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阿妍
q5 ~( G5 A) d- M7 Z! l" M a张老在国内是大学教授,退休前女儿在加拿大就给他申请了团聚移民,等到退休,正好排队也排上了,顺理成章地就移出来了。张老太太退休前是国家行政干部,说话走路一瞧都是很稳沉很有份量的那种。 2 K2 K3 v" E2 r7 v0 ~2 s
( I+ g$ u0 T$ s% p老两口的儿子在美国,曾经给他们办过探亲旅游,但觉得还是女儿亲,女婿好相处。所以,倾向到加拿大女儿这边。反正到了加拿大要去美国也很容易的。老两口收拾了行李,在退休后展开了新的生活旅程。很多人都觉得不会英语在国外寸步难行。其实错了。像多伦多、温哥华、纽约、旧金山这些华人多的地方,不会英语一样可以生活。华人超市多,国内有的这里超市都有。医院银行都有中文服务,更不用说遍地的中餐馆。; v d2 w$ |' A1 A
0 L2 u- F% z7 Y: Y5 m5 t张老虽然退休了,但英语的老底子还是在的。所以,填表过海关都很顺溜地过了。落地女儿家后,他们就要开始打算新生活了。首先是做什么?在这里教书那是不行了,没有执照给人教书是违法。做什么呢?女儿说:算了,做什么?!帮着接送孙女孙子吧。老妈哩,帮着烧菜做饭吧,也算发挥余热。两个月过去,张老两口和小区里的中国老人熟悉了。一聊,发现原来生活还可以丰富起来啊。早上八九点,社区的老人们大多送完孩子了,聚在一起在熊老的带领下打会太极拳。
' H5 b! g# N& n2 [1 G. F4 [ c
4 S- t O [2 N, X. ?* y熊老在国内是省队教练,那身板结实着。老太太们有的不爱打拳,就在草地上扭扭跳跳,说一会闲话--今天哪个超市的菜便宜,明天那里有活动。隔着马路的李先生来的时间最久,介绍张老两口去社区的夕阳红去玩,说是下周有个免费去大瀑布的旅行,一块去啊。有了一帮老友,张老两口子的生活不寂寞了。每天晚上吃完饭,牵着孙子孙女到草地上玩,和一帮老友们聊到天擦黑回家。平常约在一起唱唱跳跳,一起旅行。
* k! ^( ]! f( d& D; [
. j; m8 M T+ ^" Y1 P5 b没多久张老遇到了一些让他尴尬的事。 某天,有人在外敲门,张老瞧也没瞧就顺手开了门。哎哟,是个洋妞,扛着大包小件的。张老还没开口惊讶,洋妞睁大眼哇呀呀。
* o; _2 z$ g6 W( o2 z; G
; S$ u2 }# K7 M/ s7 d) t女儿听到了动静,赶紧从客厅跑过来,一把拽过父亲的胳膊,低声但很严厉地说:穿衣服去!原来,天气热,张老在家习惯性的光膀子,也没穿个背心啥的。光想着开门,忽略了自己的形象了。
% _0 K9 V+ b$ D3 {' Y. m b- I& n# m7 q
吃晚饭时,女儿说:您现在是在加拿大,不是在中国,光膀子出去散步没人管。您得注意形象,这是对人的礼貌与尊重。张老心里虽然知道,但嘴上不服气:我丢你人了?我在国内也是教授级的。
5 O7 r* Y, q& f+ S+ H
0 ~* O, Y/ A" @5 s6 O女儿摇头笑着说:您就放下您国内的身段吧,在这,大把多拿惯手术刀的医生在鸡厂切鸡哩。张老硬了一下脖子,随即叹了一下,不出声了。隔天,老友们在一起聚会时,熊老发布了一消息:他找到工作了!去农场捡菜,一箱3加元。据说有的手脚利索的,一天能捡十箱哩。这下,老头老太太们热闹了,都嚷嚷着要老熊介绍介绍,大家都要去。老熊也不推辞。好!明天给你们信。张老两口回到家,宣布他们也要打工挣钱了。女儿女婿只是笑。女婿说:算了,那个太辛苦,不要做了。张老不服气地说:你们年轻人能吃苦,我们就不行么。再怎么样也要试一下。
* k, N& M5 {: M
