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 X, z! m9 T& e
! n6 g6 g5 K E; E% r% e0 |( C' d
" Z9 `4 t: b4 r5 e2 P2018年观音九本尊法会问答; h2 N! O# i+ b
3 H8 s* `3 g- }) U3 [; y" ?- t提问:请问上师,学佛一定要有老师指导吗?可以不找师父,自己在家看佛教视频和书籍自学吗?# U6 J: F$ _. a" h% x
7 L$ }0 N: ~) B8 f2 \
上师答:按佛的教理是不可以这样的,也不可能成功。以前说过,每一尊佛都依靠上师的指导,都依靠善知识。自己看视频,看一些书籍,想证悟、想成就比登天还难,也是不可以的。
% P; y( _7 o# _1 u - I! w' Z5 |: w6 P! N
我之前也给大家讲过,很多人根本没有入门。一小部分居士入门了,但是没有入道;很少一部分入道了,但是没有看到目的地。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善知识的重要,也不知道上师的重要性。
/ w, y; r/ e+ w, ?% E ) L9 D/ c, y" n6 o
真正入门,真正入道了之后,没有上师的引导,没有善知识的帮助,将寸步难行。要明白道理难,但是真正要见性更难,会遇到各种对境,会遇到各种违缘。没有上师的指导,没有善知识的引导,不可能成功,不可能到达彼岸,所以都要依止上师,依止善知识。但是依止上师依止善知识不能盲目的依止,先观察再依止,先观察再亲近,先观察再帮他弘法。8 i0 f% O8 W. L$ A9 k# R! R
5 ~8 W; b$ s# }, [+ a
有的人今天发这个开示,明天又发那个开示;今天宣传这个上师,明天又宣传那个师父,其实根本不了解。
5 P8 l/ j; i) E % b2 ~( M7 ~2 }) W. L) v3 B
龙钦巴大士讲过:“不赞不谤陌生师”。不了解的时候,既不能赞叹也不能诽谤。怎么能乱发这些东西,乱介绍呢?这样会伤害他人的,会毁坏他人的相续的。这都不是小事,但是都不听。, S1 Z- L; _, N0 f6 ^
, x( T0 V! T. e I' L, q 有这个发心,想帮他弘法可以,但是有没有观察?他有没有弘法的能力?有没有观察他是不是一个具德的上师?1 W1 i1 v; |$ @ \. }! ? I3 N3 P
/ }; j e6 Y/ p! m+ ?
现在很多藏地的小喇嘛,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都想到汉地来,然后联系了一些居士。这些居士也叫他们下来,这些人很多都是年轻人,没有定力,经不起诱惑,就会有想法,就不可能好好地出家修行。这样就毁了他一生。3 P! G/ X. v% D7 P$ _4 N0 ?
1 k0 t2 l% o) k( h! ]$ N" }9 l 但是有些人做事情,尤其是在佛法方面,他不经过脑子,就随心所欲的做,应该思维,这样做是利大还是害大?是真正帮助他还是伤害他?真的很难说。& B3 T# v6 A0 J
+ m- L2 @2 |! L9 c 一般情况下我都不敢带他们下来。很多年轻的喇嘛或师父,都还没有那么大的定力,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还能静下心来学修吗?* |5 `# v0 @& }, ]4 V4 k% b
' v: |/ s) m7 A, B4 y. P
帮他们弘法,供养他们,我都不反对。但是我希望大家不要轻率的做这些事情。先观察,觉得真的没有问题,有意义了再去做,也可以。
: B: ` W: S: f6 u$ d+ b
+ G% w5 X( \( d, w) p 我们做善事、做功德是应该的,但是不能缺乏智慧,不能缺乏观察力。智慧不能没有,如果缺乏观察力,缺乏智慧却觉得是功德,实际是过失。觉得是在做善事,实际是在造恶业。觉得这是对佛教事业的一种贡献,但实际是破坏佛教事业。
) m# R+ T( j ]; F
, n' H. g! f- h2 H" Z9 ~% [ 现在很多年轻的出家师,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小活佛,就是以盲引盲,猖狂得很。其实藏传佛教是非常殊胜清净的法脉。但因为某些人的行为、做法,很多人对藏传佛教生起了邪见,对藏传佛教有看法。这真的不是佛法的问题,不是藏传佛教的问题,是这些人的问题。
8 o% C$ \" T `- H, f7 B0 u$ K; {
4 s2 _3 i P' I4 l- x- t- h 我经常跟大家讲,可以拿佛法来衡量人,但是不能拿人来衡量佛法,佛法是佛法,人是人。
% O2 R: Y4 ~5 K) z
! ~: G" U% j/ p. { 藏传佛教有大乘小乘,显宗密宗,有非常完整的传承。你可以研究,我们不怕研究;你可以了解,我们不怕了解,主要是不研究,不了解,却下判断,瞎评论,这是不可以的。人有问题,我们也承认,但这是人的问题而不是法的问题。你们这些居士做这些事情,一定要慎重,不要轻率地做。也许你这样做可能是一种破坏,是一种伤害。1 B# T8 e8 W* k. m( |5 m% e
U( o& K) v6 x,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