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楞嚴經的阿難尊者亦不能七處徵心。本來無一物,為何要尋心?身外求法,何不踏實修行在於「當下」?修行者是細觀緣起而不生執著,了悟法空無我,而修正自己行為。如是修行,處處(家庭、鄰居、朋友聚會、辦公室、學校、佛堂、政壇等等)都是道場。我推崇台灣「法鼓山」的聖嚴法師所提倡的「心六倫」,除孔子之「五倫」外,加上與人與自然環境生態之一倫。 2 h+ Q6 o# c4 [9 r0 W2 n. f' g; m& U. L. t) S4 H
若學佛者要離開世間才可修行的話,這便不是佛陀出世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