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4 m+ P3 v0 s+ [* T
为了护持自宗,而通过逻辑推理、辩论等方式破除他宗的观念或见解。虽然自己认为这是在清除教法上的灰尘染污,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修行,这个过程中也很容易产生贪自恨他、嫉妒、傲慢等烦恼。 : S; ?! N, v0 R, l" V ! A8 @; n5 u4 j% k3 ?; y 以前在藏地,这种情况非常严重。有时候是宗派与宗派之间的辩论,有时候是人和人之间的辩论。如果对方辩论的知识或能力比自己强了,就会生起嫉妒、嗔恨之心;倘若对方不止一次地失败,自己就会生起傲慢之心。所以辩论的时候要注意心态,首先观察自己辩论的动机是什么。5 L9 v' N$ z8 r
7 M O0 p; p. F0 q- d 以偏见、私心护持上师和宗派传承,纵使自己认为这是对上师和宗派的承侍和保护,然而“赞自谤他”是贪嗔等烦恼的因。应该把这一切都放弃。 & w9 s& f+ V% h% h' i( |8 b # V5 d. @7 ]4 S9 t/ R. i0 n5 {; b 赞叹自己,诽谤他人;赞叹自宗,诽谤他宗;赞叹自己的传承,诽谤他人的传承——这些都属于“赞自谤他”。这样会增加贪心或嗔恨心:贪恋自己和自己的宗派,嗔恨他人和他人的宗派。做这些自赞谤他的事情都是造业。 5 u; d0 S5 k' r6 o. W1 j4 t- \* L Y; h 2 J% u; L" E) {- O+ H! C+ E 其实辩论、讨论本来是件好事,也是必须要做的,但若是发心不到位或者把握不住自己,就会造业,会犯很多错、很多戒。所以最好先放弃这些。能放下是最好的,若是放不下,就暂时放弃。多听课、看书,有什么疑问直接问上师、善知识就行了。等修行到位了,真正有能力的时候,再去辩论也不晚。 . y4 x) [' M7 N 4 k- G, u5 D$ a7 Z4 L3 T7 ]5 s9 q" N 假如真正是为了清除教理上的一些疑惑或者污染,真正如理如法地进行辩论的话,这个功德不可估量。利益他人有三种最佳行为:第一是讲解,第二是辩论,第三是造论。有这样的说法:“为自己闻思修,为他人讲辩造。”0 V" V9 [7 L, D p7 k7 d
2 u. X0 J5 e% D' ~' P 我们成佛的目的是为了众生,为了成佛要闻思修。利益众生的时候,发心、心态很重要。倘若发心不到位,心态不正确,就不能做这些,否则会变成生起烦恼的因。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禁语,少说话,少辩论。若是没有正式辩论,只是讨论,此时,也会生起贪嗔痴慢疑等烦恼,因为总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他人的观点是错的。所以在讨论的时候也要注意,一定要观察自己的相续,是何种发心?是在造业,还是在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