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3 \! l" N% \/ T" D2016年大学生佛学体验营学子提问8 v. R$ n. m( s5 B0 [" ^+ \, e6 @+ q
$ i. e4 m# O) p8 h
同学提问:我的爸爸、妈妈做了一些事情,对我造成了一些伤害。这次来的时候,我就压制自己,告诉自己,不能恨自己的爸爸妈妈,父母对我们的恩情重如山,这样来压制自己的情绪。事后又比较自责。我自己没有办法接受自己对父母的怨恨,但遇到对境的时候,又无法克制自己。第二个是道德标准,在自己的真实感受中如何抉择,请上师开示。. Z' B0 W9 R) y
; ^: N, ]/ m3 q' a4 F& J$ o上师开示:确实,父母有时候也会犯一些错误。但是父母对儿女是真心、真正的爱。这种爱我也不太懂,我听别人说,这种爱不为自己,只为他人付出,这是真正的爱。父母也是众生,他也是凡夫。他有时候有一些情绪或不太正当的行为,也是正常的。《入行论》中讲,他们也是不自由的,也是受业力的牵引,被烦恼所束缚,有时候烦恼生起来的时候,可能会骂人、打人,他也没办法;有时候嗔恨心生起来了,他也压伏不了、对治不了。一个修行人,他可以对治这种情绪,但没有办法控制烦恼,肯定会有一些过分的、不正当的行为,我们要理解。有些事情发生在他身上,也是受业力的牵引。我们在六道里都是不自由的。你看有时候,我们不愿意做的也做;不愿意面对的人和事情也要面对,不愿意接触的必须要接触,这都是业力。我们受业力的牵引,父母也是这样的。当我们明白这些的时候,就应该从心里不怨恨父母,不怨恨众生。' t% o8 ?' E5 p, l |% T
1 A' ^# B! E8 T, `
这样,当我们遇到这些事的时候,就不会烦恼了。否则,要控制的时候很难。若用压制的方法,就如你说的那样,心里肯定很难受,不舒服。如果没有智慧,只靠道德和信仰是不行的。按道德标准来说,你的言行上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你的心已经动了。我们佛法里讲:“如如不动,了了分明,”要心不动,心平气和。表面上你动了,心里不动就行了。你明理后就不怨恨了,就能包容了。你们经常讲“包容、包容......”, 明白道理后,你才会包容,之前不行。你今天包容,明天包容,若一再如此,总有一天你会爆发的,很难控制这种情绪。所以佛法里不主张这个,你若明白了,心里就不会起烦恼。) x% B1 L \& u# Y" W1 r& t, Z9 z
% A2 X) u5 t/ Z
7 \4 G- ?1 O5 A, I. Y& ?7 l( _微信平台------走进大圆满 # b3 u& v4 p; J* m Z1 b! V
9 c# o" w2 L1 O- T
网络平台------大圆满法网 |
|