 n
* D6 ?! `; v" r
量子物理学家的敏锐
( \ ?1 ]* M$ ^, B7 `
, J# g$ L% b+ G. B20世纪初,爱因斯坦有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光(光子的运行)又是粒子(particle),又是波(wave)。物理学家举一反三,随即把这个概念应用於量子物理学,发现以波为代表的物体(objects)延伸於空间,无处不在,并且神出鬼没。- f8 H9 g( h/ O1 u/ \% ^
& h4 M; j% D" F* Y' Z) g到目前为止,量子物理学乃是唯一能够解释物质行为的理论。可惜当年爱因斯坦不能接受他自己发现的、具有这样未确定性(undeterminate)的理论,错误地评价∶“量子物理学的成就越大,它越是显得荒唐(silly)。”後来他才明白,错的是他自己。量子力学不好懂,连爱因斯坦也一时糊涂,所以我们也不勉强。我们就记住这点∶物质的行为不可捉摸。
6 v( y7 \& Q, ]# Z7 C
0 R6 k" o# A W" O: N1 G6 A话题回到蜜蜂。数学家希普曼(Barbara Shipman),是蜜蜂专家的女儿,从小喜爱蜜蜂,对蜜蜂处理信息的能力深感惊讶。希普曼是研究数学上所谓“旗簇几何”(flag manifold geometry)的专家。有一天,当她绘制一个六度空间旗簇之二度空间轮廓时,出乎意料,她得到的答案,是一个正六角形,和蜂窝一模一样。
" `% u( r! M9 X% D
2 k$ J' _& c; {; G, r希普曼联想到,当粒子物理学家没法解释比最基本的粒子更细微的、无法测度的微粒子夸克(quarks)时,他们用旗簇几何来判断,认为夸克是种不可见的量子场(unobserved quantum fields)。参考弗氏的资料,经过仔细的推敲,希普曼相信,蜜蜂之所以能表演这样奇妙的舞蹈,是因为它们能辨别和利用那些人类琢磨不透的游离夸克,利用夸克来编制自己的舞蹈。
0 n2 l/ X9 s$ @% z, |
6 s, a) k! G+ @5 i, n/ t弗氏有关蜜蜂语言的巨作出版40年来,希普曼是唯一尝试解释蜜蜂舞蹈的科学家。她也没法进一步解释她的推论,安心去教书了。她感叹∶你说这是“本能”,你无非是用一种神秘来代替另一种神秘。( r$ f6 _5 o6 W" d' K
7 W/ {( {) y( ? a; A0 z
达尔文主义今非昔比
$ ~3 T y/ u/ H6 Q4 _( B9 y: m& N9 G6 W) ]- y8 j7 S
达尔文说,当他想到人眼睛构造之精确,他的脊椎都会惊寒。现代生物学家华特森(Lyall Watson)补充∶“我们的眼角膜不可能是自然选择(试验加错误)之进化过程的产物。你要麽能看见,要麽看不见。如此的创新必须一举成功,没有第二次机会,因为那瞎眼的已被吃掉!”同样,蜜蜂的本能,也不可能来自长期的进化过程。如果蜜蜂没有导航的本能,它不是被吃掉,也会饿死。
( T. r. K7 V S# [6 V0 p# N9 l# n' R' J, R7 s, p' g
达尔文坦白地说∶“许多本能是多麽奇妙,读者可能会为其来源困感,也足够颠覆我的整套理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中,以整整一章归纳他的进化论的致命弱点,可见他并不在意他的进化论被推翻──如今,他的理论几乎已经被推翻了,他本人的历史地位却安然无恙。- ~' S/ M6 t5 Q5 n" i3 G% U
8 u! H: _2 D1 v* a( L但是,现代的无神论者却不能没有达尔文主义(或唯物主义、或自然主义)。他们维护达尔文主义的“本能”,引导他们推出新达尔文主义(Neo-Darwinism)、神经达尔文主义(Neural Darwinism)、社会达尔文主义(Social Darwinism)、极端达尔文主义(Ultra-Darwinism),和四季合宜的达尔文主义(Darwinism for all seasons)等等。假如达尔文活过来,他一定会啼笑皆非。
4 p) _1 N: T7 \+ V0 w- O% ^
% v* n8 H; M0 ^2 l7 n5 K参考资料
, b2 @3 A. l2 W, D& F
& V; C" x4 [" Z9 g! t, @4 P' NAlice Calaprice (2000), The expanded Quotable Einstein, Princeton University.' ~0 O! ?( E {4 s# Y% }: @9 C
Charles Darwin, (1872, 1993), The Origin of Species, Sixth Edition, Random House.
8 s( N, x+ T6 @3 u" S; @9 PAdam Frank (1997), “Quantum Honeybees ˉ Research on Honeybee Behavior,” Discover Magazine, November, 1997.+ m N! B. T d2 M5 S
Karl von Frisch (1967), The Dance Language & Orientation of Bees, (L. Chadwick, translator), Harvard Press. “Decoding the Language of the Bee,” Nobel Lecture, December 12, 1973.- c- u! U v$ P' y7 s
Lyall Watson (1979), Lifetide, The Biology of the Unconscious, Bantam Books.1 r: h1 I, k1 Q1 d1 |: N. a3 Z
Arne Wyller (1996), The Creating Consciousness, Science and the Language and God, Divina. , l& N' M9 g5 m, e9 y
& y: M d' }# Z# A& ~9 k* o
作者为自由传道人,获数学、神学等学位。/ _2 V% O. p$ U3 P
作者来自上海,数学博士,美国联邦政府资深数学统计学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