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H+ D' d; v. U J. y4 s (二)中西医相结合,辨病辨证合理用药。一是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既要辨清虚实寒热,又要明确其病理改变。二是把中药性能和药理作用相结合,全面考虑,合理搭配用药。如对久病咳喘的肺气肿、肺心病病人,从病理上看,肺内血管变粗变硬,肺泡失去弹性,肺内纤维组织增生。临床常有舌暗、口唇紫绀等,辨证多为瘀血内停。因此可适当配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止咳平喘药,如桃仁、当归、虎杖等。对肺心病心衰的病人,可辨证配伍具有强心作用的止咳平喘药,气虚者用人参,阴虚者用黄精、麦冬,气滞者用枳实、陈皮,痰饮内停用葶苈子等。对于一些特殊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初期有干咳,其病理变化为肺渗出和肺实变,属于湿热和瘀血,则不宜用润肺止咳之药,应选祛湿清热活血化瘀之品,如桑白皮、石苇、虎仗、桃仁之类。 & z! L! f' a. p: i9 \) f y4 D4 v $ }( m$ j4 h* }! |) f K (三)肺为娇脏,巧配抗过敏药。“肺如钟,撞则鸣“,“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肺为娇脏”,说明肺对内外变化特别敏感,各种刺激均可发生咳喘。现代医学认为,呼吸系统疾病出现咳喘时,往往与过敏因素有关。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抗过敏药治疗咳喘,也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外感风寒可配麻黄,肺热咳喘配伍石苇,痰饮咳喘宜用细辛,肾阳虚者可选淫羊藿等。 8 O5 m* c' |( C5 G , X3 r4 Q) r$ O0 L (四)辨明标本缓急,力求防治结合。咳喘病易反复发作,且多病程缠绵,难以速愈,为求根治,必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防治结合,具体病情具体分析,制定长期的治疗方案。急性发作期,以止咳平喘祛痰药治标为主,可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等,以大剂汤剂急煎频服,以迅速控制病情。症状缓解,则可标本兼治,选用润肺止咳平喘的平和之品,酌加扶正祛邪之药,如用百部、杏仁、紫菀、款冬花之类,辨证配伍益气养阴助阳的止咳平喘药,可很快消除咳喘症状。平时宜常服固本之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道理,或益气养阴,或健脾补肾,以增强体质,防止复发,达到根治的目的。在固本之药中,胡桃肉是不可缺少之佳品,可长期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