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吴楚河4 ?% T' Y8 ^% ~' f0 l% z. s
* }' a; G9 \/ G* F* n; j1 @长期以来,尤其是毛泽东治下的计划经济时代,“两地分居”在中国大陆是个非常普遍的情况,但那是制度造成的。听说也有加拿大“两地分居”的情况,而且有150万之众?
/ c% c3 T# q- O( s* S5 |4 _8 G, x
$ E' x- I$ b$ r' N+ ^$ R6 G% f t' u4 d; b8 o5 x
(图1:Sharon Hyman and David Demetre have considered themselves a couple for 20 years. Sharon Hyman)1 Q$ M% \$ q: G! h+ F
# W3 e& K; R9 q
CTV周三的报道说,根据联邦统计局的最新数据,加拿大“两地分居”人口的比例在过去十年中一直在稳步增长,从2006年的6%,上升到2017年的9%。
* ^6 S ?. N6 s0 L4 S3 Y
# _& p( f+ \% p9 p: s+ k不过严格说来,加拿大毕竟是迁徙自由的国家,这里所谓的“两地分居”指的一对夫妇或是伴侣(partner)虽然有两口子之名,但并无两口子之实,英文表达称为LAT(living-apart-together)。
/ F: T- C+ P+ i9 G% d, Q( \& a. [, K1 t8 t( H, y2 ]& C
简单说,虽然存在夫妇或是伴侣的关系,但他们并不住在一起。调查显示,在25到64岁之间的加拿大人中,自称处于这种状态的竟有150万之众。9 s# J7 }7 V* K4 E
; q) Y- Y3 O' o- Y当被问及为啥两口子并不住在一起时,3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有意选择如此;另有15%的人则表示,他们从未考虑过与对方共同生活在一起。
( E1 H6 P# n8 D8 h# p) _2 t/ \" O' ?" n' V& Q+ n( {# w% `8 v
* y- m. f2 D, K, |) G! W
( N3 o" a; e( I; s* [( e s蒙特利尔的电影制片人海曼(Sharon Hyman)就是这种LAT关系的典范和代表(见图1)。她坦承自己“两地分居”已经20年了,她说对这种情况毫不奇怪。
! M) D7 \( I. e0 G6 V1 A* ^4 V" r/ [+ W" F2 i/ y
她说她习惯这样,也喜欢这样。因为这样会给个人更多私人空间,不仅喜欢孤独,也喜欢这样的独立。因此年轻人更可能这样,也就不难解释了。
5 a0 v8 g3 p7 m/ p6 w+ \! e, q* q. R1 u0 z1 a1 d) a# p
海曼还说,她与自己的伴侣这么做还有经济上的考虑:他们可以通过住在独立的公寓来省钱。两人住在不同的两套公寓,使他们有了所需的所有房间,虽然这样的房间比住在一起的房间小得多,但实际上也便宜得多。
; C9 A8 Z! T6 a a6 e: d6 z: [1 u: S
海曼表示,他们的想法和做法也许别人无法理解,也不一定做得到,但她俩认为这种“两地分居”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奢侈”。" a- ]3 Z3 x b6 Z2 u5 ]
2 q7 F9 f* W* j2 m6 B0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