5 c" n8 v/ h% H% J$ Y转天,老熊真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周一,大家一起坐车去。好啊!老头老太太们欢呼着回家准备物件去了。张老拖着女儿去超市买东西。据说太阳大,得买个草帽吧。据说还会有雨,得买个雨衣吧。干活总得带个灵活称手的刀吧。还有吃饭的饭盒,喝水的茶杯。女儿一边买一边嘟嚷:都不知道你挣的钱够不够这些工具钱。张老“切”了一声,不屑女儿的评论。张老要去,老太太可不能去,不然,家里没人烧菜做饭接孩子了。张老安慰老太太:我帮你挣,到时,咱们去加东三日游。& i& o: `' d4 B+ |
9 ^/ C* x: F2 j* Z6 ?8 Z7 f" J
第二天张老一大早起床收拾好,提前到了集合起点。晚上近七点才回到家中。女儿一瞧张老的样,脸也晒黑了,头发一缕缕耷拉着,一双手黑乎乎的。孙女乖巧:爷爷,累了吧。老太太体贴地问:明天还去不?张老叹了一口气:明天不去了。老太太说:那以后哩。张老说:以后也不去了。 7 P8 A. u( p6 ?) O# y: o$ V% n
6 k" [9 `' z z% q ~2 T
女儿一听乐了:您今天做了几箱啊?张老说:两箱,上午一箱,下午一箱。女儿乐坏了:瞧,我说吧,您挣的钱还抵不上我给您买东西的钱哩。老太太说:我说我去吧,你不肯。你在家从来都不做家务活,厨房都不进的人,哪里会捡菜。捡菜本来就是个女人活。张老埋头坐在餐桌前大口吃饭,填上嘴。日子说快也快,转眼都半年了。这天,女儿发现小儿子背的包好像不是家里的。问儿子:包是谁的?儿子说奶奶给的。奇怪,老太太哪里来的钱买包。女儿进儿子房间检查,真多了一些东西。两个陌生的儿童小汽车,一个儿童小自行车,还有两包彩塑的东东。 / Z/ \4 m) X! l/ \' F2 d8 ]: d" j
) n: @& f1 h! U* L! S o$ y2 U! P她拎着这些东西下楼,问母亲:妈,您从哪里弄来的。老太太说:我有时散步时瞧着它们就丢在路边,没人要的,我觉得很新的,就捡回来给我孙子。
" f4 L6 c' _5 \( P$ \
# Q d+ K, j) @+ h2 T& L女儿苦笑说:在路边哩,有可能是人家孩子玩后,放在那里,回头会来拿的。你捡回来,人家会当你是小偷的,再说咱家也不缺它。在加拿大,只有周六,有些人家会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堆在门前送人或者低价卖。平时丢出来的有些是人家的垃圾,你不好捡回家的。
1 H5 {9 x& a! U' B: B9 ~' \8 I! a
老太太是苦出身,艰苦朴素的作风影响下生活了那么多年,哪里一时能改过来。 不久,又遇到头疼的事。某天傍晚,女儿正带着孩子们在门外玩,就见张老和老太太两人汗流浃背地拖着一大床垫回来了。隔壁的白人女人正巧和自己老公在屋外草地浇水,张老女儿清晰地听到白人女人特别大声地讥讽:我真搞不懂他们为什么喜欢捡垃圾回家。女儿登时脸红脖子粗,一时想反驳却找不出词了。瞪着两眼对父母说:你们做什么?! * F5 l. E, L7 T0 K4 I
' O! u3 s& j" k- U张老很有成就感地说:这个床垫好,比我们现在睡的好,我们换过一个。女儿真是哭笑不得:你们是勤俭,可是,你们知道不知道这是在加拿大。你们觉得床垫不舒服,我给你们买新的。你们不要去捡人家的,好不好!我不差钱!老太太很奇怪地说:这个床垫明明很好,人家不要,丢在外面,为什么我们不能捡回来用?你的钱我们要省着替你花呀。张老很惭愧地说:我们没挣钱,能省钱也算是替你们挣钱吧。
; ]2 A# E+ ?; u% R7 O5 Z
; u; t, J* q/ e7 e6 w女儿心头一热,抱紧父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